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时间长,没有耐心了怎么办?

枫叶4766


这两个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

孩子在家时间长没耐心了,根源可能还是家长在家没耐心了

一是家长陪玩技穷。身边很多家长都吐槽,寒假之前准备的陪玩攻略、招数都用尽了,实在想不出什么新花样了。

对于精力旺盛的孩子,没有丰富好玩的活动,日复一日待在室内,自然会觉得无聊。

孩子没耐心了,哭闹,情绪不好,又会进一步消耗家长的耐心

二是我们的期待出了问题

还种原因比较隐蔽,我来举个例子:

最近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被网课作业折磨得够呛,朋友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不要求打卡,但老师发了段教学视频,让孩子学了之后给反馈。

怎么反馈?

老师希望家长能录制孩子跟读的视频到班级群,好让园方知道自己没闲着,孩子们也都学了。

家长们纷纷照做。

可是,朋友家孩子学是学会了,但让他在镜头前再说一遍却比登天都难。

录一遍,扭来扭曲;第二遍,状态不错,忽然要上厕所;第三遍……

朋友最终失去耐心,吼了孩子。

这个例子,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孩子的表现,跟家长期待,不一致。

朋友觉得,你都学会了,咋就不能配合拍个视频呢?我费劲巴拉教你,收拾拍摄背景,你就不能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吗?

孩子觉得,我都学了,为什么还要拍视频?而且,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老老实实坐着拍视频,本身就是一个有点过分的要求。

这两点原因,前者是陪玩

的问题,后者是陪学的问题。

明确了失去耐心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解决这个问题:

1. 摆正心态,接纳自己

不管你是陪玩失去耐心的,还是陪学发脾气的,都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

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发火。一定要告诉自己:父母是人,不是神。

不要认为,自己懈怠、失去耐心,是多么不光明正大的事情。

不妨在内心问问自己:是不是我最近承受了太多压力?我的压力来自哪里?

试着把压力都写在纸上,比如:

①工作。受疫情影响,很多人开启了远程办公。疫情期间落下不少工作,远程上班比以往还要忙。孩子还时不时过来扰乱,效率低下,心情沮丧。

②孩子。要照顾孩子玩,陪玩陪到技穷;还要兼顾孩子学,录像、打卡、交作业,你忙的要死,孩子还不配合。

③生活。忙抢菜,忙吃喝拉撒,忙家务……生活一地鸡毛。

工作、孩子、生活,三方撕扯下的中年人心力交瘁,焦躁之下,很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

我们要承认,成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对孩子满怀耐心,充满热情。孩子爱玩的游戏,陪玩久了,难免会觉得无聊、烦躁。

这不是为自己失去耐心找借口,而是一个情绪察觉、内省的过程。

我们能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与孩子相处。

2.正确看待孩子的问题

做父母,多少需要了解一些孩子的成长规律。

比如我朋友家的例子,就是家长太在意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心理感受。

小班,还不到 4 岁的孩子,他能专注的时候也就 5 分钟左右,确确实实是坐不住的。

孩子做不到,你吼他,除了让孩子受挫,家长事后懊悔,没有任何意义。

推荐看一本书《你的N岁孩子》,这是一套系列书,一个年龄段一本,看孩子对应年龄段的即可。

能明确孩子这个年龄,认知、行为上有什么特点,他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孩子的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

3. 提高亲子陪伴的质量

孩子失去耐心,也是在向我们释放一个信号——需要提高亲子陪伴质量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有父母高质量的陪玩,孩子是不会觉得无聊的。

美国有心理学家建议,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要做到 5 个「每天至少一次」:
①每天至少一次无干扰的亲子对话;
②和孩子一起疯狂傻笑;
③一次身体接触(拥抱、亲吻等);
④放下「教」的念头,跟着一起玩;
⑤看着孩子的眼睛说:我爱你,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满足这 5 点,可能需要我们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比如一起做做科学小实验、唱唱歌跳跳舞、玩玩打闹游戏等等,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玩游戏。

一家人全心投入家庭活动,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经历,增进亲子关系,也有助于孩子人格、情绪、心理的发展。

此外,有必要提醒一点,高质量陪伴,绝不等于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

3 岁以上的孩子是需要一些独处时间的。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人在独自经历某种事的时候,会形成更深刻、持久的记忆。

很好理解,你自己独自去一个地方,去一次可能就记住怎么走了;跟老公一起,去很多次可能都记不住。

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他能单独练琴 30 分钟,绝对比你在一边看着效果好。

所以,陪玩到技穷,你完全可以停下来。适度的「无聊」会促使孩子自己开脑洞,琢磨他想要玩什么。

这是孩子学习独处,走向独立的开始。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说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这个问题,是当下很多父母正面临的问题。你能反思自己,已经很好了。

同时,卷儿妈提醒你,失去耐心的时候,记得寻求队友和家人的帮助。

非洲有句谚语叫: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家庭支持系统,你没必要什么事情都自己扛。

累了,就适当歇歇。你能保持一个好状态,对孩子,对伴侣都是一种福气。


科学养育,快乐成长。一键关注 @卷儿妈爱科普 ,育儿路上少走弯路。我是卷儿妈,3岁女孩小卷儿的妈妈,科学育儿实践者与分享者,著有《好方法培养出最优秀的孩子》《提升女人幸福力的10堂课》。分享科学育儿干货,推荐优质教育资源,与你一起轻松育儿。

卷儿妈爱科普


宝宝没有耐心了,其实比宝宝更没有耐心的是我们做父母的,其实6岁之前宝宝,他们的世界主要就是爸爸和妈妈,而我们父母不但要考虑一个家庭的一日三餐,还要搭理自己的时间,我们组成一个家庭之后,尤其是有了宝宝之后,生活压力和责任就会跟随着我们,所以我们比宝宝更容易焦虑,更容易没有耐心,这种情况之下,我的建议是先把自己的状态调理好,我们不可能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的,等到宝宝睡了,衣服洗了,家里收拾干净了,我们可以利用空余时间,一个人静静地喝杯茶,或者看一本书,追一个剧…总之先让自己滋养到,等到我们不在焦虑的看待自己,也就会理解和尊重到宝宝的问题。

还有一点是,孩子需要的是有效的陪伴,并不需要我们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不管多大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空间,我们要允许孩子有独处的时间,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他身边即可,而且,我们父母如果24小时陪伴着孩子,我们也会心力憔悴,给自己一点缓冲,在孩子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会以更加饱满的温情,更充沛的精力去拥抱他们,孩子这时候享受到的爱才是最真实,最纯粹,最美好的!


晨爸育儿


忍,忍无可忍,继续忍,在连续二十天在一个房子里朝夕相对,被从早妈到晚,我的忍耐力彻底告吹,爆发之际我悬崖勒马,又行尸走肉般继续做我的三陪工作!其实对于他这个年龄来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把他关在一个笼子那么多天也确实难为他!为了让他不闷我可是法宝尽出啊,屋内乒乓球羽毛球,头顶气球,圈零食,画画,玩面粉,泡泡机,甚至教会了他打麻将,教会一个四岁多的小孩打麻将,我真是被逼疯了!这两天的主要娱乐是两人麻将及烘焙[捂脸][捂脸][捂脸]正在为明天的娱乐项目发愁啊!!


ca跳跳偶


这个问题非常符合现在的状态,由于疫情还没有结束,大家基本上都呆在家里,我家小孩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出门了,他也非常的心急,每天自己端一个小凳子站在窗户那里看外面,我问他想出去玩不?他说:外面有传染病不能出去。

在一个小的空间里时间久了都会心没有耐心,特别是小孩空间所限玩不开,那家长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做一些室内可以玩和学习的事情。

这段时间宅在家里,我几乎把所有的事情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洗衣服,做饭,整理衣柜,打扫卫生,玩游戏等,我们会发现小孩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他也乐在其中。

一块做这些事情也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关系,譬如蒸馒头包饺子的时候就给他一盘面,他自己去揉。

一会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不要老是去纠正他,只要参与进来即可。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要给孩子讲为什么不能出门?也可以一块看电视,让他了解现在的病情状况,但有了这些认识之后他会非常认可在家里,甚至当自己说很烦想出去的时候,小孩子反过来会教育说不能出门,他也会说出这些道理。

总之,每天安排好时间并很好的去执行,家长不要摆架子和孩子够打成一片,在家里也能过得非常的充实。


万能的橙爸


真的是这样。我的宝宝三岁了,都是我一个人照顾,孩子爸上班,早上我和宝宝一起起床教穿衣服,我会让他帮我做早饭,即使帮倒忙也比闲着去别的地方玩看不见的好,其实一天下来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是没有想到罢了。

手擀面



满地遗落的记忆


家长,您好!我是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孩子正是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想要出去尽情探索的年龄,但是疫情的突然袭来,让我们不得不禁足家中,所以我特别理解你的无奈和焦虑。可以说这次疫情彻底颠覆了我们原本的生活方式,让家有小孩的老母亲苦不堪言。但是,我始终相信妈妈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以后,我们可以想到很多办法,用来安抚孩子们的情绪,让他们安然呆在家中,享受另一种生活方式。跟你分享一些在家里,就可以进行的活动。

一、思考一下利用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给孩子带来哪些方面的教育。

1. 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从孩子眼睛里面读出了困惑甚至有些不安。对于一个五岁孩子来说,她并不能理解这次事件突发所导致的全国戒严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求知欲正处于旺盛阶段的孩子而言,又会特别渴望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所以,我认识到这是对孩子进行科谱教育的好时机。我迅速从网上查到了关于这次疫情的科谱绘本以及科谱视频。不得不佩服广大媒体人的用心良苦,用这么快的时间就制作出了适合孩子观看的电子绘本。不仅画出了病毒的样子,还告诉了孩子们如何跟它战斗的方法。在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困难的时候,心反而会安定下来。孩子也是如此。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情绪平静了许多,也不再闹着出去玩了。在看过那些绘本和视频之后,她凭借自己的理解,创作出了自己画集。

2. 不可多得的大自然生态教育。

通过这次事件,告诉孩子是因为什么导致了这场灾难,同时带孩子读一些自然地理的绘本,一起看一些相关的动物自然的记录片, 比如绘本《生命简史》、记录片《阿拉斯加的棕熊》,让孩子对大自然充满敬畏和悲悯之心,这是避免未来再发生类似事件的根本方式,这也是我们作为地球人应承担的责任。带着孩子共同养育一盆绿植,天天给它浇水,让孩子每天观察这株植物的变化,他定会有所得。

3. 适时进行生涯教育。

李兰娟院士,曾在一次会议中,语重心长的说道:“这次疫情过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偶像的真正含义!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少年强则国强,学校和家长也要有导向地教育孩子,和平年代大多数人都无恙,明星什么的家喻户晓,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的永远是中国军人、消防员、医护工作者,这些做出过扎扎实实贡献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所谓的生涯教育,简单一点说也就是引导这个孩子思索一下未来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想从事哪方面的职业。此次疫情像是照妖镜,照出妖怪让它无处遁形,也照出人类最美好的品格,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老一代科学家;正直善良,为他人勇敢“吹哨”的新时代医生;英勇无畏、在前线拼死救人的广大医护人员;还有我们最最可爱的老百姓,全力支持着一线抗疫。这些事迹都是可以作为聊天素材跟娃进行互动的。聊天过程,尽量让娃说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的认同和不认同。这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好时机,甚至可以激发出他的某些创作热情,比如有感而发的画出一副画,或者写篇文章。我的孩子前两天就旗帜鲜明地告诉我:”她将来想成为一位病毒学家,跟病毒战斗!“ 为娘欣慰,不管将来成或不成,近段时间的生涯教育,没有白费。

二、宅在家的日子,可以试着去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布置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发动孩子,对既有书籍进行整理,开发出一个专有图书角。

2. 每天固定一个全家的“悦读”时间。如果孩子已经可以进行自主阅读了,可以自制书单,选择喜爱的书籍进行阅读。建议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也放下手机,同步阅读。读完之后,可以彼此交流所读内容,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如果孩子尚小,不能自主阅读,家长就带着一起做亲子阅读。首先需要根据孩子的认知程度,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读,并且他也感兴趣的书。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或者夸张表情吸引孩子的注意,多提一些开放性问题,并且可以对所读故事内容进行延伸,进行一些绘画或者手工创作,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后,可以自己打发掉很多时间。

三、带着孩子在家里“玩英语”。

分享几个我们在家经常进行的小游戏。

游戏一:先准备材料,然后随机抽出一张拼凑出一句奇奇怪怪的话。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娃一路欢声笑语,玩儿得停不下来。经过多轮PK,最后"Once upon a time,Dad poo pooed in the enchanted forest"荣获娃亲自评选的最搞笑句子奖。

游戏二:名叫"snap"。玩法一:根据最近阅读中遇到的生难单词,自制单词卡。每个单词准备两张词卡。然后随机摆放,单词那面朝下。先把每张词卡依次翻起,孩子依次读出每个单词,并尽量记下每个词卡的位置。之后凭借原始记忆,试着挑出两张一样的单词卡。(如图一)如果挑选正确,那么恭喜娃,完成第一次"snap"。这两张词卡也就可以收入囊中。最后清算,是娃挣得多,还是老母亲收得多。词卡多者获胜。友情提示,老母亲很可能不是娃的对手。玩法二:找同义或近义词。玩法同上,只是这次寻找目标不同(如图二)。玩法三:属娃自创的,是上两种玩法的延伸,也是我和娃最喜欢的。大概而言,就是任意翻出两张卡片,只要能说出两者的联系或者共同之处,就可以完成一次"snap"(如图三)。比如有一次娃就翻出了"king"和"queen",我以为她没招了,结果她淡定地说:"King and queen live in castle together and they are both wearing crowns.so snap. I won!!!"这类游戏有趣益智,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值得一试!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曾说:“教好孩子,是最大贡献."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外出机会,但是却给了我们按下暂停键,深度思考孩子教育的时间,让我们有了难得的亲子时光。其实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安心宅家,你会发现有很多可以带娃一起做的事情。好好享受当下,也会活出另一种精彩。


陈宣娅


父母自我的心理调适很重要。

昨天晚上也是跟孩子发了一次脾气,孩子很郁闷,好在我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耐心,向孩子道了歉,抱着哄了哄孩子,孩子上床睡觉的时候已经释然了很多。

早上起来又去哄了一下,再次表达了我的歉意,孩子现在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情绪问题了。

迄今为止,算上寒假,跟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已经有接近2个月,这两个月中,作为家长承担了太多角色:教师、妈妈,监督者,后勤保障,学校和家庭之间联络人沟通者等等涉及生活和学习的都要介入,说不累是假的。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确容易失去耐心,有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责骂孩子。但责骂过后常常会很内疚。

我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呢?总体来说,是比较乖巧懂事的孩子,虽然在学习上有时候也会有小淘气,小偷懒,不上心,但大体孩子是属于比较省心和自律的孩子,自尊心也比较强。有时候遇到父母责骂,基本也不会顶嘴,即便有委屈也是自己默默承受。

基于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作为家长在平时只能尽量调整自己的状态,不对孩子发火。

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发了火,那么,尽快调整自己状态跟孩子道歉也是必须的,总之,一个原则是不让孩子伤心生气超过1个小时。

我经常这样劝说自己,想想孩子们也特别不容易,每天的作业堆成小山,基本全年无休,负载着父母太多的期望,他们的压力不比我们少多少,他们过于稚嫩的肩头还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这个时候,我们家长更应该作为战友而不是“损友”的角色给予孩子们身心层面的全方位支撑。

另外,细究一下,其实我们跟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满打满算最多不超过18年,孩子上大学后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孩子终将跟我们愈行愈远。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妨把跟孩子相处的这段时间看成上天的一种恩赐岂不更好?

这次湖北疫情事件,让我思考也颇多,一个天灾人祸,瞬间就可以把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天堂打入地狱。看到他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身边人,珍惜当下的岁月静好、平安健康呢?

一句话,父母拥有一点阿Q精神很重要,不要轻易拿别的孩子的长处跟自己孩子的短处比,重心要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发掘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另外,大人的自省意识也很重要。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我看过不少有意思的现象:有的家长可以长时间玩游戏,刷手机,一集接一集的追剧,中途都不带翻身的。

然而一旦陪孩子玩耍时状况百出: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困了,一会儿看看手机是否有信息……这种情况像极了孩子做作业时的样子,总结起来三个字:

孩子0-6岁的成长阶段至关重要,如果你想娃长大后让你省心,这个时候当家长的必须多点耐心。

我家娃二岁多,平时我一个人带,除了日常家务活,其他的时间都用来陪娃了。电视是摆设,空隙时间会刷下手机。

当然,无数次陪娃玩重复的游戏,读快要翻烂的绘本。这些的确考验我们的耐性,但只要一想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必须强打精神。

宝爸这次的假期空前长,前几天兴致勃勃的带娃各种high。新鲜感一过,经常边带娃边偷刷手机。

我非常反对边带娃边刷手机或者看电视,这样你的心思根本不在宝宝身上,形成不了良好的互动。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必须得采取行动:

1合理分工。我跟娃爸商量,根据各自特长,我负责娃的吃喝拉撒睡,娃爸就负责娃的德智体美劳(就是各种陪玩)。

2,约法三章。不管谁陪娃,手机都要放一边。大部分都是宝爸陪娃,但他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比如早上九点之前,中午娃睡觉的时候,晚上九点之后他都是自由的。

3,整理家当。我把娃所有的玩具都整理了一遍,分门别类摆放整齐。这样宝爸和宝宝可以随时选择感兴趣的玩具尽情玩耍。

这段时间,宝爸每天绞尽脑汁陪宝宝玩,结果受伤的是我,宝宝一见到我,直接说:妈妈,快走开,洗碗去。得,我悻悻退下。

其实我们陪孩子的时间很有限,趁此机会,且陪且珍惜。


极简滴妈


这个寒假,由于疫情影响,各个地方均延迟了开学时间,孩子们待在家里的时间的确很长,整整比正常情况多了十多天,而且至今具体开学时间还不明朗。这样的话,一些学生在家里无所事事,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打游戏,导致家长感觉很烦,可是却又没有办法。

针对这个问题,我说一下个人看法。

先来说一下家长感觉烦的原因,家长之所以觉得烦,我认为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家长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对。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孩子从刚出生到学会走路,这期间我们有没有觉得烦?或许那时候我们很辛苦,但是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应尽的义务,看着可爱的孩子吱吱呀呀,即便我们有多么劳累,心里依然却感觉不到烦。那么,为什么今天孩子仅仅在家里待了不到两个月,大家就感觉烦的不行了?更何况那时候孩子啥都听不懂,经常动手动脚,哭哭啼啼,而现在孩子至少能听懂人话,不再哭哭啼啼!所以,我们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不要觉的孩子在家里待的时间长了就感觉烦。

第二个原因是疫情期间家长自己心情郁闷,不知不觉转嫁到了孩子身上。由于疫情防控所需,各地封城封村,几乎所有人都没法出门,这对于经常在外工作上班的大人们来说,不亚于15天的拘留。在这种恐慌紧张的大环境下,大家肯定心情很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不管是谁,不论看这个还是看那个都会觉得烦,这是一种正常心理。说到这里了,作为家长,一定要从心底里理解孩子的不易,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过年又正是玩耍的时节,突然遭遇疫情,孩子心里肯定要比大人郁闷的多。他们无处发泄,就只能在家里胡乱折腾。

第三个原因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假期延迟了,出不了门了,相应的孩子们就缺乏学校和老师监管了,一些学生就趁机在家里打闹,要么整天看电视,要么整天上网打游戏,要么吃了睡、睡了吃,完全把学习置之脑后,大人们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时间长了,家长肯定感觉特别烦。

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学生和家长都有原因,双方应该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共同度过疫情难关。

下面提供一些改进措施。

第一,家长们适当的给孩子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视剧,陪孩子一起观看,并且适当的引导孩子正确思考,从而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既能改善亲子关系,又能帮助孩子成长,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家长们可以陪孩子一起玩耍,通过活动的方式消耗掉孩子多余的精力。可以在家听听音乐、锻炼锻炼身体,可以下象棋、玩积木,还可以共同探讨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等等,这些活动方式既能消耗掉孩子过剩的精力,又能提高孩子智力,促进孩子心智成熟。

第三,监督和督促孩子按时上网课和完成作业。孩子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见得世面窄,想问题也不成熟。所以,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督促。

综上所述,疫情期间,孩子虽然在家时间长,只要调整得当,家长也不会感觉烦。相反,还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就有了努力学习的情感基础。

文字比较长,感谢各位读者耐心阅读,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句话格言


好好规划一些学习的类目,少了出去玩这一项,就得在学习的种类上丰富一些。

第一课外书,小点的孩子就是读绘本,这些可以培养孩子阅读兴趣,以及理解能力。

第二学门新的语言,这个时间足够充足,可以让孩子每天学一个小时,增添趣味性。

第三和孩子一起做手工,这里手工有多种形式,只要是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就可以,涂鸦画画,一起做好吃的,可能孩子会添乱的感觉,但是他从中收货很多,让孩子明白只要动手去做就能做到,结果是几分不是最重要的。

第四听听音乐,好听的歌,孩子喜欢的,让他一起唱,让孩子有舒缓,轻松的氛围。

第五,屋子铺个垫子,随意孩子们怎么玩,他们的玩具总有很多奇妙的话语,跟孩子一起玩,加入到他们的扮演组,在屋子里扮演取快递,邮递员,消防员…让孩子有适当的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