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从1月起,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全国人民各尽所能、拧成一股绳,共同投入到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其中,绝大部分人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宅在家里、减少外出,用这种方式做出抗疫贡献。

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但是疫情严重,对所有人都是一场重大的心理冲击。网络上也常看到一些求助贴:“疫情期间感到焦虑烦躁怎么办”、“疫情期间压力大失眠怎么办”、“疫情让我觉得人生没有希望怎么办”……这些问题的确是当下所碰到的一些情况,但我们在接受安抚、宽慰的同时,也需要对此有进一步的思考。

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strong>这些问题,都是“疫情”惹的祸吗?

一般来说,疫情对任何人而言都是突发事件,面对突发事件,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被激发出负面情绪。比如愤怒、恐惧、焦虑、抑郁。这就是所谓的“疫情面前,人人平等”。但每个人反应都不太一样:有的人适应得快、平复得快;有的人毫不挂心、觉得别人“太夸张”;也有的人却反应过激、情绪激涨。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压力其实一直都在。疫情的出现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者说是一面镜子,它加速、放大反照出我们本身的状态。

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我们平日里被生活带节奏、忙忙碌碌、混混沌沌,有人乐得以此逃避痛处(比如“工作狂”);疫情当前,被迫停顿,突如其来的长时间休息,反而让我们无所适从。以前被“太忙没空”这个锅盖盖住、压制住的锅子,现在被打开了,这些本身就存在且存在已多时的问题,全都奔涌而出,逼得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

因此,问题和压力从来都在,只是现在才发现而已。

<strong> 为何一样的疫情,我却有不一样的反应?

心理学“情绪ABC”理论告诉我们,可怕的不是事件本身(A),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读(B)。有怎样的解读,就会带来怎样的反应(C)。

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面对疫情,有的人解读为“危险,会导致死亡”,所以他高度恐慌;有的人解读为“危险,但应可控”,所以他提高防范、积极应对;有的人解读为“相信科学,顺应自然”,所以他借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你的解读是什么?

你采用积极或是消极的方式解读,这其实就与我们常说的“三观”关系紧密。从心理学上看,你的“三观”并非根据自我意愿可以随意选择,而是从小(最主要的0-6岁)就奠定了调调。比如,是积极乐观的调调,还是消极悲观的调调。“三观”一旦形成,是牢固稳定、协调运作的。所以,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深远。

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可喜的是,三观并非不可修整,在人生长河中,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引你深思(要够重大,比如生死离别,这次疫情就是一次难得的时机)、重要人生导师给你启迪(要你足够信任TA),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你帮助(要足够长期),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欣喜成长。

<strong>面对压力和情绪,我可以怎么做?

询问“怎么办“,相当于向医生寻求治疗方案。而医生在开出治疗方案之前,他要对病人进行问诊和诊断。比如你和医生说“我发烧了”,医生肯定得给你检查,看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还是肠胃发炎等等引发的发烧。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1)对于情境性反应(比如:你仅在疫情期间失眠,而其他时间你睡眠质量很好),你可以这样做:

认真反思一下,最近心理压力大、情绪不好,具体是什么?是害怕被感染、害怕死亡、工作停滞不前、经济入不敷出、家人健康受损……还是其他什么。找到原因,并寻找、实施相应的对策。

压力大心情糟,都是“疫情”惹的祸?NO,“疫情”不背这锅

(2)对于性格性反应(比如:你平时就比较敏感、焦虑,疫情期间更严重了些),你可以这样做:

一是借机与自我深度对话,内观自己的深层焦虑是什么;二是借助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帮助;三是参照我的另一篇原创 。

最后,不管情境性还是性格性的压力反应,你都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病程长短”、频率高低、是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标准),视需及时到医院看专科医生,谨遵医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