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爆發,間充質幹細胞“臨危受命”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疫情報道後,漢氏聯合集團董事長韓忠朝院士召集藥物研發團隊,在第一時間啟動疫情應急工作機制,開展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重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臨床研究,以最大限度地緩解患者的症狀和挽救病人的生命。

2月3日,漢氏聯合與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合申報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重症新冠病毒肺炎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項目獲批通過,正式立項。2月1日,鄭州大學附屬河南省人民醫院康誼教授主持的“間充質幹細胞(MSC)治療冠狀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有效性臨床研究”項目獲得河南省科技廳批准。我們發現在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肺炎”的相關項目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間充質幹細胞。

在幹細胞新藥研發中,大多也均為間充質幹細胞產品。漢氏聯合自主研發的2款幹細胞1類新藥(高活性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胎盤間充質幹細胞凝膠)已經分別獲得法國國家藥監局,中國國家藥監局許可,進入臨床實驗;1款幹細胞1類新藥“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臍帶)”,已被中國國家藥監局正式受理。

間充質幹細胞為何能多次受到重視? 現如今,科研工作者們已經展開了多項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肺部疾病的臨床研究,包括急性肺損傷、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纖維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等。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間充質幹細胞“臨危受命”

間充質幹細胞是幹細胞家族的重要成員,它來源於發育早期的中胚層,屬於多能幹細胞,具有“橫向分化”或“跨系分化”的能力,不僅支持造血幹細胞的生長,還可以在不同誘導條件下,在體外分化為多種組織細胞,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是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工程的首選種子細胞,是幹細胞治療疾病領域的研究熱點。

從治療的疾病種類來看,間充質幹細胞的臨床研究涉及上百種疾病。將這些疾病按照器官系統分類,可以發現神經系統、心血管和骨科疾病是三類主要的研究領域,佔比都在15%以上,總和超過一半。另外,糖尿病、肝臟、肺臟、胃腸道、皮膚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比例都在5%左右,是間充質幹細胞重要的臨床研究方向。

新冠病毒疫情爆發,間充質幹細胞“臨危受命”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不同種類疾病臨床試驗分佈情況

間充質幹細胞具有獨特的雙向免疫調節功能,一方面可以通過分泌抑炎因子抑制病毒導致的機體過度免疫應答反應和細胞因子風暴的產生;另一方面可通過趨化作用,顯著激活調節性免疫細胞的機能,提高免疫應答的針對性。此外,間充質幹細胞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功能,可在肺部受損部位定向分化產生功能細胞發揮修復功能。

通過上述幾種主要的機制,間充質幹細胞可以保護病毒感染導致的受損肺支氣管上皮細胞和內皮細胞免於凋亡,並穩定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細胞屏障,最終發揮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緩解肺炎及繼發性感染的功效。

下面分享2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肺部疾病的案例。

  • 【案例一】

2017年,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發佈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項目“8例臨床級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放射性肺纖維化的觀察”的臨床研究結果,8例病人通過支氣管鏡對肺纖維化病灶部位灌洗並單次注入間充質幹細胞。8位患者均能夠耐受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隨訪觀察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6例患者自述氣促、咳嗽等症狀有所好轉,CT肺密度下降,證實了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放射性肺纖維化(RPF)對患者的肝腎等主要臟器無損害,且能夠減輕患者的臨床症狀和降低肺纖維化密度。

  • 【案例二】

2013年,美國UCLA的團隊發表了他們利用異基因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慢性肺阻(COPD)的治療效果。共入組62名中度到重度慢性肺阻病人,隨機分成接受靜脈回輸間充質幹細胞的治療組和安慰劑組,隨後接受為期2年的回訪。治療組沒有出現回輸毒性、死亡或者嚴重的副作用事件,這顯示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非常安全,病人接受程度很高。在隨訪期間,顯示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顯著降低COPD病人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顯著改善病人系統性炎症的病症。

來源於臍帶源、胎盤源間充質幹細胞優勢則更為明顯:取材方便,無道德倫理爭議,可獲取的細胞數量多、增殖能力強、免疫調節作用大,分泌細胞生長因子的總量也非常高,便於擴增和傳代,同時又沒有配型、排異等問題。

因此,臍帶源、胎盤源間充質幹細胞十分適合用於臨床研究和應用,是間充質幹細胞的理想來源,是幹細胞行業研究的寵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