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風光:“極邊第一城”的昔日風情


位於雲南西南邊陲的騰衝,曾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各國的要衝,“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著名的僑鄉和翡翠集散地。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其為“極邊第一城”。由於騰衝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有重兵駐守。這組騰衝老照片拍攝於20世紀20年代至70年代。圖為1940年代初期的騰衝古城全景。

近代中國,凡是財富充盈和文化底蘊深厚之地,均會修建很多牌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騰衝的牌坊主要在和順。和順曾有九座牌坊,分為三類。一是文化標誌牌坊,這是人們祈求平安的一種形式,既是對儒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也是對地方文化的認識和弘揚。二是百歲坊,是儒家“孝”文化的一種表現,反映了百姓祈求富貴、祈求長壽的吉祥觀念。三是節孝坊,這類牌坊背後都有一個或若干個女人的辛酸故事。圖為雙虹橋畔節孝坊。

百歲坊是專為年過百歲以上的老人建的牌坊。和順人心地善良,胸襟寬闊,加之當地生態環境極佳,長壽老人較多,據說,當地曾有四座百歲坊。節孝坊是對守節女子的一種表彰。大石巷腳李寸氏節孝坊是為紀念一位名叫李寸氏的女子而立的。寸氏嫁到李姓邑人家後,年方十九時丈夫就英年早逝。她將侄兒德爵視如己出,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將其撫養成人,德爵長大後考中秀才並創立了騰衝的大商號“永茂和”“永生源”。圖為大石巷腳李寸氏節孝坊。


雙虹橋邊的老牌坊屬於文化標誌牌坊。雙虹橋是指和順村頭小河上跨河而建的兩座石拱橋,因形似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雙虹橋邊的老牌坊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南面刻有騰越州州牧周澍題寫的“俗美”、“風淳”、“佑啟人文”八個字,概括了和順的特質。圖為騰衝和順古鎮雙虹橋。

騰衝是個人文氣息十分濃郁的地方,知書達理、尊師重教蔚然成風。當地人常把“幼不學,老何為,如同禽獸;三代人,不讀書,好似牛馬”作為家訓。民國初年,在一群走出國門的騰衝人影響下,特別是在旅緬僑胞和華僑社團的直接資助下,當地的文化教育事業出現了嶄新的氣象。他們在家鄉宣傳新教育思想,整頓和革新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創辦現代學校,改良社會風尚。圖為民國時期,騰衝大董女生在表演八卦拳。

騰衝雖然處於西南邊陲,周邊少數民族文化氛圍濃厚,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當地依然保留了傳統的漢族文化。宗祠文化是騰衝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宗祠也叫祠堂,是同一家族祭祀祖宗的地方。劉氏宗祠建於清咸豐五年,存有劉邦、劉秀、劉備的三祖遺訓碑,還有目前國內最大的供奉祖先的神龕。圖為劉氏祠堂。


和順人的祖先是明朝洪武十四年左右,陸續從重慶巴縣、南京應天府、湖南長沙府等地受命屯墾戍邊而來,他們在此世代生息繁衍。這裡年代最早的是寸氏宗祠,建於清代嘉慶十二年。圖為曾被改作和順中心小學的寸氏宗祠。

在騰衝和順,還有一種被人津津樂道的獨特的公益建築,那就是矗立在小河上的洗衣亭。清澈的小河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洗衣亭,亭下用石條砌成井狀,旁邊有供人小憩的條凳。“走夷方”的騰衝男人,時刻掛念家中的親人,為讓家鄉婦女洗衣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從清光緒年間開始,他們沿河修建了形態各異的洗衣亭。圖為從來鳳山北鳥瞰騰衝古城。

騰衝是我國西南開發最早、歷史最長、的國際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英國在雲南率先設立領事館的地方。英國駐騰衝領事館於清光緒二十三年設立,早期在東門外一保街租賃民房,民國十年在西門外大盈江邊修建館址,民國二十年竣工。圖為英國駐騰衝領事館舊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