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上的改变和行动上的改变,差的到底是什么?

东东先森儿


观念的改变是你认识到并变更了你原来的理念

行动上的改变是你按照改变后的理念已经去付诸行动。

表面上差在想和做,本质上差在行动力的大小。


其实,不一定观念改变比行动改变容易。一个人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人的行为是受自己的世界观支配的。而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根深蒂固,改变起来不那么容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就是一次思想大变革,大改变。其时,阻力多大可想而知。对于个体,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是有积淀的过程的,而改变是需要渐进的。有的时候是你没有认识到,有的时候是你虽然已经认识到,但是不想改变。而你的思想一旦通过这个渐变的过程,就会沉淀下来,这个时候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理念。以此来支配你的行为。

有了观念的改变,思想为行为服务。于是,你的行动就随之要做出改变。你觉得那条上学的路不好走,换了一条路,那你接下来就是按照新的路去到你要去的地方;你觉得你认可这个方案不对,换了一个新的方案,那你接下来就是按照新方案做出你的行动计划。公司的策划案引导一系列营销行为的模板。就是,你抓紧做起来,而不是一直停留在观念的层面。


看似是一个在想,一个在做,想和做的区别。实质上是行动力的区别。有行动力的团队总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而行动力差的团队则就是只念经不出招。个人同理,你改变了你之前的不好的,落后的观念,接受了新的观念,那就尽快地付诸实施,把它变成生产力,变成为你所需的行动力。去做,去创造,去开拓,去干事。


左手白手套


问题关键词:观念,行动,改变,差别。

观念上的改变到行动上的转变之间差的东西有很多,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书学习中国近代政治历史时,毛主席对实践曾这样说:“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就是从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自己总结方法,形成观念上面的转变,再投身实践,如此反复,不断提升自己,向前迈进。

所以当我们形成观念上的转变的时候,首先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这个观念正确吗?我该如何用它指导我的人生?这样做后,自己内心期望的目标是什么?首先我们要保证自己的这个观念是正确的,自己都不愿意相信的观念还怎么付诸实践。观念思想上的正确性确定之后,我们就该思考如何把这种观念付诸行动,具体措施是什么?再好的思想,没有可实施的计划方案,也只是空中楼阁。最后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期望,即我这样做后可以获得什么?虽然我们最后获得的可能和我们想象的有差距,但一定要先想,给自己画一个蛋糕,这样才有动力。

先有好的观念,再去实践,就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了。剩下的就是坚持,灵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在前行的道路中,我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三分钟的热度,那再简单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成功,更何况那些大事?

坚持不是全部,不是所有,但如果不坚持,一定就是零。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甚至辜负自己的心血。

坚持不是盲目的,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将自己的行动方案进行调整,灵活处理。不懂得变通的人,可能也会走到终点,但他一定绕了一大圈。

从观念到行动上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付出,强化才会有所得到。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坚持做一件事,持续21天以上就会成为习惯;坚持90天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就是说,同一个动作或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行为和想法。

可见,如果你有好的观念和想法后,一定要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改变自己。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用一个小的观念改变一个习惯,用一个个习惯改变性格,你的命运也会随之而不凡。


南木宸k


观念上的改变和行动上的改变,现象与本质的差别!

就像这个疫情引起的长长假期,很多人的肚子又起高楼。一边恨自己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一边趴躺卧吃,心里明白健康和运动的重要性,但就是动不起来。假期里我的瑜伽垫只使用了一次,向抖音学习的健腹操只坚持了两天就默默下线了,喊着口号必须早睡早起,实际照旧晚睡晚起。别问原因,我能自答出一火车的理由,真是惭愧!

鉴于自己的不良行为,所以在外会格外注意观察其他人,总结出一个结果:99%口若悬河、头头是道的人,真的只是嘴上说说而矣,一行动就露怯并且擅长挑剔、指责别人。

问:行动,真有那么难吗?

答:难的是坚持!坚持在痛苦中一直坚持改变的行动!

从身体疼痛角度分析观念和行动改变的区别就是,观念改变停留在皮肤层,行动改变深入五脏六腑。

古人云: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要我说:改变观念容易改变行动难。


安之明月


观念上的转变与行动上的转变,差的是什么?

差的是洞察力、思维的精进。

观念上的转变是指思维模式的改变,你是在用理性思维还是非理性思维做事?大脑是高耗能器官,所以惯性大脑也是会拒绝高耗能的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坐一天的图书馆会比运动一天感觉更加饥饿。这是为什么我们改不掉一个习惯,学习新习惯的原因。学会动用理性思维思考,锻炼洞察力以及敏锐力,多抬头思考不要只低头做事。

行为上的转变一部分基于思维模式的变动,大脑支配四肢做出的行动;一部分也在于过程中无意识的做出某些行为,无意识也是惯性思维,或者周围氛围影响下的冲动行为,而并非是经历过认真思考。

“自我迭代”是自我精进,尤其思维的精进,思维支配行动,好的思维决定好的行动,好的习惯!


浅春之下


观念是思考的过程,行动是执行的过程,改变是结果。这里存在的差异用王阳明的最能解释——知行合一。起心动念是开始,行动是过程,这是相辅相成的组合。了解王阳明的心学的知道,王阳明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完人就是他用了半生的时间悟道,之后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对他的评价认可是千古完人。所以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山高我为峰gg


这个问题的提法可作两种理解。一,观念改的改变和行动的改变那个更差一点?二,仅仅行动改变而观念不改变少了点什么?第一种理解无疑观念改变更好。重点看第二种理解。行动的改变有各种形式的所谓改变:有新瓶装旧酒型的改变;有稍作改良型改变;有颠覆式改变,即从根本上没变。观念的改变才能导致根本性的改变。比如任正非的管理方式与很多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就有很多颠履式改变。诸如任正非仅持有极少的股份;员工以贡献价值多少作为获得收入的依据;红军兰军式的批判,任正非就欢迎批判;员工应该用屁股对着老板,把心思用在客户身上等等。较之中国大多数管理观念均可称得上观念上的改变。在这些观念下管理行为的改变直接导致了华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若不改变观念,今天这种管理方式,明天那种管理方式,看似在求变,实则没改变什么,只是形式变了,实质未变。

观念的改变是最困难的改变,甚至是痛苦的。唯其难,不仅在于个人学习思考之难,更在于利益的取舍调整。有不少事情我们自己也知道如果那样做会更好,但就是难下这个决心。但如果不从观念上作出改变就很难作出根本的改变,除非逼到非改不可的境地。人总是不舍舒适区,人性使然也。


平常6801


差的就是行动[捂脸]

具体说是 情绪-意愿-行动

当某一天我们被一件事情所激发,情绪上便开始有了改变,改变的状况大小根据自身感觉而定,如果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促使你有了很强的意愿想要去行动。

一个人是否去行动,意愿度优先,如果你的意愿度不够,瞻前顾后,你就会患得患失,行动便会一拖再拖。


一起了解医护人


观念 是指思想观 一个人思想观好 可能各方面 价值观 也体现的特别好 世界观正确 既然三观正 这个人应该是 真诚 诚信 值得信赖的人 行动的改变 是指 做一件事情 我们立刻马上 行动力 执行力 这两者差的是 两种不同 概念[玫瑰]



可爱的宝宝519


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一个人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生活。The greatest discovery of my generation is that a human being can alter his life by altering his attitudes.



水木清华76318705


思想引领行为,观念决定行动,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观念和行动往往不能同步,这才是我们最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无论集体还是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情。观念落后,行动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也就谈不上会取得什么效果;观念先进,而迟迟不能付诸行动,那也只能是夸夸其谈,说起来海阔天空,做起来销声匿迹,让人贻笑大方。只有观念和行动同步,执行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取得达到如期的目标,甚至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我们这次全民防疫,有些人对疫情的认识不足,认为不必要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因此,给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有些人虽然认识到了疫情的重要性,但嫌戴口戴麻烦,勤洗手记不住,不出门憋得慌,同样也给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只有即认识到了疫情的重要性,又能按专家和组织的提醒做好各方面的防疫常识,才能使我们的防控工作更快更好更顺利的进行,从而使我们的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提前取得全面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