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你怎么看?

文鸟刚


个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不仅仅局限于疫情期间。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有情感倾诉、社会交往等互动的需求,在疫情肆虐期间,不断增加的感染人数和各种谣言的风行,人们普遍人心惶惶,特别是湖北等重点疫区,隔离措施的实行,让习惯于正常社会生活的人们一下子过起了“与世隔绝”的日子,在相对封闭的狭小空间里,心灵也被限制住了,心理极容易出问题。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理论指导行动”,心理健康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社会在不断加快发展,带给我们的各种压力不断加大,由心理健康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多,患抑郁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的病人年年递增,自杀人数也有增无减,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心理健康是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不过中国尚处发展中阶段,对这一方面的建设暂时有心无力,欧美等发达国家,心理医生是像中国内科、外科医生同样重要的医种,权贵阶层都有自己私人的心理医生,即便是普通人去看心理医生就像看感冒一样普遍,而在中国如果去看心理医生,旁人会拿异样的眼光来看你,在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得了“神经病”。我们的思想意识还需要不断提高改变,这需要一个理解、接受的过程,要社会和国家层面的引导,当然,经济发展是基础。


灼时


之前我有做过一个视频,用易经的方法预测这次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控制,什么时候会结束,因为当时我的预测是立春是个很关键的时间点,过了这个时间点疫情便能慢慢得到控制。

记得刚刚过立春的第二天,便有网友在评论时骂我了,而且还骂得好难听,说不是说好了得到控制了吗?怎么还没见好,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可见很多人的心理是多么的焦躁,这几天的数据已经出来了,正如预测中所说,新增确诊病例及除湖北外的全国新增病例数都从那个时间点开始逐步回落。

这次疫情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场灾难,正如我年前对庚子年的预测中所说的,这是庚子之灾中的一灾,但灾难始终都会过去的,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今年是遇到了大的灾祸,但我们不要纠结于目前的祸,更不能停留在祸的恐慌之中,你们要知道这同时又意味着福的到来。今年是子年,意味着中华民族新的开始,意味着很多新生的创造性的事物都会萌芽,新生就意味着痛苦,但痛苦过后便是福报的到来!

中国人的造字也很有意思,灾祸之时便会产生危机,那你看“危机”这两个字,有危就一定会有机,两个字是并列存在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危已经在这里我们无法改变,那我们能否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机”的方面,现在中国的经济到了一个转折关口,在这样一个关口,来这么一场疫情,整个中国的经济就像按了个暂停键,那我们正好趁这么一个机会好好反思一下,好好的梳理一下,我们自己的事业该如何进行创新,如何通过转型杀出一条新路,来迎接这样一个新时代?

     最后,我们带大家来看一下《易经》“否卦”: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意思是说:不好运势到达了极点,那好运就离我们不远了, 正所谓物极必反,所以我们现在身处疫情的逆境中,一定要心存希望,噩运终将会过去的,多撑一段时间,转机便自会出现。


童一笑


由于疫情在局部地区非常严重,这引发了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关注。事关重大,由此引发的舆论热议更是众说纷纭,谈虎色变。事关大家小家的生死存亡,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的有关话题,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我认为关于非常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起。

一:灾难己经降临,我们应该沉着应对。所谓的置于死地而后生,便是最好的诠释。就像上了战场的士兵,当生命遇到危险时,如果像老鼠遇到猫咪,自己吓软了身架,那只能迎来更大的屈辱和失败。

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歹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花有四季轮回。灾难面前平安无事,那是万幸。有点风吹草动,也要闲庭信步,如此才能以一变迎万变。

三:疫情当前,人们的心理态势反映各异。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都各有各的辛酸和苦楚。但心理反映更复杂,更激烈的莫过于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面临党和人民的重托,又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我们宅在家里做贡献相比他们可以说是福莫大焉。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承受的呢?

我想人生路上祸中有福,祸福相连。乌云总会有的,风雨也常相伴。但更多的是太阳常会光茫万丈。


薛江瑞


这次疫情期间,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不乏许多未经核实的谣言。与其不停地刷新闻、群消息、朋友圈、微博,最后焦躁抑郁,夜不能寐,如出现感到过度的恐慌紧张;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饮食和睡眠习惯日益恶化;生活能力和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这时就要构筑健康的心理防线,共克时难。

如果心情不想稳定可以自己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视疫情信息。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你的情绪状态。

 2、适度活动、情绪宣泄。尽管你的生活空间受到了限制,但你仍然需要通过安排一些活动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和愉悦的感受。

 3、情绪调节:①表达情绪。可以通过写日记,将近期的事件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擅长或者喜爱绘画的朋友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②倾诉 。可以向同事、家人、亲友尽情表达内心的感受,获取心理支持。③寻求专业帮助。当无法进行自身调节,或出现严重情况时,需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疫情当前,我们要保持积极情绪,阳光心态,构筑坚实的心理防线,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霸天将军


关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这是必须要做的。由于这次疫情的特殊性,抗疫时间相对较长,抗疫任务异常艰巨,疫情的影响也非常大。每一个人在这次疫情中都身受其影响,如一线的抗疫将士不畏生死,不顾疲劳连续作战,宅家的人们一直宅在狭小的空间,工厂企业商店都还不能正常运行……抑郁寡欢、焦躁不安、急躁易怒、恐惧胆怯、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甚至悲观失望等或多或少会在人们心理中出现,这些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如不加以重视和预防,就有可能导致有些人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我认为搞好心理健康应从如下几点做起:一是要有坚定的信心,战疫必胜。二是要有乐观的性格,不怕困难。三是要有坚韧的毅力,处变不惊。四是要有调节的能力,合理渲泄。五是要有爱好的培养,舒缓情绪。六是要有情感的交流,互帮互助。七是要有正视的勇气,敢于突破。八是要有负责的态度,寻医救治。


黄骞4


疫情期间,我们在情绪上是恐慌、焦虑的,行为上是跟风、盲从,听风就是雨。恐惧是一种立即的威胁造成的情绪,比如说一只老虎跑到你面前,这会令人相当恐慌,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老虎”威胁就是病毒。焦虑是另一种不同的东西,我们总是陷入这样的假想当中:如果我们感染了病毒…如果我和家人发生了可怕的事…怎么办?焦虑是跟“未来”有关的情绪。你想像一个不确定的、无法预测的未来,把那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带到现在当下。对人来说,想象的焦虑和真实的焦虑对人造成的紧张的体验是一样的。


人的本能是要去掌控局面,当自己完全掌控不了时,背后往往是无力和失控又不甘心,于是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来缓解焦虑。比如“双黄连事件”媒体发出来的文章并没有说到对病毒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但大家都冲到药店去了,对于大众来说,只是获得一种聊胜于无的掌控感。但是,如果你去买,我也跟着去买,集中疯狂抢购,这样就是人为的制造新一轮的恐慌和焦虑。

当我们被动宅在家里,时刻关注疫情蔓延和确诊数字……不停刷手机上的关于疫情以及相关的信息,天天暴露在过于严峻、悲伤、或者比较令人气愤的信息流之下,可能会产生睡眠障碍(难以入睡、易惊醒)易激怒或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我们可以调整看待此次的疫情角度,至少,除了医疗等相关专业人员有家不能回,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有一段难得的假期可以陪伴家人,练习厨艺,享受美食,整理柜子,早上睡到自然醒,有机会去感受一种不一样的“慢”生活,养心,养性,养身体。既然“疫情”已经发生,有情绪也是正常的,情绪本身也没有对错,换一个视角,多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去看问题,想想那些在病痛中折磨的人,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儿…活着就是最好的一切!!个人观点,如果朋友们觉得可以,麻烦抬起你高贵的手指~给点个关注呗😁🙏谢谢谢谢~~



恋董锁心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们不得不通过隔离来尽力防范疫情的传播。刚开始“关”在家里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充满欢乐的,被子裹身跳起舞,金鱼缸钓起鱼,开起家庭演唱会……真是“无所不能”。

可是,没过多久,焦虑意识与日俱增,担忧疫情的发展,担忧店不能开,工作不能进行等。人一闲下来,便容易胡思乱想,因此心理方面出现一些不适。有些人会自我调节,但有些人本身就是焦虑体质的,情况就有点糟糕了。有些人的发泄就“走错了方向”,不少新闻就报道了,某某因为小区设卡,又急着出去,便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之类的。可见,很多人心里都“病”了。

虽然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我还是有一点心理学基础。以我为例,家门口堵住了,设卡检查了确实让人感觉不好,但是没办法,隔绝肺炎病毒只能减少人员流通。这样,我连家门口的人行道、小公园都没办法去了。我做什么呢?一、多读书。读书修心养性,各种书籍刚好可以补充你的“欠缺”。最近,我看了很多书,把以前买的却没看完的书都看完了。和孩子一起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孩子融洽相处。二、多锻炼。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锻炼,跳绳、深蹲、做“居家操”,转移注意力,锻炼好身体,加强抵御病毒的能力。三、做美食。虽然现在去采购食材不甚方便。但是,只要你有心,还是能做出很多乐趣的。可以在“切工”上下功夫,可以在摆盘上下功夫,可以尝试不一样的做法。四、做职业规划。这点,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每个人可以依据已经的情况做些思考,也可寻求他人意见作为参考。等等。

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不容忽视,希望大家平心静气的,好好调整,共渡难关!


城北的天空


有时候心理大于病理,疫情期间确实需要心理疏导,很多人,特别是湖北人,会把新冠病毒的症状往自己身上强加,然后又不敢去医院,就这样担惊受怕着日复一日~这个时候需要权威人士出来稳定民心,要相信5000年来,还没有什么能打到我大中华~加油(ง •̀_•́)ง


向日葵般温暖的女子


在这个非常时期,关注心理健康很重要,很多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失眠、心慌、出汗、食欲下降、心情抑郁的症状,因此我们医院还投入了心理热线服务。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我们一起做个梦:停下以前匆忙的脚步,想想自己的来时路;宅在家好好地陪陪父母、儿女、妻子等家人;不去浪,泡杯茶,读一读放在案头的那几本书;收拾一下房间,翻看一下儿时的、曾经的旧照片;做几套室内运动,为了能穿上去年买的新裤子。这不是梦,很多事情,往回看的时候,才能品出其中滋味。幸许,现在的彷徨,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在若干年后的你看来,也只是一场经历,而其中的滋味,肯定与现在的不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灾难会让人反省,反省会成就未来。



长时间待在家里,确实需要一些心理支持方面的工作来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疫情的发展,大家或许会出现焦躁、烦闷、抱怨、愤怒的情绪,甚至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家庭亲密关系的相处。当瘟疫退去,愿这段特殊时期带给你的回忆是充实而温暖,而不是孤寂与痛苦。

以积极的情绪提升战胜疫情的心理韧性

1.接纳情绪:<strong>人们对于突如其来的未知会感到焦虑、恐惧、愤怒、无助等,这些都是人们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不必对此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学会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而不是否认和排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疫情。当然,也不是说就可以对可能有的负面情绪听之任之,要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监控。2.稳定情绪:<strong>积极面对,保持理性的态度,获取权威来源的内外部信息,做好科学防护,戴好口罩,减少出门,减少风险,我们便是安全的,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焦虑。

3.愉悦情绪:

<strong>听音乐,聆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纾解压力,消除负面情绪,让身体放松,避免因神经紧张失调而导致慢性疾病的产生,还可以帮助入睡,提高免疫力,让身心都得到适度的发展和解放。

看影视,特别是喜剧影视,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排除寂寞,带来欢乐,以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避免思维聚焦在疫情上。

做美食,可口美味的食物也会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令人心情愉悦,特别是自己精心制作的美食,得到家人的夸赞,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满意感。

多泡澡,泡澡过程中大脑内的β-内啡肽分泌明显增多,可以舒缓疲劳,放松身心,让人心情愉悦。

强爱好,可尝试做自己爱好的各种休闲活动,例如阅读、养花、养鱼、绘画、下棋以及书法等。爱好是身心快乐的调节剂,可以消解疲乏或焦虑,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以积极的行动激活战胜疫情的个人资源

运动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产生愉悦的心情,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

身动:<strong>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几圈、瑜伽、哑铃、俯卧撑、太极、打扫卫生,洗洗手、搓搓脸、挠挠头等等。手动:<strong>写作、绘画、练书法、做手工、整理照片等等。

嘴动:<strong>聊天、唱歌、品茶、朗读、大笑等等。眼动:<strong>看花、赏鱼、读书、浏览网上博物馆等等。耳鼻动:<strong>熏香、听音乐、听书等等。心动:<strong>禅思、冥想、表达感恩、憧憬等等。行动:<strong>慈善、公益、社区志愿者等等。

以积极的亲密关系构建战胜疫情的支持系统

积极的亲密关系是战胜疫情的宝贵资源,请将居家隔离时间当作一次重整与深化亲密关系的机会。专注地陪孩子玩耍,耐心地倾听老人说话,积极地与爱人沟通,温和地回应他人,与家庭成员多进行肢体接触,感受有意义的爱的联结。这种有意义的爱的联结,能够使个体获得安全感,形成一种抗压的缓冲带,降低身体中皮质醇(Cortisol)的压力荷尔蒙,进而增强个体的免疫力。

1.保持与家人、亲人或朋友的联络,获取鼓励和支持。<strong><strong>建议每天至少能与家人、亲人或朋友打1次电话或发1次微信,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汲取温暖和力量,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寻求支持是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办法,既能解决你面临的困境,也能让自己的情绪得以表达。

2.主动倾诉,放心谈论自己的感受。<strong><strong>与家庭成员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疫情的感受与想法,说出来,会减缓自己的压力。

3.耐心倾听家人的诉求,保持亲切的交流态度。

<strong><strong>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疫情压力下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可能会默不作声,有的人可能会十分焦躁。家人不停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宣泄焦虑情绪的方式,因此要耐心听,不要嫌烦。倾听家人的感受,不要对其情绪反应进行太多判断或过度解释。

以适当的放松训练平和战胜疫情的心态

当我们感到紧张焦虑时,呼吸会变得浅而急促。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让呼吸变得深长缓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和情绪恢复平静。放松练习,包括音乐放松、腹式呼吸放松、正念冥想放松等,实际上是让全身逐渐放松的过程。

正念冥想被证实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手机里有关于冥想的APP,可以每天做几次放松训练,有助于我们降低压力,改善情绪。

具体的步骤:

(1)第一步:<strong><strong>合上双眼,用一个舒服的姿势平躺或者坐着,轻轻闭上嘴,用鼻子缓缓吸气,心里默念“吸”。吸气的时候不要让胸部感到过度的扩张和压力。

(2)第二步:<strong><strong>用鼻子缓缓的呼气,心里默念“呼”,呼气的过程不宜过快。

(3)第三步:<strong><strong>在反复的呼吸过程中,尝试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面,感受气流与鼻腔之间摩擦的感觉、鼻腔内温度的变化。

(4)第四步:<strong><strong>重复前三步,保持5~15分钟,如果这个过程中注意力无法一直集中到呼吸上,这是很正常的,不必为此勉强或自责。

呼吸时请冥想:“当疫情结束,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憧憬未来,展望美好。

寒冬之后,必有暖春希望在,心就安让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