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后,满人为何改汉姓?

历史总探长


怕被牵连。

太平天国的时候就干过这种事了,好多满城全部被屠光。

辛亥革命的时候也有这种事,比如西安的满城就比较悲惨。

当时满族人基本上跟汉人无异了,满洲除了禁卫军大多数是满人,基本上全国的新军都是汉人为主。

说白了还是怕汉人秋后算账,特别是溥仪复辟以后,很多满人也很怕。


谈笑阁


清朝灭亡后,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景象,就是清朝的贵族把自己的满族姓改成了汉族姓,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满族人,那么为什么清朝灭亡后,他们就赶紧改名换姓了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清朝的皇帝是爱新觉罗氏,但是光凭借着爱新觉罗一族是不可能建立起大清朝的,大清朝的建立还要有其他大势力的努力,比如钮钴禄氏、赫舍里氏等。

当清朝建立后,努尔哈赤就开始分封了,他把和皇室血缘亲近的人分封了很多官职,其中又根据地位的高低,分了不同的职位。但这些贵族开始凭借着高贵身份欺压百姓。受到他们的欺凌,百姓自然十分愤恨,所以对清朝这些贵族记恨在心。

后来的一次综艺节目中,一位满族贵族后代的导演,说出了自己为什么抛弃满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他说:清朝灭亡后,清朝的贵族就遭到老百姓的嫉恨,除非他们承认自己不是满族人,而是汉族人,百姓才停止击打。换句话说,如果你坚持了自己的满族姓氏,那你就是自寻死路。

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那拉氏,这个姓的后人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原因遭到了人们更为深切的嫉恨,简直比过街老鼠还让人讨厌,于是在清朝灭亡之后,叶赫那拉氏就改为南姓和那姓了,据说歌手那英就是那拉氏的后人。

不过爱新觉罗氏却没有遭到如此严厉的反击,毕竟是做过皇位的,人们对此还是有一些忌惮。其实清朝贵族改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其中说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中的鞑虏就指满族人。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满族人就把自己的姓氏改了,害怕再次遭到人们的嫌恶。在近代的中国满族人最少时只有8万。

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民族解放,各个民族是平等的,所以也有人寻回了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


历史TOP榜


随着薄仪宣布退位,统治了中国两个世纪多的清王朝终究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而中国也从此进入了各方军阀争斗的特殊时期。而随着大清王朝的解散,原本所谓的皇家贵族也跟着消失,爱新觉罗这个家族也不复昔日的光彩,逐渐的被人遗忘,消失在世人的视线中。



而随着大清的消亡,原本显赫的各大满族贵族则是纷纷选择改名换姓,将满足的姓换成了汉姓,并且还向世人隐瞒了自己满族人的身份,向外宣传自己是正儿八经的汉族人。想必大家对此都会有疑问,那就是为何所有的满族人都选择了改名换呢?最后一位清朝大臣的后人,告诉了世人原因。“满人要想在当时不被饿死,就必须改掉自己的姓氏”这是这位贵族的原话!

为什么人们这么排挤满人,原因很简单,首先满族作为外来民族为了稳固统治就不得不进行血腥镇压,所以引起了很多汉人的反抗。并且清朝末年,统治者的昏庸统治和奢侈腐败,给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灾难。所以清朝灭亡,很多汉人建议政府除掉京城的满人,并且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皇帝都被赶跑了,那些剩下的满人不得不得改头换面,重新做人。想想是多么的悲哀!



所以,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再度发生,很多大族也就只能改姓易族了。比如爱新觉罗氏普遍改成了“王”姓,“金”姓。那拉氏则改成“南”姓,“那”姓。据说著名歌手那英就是那拉氏族裔。还有位著名导演英达,据他在节目中说自己祖上是姓“赫舍里氏”。他还在节目中透露,在清朝初亡,民国初立这样的情况下,敢称自己是满族,无异于找死。



当然,爱新觉罗氏是个例外,毕竟这是显赫帝王家的姓氏,在当时的老百姓心中,爱新觉罗氏的分量还是不轻的,不会去轻易招惹。清朝灭亡时曾经签订了《清皇室辞位之优待条款》,其中有一条就是优待现有皇族。



还有就是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闹革命初期所倡导的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鞑虏就是指满族人。辛亥革命后,这些皇族们的特权早已灰飞烟灭。所以,也就不再眷恋曾经是满族人这重身份,而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量满族人学汉语,书汉字,而姓氏,自然也变成了百家姓。近代户口上满族人口最少时才8万。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共有430万满族人,到了1990年,共有982万,增长了128%。这么快的增长率不是因为出生率高,而是许多满族人都改回了自己的民族成分。


历史阿Q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纷纷改用汉姓。那为何会造成这种现象呢?难道满族姓氏不好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要从满族姓氏说起。其实满族并不存在姓氏,像富察氏、叶赫那拉氏、佟佳氏这些只是满族人氏族的名称。

满族人一般是不用姓的,比如和珅、鳌拜、隆科多这些人如果不查资料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们全名叫什么。为了方便与汉族交往,满族人其实都是有汉姓的。比如爱新觉罗的汉姓就是金姓、佟佳的汉姓就是佟姓、那拉氏就是那姓或者南姓。

像佟大为、那英、关晓彤、吴京这些明星都是满族人。

但是尽管如此,清朝的时候满族人并没有普及汉姓。直到清朝灭亡后,他们迫于压力不得不改用汉姓。

第一次大规模改姓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时候,当时孙中山先生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其中鞑虏就是满族人的意思。

第二次改姓是新中国成立后,当时为了上户口,很多满族人纷纷改用汉姓。因为当时社会还是十分仇视满族人的,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这么做。

其实清朝灭亡后对八旗子弟也是一种考验,清军入关前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英勇善战,但是到了晚清的时候个个萎靡不振,而且因为不学无术,所以连生存的技能都没有。

对他们来说,也许做小商贩是唯一的出路。根据调查当时打工的满族子弟只占了20%,还有80%都是做生意的。

经济上的窘迫是可以克服的,但是人们的歧视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这些满族人纷纷剪掉辫子, 脱掉旗服,家家户户收起悬挂着的从东北老家带来的祖宗袋,只在除夕夜,才敢偷偷拿出来拜祭先人。

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融合,满族人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汉人的生活当中,满汉通婚也是极其常见的现象。清朝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满族只是少数民族的一员,也许这就是命运吧。


七色海棠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清朝当年铁骑入关,一举占据中原,后来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的治理,清朝的实力发展到了巅峰,然而谁又知道,清朝末期,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承受了古今未有的屈辱,百姓生活水深火热。

辛亥革命却像一道曙光,唤醒了中国沉睡的灵魂,清朝由此灭亡,然而,清朝灭亡之后,遗留下的众多的八旗子弟又该如何了?为何现在的社会再也听不到类似于“爱新觉罗”这样充满满族特色的姓氏了呢?

那是因为在清朝灭亡之后,这些满族人都改名为汉族姓氏了,参照满族姓氏改汉族姓氏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生活中所听到的姓氏其实是满族的姓氏改名过来的,然而为何这些满族人要改名为汉姓呢?

一、所谓的贵族尊严终究抵不过生活所迫,使得他们无奈改姓

在清朝存在的时候,由于满族与汉族的隔阂,清朝实行了类似于分封制度的方法对这些清朝贵族们进行分封,而这些贵族的子孙则成为了后世鼎鼎有名的八旗子弟。这些八旗子弟由于清朝负责他们的生活供养,靠着先辈的余荫,这些清朝的贵族子弟迅速的被生活所腐朽。整日里无所事事,寻欢作乐,自身却毫无一技之长。

这些八旗子弟也常常以满清贵族的身份来炫耀,以满清贵族的身份为傲,这些人靠着自己贵族的身份整日里惹是生非,欺压汉族百姓,但是却也无人敢处置他们。

老舍在《正红旗下》中评价“八旗子弟”: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

老舍的评价可谓是入木三分,将晚清八旗子弟的奢侈的生活清晰明了的体现了出来。然而清朝灭亡之后,这些数量庞大的所谓的满清贵族八旗子弟却没有人再去管他们,而生活奢侈的他们则迅速的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没有一技之长,不懂得工作的他们很快没有了经济来源,于是很多的八旗子弟到了后来都是一贫如洗。

有一部分八旗子弟为了生计,只能选择去工作,然而他们前半生所培养出来的满清贵族的思想使得他们无法忍受曾经不屑一股的汉族的老板的责骂指挥,同样的,这些满清贵族曾经依仗身份欺压百姓,使得这些汉族老板在对待他们也会更加的严苛。这些满清贵族他们认为这是对于自己身份的一种侮辱,显然他们还没有从八旗子弟的美梦中清醒过来。

于是一部分人为了生计以及不被这些汉族的百姓区别对待,并且为了满足自己所谓的满族贵族的尊严,于是就选择了改姓,把自己独特的满族姓氏改成了汉姓,并且开始穿汉服,说汉话,这样在欺骗别人的同时也欺骗自己,保留自己可笑的贵族尊严。就这样,一部分满族姓氏就这样慢慢的转变成了汉姓。

二、为防止追杀,无奈改名

每一代王朝被取代之后,这些前朝遗民则会被取代的王朝追杀,这是每个朝代必不可免的,秦朝被灭时,这些赢氏子孙则被赶尽杀绝。

众所周知,满族占据中原之后,对汉族实行过大规模的屠杀,扬州十日,嘉庆三屠,依靠着这些强势的屠杀满族才勉强镇压了汉族。并且在清朝的历史中,满族朝廷一直对于汉族百姓带有歧视,朝廷重要官职一直不允许汉族人担任,一直到了晚清时代,汉人才有机会身居高位。而这些满清贵族依仗自身的特权常常欺压汉族的百姓。

《清稗类钞》中:“道、咸以还,京师风气日偷,宗室子弟往往游博无度,资尽则辄往荒僻,攫农家乳孩以归。次日,故张贴招领,托词途中拾得者。至农家来赎时,则又多方勒索酬金,必取盈而后止。”

满清贵族们对于百姓的欺压可见一斑,但是因为清朝政府的镇压,这些汉族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是却从未忘记这些仇恨。而清政府的灭亡使得这些所谓的满清贵族没有了保护伞,并且因为多年来的欺压,使得这些百姓对于这些满清贵族非常的仇恨与欺压。所以清朝灭亡之后,经常出现的场景就是一些汉族新贵开始想方设法的处置报复这些满清贵族。

众多的贵族因此被抄家驱赶,身无分文,于是剩下的一部分弱小的满清贵族,没有了庇佑,有因为害怕百姓因为自己满族人的身份而对自己展开报复,于是就悄悄地改了姓名,由满姓改为了汉姓,并且想方设法的融入到汉族人的圈子里去,以此来保护自己。

三、满汉文化交流的加深,使得一部分人改姓

众所周知,汉族文化兼容性非常的强,虽然满族人从草原上进攻中原并彻底的占据了中原,但是这仅仅代表满族的军事实力要超过汉族,但是在文化领域却要远远逊色于中原。

中原上千年的文化发展,使得中原文化璀璨耀眼,并且不惧怕任何一种文化的侵蚀,它以它独特的兼容性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进行发展与增强。

满族占据中原,建立清朝之后,最初的时候还坚持自己的满清文化,但是很快就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甚至封孔子后人为衍圣公,这代表着对于汉族文化的认同。而同样的,在人口基数庞大的汉族面前,满族也不由自主的被汉化。

满族的姓大部分是多字,比如那拉氏,佟佳氏等等,相比起汉族的单姓,满族的这些姓氏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格外怪异,于是在单姓的影响下,一部分满族人开始进行了改姓。

而到了辛亥革命之后,满族人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对象,再用满族姓氏的化可能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敌视,于是这部分早已汉化的满族人迅速的正式改为汉姓,从满人变成了汉族。

四、总结

总的来说,满族人的改姓,一部分是迫不得已,为了生存而无奈改名,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被中原文明所吸引,于是不由自主的心甘情愿的进行了改姓。

总之这个过程既有主动,也有被动。

当然,除了这些因素,还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因素等都有联系。但是无论历史是怎么样,现在我们各族人民和平共处,整个国家欣欣向荣,一片繁华。


夏目历史君


溥仪退位之后这大清的才算是真正的完了,之后就是多年的军阀混战。但也是在突然之间爱新觉罗氏也是随之消失了,不仅仅如此很多的的满族人也基本上是销声匿迹。其中很多人都是直接将自己的满族姓氏改为了汉姓,声称自己是汉人,和满族一点是关系都没有,那么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后代是说出了其中的缘由。

期初在早清,爱新觉罗氏是绝对大姓了,但是一个氏族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啊,所以也是联合了其他的氏族 ,比如说钮钴禄氏,这些氏族也是帮忙打下了清朝的江山,所以也是有功劳的,这些人就是后来的八旗了,在入关之后,也是对八旗的子弟大行封赏,什么亲王贝勒就全部出来了。不仅如此,这些人的后代也是可以享受到这份荣誉的,按期领取俸禄,特权世袭。等后来的这些所谓的八旗子弟因为都是贵族子弟,长期的娇生惯养早就不能打仗了,平日里还尽是欺压百姓,这边的是大清一亡,汉人们就赶紧找这些人算账,后为躲避追打,只能是改了姓,从了汉。其中因为慈禧的关系叶赫那拉氏是被骂的最惨的,后大都是改为了南姓和那姓了。

那爱新觉罗氏呢,这批是的主要改成可金姓,本来爱新在满族里就是金子的意思。其实满人大批量的改姓还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孙中山,孙中山曾是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这鞑虏就是指的满人的政权,这大清都完蛋了,还不赶紧顺应潮流。在近代记载在册的满人最少是只有8万。

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提出各民族平等的,所以又刮起一阵的改回满族的浪潮。在1982年时统计在册的满族有430万,到1990年就有了982万。这还真不是生的快,主要还是因为太多的满族人改回了自己的民族。


大导演摇臂


溥仪退位之后这大清的才算是真正的完了,之后就是多年的军阀混战。但也是在突然之间爱新觉罗氏也是随之消失了,不仅仅如此很多的的满族人也基本上是销声匿迹。其中很多人都是直接将自己的满族姓氏改为了汉姓,声称自己是汉人,和满族一点是关系都没有,那么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后代是说出了其中的缘由。

期初在早清,爱新觉罗氏是绝对大姓了,但是一个氏族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啊,所以也是联合了其他的氏族 ,比如说钮钴禄氏,这些氏族也是帮忙打下了清朝的江山,所以也是有功劳的,这些人就是后来的八旗了,在入关之后,也是对八旗的子弟大行封赏,什么亲王贝勒就全部出来了。不仅如此,这些人的后代也是可以享受到这份荣誉的,按期领取俸禄,特权世袭。等后来的这些所谓的八旗子弟因为都是贵族子弟,长期的娇生惯养早就不能打仗了,平日里还尽是欺压百姓,这边的是大清一亡,汉人们就赶紧找这些人算账,后为躲避追打,只能是改了姓,从了汉。其中因为慈禧的关系叶赫那拉氏是被骂的最惨的,后大都是改为了南姓和那姓了。

那爱新觉罗氏呢,这批是的主要改成可金姓,本来爱新在满族里就是金子的意思。其实满人大批量的改姓还和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孙中山,孙中山曾是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这鞑虏就是指的满人的政权,这大清都完蛋了,还不赶紧顺应潮流。在近代记载在册的满人最少是只有8万。

新中国成立之后,是提出各民族平等的,所以又刮起一阵的改回满族的浪潮。在1982年时统计在册的满族有430万,到1990年就有了982万。这还真不是生的快,主要还是因为太多的满族人改回了自己的民族。


驴性小生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满族人为什么改成汉姓,要归于清王朝的覆灭,从那时起,许多满族人开始隐姓改名,变成了今天的样子。

不过在历史长河中,满族人改姓也是频繁,先是满语改成汉文,汉字姓后不许三个字,后又放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谁也不会想到,千年以后,老祖宗遗传下来的姓氏,在某一天也会发生改变。


fighting小薛


这个问题我来简单说一下吧

首先满族原本的姓氏数量是非常多的,根据书籍的可靠记载,满洲八旗姓氏可考者共993个。其中不含满洲八旗内的蒙古、各类汉、高丽姓氏,跟我们汉族的百家姓相比,满人的姓氏非常杂,而且数量多。


一些满族人在清朝灭亡之前就改为汉姓

其实改姓并不是始于清朝灭亡,满族先世冠以汉姓这一现象其实在乾陵皇帝的统治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到了清朝末年这个现象就更加普遍了。

乾隆皇帝在位时期多次告诫满族人要持续学习满族人的语言跟骑射技术,避免被汉族所同化。

“满洲旧族,有命名如汉人,以钮祜禄氏为郎者,深鄙之,恐忘本也”。但是,此风并未禁止得了,反而越来越盛行。可以说,今天的朗姓的前身就是由满族姓氏转变来的。


清朝灭亡后,大部分满族人都改了姓氏,但也有例外

清亡后,曾经的皇族并没有都改姓。比如末代皇帝溥仪,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依然保留了自己的姓氏。但是大部分皇族在清亡后,多以“金”为汉字姓氏,因“爱新”在满语中就是“金”的意思。还有以赵、罗、艾、肇、毓、骆等姓氏的满族人。

为什么满族人会更改自己的姓氏呢?其实自从清朝入关之后,由于满族人长时间的跟汉族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之下,许多满族人已经被汉族通话了,他们跟汉人的生活方式相当接近,再加上满族本身就属于少数民族,汉族人多,常见的耳濡目染已经是满族人渐渐忘掉自己的文化了。


清朝灭亡之后,许多曾经高高在上的满族人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成为了贫民百姓,为了更好的融入社会,再加上满族人失去了往日的特权,所以大部分满族人选择更改姓氏。


汤姆猫谈历史


大家都知道,1912年溥仪退位后,清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大量的满族遗民都到哪里去了呢?现实中,我们也很少听到或者见到姓爱新觉罗或者其他满族姓氏的人。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溥仪图像


▶生存是改姓的人性需求。

1.经济窘迫。清朝时期满族人是不要种地的,他们都有大量的土地,通过招募佃农替他们种植,每年仅给一点口粮给佃农养活。

他们也没有一技之长,清朝灭亡后,他们没有收入来源,只能讲土地变卖给富豪,换取维持原来生活品质的金钱。

随着土地的流失,他们必须学会谋生之道,可是满族姓氏让他们难以融入汉族社会。他们只能将满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样才能谋生。

●曾经的大清王爷沦落为黄包车师傅

2.社会歧视。清朝灭亡,普通百姓最高兴,他们长期受到封建满族欺压,此时清朝一旦失去国家权力,那些满族人就没有政治依靠,他们也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如果还停留在满族当权的思想中,无疑将会面临巨大的社会歧视,为此必须改姓。


3.担心报复。部分满族人曾经作为清朝时期的当权者,他们欺负百姓,此时清朝不存在,如果继续保留满族姓氏,那些曾经受他们压迫的人或许会寻找机会找他们寻仇。此时必须改姓。


那么满族人改成了什么姓氏呢?

皇族爱新觉罗氏 改姓为 肇、依、金;

满族八大姓之一纽祜禄氏改为郎、卜、钮;

宁古塔氏 改为 刘、宁;

慈禧太后的姓氏叶赫那拉氏改为 叶、那、南。

这些只是部分满族人更改后的汉姓。


当然,现在许多满族人改为汉姓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社会历史的进步。



我是【历史介绍者】,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高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