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風雨,她卻憂心我吃不飽

這個春節,這個新年,相信對於中國的每個人來說都格外的不同。而對於我,身處武漢,獨自一人,二十多天居於狹窄幽靜的出租屋裡,孤單恐懼感動欽佩等等各種情緒時時刻刻湧上心頭。我相信,在以後的歲月當中,會刻骨銘心。

我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小角色:不是醫護人員,不能在醫院治病救人;不是企業家,有能力或者有渠道捐獻大量的物資;不是機關單位員工,可以做採購做排查等等。三十而立,疫情蔓延,國難當頭,我隱約有一種挫敗感和無力感:除了老實呆在家裡,什麼也貢獻不了。

經歷風雨,她卻憂心我吃不飽

只有這樣期待

雖然身處武漢,新冠病毒的發源地,但所幸沒有被感染上。屈指可數的幾次出門,就為了採購食材。關於疫情的所有,都和大家一樣,是從網絡新聞媒體處獲得的。

因為身處武漢,我收到很多的關心和關愛。有好久未曾聯繫的同學,平日裡點頭之交的同事,差不多一年見一次面的親戚,還有本來約定好春節聚會的閨蜜......最最讓我感動加溫暖加流淚的是我的奶奶。

她經歷過十年文革,三年自然災害;年少時便失去雙親,成為孤兒;遭遇過貧窮飢餓嘲笑和疾病,但同時,她又勤勞勇敢善良和溫暖,尤其對我。從臘月二十九到今天,奶奶隔兩天就要打電話給我,用她那個鈴聲非常大,按鍵也非常大的老人機。她總是問我有沒有吃的,穿的衣服多不多。她沒有讀過什麼書,幾乎沒有出過我們那個偏僻的鄉村, 也不知道這場疫情的嚴重性。她只知道,她的孫女,疼愛了三十年的孫女,第一次不能夠回家過年。吃好穿暖是她認為最大的事情,最樸實的心願。

經歷風雨,她卻憂心我吃不飽

奶奶的住處

她知道我二月份不能上班,沒有工資,又要還房貸又要交房租又要養孩子,便自以為是的認為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我知道,這是她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她經歷過家裡一貧如洗卻依然有各種開銷的歲月。 她打電話說:“你吃的什麼菜啊?不要捨不得吃,二月沒有工資算了,等你妹妹去武漢的時候,我給她1000塊錢,讓她帶給你。末害怕......”她一邊說話,一邊哽咽,而我在這頭流淚。

她七十多歲,沒有力氣去種田了,基本沒有什麼收入來源,靠幫別人掰玉米摘花生,養雞賣雞蛋來維持生活,當然還有兒女的支援。在她的世界裡,1000塊錢是鉅款,要攢很長時間,要省很長時間。她毫不吝嗇的願意拿出來,只為她的孫女能夠吃的好一點,過的好一點。在習慣了燈紅酒綠,人情冷暖的快餐社會,這樣子的溫暖和感動會一直支撐著我,讓我知道,有人會無條件的愛著我,樸實又莊重。

待疫情結束,待交通暢行,待春暖花開之時,哪怕工作繁忙,依然會抽出時間回家,看看親人,看看奶奶,看看生我養我的故鄉。

經歷風雨,她卻憂心我吃不飽

我的家鄉,一望無際的麥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