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有很多人饿死

开春了,地里的小麦和油菜在阳光的滋养下生机勃勃,看到新闻媒体报道国外闹蝗灾,大家很是担心蔓延到中国。

但是另外一种观点也上线了——捕虫而食,那么蝗虫到底能不能吃呢?

蝗虫就是俗称的蚂蚱,平时以绿色为主,黄绿相间,土黄色为辅,以植物枝叶为食。

在记忆中,捕捉到的蝗虫要么喂鸡,要么用根绳绑着当玩具。

闹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有很多人饿死

蝗虫

而蝗虫成灾历史上就有:唐朝德宗年间,东自海,西尽河陇,蝗虫蔽天,所至草木不留,田稼食尽,百姓饥,捕蝗为食。

一般而言,许多昆虫是草食性的,比杂食性动物的问题少。理论和实际证明蝗虫是被人食用过的,可食!

那么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呢?

1.有关于提到蝗虫在群居状态下会分泌氰化物,分解后产生氢氰酸,是剧毒物质,氢氰酸的沸点是25.7摄氏度。氢氰酸的前体苯乙腈,沸点230摄氏度,需要处理。

2.蝗虫属于高蛋白食品,其中稻蝗干重的蛋白质含量为60%,且昆虫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好,属于优质蛋白;

3.昆虫蛋白食用时要注意过敏反应,昆虫与虾、蟹同属节肢动物,都有可能在小部分人身上诱发过敏反应;

4.蝗虫的主要寄生虫为铁线虫,铁线虫很少导致人类生病,且铁线虫对人的致病机理是人类的外阴接触了含有铁线虫稚虫的水源后,稚虫通过尿道逆行至膀胱中进而寄生在其中;

5.蝙蝠和其他野生哺乳类动物或野生鸟类,和人一样是脊椎动物,病毒跨物种传播,亲缘关系越远越难以跨越,你担心节肢动物病毒变异感染到脊椎动物身上,不如担心全球气候变暖,至于提到朊病毒的,也希望你多读书;

闹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有很多人饿死

油炸蝗虫

炸蝗虫还蛮好吃的,除了蛋白质,蝗虫所含的一些多糖,比如几丁质,还有一些微量元素,都是对人体有益的。

但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生吃,因为可能存在其他寄生虫。其次,非人工饲养的蝗虫可能会因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会使昆虫不适合人类食用。

尽量不要吃!

古时候没有农药杀虫剂,蝗虫也能被食用,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因为蝗灾而饿死呢?

一是:蝗虫能量供给有限

生物能从农作物转移到蝗虫,考虑到蝗虫能吃掉不可食用的部分,其生物能转换效率最高也不过10%。就是说在庄稼成熟期,本来可供100人口粮的耕地如果用来养蝗虫,就只够10人吃的,50%的捕获率就只够5人吃。

如果发生在非成熟期,可能就只够一人吃的。相当于一场蝗灾下来,人均口粮产量下降为原来的5%到1%甚至更低,如果周边没有足够的粮食运入,并且原本谷物储量不足的话,蝗虫不仅不够吃,还会比谷物价格更贵。

当然了这个说法不够严谨。

蝗虫会肯食整株植物,而对于人来说只有种子部分是可食用的,其次蝗虫不止食用我们种植的粮食作物,很多植物都是它们的食物,但这些植物我们人类是不食用的,所以蝗虫作为一级消费者,其中所含有的能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闹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有很多人饿死

满天飞的蝗虫

二是:蝗虫抓捕及存储困难

当蝗虫光顾一个地方,它并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当吃完了都当地的植物之后它必须马上飞走,不然就会被身边的同伴吃掉,那留给农民们捕捉的时间就相对较少,农民们吃不了几天蝗虫就飞走了,你就算抓得再多,也不会像粮食那样存储。

自己可以逮上一麻袋自己回家炸着吃,没问题,可是把上亿的蝗虫做成蝗虫食品,形成产业链就没那么容易了。大马哈鱼逮住之后当场冷冻,运到工厂去检验检疫,抽籽,剃肉,包装,销售,所有环节都有相应的标准。

蝗虫呢?农民抓到上百万只蝗虫,谁来收?收购之后如何储藏运输?是冷冻还是风干?进到工厂以后如何确定蝗虫还是不是新鲜的,适不适合食用?做成食品以后,食用过程需要注意什么?会不会有人过敏?过敏之后送到医院怎么处理?实际问题比理论多很多。

想要靠吃来抵御蝗灾,还是权当谈资吧!

闹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为什么以前闹蝗灾的时候有很多人饿死

绿蚂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