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最可悲,你認同嗎?

農在天涯


一半認同一半不認同。因為清高的人都是事業有成的人或是官場上的官僚主義。多數人清高沒有用,你再清高也是草民一個,你也就是草原上的孤狼;你在怎麼有本事不合眾人口味。只能是自欺欺人的孤獨者。不要仰視高山的偉岸,那得需要自己去攀登!不要俯首聽宿命的安排,只有自己去努力奮鬥才是真正的勇者;勇者不怕難苦和失敗,只有達到目地的人,人們才稱讚他(她)們為先驅。孤傲,清高不代表你的快樂。祝大家平安快樂,不做清高的孤傲人,做人要做合群的人,難免是特殊的人,平凡中的快樂者。😷🙏💪


馮桂清8247480773239


首先,我們談談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說明這個人沒有追求,除去名利以外也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正向的東西,只懂得如何輕鬆混日子,只會去享受現成的東西,沒有東西可享受也不會去付出努力爭取,這樣的人無異於食物鏈裡的純消費者,對社會,對家庭無任何貢獻。這個是能看出來的。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上輩子供養太舒服,就是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太富足,留給他的一輩子也享用不盡;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這個人的家庭狀況或教育出了問題,是這個人養成這種人生態度,或者看不到希望,破罐子破摔,整天渾渾噩噩過日子,遲早連乞討都不會,這是社會負面因子,亟待我們去改變他們。並且,就算這個人是上輩子留給他的物質條件足夠富有,足夠他享用一輩子,那我要問問,能夠享用兩倍甚至更多嗎?我想,一個人從吃苦到享受,是很容易習慣的,而從享受到吃苦則非常難。就像司馬光所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終有一天,沒任何東西可貪圖,他拿什麼養自己、養家人,那什麼傳給下一代?沒有什麼比傳給下一代優良的精神品質更重要。


其次,我談談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淡泊名利是一種人生追求、人生態度,而自命清高,我認為不是人生態度人生追求,而是一個人的性格。兩者不是一回事。淡泊名利的人也不一定會自命清高,也會有隨和謙遜之人,而反過來,自命清高的人也不一定淡泊名利,有些人反而對名利看的很重,汲汲於名利。所以,這兩者本身不是一類的;另外,淡泊名利也不等於絕對的不追求,只是對一切功名利祿看得很淡,但不等於不追求,只是能夠在得與失之間拿捏的很恰當,得到不喜,失去不悲,可能就是那種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態度。


第三,我們再來談談, “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與 “淡泊名利、自命清高。”即便是不追求淡薄一切功名利祿。但不等於不思進取,沒有其它人生追求,世界有很多人,對一切功名利祿視作糞土,但他對世界作出不可替代和磨滅的貢獻,我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居里夫人: 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名利的人往往才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正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言:“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所以我很贊同這個觀點,如果一個人把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是最可悲的,只是在為自己的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找託詞,不值得相信與同情。


木子悠格


我認同。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與淡泊名利,為人清高(注意,是“為人”而不是“自命”),完全是兩回事。前者是懶漢思想行為,後者是賢哲人生境界。

前者渾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好吃懶做,得過且過,時過境遷,遂成枯落,悲受窮廬,既不會得名,也不會獲利,清高也無從談起,結局是很不美妙的。本來就沒有名利,何談名利上的淡泊?本來無所謂清高,清高怎可以自命?但他卻偏偏要這樣,就只能是一種“自慰。”自慰只能是做夢娶媳婦,久而久之,形銷骨毀,死到臨頭都不知道,是最可悲的了。

真正淡泊名利,為人清高的人,有崇高的理想和志向,併為這崇高的理想和志向,孜孜與求,艱苦努力,而且總有那麼一方面的成就。名利與他其實是最貼進的,而他們卻視名利為糞土,不顧也不屑,清高也是名至實歸,並非自命。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放棄了名利,但他們都有萬古流傳的詩篇。不管是“掛冠而去”還是“散發弄舟,”都不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而是有比名利更高遠的人生追求。

淡泊名利,為人清高,不苟合於世間鄙俗,不與黑惡勢力同流合汙,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卓而不群,超然物外,獨立自堅,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和高潔情操,其實是一種極積進取,砥勵前行的精神狀態,是一種令人仰慕的人生境界。

不思進取,貪圖享受,是不能與淡泊名利,為人清高同日而語的。“把不思進敢,貪圖安逸當作淡泊名利,自命清高的人,”是把懶漢思想行為與賢哲人生境界,完全弄混淆了。這要不是自身的原因,就是受了人的蠱惑,糊里糊塗的畫餅充飢,到頭來就只有餓死,是最可悲的了。


竹林吟曉1


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古今中外,許許多多有成就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勤奮,才從眾多的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所佩服的人。

我國數學家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中,常常廢寢忘食。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於他經常勤奮鑽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

他的學生莫泊桑,從20歲開始寫作,到30歲才寫出第一篇短篇小說《羊脂球》,在他的房間裡可以看到草稿紙已有書桌那麼高了。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於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繁榮起來,和人民群眾的勤奮是分不開的。曾幾何時,人們一貫的唯我獨尊,使中國有了上百年的恥辱。如今,人們覺悟了,勤奮的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地創造自己,改變自己,才使中國一步步走向成功。·


標峰理評論


你在這要的是,能力與慾望不成正比,且又裝唯我獨尊,自命不凡,孤高自傲,名不符實的一類人?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人的能力大小,勤奮與懶惰,慾望與理智,內因與外因的機緣,天時地利的巧合與錯位等等,都有一定的關糸。

我認為,人的能力是有三六九等之分,如何發掘自己,想要拔高,後天的勤奮非常重要,一步一個腳印,百折不撓,不怕失敗,永不滿足的人,他一定是個成功的人,平凡中的成功人士越多,社會越安定。

也有部分人,由於對自身的能力定位不切實際,條條道路通北京,別人能通自已就是通不了,缺乏自身客觀的評判。導致事事碰壁,失去了奮鬥的信心,轉入人生短暫,抓住生命享受的追求。自命淡泊名利,實則是無力迴天的妥協之舉。

還有部分人,起初的原動力基因遺傳,性格不成熟,偏極狹隘,一點之見即是理,不解一事的兩面求證。外人說他不思進取,貪圖安逸,他還不服氣,自命悟到人的仙骨真諦,鄙視旁人無知,傲視眾生來掩蓋自已的不足。這類人的價值觀如影響到社會面過大,形成庸人招遙過世的"金字"標榜價值觀,那是社會發展的悲哀。


銀杏歲月


這是一個偽命題。應該說所有人都是奮發向上的,只是每個人所“向"的“上"各有不同。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這是每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所要"向"的“上"。為家庭幸福生活安康,這是每位普通人所要向的上;為人類認知自然而廢寢忘食嘔心瀝血,這是每位科學家所要向的上;為使各位食客品嚐到更具品位的美食佳餚而刻苦鑽研反覆試驗,這是每位廚師所要向的上。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筆者所說的這些,大概你也不反感,但為什麼有人追求精緻生活,體驗生活的美好與安逸就變成可悲的事兒了呢?他告訴你他淡泊名利了嗎?是不是他那樣做在你看來就是自命清高?難道人生在世就是忘乎所以地追求吃苦受罪?實現共產主義是為了什麼?認知自然規律是為了什麼?大家忘我勞動是為了什麼?為什麼那安逸就不能貪圖?啊呀呀,朋友,狹隘的認識鑄就狹隘的思想,狹隘的思想才生成令人悲哀的生活態度。而這種生活態度帶來的既不是淡泊名利,也不是自命清高;而是真正悲哀或悲慘的生活過程?


漫卷詩書喜欲狂i


我很想回答你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話題。以下僅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有80%認同你的想法。但是又有20%覺得不能完全認同。

我見過很多淡泊名利的人,但是他們不自命清高,他們有事業上的成功,如果把事業比喻成攀登一座山。那他們是攀登過一座座高峰的人。站在高峰上把山下的風景全部都看遍了。覺得人生一場,一切都是借來的,包括事業的成功,包括世人的讚譽,包括鮮花和美酒。不管你擁有的再多,走的時候還是赤裸裸的,什麼也不帶走。所以他們選擇淡泊名利,小隱於市。那是看淡世間所有的繁華之後的一種淡泊。

如果一個人不思進取,貪圖安逸。把這種理由說成是淡泊名利。其說淡泊名利,不如說是沒有出息,沒上進心。人生來就是要爭的。哪怕是到最後爭來的東西,什麼也帶不走。

再來說說拿20%的人。有些人生來什麼都有啊,原生家庭的差距,你沒有辦法。就比如說富二代王某某。

那他是可以選擇淡泊名利的,他甚至可以退隱江湖。

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一無所有,他還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那他就是沒有出息。

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有了,他可以淡泊名利,貪圖安逸,去周遊世界,去想著怎麼花錢。


式微式微


但凡想人生出彩,則必須要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遇見困難不消沉,遭到挫敗不頹廢,時刻謹記人生目標,哪怕是荊棘刺藜,也要奮勇前行。

唯有確定高遠的志向和清晰的目標,人生前行的軌跡,才不會偏離方向。

可是,有些人,不思進取,隨遇而安,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這樣的生活,因為缺乏長遠目標而虛幻,因為沒有切實行動而荒蕪。這樣的生活,沒有生機,匱乏活力,人生的潛能沒有挖掘,人生的精彩自然不會實現。

如果自以為是地將這樣消極的人生態度視為淡泊名利,甚而還自命清高,那一定是誤入歧途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張祜“由來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風看牡丹”,如此淡泊名利,成就自我,那是一種心靈的高潔,一種生命的豁達,豈是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可以相提並論。

有人追求活出人樣,有人追求活出人味,不論哪一種,都需要積極進取向上向好的人生姿態。



西窗飛雨


不思進取的人往往是貪圖名利的人,貪圖安逸的人往往是積極進取的人。不信且看,凡是不思進取的人,天生自帶消極,他自己一定知道自己,所以他對名利就看得很重,生怕落後,被別人看不起,一有可乘之機,馬上奪取名利,本該屬於別人的,成他的了,可以說這種人他就沒有大智慧,每天就想著乘人之危,投機取巧。積極進取的人,有生活的方向,工作的目標,無論靠自己的體力還是靠腦力都是創造生活價值的根本,他們不會因為苦點,累點,而氣餒,但是他們會期望工作中少點不幹正事,一天到晚的搗鼓事的人,所以他們努力工作為的是工作中求個安穩,給生活換來安逸。還有一種人,是不會搗鼓別人,但工作能力不強,眼高手低,被別人誤解為自命清高吧。就這,我的回答不知有道理沒有


小雨點ffor


一,我認為生活中不思進取,貪圖安逸的人並不是淡泊名利,自命清高。而是這些人安於現狀,覺得這樣也好,沒有更高的追求罷了。

二,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差別很大,有的人安於現狀,有的人在不斷的努力,有的人雖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淡泊名利,不圖名也不圖利,像奮戰在抗疫前線的鐘南山教授以及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

所以不思進取,貪圖安逸和淡泊名利,自命清高沒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