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七)傣族村落


彩云之南(七)傣族村落


在西双版纳的三天游览中,我们先后去了热带植物园、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园,在车上浏览了澜沧江风光。除了对热带植物园,有较深的印象外,也没发现有什么比较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到是走进傣族村落,做客傣家吊脚小楼,听傣家女讲傣家变迁,却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去的傣家寨子距景洪市大约30公里,村口有棵巨大的古树,可惜的是我既没问古树的树名,也忘记了打听村子的名字,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我们去的傣家就在古树的旁边,一个比较普通的家庭,负责接待我们的是家庭的三女儿,从她的普通话标准看,她肯定接待过不少外地的游客,就像背课文似的滔滔不决,可你丝毫也感觉不到讨厌,相反却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马上就拉近了游客和主人家的距离。她们接待游客是免费的,一家一家轮流过,不过她也会借此向客人介绍一些当地的手工艺品,都是沙金制作的,各式各样的,感觉很精美。

傣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德宏、耿马、孟连等地区的河谷坝区,景洪为首府。傣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能歌善舞,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有“水的民族”美称。

彩云之南(七)傣族村落


在傣族村落,至今还沿用着过去的习俗。男孩五、六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村子里的寺庙学习傣文,生活起居全在寺庙里,一直到长大成人。女孩可以在学校学习汉语,一般最高到初中毕业,老人就不在让读了,他们认为读的书足够用了,女孩只会讲傣语,却看不懂傣文。

傣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橡胶树,是按人口多少分配的,一般的家庭年收入都达到了十几万,从她们家里的陈设看,电视机、电冰箱都派上了用场,做饭也用上了液化气。楼下停了摩托车和小汽车,说明她们的生活确实不错的。

傣家的三女儿说:“她们很感激过去的知青,能有今天的生活是和知青分不开的,现在的主要经济收入橡胶树就是知青来了以后才引进的。如果没有知青的沟通,她们的老人是不允许汉人进入她们家的”,看来,以前的知情确实给傣族做出了贡献。

乘着她讲解的空隙,我悄悄的溜了出来,这是一个不大的村落,周围建有鱼塘,我们做客的对面是一家傣家人的新居,虽然房屋的结构样式还是一样的,但用料已经不一样了,全是钢筋水泥结构,样式很漂亮,我想这家的主人一定是村里比较富裕的人家,这幢建筑在村里还不是很多,很是抢眼,以后傣族人的房子都会是这个样子的。

彩云之南(七)傣族村落


在村里,我找到了寺庙,走进来果然看到了许多的男孩子,他们穿着统一的红色长袍在一起说笑、打闹,满脸的稚气。我上网查了一下,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这种佛教主张男子在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才能除苦积善,成为受教化的新人,成年后有社会地位。特别是西双版纳,未成年的男子几乎都要过一段僧侣生活,识字念经,然后还俗回家,有的就终身为僧。

告别了傣族村落,我的思绪却久久不能平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古老的傣族村落和习俗将被逐步替代,傣族人最终也会象我们一样生活和学习,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