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中为什么说“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杨钰钗


答:《增广贤文》说的并不代表真理,里面的有韵谚语和文献佳句只是某人、某时、某地、某境况的有感而发,绝大部分都是处世心得,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适应性,但也不乏偏激、狭窄之言。

举一例,比如其里面说的: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出这句话原创者因为穷、因为遇难,在求援、求助过程中受到过的奚落、挖苦和白眼;他在愤慨无限地说出这句话时,不但是对世道的控诉,也是对自己的激励,更是对身边人的惇惇告诫。

现在,我们读这句话,不但要深切感受人情冷暖的残酷,更要时刻告诉自己要自珍、自尊、自爱、自强。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金玉良言,足以指导我们谨记行事,少吃亏,少碰壁,少招人烦,少招人嫌。

但前面说了,既然只是经验之谈,自然就有片面性,不能代表全部。

你比如说,“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说的是封建社会司法黑暗,权钱勾结,黑白颠倒。

在旧社会,这句话无疑是有一定的广泛性、有一定代表性的;但现代社会就不适用了,申张正义、惩恶除奸就全靠司法部门了。

同样,“不交僧道便是好人”,从普遍社会经验来说,这句话真的充满人生哲理。

要知道,僧人中,有一心向禅的高僧;道人中,也有追求清静无为地修行的道人。

但这部分人,绝对是少数。

更多的,是一些好吃懒做的无良子弟、流浪破落户、甚至地痞、流氓、盗匪、杀人犯为了生存,挂羊头、卖狗肉,加入到僧道队伍中的。

《水浒传》中有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形容和尚队伍:一个字便是僧;两个字是和尚;三个字鬼乐官;四字色中饿鬼。

为什么对和尚的评价这么低呢?书里面的解释是,和尚每天就是打木鱼念佛经,既枯燥无聊,又没有俗事烦身,堪称世上第一闲。并且,他们一日三食由善士施主供着养着,住在高堂大殿僧房,高枕无忧,那么,就容易胡思乱想,生出事端。

一句话,僧人队伍和道人队伍中,有绝大多数是“假僧人”、“假道人”。

去和这些“假僧人”、“假道人”厮混的人,能好得了吗?

最后补一句,宋朝大词人苏东坡一生就爱与僧道为伍,但是,他结交的都是得道高僧、道学宗师,自然就不在“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的范围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