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剑川县扎实抓好“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2018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印发《〈云南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实施方案〉通知》,在全省确定了21个地方和单位作为“云南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是“示范基地”之一。剑川县“示范基地”建设从实际出发,既体现中央和省委精神,又突出剑川县个性特色;既彰显“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又探索“示范基地”建设的新鲜经验,“示范基地”建设抓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抓住关键搭建平台,推动“示范基地”建设

剑川县以领导带头、专题宣讲、平台建设三大抓手助推“示范基地”建设。在领导带头学习上:一是县委高度重视“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任组长,副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把“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纳入全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年度督查范围;二是依托各党(工)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班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学习等学习活动,有计划、按类别、分批次,以“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对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进行多轮培训;三是在学习过程中,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作为重要书目,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以领导干部深入学带动“示范基地”建设。

宣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在心田上“耕耘播种”。在专题宣讲上:一是精心组织举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弘扬宪法精神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斗争精神激发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等专题宣讲报告会;二是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为主要阵地,以“剑川指尖理论工作群”“剑川县指尖党建工作群”为载体,开展“脱贫攻坚大家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日一题”竞答活动等,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三是开展领导干部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大调研活动,编辑领导干部调研文章汇编和部门负责人调研文章汇编学习材料,不断深化和拓展学习效果。

在平台建设上:一是紧紧抓住民族地区特色,通过抓实“各级中心组学习、宣讲团宣讲、展室集中展示、主题广场宣教、示范点引领”等学习平台,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常态化的联动平台,把党的创新理论用通俗易懂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到寻常百姓家,使“示范基地”建设在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上迸发出了生机活力;二是注重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精心打造学习示范点。在全县8个乡(镇)、12个县级部门的基层党组织中精心选择群众基础好、学习自觉性强、学习效果好的20个典型,结合村级农家书屋、党建书屋和阅览室建设,由县委宣传部统一制作标识,配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书籍,制定示范点学习制度,要求每个学习点每个季度至少组织干部职工、党员群众集中学习一次,并做好学习记录;认真总结全县学习示范基地工作措施、成效、经验,每个学习点年底前至少上报县委宣传部3至5篇学习心得体会或者调研报告,年终汇编成册。各级党组织建设示范基地展室,利用支部“主题党日”等进行参观学习,把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固化的制度。三是通过建强学习阵地、完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等举措,推动全县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有效开展。同时,利用县城人员流动多、群众基础好、方便参观学习的优势,在县城广播电视中心小公园建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广场。

传承文化增强自信,活化“示范基地”建设

剑川县内有4000年前的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海门口遗址,是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交通要冲。剑川历来崇文尚教,被誉为“文献名邦”,孕育了赵藩、周钟岳、张伯简、张子斋等一大批文化名人。1949年4月2日,中共滇西北工委在剑川成功发动武装起义。剑川县境内有石钟山石窟、石宝山、沙溪古镇、千狮山、剑川古城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宝山歌会、剑川木雕艺术闻名遐迩,石雕工艺精湛绝伦,扎染、刺绣等民间手工艺独特。剑川还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白族文化积淀深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着说白族话、唱白族调的传统习惯,白曲是深受广大白族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之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剑川县充分运用当地的历史名人名胜、文艺名曲、民间文化和旅游景点的影响力,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种非物质文化传习所、各种民间文艺协会,重点打造了“剑川白曲宣讲团”这一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的“示范基地”宣讲品牌,在这些文化学习、传承中自觉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剑川白曲宣讲团”以党政干部和党校教师中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人才为基础,请当地文化名人作指导、剑川阿鹏艺术团为骨干、白曲民间艺人为补充组建了宣讲队伍,以白曲、小品、白族调等形式,创作内容新、形式活的“地方版”理论宣讲作品,把脱贫攻坚政策、自强诚信感恩内容讲得准确深入、讲得生动活泼、讲得明白透彻,使抽象的政治理论变成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据的真话、言之有理的白话。剑川县围绕2019年如期实现整县脱贫这个重大民生工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主要宣讲内容,组织“剑川白曲宣讲团”精心创作排练白族调、小品、歌舞等节目,深入全县8个乡(镇)、88个村和部分易地搬迁点,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融入节目之中,同时把这些节目录制成光碟,发放到每个村组,运用村级“小喇叭、大广播”进行播放,围绕中心寓教于乐,丰富“示范基地”建设内容和形式。截至目前,“剑川白曲宣讲团”结合“三下乡”“文化下乡”“意识形态领域助力脱贫攻坚暨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宣讲”等活动,深入全县各乡(镇、社区)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展理论宣讲200多场次,受众2万余人次。创作表演的民族歌舞剧《白乡歌颂十九大》、小品《懒汉脱贫》、白族调《移风易俗能增收》《自力更生来脱贫》《白乡齐心战疫情》等,同时制作成“白乡剑川”微信广泛传播,深受群众喜爱,形成了基层宣传宣讲的话语体系。同时,结合各部门行业特点,组建了“红色宣讲团”“五老宣讲团”“法治宣讲团”等宣讲品牌和宣讲团队,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医院、进企业、进农村等活动。

注重统筹善于协调,保障“示范基地”建设

剑川县以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牵头,多部门协调,成立了由县政法委、县委党校、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文广局、县民宗局、县环保局、县司法局、团县委、县妇联和县科协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县委党校老师、阿鹏艺术团演员、彝族学会成员组成的宣讲团,深入乡(镇)村进行宣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凝聚精神力量、引领事业发展。以边学习边调研的方式,先后开展了两轮领导干部大遍访大调研活动,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推进扫黑除恶、移风易俗、脱贫摘帽、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找到了理论工作与群众喜好的最佳结合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理论朴素自然、通俗易懂、深入人心、寓教于乐,走进了群众的心里,充分发挥了理论宣讲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作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县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动员会精神,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好行业扶贫工作,做到部门协调、多措并举,在联动上着力,抓实“示范基地”建设。

指导实践服务发展,检验“示范基地”建设

剑川县“示范基地”建设注重学用结合,在“用”字上下功夫,在实效上着力,真正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懂弄通、理论武装,宣传普及、凝心聚力方面作示范。为此,剑川县委、县政府大胆探索,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全局性改革示范、突破带动工作,争取和实施18项试点工作(国家级7项、省级6项、州级3项、县级2项)。剑川县在试点工作中尽可能把问题找准,让矛盾凸显,真正起到压力测试作用。当前,剑川县通过“示范基地”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县委、县政府班子成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保持平常心、忧患心、进取心,紧紧抓住“补短板、增动力,提质量、树形象”的战略机遇,找准脱贫攻坚、全域旅游、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社会事业短板,把握发展产业的增量和变量,不断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改进工作、提升工作效能,使国家、省、州出台的好政策在剑川先“落地”、早见效,为发展赢得主动、夯实基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指示精神抓工作,做到发展方向不偏不倚,发展步子不停不慢,发展规划不改不变,“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调研组

(调研组组长:彭 斌 成 员:杨文江 杨海鸿 左安嵩 杨梅秀 李建奇 苏金泉)

2020年《社会主义论坛》第1期“专题调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