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國學大師胡適先生寫了一篇《差不多先生傳》,深刻地描繪了國人的差不多心理。我們可以回味一番,看看裡面有沒有自己的影子: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可謂無人不知,他姓差,名不多,是某省某縣某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也一定聽別人談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因為他是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縝密。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媽媽叫他去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回來。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個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說:“‘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結果遲了兩分鐘,火車已在兩分鐘前開走了。他幹瞪著眼,望著遠去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也太認真了,8點30分開同8點32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裡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一種急病,叫家人趕快去請東街的汪大夫。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就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一會兒,“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格言,方才絕氣。

他死後,大家都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了個死後的法號——圓通大師。

後來,他的名聲越傳越遠,越傳越大。無數人都以他為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差不多”先生雖然只是胡適塑造的一個文學人物,但在生活中是有著普遍的原型的。無論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常聽到的一個詞語就是“差不多”:炒菜的時候鹽放多了,“沒關係,差不多就行了”;裝修房子時釘子釘歪了,“就這樣吧,差不多就行了”;工作報表做得不整潔,“差不多就行了”……我們似乎有著難以割捨的“差不多”情結,才使得數不清的“差不多”充斥著我們的生活。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要消滅“差不多”心理,努力達到100%,我們所缺少的不是技術、設備、流程和理念,而是消滅這種“差不多就可以了”的意識和決心。我們總是錯覺“差不多”就是到位了,因為100%是“不可能達到”的。但當我們意識到100%是存在的,然後有了達到的決心,100%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發生了分歧,因為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事實上,通過努力,降落傘的合格率已經提高到99.9%了,但軍方要求達到100%,因為如果只達到99.9%,就意味著每1000個跳傘士兵中,會有一個因為降落傘的質量問題而送命。但是,降落傘商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99.9%已經夠好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根本不可能達到100%的合格率。

軍方在交涉不成功時,改變了質量檢查辦法,他們從廠商前一週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上身後,親自從飛機上往下跳。

這時,廠商才意識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奇蹟很快就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一下子達到了100%。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事實證明,100%的合格率並不是神話。很多時候沒有做到100%,並不是因為能力有限,而是因為沒有建立“100%才算合格”的意識。不要為自己設限,只要認真地對待每一個產品,用心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敢於追求100%,才能有實現100%的可能。

一位資深的職業諮詢師說過:“你是否能夠讓自己在公司中不斷得到成長,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如果你僅僅滿足於現在的表現,凡事都做到‘差不多’或者‘將就’的程度,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遠都不能變得更加重要,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作出重要的成績。”很多人工作沒有做到位,甚至相當一部分人做到了99%,覺得差不多了,就差1%沒問題的,但也許恰恰就是這點細微的差別,使他們在事業上很難取得突破和成功。真正卓越的高效能人士一定會以100%為“工作到位”的標準去努力,拒絕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其實差很多,混日子早晚被淘汰,做到100%才能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