为什么在店里播《金刚经》,反而没生意了?


朋友,你先得明白不同的佛经有不同的作用。《金刚经》的作用是破执,物欲横流的世界本身就是执于物欲的,然后才有了不知厌足的购买。既然你都帮顾客破了执,他们在你这儿就没有购买欲,避免了他们的金钱损失。

明面上,你没有实现销售和盈利;另一种方面,你得到劝善的功德。这是阴与阳两方面的意义,失去金钱得到阴德。也许暗地里消灾免祸了呢?儿女变聪明乖巧了,父母身体变好了,夫妻关系变融洽了,许久不往来的亲朋故友突然联系你了。

“道可道,非常道”,得失只在一念间。


青葱光明草


无论信什么?都要把❤放正。前几天在早市买了一个猪耳朵,中午准备伴黄瓜,切了一条尝尝……猪耳朵有点酸味😞想去找卖熟食的,时间以过。早市到10点就收摊了,第二天去找,又不愿生那个闲气😴这让我想起了,卖熟食的信佛。也是有一次在早市,这个卖熟食的路对面,就是卖活鱼的,那次我买的是猪肝,卖熟食的一边称秤,一边瞅着对面卖活鱼的对我说,看卖鱼的了吗?以后他们的下场都好不了!我问怎么了?卖熟食的说,杀活鱼就是杀生!我反问,你卖熟食不也是杀生吗?卖熟食的说,那不一样?猪不是我杀的……再联想到今天买的“酸”猪耳朵😞不知道《金刚经》是怎么解释的☺


晨光白旭


《金刚经》是佛教里非常著名的一部经典,读此经有什么作用呢?明白了,就知道如何运用了。关于播放《金刚经》,反而生意不好,也是因为误会曲解的缘故。

《金刚经》,是讲心空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自己若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非常好,是大菩萨境界,是佛境界,成佛作祖有份。心空,也是消障的。忏悔文是这么说的: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灭,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和《金刚经》是相同的道理。所以经文中说: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就是读了此经,若是被人轻贱,是大罪小报,之前罪业消了,这是好事。最主要的呢,就是心能够空,心不空,什么都是假的,消不了,该报还是要报。心若空时,外界一切事相,其实都无所谓了,哪怕是天塌下来,也与自己不相干了,这就是不受报了,因为你不会因此而产生忧愁苦恼。古人说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境界吧。

关于播放《金刚经》,有用吗?那就是一个声音而已,于人于己好像关系不大。大不了,就是与能听到的人结个善缘罢了。如果是自己读的呢,应该就有帮助,但那也是有条件的。前提,就在于,自己读进去了,明理了。明理的情况下,生意自然会更加的好。因为,自己明理了,会知道如何更用心的去经营,并且更加的淡定智慧。换句话说点玄一些的,就是当人能如此学进去的时候,也可以说叫精进了,那么护法神是会护法的,当然会帮助把事业办好,即使是这个事业不好做了,那也很可能会帮助另外的事业出现来给自己去发展。因为这样的人是无私的,他发展了,会可以利益到更多的人更多的众生,护法神当然护持啦。

学佛,往大了说,是为了成佛度众生。往小了说,是自己心安自在,能够通情达理,做事情,会更加认真负责,又少了一份执着而已,不会因为做的好或者做不好,影响自己的心境。那么,生活顺利,人生愉快。本文是我陈一宏一家之言,属于个人见解,仅供参考。有错误之处,还请海涵指正,感恩!


命理师陈一宏


真是太愚昧了,如果你是求财,千万别信佛。你见哪部佛经告诉你拜佛读经能发财了,现实中倒是用佛敛财多的是。有人会告诉你,念了佛生意不好是消灾,纯粹胡扯,忽悠也不是这样搞的。求财运应该用道教法术,灵不灵验,一试便知。不像现在佛教遮遮掩掩,平时告诉人有求必应,不应时又说是你心不诚,又说不能以神通显示。


崑崙镜


我以前常带人去拜佛,他们都是去祈求升官发财或求平安之类的,我就一直有个疑问,佛劝人要无欲无求,而人们祈求的与佛的教导刚好是相反的,佛如果保佑了岂不是与自己的教义是矛盾的?后来了解一些佛经并请教师傅,才知道真相,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信佛的人基本上是不读佛经的,和尚不愿主动说真相,甚至故意误导,编造谎言说佛可佑人…信众们不知道佛只是教导者,是无能力佑人的,才造成了如今社会的寺庙在放肆骗钱…


思辨真相


从古至今有一个现象,就是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时,或者感觉自己最近倒霉时去庙里拜拜菩萨,以求菩萨保佑,保佑自己身体健康,保佑自己财运亨通,人有信仰这个没错儿,但是不要盲目的去相信一些虚无缥缈的事情。

佛家讲究的是四大皆空,钱包空,银行卡空,微信空,支付宝空,这为新四大皆空,开个玩笑,先给大家说说金刚经里面有一段话,内容大概是这样子的,当你去施舍一个人时,对方接受了你的施舍后你应该感谢对方接受了你的施舍,正因为对方接受了你的施舍你才会累积自己的福报,一半情况我们都是那么认为的,我施舍了你你就得感谢我,这是人之常情,可是金刚经里面恰恰是相反的。

那么拜菩萨到底有没有用呢?很多人做了坏事,比方说一些官员贪赃枉法,一些企业老板坑了员工的工资,事后还假模假样的去庙里烧个香放个生什么的,这些有用吗?我认为一点用也没有,有些人去求菩萨办事,结果又是买这又是买那的,最后菩萨还不保佑自己,也许或埋怨菩萨,怎么不保佑我,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些的,大家记住,我们求菩萨保佑我们的同时,那么菩萨就是管事的,你越去求菩萨给你办事菩萨越不保佑你,你反而会越去求。

至于店里面生意不好,这个不能去怪菩萨,或者是一首歌,现在各行各业的生意都不好做,但是有一点必须要做好,就是自己店里的服务,有顾客来你店里消费或者是买东西你都是爱理不理的,人家来了一次还会来第二次吗?前几天我去菜市场买菜,想去买个猪肺,别人都是卖三块一个,那个卖肉的非要卖五块,因为都卖完了,他就坐地起价,没办法那就买呗,态度还极其恶劣,摆出一副一爱买不买的架势,我给完钱以后立马去隔壁摊上买了几斤猪肉,当时那个摊主眼睛都气绿了。

打开门做生意也好还是摆地摊也好,千万不要趾高气昂的,人家来你店里消费哪怕是消费个一块钱也不要甩脸色给客人看,更不要店大欺客,有些餐馆或者是沐足店什么的,那些服务员一个个挺牛,人家消费比较低的还看不起人家,这次客人只需要那么多说不定下次来会带很多朋友过来。

生意不好原因也就那么几点,一是店家的态度太差或者是店员,二是竞争力确实也大,把客流都分散了,或者说店里的产品质量太差等,绝不是因为金刚经而导致的,有句话是那么说的,形势好修外功,形式不好修内功,也就是说;如果生意好的情况下,想办法吸引更多的顾客过来,以及对外的宣传,如果这段时间生意确实不理想,那么我们把现有的顾客服务好,哪怕今天店里只来了一个客人,我把他服务好了口碑自然而然的就好了,口碑一旦好了还怕没有生意吗?


田富贵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中的经典之作,经中有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用《金刚经》招揽生意,显然有悖其初衷。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放在以前,《金刚经》是做超度用的,这会让一些不信佛道的客户会产生反感,这部经如果在寺庙或者佛具用品店中播放还是比较合适的。


雄视天东


佛教的宗旨是利他济世,度己度人。学佛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佛及佛法的认知而达到遵守佛的教诲,按着佛的教诲修炼那颗被尘世所污染了的心,使其回归清净本然之正途。作利益他人之念想,行利益他人之作为,利益他人自然就利益了自己。利益他人就是为公而非利私。

你在商店播放金刚经要做什么?就是你发的愿心是什么?如果播放金刚经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赚钱,那么金刚经不是赚钱的经,不是助长私心私欲的经。所以,不管你怎么播放都是不会遂愿的。


德奕人生


看你的问题,可知你在店里播放《金刚经》的目的,是为了招财,不单单为了招财,而且希望通过播放《金刚经》恨不得,财源滚滚来。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这个播放《金刚经》的初衷和所抱持的目的是犯了佛戒。佛家三戒:贪嗔痴。这是三毒,你应该修戒定慧的,须知苦海无边。如果你是做生意,想发财的,不如放点儿别的音乐吧。你放着《金刚经》却心里想着,财源滚滚来。某种意义上说,你这是谤佛,毁法。这是要得恶报的,所以店里生意怎么可能会好呢?

其次,《金刚经》是大乘经典,主要在破我执,证万法皆空。且我佛世尊,以普通相,现身说法。所以,乞食,洗足,敷座而坐………像个普通人。为什么?因为开篇,就是要人,不要执相。所以经言“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说“应不住于相,而行布施。”就是说是法平等,万法皆空。不应该执着,不应该不执着。空不着空,不空而空。如如不动,证我佛菩提智慧。

你既然是开店的,开店当然以盈利为宗旨。这样的话,你不应该供养佛像,或者播放《金刚经》。因为佛家讲无我,但是你营业和赚钱,本身这件事儿就是分人我。所以你的眼里有就众生相,寿者相。就是说开店的宗旨和我佛世尊说法劝世人的宗旨正好相反对。所以,说你的店里人,越来越少,也就不奇怪了。


国学论衡


就这么说吧,你读了金刚经,在店内播了金刚经,不管你是出于什么目的,首先你是有一份功德的,就好比你赚了一些钱存了起来,但是我们久远劫以来,所造的因缘业果,就好比欠了别人的债,那是不是该还呢?主动还,被法院强迫还,被债主上门追讨,这是躲不过的,你的福报功德首先有一部分是要还债的。看到很多人也不认同还债论,咬文嚼字很片面的抓住经文中的一点,说所求应该予以满足,求财而不得便说胡话,或是怀疑佛说,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恰恰说明了佛的伟大,佛说的真实,佛的存在,为什么呢?因为你求了佛陀要财宝,要功德,甚至往生脱离苦海,那你想没想过有更多的众生在求佛阻止你,为什么?你欠了人家的没还,现在反而是要出逃!众生平等,各有因果业报,放下你的功利心,一心学佛,精进忏悔回向,所有福报功德自会不求自来。

末法时期,邪师 魔王 恶道等等皆来乱世谤法,不免有许以蝇头小利而使你慧心蒙尘而不识真法,切不要利欲熏心,人生在世没有捷径,求佛照顾生意兴隆,不如向佛忏悔,多行善举!有些外道确能使你眼前生意兴隆,但好比滚雪球般的高利贷,沾染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