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軍“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2000年5月,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除採取化學藥物外,由一群群牧雞、牧鴨組成的“生物部隊”也在新疆的“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據當地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鴨子每天進食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小時後,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時才回來。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

轉載一篇2000年09月錢江晚報的文章:  

這個世界確實小,你說新疆那邊鬧蝗災,離浙江有相隔幾千公里,本是八杆子打不著的事情,可這蝗災卻與我省一個農民掛上了鉤。這個農民叫楊大元,是長興縣林城鎮天平村養鴨大戶。今年2月份,楊大元與省農科院建立合作關係,對方提供信息、技術、銷售渠道;楊大元負責孵化飼養。

掛鉤的機會來自今年5月。當時,新疆北部發生了特大蝗災,這是新疆連續第三年發生大規模的蝗災了。據當地有關部門統計,截至5月25日,新疆遭受蝗災的總面積為3005萬畝,其中重度災害面積近1600萬畝。由於當時還未到蝗蟲卵的孵化盛期,受災面積還會繼續擴大,預計將達到4000萬畝。


鴨軍“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從新疆滅蝗指揮部的災情通報顯示,當地的主要蝗蟲種類為意大利蝗和亞洲飛蝗,蝗蟲密度極高,每平方米可達數千只,在災情最嚴重的塔城和阿勒泰地區的某些地方,蝗蟲密度更達每平方米上萬只。

今年新疆發生大規模的蝗災主要原因是,由於去年新疆的蝗災發生面積巨大,防治不足,蝗蟲殘留基數較大,加之去年蝗災嚴重的哈薩克斯坦和俄羅斯未對本國蝗災採取措施,致使入秋後,大量羽化的蝗蟲遷入我國境內棲息產卵,今年大量的蝗蟲就繁殖出來了。

雞兵不堪重任

過去在人類與蝗蟲的鬥爭中,人類往往是採用農藥滅蝗的手段。雖然有機磷農藥具有成本低、顯效快等特點,但如長年持續使用有機磷農藥滅蝗,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將是嚴重的。有機磷農藥在滅蝗的同時,往往將蝗蟲的天敵一起殺死,破壞了環境和生物鏈,而蝗蟲的抗藥性又一代比一代強,用藥量也不得不逐漸增加,這樣惡性循環,嚴重汙染了當地環境。

因而人類開始尋找新的更環保的滅蝗手段,從80年代開始,新疆就積極推廣農戶養雞滅蝗。據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副主任趙新春介紹,由於新疆地形特徵比較適應生物滅蝗,新疆因地制宜,推廣用雞滅蝗,先由科技人員在已有的雞種中選出合適品種,然後推薦給農戶,簽定協議,農戶每滅一畝地蝗蟲,補貼3角錢。在蝗災不重的年份,靠雞可以完成50%以上的滅蝗任務。

蝗蟲一般只有兩個月左右的生命期。在蝗蟲出生兩個星期左右是生物滅蝗的最佳時期,這時蝗蟲不會飛,雞鴨吃起來正“爽口”。

趙新春告訴記者,經過實際考驗,發現雞的抗災和抗疫能力太差,每年滅“蝗”戰役下來,最少要損失10%以上。今年他們有一個新發現,鴨子的滅蝗能力強過雞,而且抗災抗病力也很強,兩個月治蝗期下來,損耗不足5%。

趕浙江鴨上陣

由於用鴨滅蝗比用雞滅蝗的效果好,今年在新疆遭遇蝗災時,在滅蝗戰役中,除採取化學藥物外,共要動用了50萬隻雞和10萬隻鴨。但是新疆養鴨的歷史不長,養鴨子的規模也不大,要動用十萬只鴨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一些精明的商人就想到了江南水鄉的浙江。浙江每年有5000萬隻的鴨子出欄,而且有全世界最好的產蛋鴨之一的江南系列鴨。

今年7月4日至7月25日,經省農科院的牽線搭橋,楊大元所養的3萬隻“鴨兵”作為滅蝗“戰士”分批登上飛機,空運至新疆災區。這些參加掃蝗救災行動的“鴨兵”,為楊大元的“櫻桃谷”鴨仔,“年齡”僅為45天。“櫻桃谷”鴨原產英國,是一種肉鴨,目前著名的北京烤鴨就是用這個品種的鴨子製作的。

由於生意上的保密原因,楊大元只知道自己的鴨子通過中間商運到新疆滅蝗,但他並不知是哪個當地農民買走他的鴨仔,鴨仔們在哪個草場戰鬥著。只是他特別關心新疆的滅蝗進展,老從報紙和電視上尋找著新的消息,他很希望某一天有消息說,他提供的鴨仔在新疆已經戰果累累。

“醜小鴨”草場成英雄

正如楊大元所期望的那樣,果然,有浙江鴨參與的十萬“鴨子大軍”在新疆草原投入戰鬥後,效果明顯。到8月底,新疆至少有100萬畝優質草原上地毯般覆蓋的蝗蟲被鴨子徹底殲滅。鴨子成了新疆“抗蝗救災”的英雄。這支今年首次正式投入滅蝗的部隊,以輝蝗的戰績得到了新疆滅蝗最高司令部———新疆治蝗滅鼠指揮辦公室的首肯。他們在考察後指出:鴨子捕蝗能力強、捕食量大、“軍”紀嚴明,出動鴨子是草原清剿蝗蟲、保護生態最為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鴨子的養殖戶們也成了草原上最受歡迎的人。牧人馬永剛就帶著他的5000只鴨子受邀轉戰在烏魯木齊東山區蘆草溝鄉的2萬畝草場,以每天數百畝的速度推進,後來由於草場太大,為了節約時間,他每天用拖拉機運送鴨子到新戰場。僅一個多月,這片原先每平方米有400只以上蝗蟲的草原也得到了解救,重現旺盛生機。

據牧民們介紹,鴨子吃蝗蟲的場面是很有看頭的。草場上,鴨掌踏過之處,蝗蟲紛紛跳起來,鴨子用它彈簧般靈活的脖頸在空中啄食,猶如武林高手用筷子夾蒼蠅般彈無虛發。馬永剛說“一隻鴨子一口氣能吃100多隻蝗蟲。”鴨子每天進食兩次,早上四五點鐘,天剛露明,鴨子們就自己出去吃蝗蟲,幾個小時後,就到附近的小河溝裡喝水、休息,下午7點多鴨子再次出動,直到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時才回來。第一次養鴨的馬永剛對鴨子的守紀律性深感驚奇。他說“鴨子太自覺了,我幾乎不用費心,它們出去、回來全是分成幾個縱隊,每個隊中鴨子一隻跟著一隻,真像訓練有素的部隊。”


鴨軍“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滅蝗鴨成了搶手貨

前些日子,烏魯木齊市出了條讓其他各省鴨農眼紅的新聞,這條新聞是說烏魯木齊市蘆草溝鄉農民王學智的滅蝗“醜小鴨”成為搶手貨,4000多隻鴨子在短短几天裡被搶購一空,王學智因此獲利近3萬元。

王學智沒有想到,行動笨拙的“醜小鴨”,不僅成為治蝗的好手,而且給他帶來了財富。王學智趕著5000只鴨子進入天山牧場滅蝗,不僅消滅了2萬多畝草原上的蝗蟲,而且當初剛出殼的“醜小鴨”,現在體重已達2公斤左右。


鴨軍“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滅蝗的鴨子剛下山,便被一些精明的酒店老闆和小商販們盯上了,前來收購。這些吃高蛋白的蝗蟲、喝天山冰雪融水的鴨子,肉質鮮美,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深受人們歡迎。在烏魯木齊川力綠色農莊酒店的吧檯上,一塊醒目的牌子上寫著:滅蝗“醜小鴨”。前來品嚐的食客絡繹不絕。

王學智說:“吃蝗蟲的鴨子基本上不需要飼料,因而節省了大筆費用。”左鄰右舍看到王學智養鴨滅蝗賺了錢,便準備來年也上山牧鴨。如今,在烏魯木齊市蘆草溝鄉的農家庭院裡,幾乎家家都能見到搖搖擺擺的鴨群。


鴨軍“滅蝗大戰”中大顯身手

另據浙江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家禽研究室主任盧立志介紹,目前養殖的蛋鴨是靠飼料中添加某些物質,才能使鴨子產紅心蛋,如果蛋鴨吃的是高蛋白的蝗蟲,那不僅蛋鴨的產蛋量增加、蛋個大,而且會產天然的紅心蛋,市場前景看好。

3萬鴨兵整裝待發

雖然楊大元不知道自己提供的鴨仔到底立下了多少“戰功”,不過一想到10萬隻滅蝗鴨中有3萬隻是自己提供的,他就非常自豪,這是他養鴨一生中碰到的最為奇特的故事。

好消息終於傳來。9月5日,由於空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擔負掃蝗使命的3萬“鴨兵”非常“稱職”,中間商受新疆委託,再次向“鴨司令”求援,希望楊大元出動第二批“援兵”,數量也是3萬隻。屆時,這批浙江鴨將在新疆草場上滅秋蝗的戰鬥中再一次顯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