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撑不下去了:收入清0,发不出工资,风投撤退

疫情面前,共享也难。。。

至暗时刻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好不容易迎来大好发展局面的共享充电宝行业再度陷入困境,进入至暗时刻。

和其他互联网项目不同,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对线下商户依赖极强,只要线下商户不开业,共享充电宝就无法产生有效订单。


共享充电宝撑不下去了:收入清0,发不出工资,风投撤退

疫情开始以来,KTV、网吧、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基本都暂停营业,餐饮、酒店门可罗雀。对于共享充电宝这类非常依赖人流量的行业来说,这几乎是致命打击。

业内老二,小电的创始人兼CEO唐永波在公司内部信里表示,“小电正面临严峻的形势”。信中指出,疫情对公司业务已经造成致命打击,一方面收入骤降冰点,另一方面公司还有5000名员工的工资以及供应链和各地办公租金等多项支出亟待解决。

即使乐观估计3月能恢复正常营收水平,一季度业绩也不会太好,甚至可能影响全年盈利和业界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共享充电宝撑不下去了:收入清0,发不出工资,风投撤退

行业老二尚且如此,其他参与者自不必说,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由于疫情影响,1月工资暂缓发放,2月工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发放,发放时间不定。“如果3月工资能正常发,也要到4月才能拿到钱,经济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高速发展中的当头一棒

其实,如今步履维艰的贡献充电宝行业,在2个月前,还正处于高速发展期。

2017年,伴随着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的火热,共享充电宝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仅10天共享充电项目就获得3亿元融资,40天融资12亿元,融资速度和额度远超投资人预期。与此同时,美团、聚美等玩家也纷纷入局,好不热闹。

2018年,行业迎来了一次大洗牌,乐电、小宝充电、放电科技、河马充电等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相继进入项目清算阶段,只有少数头部企业才能拿到A轮后融资。

随后,行业格局逐渐清晰,已经形成“三电一兽”的市场格局,四家头部企业占据9成以上市场份额。TrustData数据显示,2019年街电、小电、怪兽、来电市场份额分别为28.6%、27%、25.1%和15.6%。

共享充电宝撑不下去了:收入清0,发不出工资,风投撤退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

不仅使用的规模可观,共享充电宝也是少数能迅速盈利的共享经济之一,行业老大街电在2018年,营业收入就超过了8亿元,营业利润约3700万元,仅用一年就完成盈利,相比之下,共享单车只见钱烧光,不见钱进来。

隐忧和未来

当然,共享充电宝并非完全没有问题。

共享充电宝共享的前提,是入驻商店、超市、KTV等有人流量的商圈,这样一来,自然就涉及到共享充电宝企业和入驻商户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很容易想见,充电宝提供方在和商户谈判时是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


共享充电宝撑不下去了:收入清0,发不出工资,风投撤退

要入驻连锁酒吧、或者大型集团等热门场景,进场费已超过千万。其中在每个一线城市,大约有不到10个进场费为五六位数的点位,剩下的大部分是给商家分成或者不分成。核算下来,有些商家能赚到90%的分成,其余的设备成本、运维成本都是企业出,共享充电宝企业压力可想而知。

此前,某充电宝品牌与一家大型酒吧连锁集团签署了三年独家排他合作协议,成交价高达2000万元,而按照成本结构计算超过500万就是亏本买卖。

这也是为什么近来共享充电宝价格一路上涨的原因,从去年9月以来,全国各地的共享充电宝相继出现涨价,从1元/小时涨到3元/小时,一些紧俏的商圈更是高达8元/小时以上,小水也曾在某便利店使用过充电宝,但使用之前,还要充值100元注册会员,最后就放弃了。

相较之下,一个5000mAh全新充电宝价格最低仅需50元。

随着价格的攀升,共享充电宝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客户体验也越来越差。不可否认,刚需、高频、小额、大众,共享充电宝行业前景广阔。但如果不解决恶性竞争,成本高企,以及过分依赖投资等问题,公司将面临严峻的压力,但整个行业,庞大的需求摆在那,可以说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