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蝗虫灾害会蔓延到中国吗?为什么?

喜欢开豪车


首先明确的回答,蝗虫灾害会蔓延到中国。但进入国境后,其危害性会减弱很多。

至于原因,明月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

一、地理方面。本次蝗虫是从非洲蔓延过来的,非洲的蝗灾产生是因为当地生态环境出现了变化,导致蝗虫为了追逐食物和暖湿气了而迁徙。但原生于非洲的蝗虫对印巴乃至中国西部边境气候是否能够适应是个问题。而且,有珠穆朗玛峰阻挡,冰冷的气候条件肯定让蝗虫迁徙产生重大影响。不过,由于蝗虫的变异性,单纯气候影响是无法阻挡蝗虫继续飞往往中国国境。

二、生态方面。中国和印巴边境是蝗虫的天敌粉红椋鸟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这里可以先科普一下粉红椋鸟的一些知识:

(一)粉红椋鸟是迁徙性候鸟,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形似八哥,但背部及腹部粉红色,余羽棕黑,十分可爱。粉红椋鸟喜欢群居生活,有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习惯,它们也喜欢热闹,常常聚在一起吵声不断,粉红椋鸟聚集起来数量庞大,少则几千只,多者十万只左右。
(二)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食量很大,每只成鸟每天可进食蝗虫120~180只,这些蝗虫的总重量超过鸟本身的体重。雏鸟成长过程中食量剧增,甚至超过成鸟。好胃口、大食量是粉红椋鸟成为灭蝗能手的原因之一。
(三)粉红椋鸟主要分布于欧洲东部至亚洲中部及西部,冬季迁往印度等南亚温暖地带越冬,我国新疆是粉红椋鸟的主要繁殖地。每年五月便迁徙到至新疆西部甘肃及西藏西部(也就是中国和印巴边境一带)繁衍生息。

从这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上来看,蝗虫要想入中国国境,先要过生活在印巴的粉红椋鸟这一关。近几天印度说本国蝗灾已经可控主要原因,就是粉红椋鸟在那儿栖息。

但由于蝗虫数量巨大,肯定会有漏网之鱼飞抵中国国境。

而飞抵国境的蝗虫大多都飞经新疆甘肃西藏,这些地方一方面有粉红椋鸟留鸟存在,尤其是新疆,近些年来对生态的恢复非常好,还给粉红椋鸟搭筑了砖石永久性巢穴,一旦蝗虫飞抵,必然会是粉红椋鸟一次饕餮盛宴。

三、政策方面。西北前些年饱受蝗灾侵害,经过治理,早已有了丰富的治理蝗灾经验,即便蝗虫飞抵,也必然有有效的治理让蝗虫有来无回。尤其新疆,生物防治本就位于全国治蝗前列。除了粉红椋鸟,还有牧鸡、牧鸭防治。蝗灾,估计抵达新疆后基本就已经摁倒在地了。再加上西北地区气候的原因,即便少量蝗虫能够飞越西北,成灾的可能性不大。

所以,对于本次蝗灾,没有必要如此担心。相反,那些搞鸡鸭养殖的企业,此时倒可以好好考虑怎么利用本次蝗虫飞抵发展一下企业效益。

明月回答,愿您喜欢。


欲与君相知


这次蝗灾历史罕见,亦是几十年来之罕见。目前不远万里从非洲北部飞过来与印度、巴基斯坦汇合的非洲沙漠蝗虫铺天盖地、遮天蔽日,至少数千亿只,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印巴方向赶来。印度官员估计该国正在遭受大约3600亿只蝗虫袭击,多个农业重点邦的农作物毁于一旦,农民受灾严重,印度总理莫迪已动员全国支援补贴受灾邦农民的损失。这些来自非洲的沙漠蝗虫什么农作物都吃,连棉花杆茎都不放过。巴基斯坦受灾更严重,为25年来之未有。印巴都是农业国家,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常年短缺。印度官员说,这些蝗虫每天吃掉几万斤的粮食,而且一点也没有离开的意思。非洲沙漠植被如此之少他们之前都呆下来了,今天又到了满是绿洲、天气炎热的印巴那不异于一群老鼠掉进了米缸。


联合国监测蝗灾的官员说,今年蝗虫比去年增长了6400多倍。这说明,非洲沙漠的植物已经不足以养活它们,所以它们才洲冒险向较热的南亚方向迁移。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已如临大敌,连仗都不打了。前段时间双方相互炮击的战争气氛也被蝗虫这位天外来客冲得无踪无影,想不到小小的蝗虫还能给克什米尔带来暂时的和平。据报道,由于克什米尔局势持续升级,但是蝗虫来后,克什米尔印军已多日不再放枪,据印度官员称,由于担心粮食供应不足,边境印军的士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同时印度总理莫迪还发表演讲,呼吁印巴双方暂时搁置争议,共同应对蝗灾。目前印度方面还给巴基斯坦送去了许多杀蝗特效药。



目前,蝗虫们仍然在毫不客气地啃吃着印巴平原的庄稼。有巴基斯坦农民称,蝗虫们啃吃庄稼发出的可怕声音让人毛骨悚然。据外媒体报道,事实上早在去年2月,蝗灾就已经在红海西岸的非洲出现,尔后一路跨过中东和波斯海于去年9月份陆续抵达南亚次大陆。非洲蝗虫大军以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的拉贾斯坦邦为第一站,尔后又分部进入印度数个重点农业邦。





那么这些蝗虫会到达中国吗?答案是有可能,但可能性并不大。

一,蝗虫怕冷。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首先,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才进入初春,气温都比较低,所以它们可能还会继续呆在南亚较长一般时间。飞越喜马拉雅山脉也不可能,因为严寒挡去了它们的去路。

二,即使蝗虫家族选择南下,但南亚有孟加拉,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热带国家,这些地区面积广大,所以如果蝗虫继续南下,也会优先选择这些热带地区。

这就是说,它们到达我国的可能性存在,但量也不会很大,即使到也应该是那一小部分不知死活的蝗虫。根据我国人的烹饪习惯,估计还不够大伙吃几餐呢,所以不必担心。有心网友算过,即使3600亿只蝗虫全部来,也只够五六亿吃客们饱餐一顿罢了。去年秋笔者到乡镇去玩时,看到一位大妈在卖这玩意,估计只有两斤左右,报价20元/斤。换是肉价这么贵的年月,估计非洲蝗虫们还能让一部分人致富呢!能赚钱还为民除害,何乐不为呢!如果它们胆敢闯入我国,那只有一种可能——有去无回。是的,它们远道而来,又能在我国放下屠刀,造福众生,那也不失为一种荣光。

联合害虫专家说,目前蝗虫的移动时间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按这个速度,它们至少还在上述地区停留七八个月。七八个月后我国已经是秋后入冬时分。上文已说过,蝗虫不喜冷,所以它们到达我国的机会不大。如果它们不来,那是不是有点遗憾呢。美食当前,又是大好的商机啊。可惜啊,印巴民众不懂利用这笔天外送来的宝贵资源。

三,我们的捕捉技术让它们望而却步。这东西真的不傻,历史上非洲蝗虫也到过那遍地都是庄稼的美国,但因为吃过美国高超的杀蝗技术的大亏,这东西已经几十年不去美国了。

据历史记载,从春秋战国至民国的两千六百多年间,我国历代王朝共发生大规模蝗灾五百三四八次,即平均每五年就有一次蝗灾。但到了近代,特别是解放后基本就没有什么蝗灾了。这是因为捕蝗技术越来越先进和机制得力的原因。对付蝗灾,我国自古就有良法。《诗经》里就有言“秉被蟊贼,以付炎火”,蟊贼指的就是蝗虫,火,指的是利用蝗虫向光性诱杀(烧掉翅膀)。特别是农业技术发达的唐宋时期,就已经由政府颁布杀蝗技术了,如《捕蝗图册》和《治蝗全法》等。现在更是已经发展到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控灭害虫时代。


我们有这么厉害的技术,估计蝗虫大军还在天上,大家早就收到预警了。然后就是设下天罗地网,等待这些“(蝗)黄金虫”自投罗网,最后就变成钞票和美味。反正,即使它们全部来,我们有的是办法让他们变害为宝。你(蝗虫)吃我粮,我就把你(蝗虫)变成钞票再买粮。呵,你们的天敌就在喜马拉雅山这边,不怕死的尽管来!


神碼人生大国观察




兄弟放心吧,这场蝗虫的灾害,没有能力再对我们肆虐,因为第一,喜马拉雅山脉首先成了蝗虫最大的天敌,这些蝗虫不敢冒犯她的威严,第二,作者亲眼所见的,农村的亲友们使用大江无人机,在地头安一张躺椅,支一把遮阳伞,车上带一提啤酒,手机里放着音乐,操纵遥控器玩儿上半天儿,6垧多地的农药喷撒完活。有这种田间管理能力,那帮蝗虫翻不了天!



其实作者并没有轻视这种蝗虫“大军”危害性,曾几何时我们的电视新闻中真实展示的,国内外蝗虫泛滥成灾的画面,那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震撼,这些蝗虫扫荡过后,那么大片大片的农田草场狼藉的凄凉,此后灾民畜牧业将面临的困境,已经是世界老生常谈的老大难问题,至今还没有确实高效,立杆见影立即止损的对策,这也确实迫使我们这些悲天悯人的善良心,为之不安恐惧。



这次的蝗灾,进入到印度和巴基斯坦,又让这些饱受蝗虫灾害影响困惑的国家,乃至世界粮农组织,如临大敌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这一大片重灾区,因为我国比邻而居,山水相连,难免让我们产生一些担忧,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也是自然而然的对曾经经历灾害的条件反射,那种狼藉苍凉的景象也难免让人杯弓蛇影。




但是一条喜马拉雅山脉,处于狭管效应低温气流中,最低海拔四五千米的地理气候条件,实在对不起那只蝗虫大军,无情的阻挡了它们开辟新领地的长途迁徙,对于那种滋生,爆发于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蝗灾来说,这里是它们的死地,这些小小的孽障生灵,人也懂得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虽然他们可能没有生与死的意识,但与生俱来的本能也限制了他们的,勇于牺牲精神,遗传基因的信号告诉他们,这条道不能走死路不通,所以这场蔓延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灾,无法越过喜马拉雅山脉进入我国境内。




以往发生在我们西北部地区的局部蝗灾,并不是越过须马拉雅山脉的入侵而来的,而是远在几千万年的地壳变迁之前,这些蝗虫的祖先留在我们境内的余孽,逐渐繁衍发展而来的,小精灵其实已经是我们这里的土著居民了,在正常风调雨顺的年景中,蝗虫这种食物链中的另类也可以正常生殖繁衍,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蚂蚱,但是当遇到干旱少雨炎热的气候,植物生长并不茂盛,食物并不充足的条件下,他们却会爆发性滋生泛滥而成灾。





这种爆发并无固定的地区域,固定的时间规律,那些历年积累的虫卵,只有在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下,才最适应他们某个未知区域,孵化大量滋生泛滥成灾的条件,也是常规有利的生物控制灾害的手段,无法适应这帮小家伙的泛滥规律,只有采取更传统的药剂喷洒灭杀堵截方式,而飞机喷洒方式则是效率最高,速度最快的手段。



在这方面我国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今天这种条件下我国农民手里的无人机,就必然会成为这种灭虫减灾战场的主力大军,有这些农民在,在我国那些黄宅就没有自虐的空间,兄弟们,放心吧!


铁岭锋


这些沙漠蝗虫如果想进入中国境内,最佳路线是越过印度孟加拉国,经缅甸泰国等国进入我国广西云南等地。而中国西南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山大川,蝗虫飞不过,而且那种寒冷,蝗虫也受不了。

不过考虑到蝗虫的习性,蝗虫喜性相对干燥—干旱的环境,温度在30度上下的天气,比如沙漠地区、草原地区、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南亚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态系统比较复杂,又潮湿多雨,蝗虫未必能适应,而且,天敌也多得很。

不过考虑到这次蝗灾的超大规模性,不排除部分蝗群会逐渐转移到我国南部地区,但规模种群不会很大,能造成的危害也会比较有限。而且,它们大概率也就止步于中国的云南广西等南方省份。

目前这些沙漠飞蝗在亚洲的肆虐地区主要在伊拉克、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目前亚洲还是冬春季节,蝗虫不会飞的太北,天气稍微冷一些,蝗虫就动作迟缓,再冷一些,就得挂了。

而且,这次蝗灾从东非、中东开始,到了印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处于产卵期,产卵之后,很多雌虫会逐渐死亡,剩下的大多数蝗虫的飞行能力也会大大下降,然后他们就地取食,就看印度巴基斯坦这里能不能喂饱他们了。

等到新的一批二三代蝗虫再孵化出来,对于印巴两国又是一场新的大规模蝗灾,毕竟蝗虫产卵是极其密集的,每平方米可以产卵成千上万枚,且卵难以被破坏,等到他们一出洞,就已经形成了一群群小规模的蝗虫种群,随后在不断聚集、汇合,形成新的庞大蝗群,而这个时间,只需要1个多月。

总体来说,高山高寒地区,蝗虫飞不过去也适应不了,热带雨林太过潮湿它们也受不了,大概率来说,它们就止步于缅甸了。

蝗灾是个世界各地多年的老问题了,要彻底根治是不太现实的,毕竟蝗虫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所有的地区,种类有10000多种,大多数地区和大多数时候,它们还是比较“低调”的,但在干旱年份,蝗虫就会聚集成灾,大面积地啃食农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甚至绝收。

目前,印巴两国的蝗虫群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粮食主产区,每天两国都要损失无数的农作物,巴基斯坦已经进入了全国紧急状态,出动了大量飞机消灭蝗虫,但收效甚微,印度的情况也一样严重,结局,估计是损失惨重,考虑到这次蝗灾的超大规模性,要消灭他们,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即使全面出击,也只能消灭一小部分的蝗虫,这点蝗虫相对于总体蝗虫的灾害,显得杯水车薪。

我们历史上也是一个蝗灾频发的国家,但近些年来情况已经大为好转,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几十年以来持之以恒的种树,大幅度改善了生态环境,绿化上来了,蝗灾也就减缓了,毕竟,蝗灾发生的地方,几乎都是在植被稀少的相对干旱地区。


云中史记


很多小伙伴说蝗虫即便来了也没有关系,铺上张大网直接把它吃掉就好了。

这样的一种说法,或多或少有一些玩笑的意思,但真实情况下,蝗虫很难飞到咱们国家来。

目前来看的话,如果非要让蝗虫飞过来,一共有三种途径,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第1种就是需要越过茫茫的戈壁滩,从戈壁滩上长途跋涉飞过来,但是大家也都知道戈壁滩往往数十里地里面别说棵草了,就是连水都没有,蝗虫要是飞过来的话,十有八九也会饿死。

如果说从高海拔地区飞过来的话非常抱歉,迄今为止好像没有见过什么蝗虫能够穿越7千米或者8千米的高海拔,穿越这种高海拔,十有八九也会缺氧而死。

最后一种可能就是从南方经过缅甸那一片,然后飞过来,从南到北席卷而来。

此蝗虫非彼蝗虫

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这个蝗虫并不是普通的蝗虫,和咱们这边的蝗虫也有很大区别。

我们可以举一个更加通俗的例子,那就是这个蝗虫其实是个外来品,是一个进口货。

咱们国内也有蝗虫,在很早很早之前也有对应的蝗灾,而这些蝗灾绝大多数都是亚洲蝗虫,东亚蝗虫和西藏蝗虫。

除了这三种蝗虫之外,其它的蝗虫想要过来还真得考量考量,他们适不适应咱们这边的生活习惯。

而这一次的蝗虫我们称之为沙漠蝗虫,沙漠蝗虫他们成群结队,一只两克重的蝗虫可以吃掉和它身体重量相差不大的粮食,而且是在一天之内。

理论上来说这种蝗虫还是比较可怕的,但是可怕就可怕吧,反正又不是咱们这边的物种,即便来了也得损失大半。

可以在心理上轻视,但不能在战略上轻视

其实对于蝗虫,咱们国家有一系列的解决办法,包括但不限于喷洒农药了,通过一些生物克制了这些都可以。

但是我们依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一旦蝗虫真的入侵过来的话,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予以扑灭。

因为这个蝗虫非常特殊,特殊就特殊在他们只要有一小撮蝗虫,并且聚集在一片区域里面,短时间之内没有天敌的话,他们就会直接壮大起来。

所以我们要在最开始的那一段时间里面,把他的火星子直接给踹没了,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

当然了,一时半会儿蝗虫也不会飞到咱们这边来,毕竟他还得在其他地区先霍霍一阵儿。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自2019年12月以来,中北非地区发生数十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蝗灾,单单是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三国的蝗虫数量粗略统计就达到了3600亿只。自今年1月以来,这股蝗灾更是横扫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全境和印度北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称,如果6月份前无法遏制此股蝗灾,蝗虫数量将激增500倍以上。

由于此次灾情严重,很多声音开始顾虑这次蝗灾是否会蔓延到东亚地区,但是通过历史的经验可以得到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不会。而不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不会蔓延的第一点原因,是种类。

蝗虫又名蚂蚱,碍于世界地理分布所以蝗虫的种类也是截然不同的,此次蝗灾的爆发点是东非的乌干达,而此次蝗灾的种类则是沙漠蝗,而这个种类在中国不存在,我国主要是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

沙漠蝗顾名思义,主要是在沙漠平原地带生活,对于温度极其敏感,主要集中在赤道与北温带南部地区,气温过低一方面会影响虫卵孵化,另一方面则会对成虫本身会影响生态影响,所以历史上多次沙漠蝗灾最北也顶多到达黑海、里海地区,然后逐渐消亡。

不会蔓延的第二点原因,是地形。

此次沙漠蝗灾的起源在东非乌干达地区,沿着索马里向东接连入侵了阿拉伯半岛、伊朗南部、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但是却被遏制在印度的德干高原、缅甸西部的若开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正是因为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有效的遏制了蝗灾继续向东发展。

如果仔细看此次蝗灾的爆发地和蔓延地就不难发现,沙漠蝗主要席卷的地区都是沙漠、戈壁、平原等地区,但无法逾越2000米以上的高原与山川地区。比如若开山脉平均海拔在2500米左右,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则在4000-5000米左右,而德干高原海拔虽然平均在900米,但并不利于蝗虫生存。

不会蔓延的第三点原因,是气温。

在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半岛的沙漠戈壁,其实叙利亚、伊拉克的两河流域也是平原地区,然而此次沙漠蝗却并没有过境两河流域,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气温。

在第一点原因当中已经说过,沙漠蝗对气温很敏感,大多适应在20度以上的温带、热带地区。然而目前的两河流域所在的北纬35度线左右目前仍处于刚开春季节,平均气温在0-10℃左右,并不利于沙漠蝗生存。

不会蔓延的第四点原因,是治理。

此次沙漠蝗席卷的国家包括乌干达、索马里、也门、巴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这些国家有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都是欠发达国,另一个则都不是粮食主产区。比如乌干达全国仅有2架农药喷洒飞机,对于眼下动辄上亿的蝗灾可谓杯水车薪。

但是对于我国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目前我国的蝗灾治理标准是每平方米限制在0.5头至5头以内,而且通过蝗虫流动通道改种蝗虫不爱吃经济作物的生态控制,高密度蝗区农药喷洒的药物防治,以及次级蝗区养殖蝗虫天敌的生物防治三种综合性防治措施来遏制蝗虫发展。

也就是说在蝗虫主要繁殖区撒药,主要流动区种植蝗虫不喜食的作物,外加广泛养殖蝗虫天敌来对蝗灾进行综合防治。即便蝗虫来了还没发育就中毒,流动起来没东西吃,到了休息区遭到天敌攻击。

当然更令蝗虫感到绝望的是,中原地区自古以来不光是将蝗虫作为食物,还可以作为畜牧用的饲料,种植用的肥料,甚至可以入药当做中药材。这样一种既能吃,又能养殖,还能施肥,更能入药的好东西,恐怕来多少个都不够消耗的。


马克观察


印度目前并没有出现蝗灾。只不过,从东非传来的蝗灾,在跨过中东国家以后,正在朝着巴基斯坦进发。而与巴基斯坦相邻的印度,同样也面临着蝗灾的巨大威胁。当然,根据目前蝗灾蔓延的趋势来看,蝗灾到达印度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久了。

不过,就算印度爆发大规模蝗灾,进而再蔓延到我国的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也是非常低的,或者说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蝗灾发生的必要因素中,环境状况是至关重要的。东非各国之所以发生蝗灾,和这些地区目前的干旱情况,以及植被被破坏的情况息息相关。而蝗灾能够由东非地区蔓延到中东地区,除了两者位置相邻很近以外,中东的情况其实也比东非好不了多少。因此,此次蝗灾能够快速地经中东各国朝巴基斯坦推进。同理,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国,由于土地资源较少,植被被破坏的情况也比较重,再加上巴基斯坦、印度等国的气候也较为干旱,一旦蝗灾波及印巴等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然而,就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现规模较大的蝗灾,蔓延到我国也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人口大国,一旦蝗灾在印巴两国发生,这两国都有希望处理这种灾害的,或至少可以让蝗灾的破坏程度降低。如果蝗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得到遏制,那么再往其他国家蔓延的可能性自认就降低了。


其次,如果印巴两国不能遏制蝗灾,蝗灾的蔓延方向其实也只有两个。一是向北进入中亚,一是向东进入东南亚。然而,蝗灾进入中亚以后,如果往东,则会经过广袤的荒漠区域,很难进入我国。至于东南亚方向,东南亚水草丰茂,天然林木连绵不断,蝗灾根本就难以染指。有了东南亚的阻隔,蝗灾是无论如何也无法从南进入我国的。

因此,此次蝗灾在海外看上去影响的确比较大,但其影响范围其实最多也就是非洲、西亚、南亚、中亚等地而已。至于其他地方,以蝗虫的能力,还是难以直接波及的。


苏绽


蝗灾从古至今一直是三大自然灾害之一,三大灾害就是水灾,旱灾和蝗灾。

现在肯尼亚则遭遇了70年不遇的蝗灾,出现了60公里长、40公里宽的蝗虫带群,对当地的农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加剧了当地的粮食危机。

一只蝗虫可以存活三个月,而美之雌性蝗虫可以产300颗卵,一平方公里的蝗虫一天所吃的食物,就相当于35000人一天的量,如果蝗虫真的过来,还真是很可怕的,但全世界几乎每年都有蝗灾,除了17年山东的那次蝗灾被很快消灭之外,感觉好多年都没有听过哪里有蝗灾这件事儿了。

现在这些蝗虫已经跑到印度和巴基斯坦了,而这两个国家又是我们的邻国,一旦他们飞过来,也会对我国农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但是按照专家的说法,应该不会,不少网友称中间还隔着喜马拉雅山,他们过不来。但是基于专家一般情况下都会反向操作,所以还是有些担心他们会跑过来。

但跑过来我们也有办法去治理,相比于非洲,中东和南亚,我国在这方面拥有许多优势,首先是爱吃,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东西都因为不知道怎么吃,所以这些东西没有人去抓,也就导致他们大量繁殖,有不少留学生还教他们怎么去吃这些东西,比如说牡蛎,当地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吃。

17年在潍坊的那次蝗灾,连河北的都开车过来抓,非洲大概不会出现专门为了抓蚂蚱开车来抓的,倒是会有一些非洲人抓来卖给开车路过的中国人。

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的温度相对整个中国来说温度还是比较高的,这种温度非常适合蝗虫的繁殖,马上又要进入三月,蝗虫非常喜欢这个季节,恐怕会有更大规模的繁殖,从大概会繁衍三到四代,蝗虫的数量会以指数上升,到六月份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蝗虫的数量才可能会下降。

另外我国和印度,巴基斯坦之间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那种低温氧气稀薄的环境,并不适合蝗虫大面积迁徙过来,反而印度温暖湿润的气候更适合他们,而且印度的大米种植面积非常广大,印度是世界大米出口国的前三名,一度还曾经是第一名,所以印度的食物可以让蝗虫很舒服的呆一段时间,而且蝗虫都会朝着它适宜的地方飞行,显然青藏高原的环境让它们并不会往这边儿飞。

所以大家既担心蝗虫会带来很大的损失,又觉得吃不到蝗虫而遗憾,野生小动物还是不要吃了。


风云一点通


印度的蝗虫灾害会蔓延到中国吗?如果会,有什么好办法吗?

从东非爆发的蝗虫灾害,目前已经扩张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次蝗灾聚众上千亿,来势汹汹,西亚东非南亚等国都如临大敌。有朋友想问,这些蝗虫会蔓延到中国吗?中国能对付得了吗?

应该说,我们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先来了解一下这次蝗虫的情况。

2月11日的监测消息显示,从东非出现的蝗虫,开始爆发。这是东非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对东非国家肯尼亚来说,这是7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表示,蝗虫在非洲的索马里半岛附近繁殖,然后一路东进,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不仅有远道而来的东非蝗虫,还有伊朗南部孵化的蝗虫。

相对来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应对,比东非国家要好得多。这是因为,这两国有一定的工业能力,对付蝗虫有一定经济实力。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南苏丹,这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以下。南苏丹作为世界上最穷国家,人均GDP只有237美元,几乎可以说是一贫如洗。

相对来说,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人均GDP能有2000左右,作为低收入国家,还有一定的工业能力生产灭杀蝗虫所需的挖掘机、农药等物资。如果整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要灭这些蝗虫,也并不是很难。只是,蝗虫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这些国家受灾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

这次酿成巨大蝗灾的蝗虫十分危险的沙漠蝗虫,一只2克重的成年昆虫一天能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食物,而一群蝗虫通常有数千万只。这些蝗虫吃完一地的农作物后悔立即飞走,一天飞行150公里。

有朋友发现了,位于东非和南亚之间的西亚石油国家,好像并不畏惧这些沙漠蝗虫!

这是因为,沙特这些国家,很有钱,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蝗灾防御机制。一旦蝗虫来袭,不各种专用设备往上一招呼,蝗虫基本上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同样的道理,蝗灾到了中国,也基本没啥事!

更何况,这些沙漠蝗虫,基本不可能到了中国!

目前为止,在我国泛滥成灾的蝗虫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东亚蝗虫、亚洲蝗虫和西藏蝗虫。

东亚蝗虫,也叫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于北纬42°以南直至南海和云南,西起甘肃南部和四川,东至渤海、黄海沿岸和台湾等地。与东亚飞蝗不同的是,西藏飞蝗都在青藏高原地区。

所以,这些沙漠蝗虫,想要飞过喜马拉雅山北上与西藏飞蝗抢地盘,飞行能力不行;想要越过横断山脉到云贵川找东亚飞蝗抢地盘,又面临水土不服和吃不惯中国草的问题。

总之,横行东非和南亚的沙漠飞蝗,实在是没有能力继续对中国发动攻击了。

不过,今天春季的蝗灾隐患还是应该切实防范,中国本地产的蝗虫,一旦在地下孵化成功,破土而出,那也会是遮天蔽日的可怕场景!

即便如此,大家一面灭蝗虫,还要一面抱怨,蝗虫太少了,根本不够吃!

事实上,这些沙漠蝗虫,也曾袭击过以色列、沙特等国,可是这些国家的人也学我们抱怨蝗虫不够吃。

之所以抱怨蝗虫不够吃,是因为国家整体实力强,有足够能力灭杀蝗虫。其实根本不是老百姓胃口好!

所以,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历史知事


皇天后土佑中华 杞人忧天实不该

首先要说这个问题存在歧义,本大仙要从三个方面予以纠正。一是说“印度的蝗虫”是不准确的,因为这次蝗灾的起源地是东非(少数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只是路过印度而已,并非印度特产;二是说蝗虫是印度的灾害也未必,搞不好印度会因祸得福也说不定。比如借机向巴铁求和,然后冷不丁回马一枪抢占巴铁一块地盘。凭印度人的素质,这事他们绝对能做得出来,而且也不是头一回这么做了;三是“蔓延”这个词也不合适,蝗虫真想从印度到中国,那得是翻山越岭,叫做“攀援”还差不多,或者也可以叫做“旱地拔葱”。

没有人比本大仙更了解蝗虫!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本大仙就率领一帮小伙伴们开始了对于蝗虫的科烤研究工作了。只不过彼时条件艰苦,缺乏必要的工具和作料,也没有前人经验敢去借鉴(主要是怕事情败露挨揍),所以科烤工作也不甚成功。直到近几年,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砖家叫兽,他和他老婆对于蝗虫的科烤工作显然做得比我们当年好多了,即使是25元一斤的价格,还是供不应求……话说印度蝗灾会向中国转移的那厮,放了学别走,野湖对岸等着你们,谁不敢来谁是印度人!且听本大仙简要分析之。

蝗虫智商不低

随着物种的进化,不仅是人类文明在进步,动物世界其实也在各种提升。比如蝗虫这厮,它们的智商就开始提高了,知道自己该待在哪里,也知道自己哪里不能去。

根据养殖蝗虫的技术资料显示:适宜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这种条件下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再反过头来看看印度的大气候以及各邦的小气候,简直不是给印度猴子备下的,而是为了迎接这群外来物种而早在亿万年前就确定好的,只可惜客人们来的晚了些、少了些。不过不着急,贵客不怕迟、好饭不怕晚。看我大印度,三面临海,一面临山,三季炎热,一季温暖,北有沙漠,南有平原,四季常青,花香果甜……有八辈子啃不完的各种植物,还有(给杂食口味的蝗虫族群们准备的)各种族群庞大的动物(昆虫)。来到这方蝗虫天堂,只有脑子被驴踢了的蚂蚱才会选择离去。

就算真有这样死心眼的蝗虫,非要离开印度去往中国,那么它们就不得不选择走山路。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像一个“≤”号一样,自西向东横亘在中印边境,是这些智商堪忧的蝗虫的必经之地。三个条件决定了,这道坎是任何一个蝗虫做梦都无法跨越的存在(据说除了一种大天鹅之外,从未有任何动物能够跨越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天然的“生命禁区”):一是高度。蝗虫的飞行高度受到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在温度偏高、湿度偏低、风力偏小的晴天才更利于飞行,高度通常为数十米,极限高度为300米。而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其中有上百座山峰高于7000米,还有包括珠穆朗玛峰在内的14座山峰的高度都超过了8000米;二是温度。蝗虫比较喜欢夏季,是因为夏季的温度通常都在零上20-30°C左右,而喜马拉山脉的温度通常都在零下20-30°C左右。要知道,蝗虫能够忍受的低温是14°C左右,低于这个温度它们就会失去食欲而变得萎靡不振,逐渐死去;三是跨度。喜马拉雅山脉并非一道屏障,而是层峦叠嶂,不仅长度达到了2450公里(中印边境线大概1750公里),而且宽度达到了200-350公里。换句话说,就算是有那万中无一的蝗虫大侠真能机缘巧合飞到喜马拉山脉中来,那么拼了小命的速度也就是12.8公里/每小时,这就得需要至少15-27个小时才能飞出。而在这种高寒缺氧的山脉中穿行,小小蝗虫用不了半分钟就会被憋死或者冻成冰渣坠落。

不可掉以轻心

那么这些死心眼的蝗虫们想要从印度到中国的唯一可行路线,就是集中到印度东北的中印、中缅沿线附近。因为这里的云贵高原海拔高度一般在3000-4000米,年平均气温为5-24°C之间。相较青藏高原一带,这里的生存条件好多了。万一有武功超群的极少数的蚂蚱大侠,乘着温暖湿润的印度洋季风,好风凭借力、送它上云天,还是有很小的概率过境的。别看这种几率跟买彩票中头等奖似的低得可怜,但是搁不住蝗虫群数量惊人啊,所以我们也不能说就绝对过不来那么一小撮。

这次的蝗灾属于沙漠蝗虫,有报道称虫群的面积达到了(60公里长、40公里宽)2400平方公里,相当于本大仙的故乡山东省夏津县的3倍大。据有关专家分析,这些蝗虫的数量达到了恐怖的4000亿只,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假设你家的居室面积是100平米的话,那么在你家地板上面就会分散着15000只蝗虫,你想想你们家那几盆花草如何能够免遭虫吻?恐怕会被啃的渣都不剩了吧。因此就算是有万分之一、亿分之一的概率进入我国,这个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而且蝗虫这货不挑食,几乎对所有的植物都有食欲,加之繁殖能力超级强悍,虫从卵中出生到成蝗交配繁殖只需要30天左右,而一只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产卵200~1000粒。在温带地区,蝗虫一般一年生两代,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以繁殖3~4代,当年生的蝗虫多数都可以繁殖,那么也就是说,一只蝗虫当年产的卵,发育成成虫之后仍然可以繁殖1~3代,如果的卵全部成活的话,即便按最低的两代和最低产卵数量来看,也就是1×200×200=4万,如果是三代的话就是800万了,4代就是16亿了,这数量吓不吓人?

应该驰援巴铁

综上所述,印度的蝗虫其实根本就来不了中国,它们唯一方便进入的国家就是向西蔓延至巴基斯坦境内。专家监测,本次蝗灾如果不加以遏制,其散落世界各地的子孙可能在6月达到500倍之多,也就是说将会达到200万亿只。这个数据有多么恐怖呢?如果按照1只蝗虫一天吃2克食物计算,那么动辄以千万计算的蝗虫群一天就能吃掉40吨植物。而像这样的群,本次蝗灾目前大概就有4万个。也就是说,现在的蝗虫每天就能消耗160万吨植物。印度粮食的年产量只有3亿余吨,而放任全部蝗虫敞开肚皮去吃,每年就能吃掉5.84亿吨,除了令印度颗粒无收之外,恐怕就连花草树木全部都给吃掉才勉强果腹。当然,印度政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已经出动了包括军队和战斗机在内的所有力量,进行人工灭蝗。就算是这样,印度仍有555万亩农田受害。好在印度的耕地面积排在世界第2位,所以这点损失不过才是全国耕地面积的0.0023%而已,远远没有伤筋动骨。

目前西南亚情况看,沙漠蝗将在伊朗南部孵化并形成蝗群迁移危害,巴基斯坦蝗灾扩散暴发成灾概率更大,可能造成粮食减产30%~50%。所以我们目前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支援一下巴铁兄弟。患难见真情,巴铁在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的第一时间,就发动全国紧急动员令,把全国口罩、隔离衣、护目镜、一次性手套等库存搜刮完毕匆匆打包,直接打了一个军机的就运往我国。在所有给中国驰援物资的国家里,巴铁的物资包装最差劲,大小各异,新旧不同。这是因为巴铁跟日本这类的富国不同(富国本身就有足够的战备库存),其本身就是贫困国家,在本国遭遇印度军事入侵和蝗灾肆虐的双重打击下,仍然以最快的速度(救灾如救火,所以来不及包装及清理)、尽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我们。而印度又是怎么做的呢?在紧急从武汉撤侨之后,是第一批宣布对华关闭入境通道、禁止对华出口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国家之一。

本大仙以为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在印巴边境,利用现有的铁丝隔离墙拉起一道电网。白天可以电击试图入境的蝗虫,晚上可以利用点灯的方式集中进行诱杀。同时,可以考虑对巴铁紧急驰援一批鸡、鸭、鹅等动物灭蝗大军,无毒副作用,而且完成任务之后也不必运回,可以让巴铁难民当做口粮。

2020年,世界很不太平。我们在万众一心战天灾的同时,还要防范敌对势力“趁我病、要我命”的各种阴谋诡计,同时对于真心实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兄弟国家予以力所能及的回报,这才是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风度!(欢迎关注本号,每天收看特色文章,听听本大仙的奇谈妙论,涨知识、开眼界、博您会心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