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為什麼會傳位給義子柴榮,他沒有侄子嗎?

715457390177張建軍


中國歷史五千年,經歷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王朝,然而人們能夠記住的往往都是那些享國長久的朝代,一些滅亡很快的短命王朝就很難讓人記住,也沒有什麼存在感。當然像秦朝和隋朝這樣短命的大一統王朝除外,畢竟這兩個王朝還佔一個大一統的特點。可有一個王朝,既不是大一統王朝,又很短命,卻為人們熟知,而且它僅有的三世皇帝出了兩世好皇帝,其之後的王朝還承其衣缽統一了中國大部,這個王朝就是五代十國時期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後周。

後周是周太祖郭威於公元951年建立的五代最後一箇中原王朝,歷經太祖郭威、世宗柴榮和末帝柴宗訓,享國十年。其開國皇帝郭威出身貧苦,在參軍後卻平步青雲,成為後漢權臣,但是卻被後漢隱帝不甘大權旁落,誅殺權臣,這才引發了郭威叛亂。郭威得天下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的兩個兒子郭侗和郭信都被後漢隱帝殺害了,登基後他的妻子也離他而去。這為郭威傳位給養子柴榮埋下伏筆。

其實除了柴榮外郭威還有其他的選擇,一個是他的外甥李重進,在郭威朝官至內殿直都知和殿前都指揮使;一個是他的女婿張永德,在郭威一朝官至左衛將軍、內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加駙馬都尉。不過按照血緣關係,張永德還不如柴榮呢,柴榮在後周其實一直是叫郭榮,到宋朝才被趙匡胤改為柴榮。而柴榮繼位後為了守住郭家的江山,一直都沒改姓,一直奉祀郭家祖廟,祭拜郭家祖先。

那麼趙匡胤為什麼要給柴榮改回原姓呢?那是因為趙匡胤的天下得來不正,他是篡奪的後周江山,為了防止後人效仿他,他就想出了讓柴榮恢復原姓的辦法。這麼一來就說明柴榮繼承的是後周郭氏江山,得位也有問題,既然柴榮能從郭家手中繼承江山,他們他趙匡胤再從柴家手中奪回江山也合理了。這麼看來張永德與郭威的關係確實不如柴榮與郭威的關係,而且柴榮遠比張永德有才,張永德能力不夠自然不能繼承皇位。

李重進與郭威算有些血緣關係,所以郭威不得不考慮他。至於最後為什麼不傳位給李重進,這是一個千古謎題。主要說法有兩種,其一為李重進治國才能不如柴榮,柴榮的才能放到整個五代十國中都是十分罕見的。其二就是郭威與皇后感情十分好,雖然皇后不在了,但也要保住皇后一族的富貴,柴榮又是柴皇后的侄子,從小撫養到大,傳位給柴榮對柴氏一族有好處。

當然郭威能夠傳位給柴榮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柴榮的確能力出眾。柴榮早年經歷的挫折正好磨礪了他的心性,讓他變得成熟穩重,能謀善斷,而且柴榮十分禮賢下士,這不正是明君該有的風範嗎。這一點在李重進的身上郭威是一點都沒有看出來。為了國運長久,選一個治國能力出眾的君主絕對比選一個能打仗的君主好,李重進被柴榮比下去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李重進也絕非等閒之輩,郭威也擔心柴榮繼位後李重進不服,特意在臨終前讓李重進給柴榮行君臣之禮,李重進就是再不服柴榮,也是不敢不聽郭威的話的,行禮完畢後柴榮的地位進一步穩固,繼位後也很快坐穩了江山,並開始統一天下。可惜的是天不假年,正值壯年的柴榮商議攻取幽州時突發疾病,不久就駕崩了,年僅三十九歲。若再給柴榮幾年,那燕雲十六州何必等到朱元璋時期才收復漢人之手呢,著實可惜。


風塵講歷史


先澄清一下,柴榮是郭威的養子,不是義子,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另外柴榮可不是半路出家被郭威收養,也不像別的軍閥為了拉攏人心,給個名份,而是柴榮幼小時被姑姑柴氏抱著,嫁給了郭威,買一送一,即收為養子,柴榮在郭家長大,所以郭威與柴氏對於柴榮,既是姑父姑母,又是父母的關係。

柴榮,養子身份登頂皇位,五代第一明君,可惜早逝。

再說一下古代父子間的關係,有兒子、繼子、養子、義子四種情況,這是按親疏關係排列的,兒子就不解釋了,如果沒兒子,在同血脈中過繼子嗣為繼子,而養子有養育之恩,也情同父子,養子是能進家譜,並擁有與庶子同等的繼承權,義子就要差很多,僅一個名份而已,所以在古代,養子能進家譜,擁有繼承權,只是在有兒子和繼子情況下,養子要往後站。

圖為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後晉、後漢大概形勢圖。

於是在五代時期,後梁的朱溫既有親兒子,也有養子,都有繼承權,朱溫選儲君,養子也在考慮範圍內,結果被兒子一哄而上弄死了,但假如沒有兒子呢,養子的地位自然就突出了,柴榮就是這樣的。前面說了柴榮是被姑姑抱著嫁給郭威的,當即收為養子,從小跟著郭威習文弄武,視如己出,當時郭威還是下級軍官,家庭不富裕,長大後柴榮做起了茶葉生意,賺錢補貼家用。

公元947年,劉知遠在山西稱帝,郭威有擁立之功,官拜樞密副使,後漢隱帝時,郭威已是樞密使,掌管全國兵權,隱帝懾於郭威的勢力,在郭威帶兵在外時,密詔將留在開封的郭威一家全殺害,於是郭威一家只剩下自己和跟在身邊從軍的柴榮,隱帝還派人去刺殺郭威,於是被迫起兵,後來郭威攻佔開封,建立後周政權。

圖為柴榮墓,其墓前有歷代皇帝、名人留下讚頌其功業的石碑數十塊。

郭威的父親郭簡是順州刺史,後來因為兵禍一家子全死了,僅有一王姓夫人帶一子逃到王夫人孃家隱居,這一子也就是長大後的郭威,等於說郭威沒有兄弟子侄,為後漢效命,自己老婆兒子被一鍋端,僅剩還看得順眼的養子柴榮,於是柴榮順理成章的成為皇位繼承人,如果給些郭威時間,說不定能誕下自己血脈的兒子,可時間不等人,稱帝的第二年郭威就得了“風痺症”,步履艱難,第三年就死了,死前在眾人面前傳位於晉王柴榮。


圖文繪歷史


首先明確的一點是,柴榮不姓柴,他姓郭。

按照中國的宗法制度,以及歷史,郭榮一直姓郭,他是郭威的養子。

柴榮於後梁貞明七年九月二十四日(921年10月27日)生於邢州堯山(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柴家莊 。他的祖父柴翁(其名佚失)、父親柴守禮都是當地有名的富豪。

後因家道中落,年未童冠的柴榮前去投奔嫁給同鄉人郭威的姑母柴氏,郭威做官也不富裕,所以一開始柴榮就奔襲各地,經商養家,所以,兩者之間的感情是很好的。

雖然後來郭威娶了繼室,有了子女,但卻一直視柴榮如己出。

劉承祐亂為

後漢建立,由於英明的長子去世,加上嘔心瀝血的處理朝政,劉知遠不到一年就拜拜了,然後安排了楊邠、史弘肇、王章、郭威為輔助大臣,輔佐隱帝劉承佑。

眾所周知,五代時期的武人跋扈,這幾位大臣完全把持朝政,年輕的劉承佑經受身邊外戚等人的挑撥,輕易地就選擇奪權,然後就直接把幾位大臣全部屠殺,連領兵在外,一直為他平定叛亂的郭威也不放過,將他的妻兒屠殺殆盡,其中還包括了柴榮的子女。

繼承

後來郭威領兵南下,黃袍加身,建立了後周,嘔心瀝血的三年後,讓郭榮繼承了皇位

毋庸置疑,郭榮從小走南闖北,能力年紀等都是一等一的,繼承皇位是最佳人選。

而這時郭威的女婿張永德,外甥李重進,對於皇位都有繼承權,但卻比不過郭榮。

再重複一邊,在當時,郭榮一直姓郭,從未改姓過,在郭榮打南唐時,南唐國主甚至改李璟為李景,避郭威高祖父郭璟的諱,以顯示恭敬。

而柴家,只是皇戚,而不是宗室。

至於為什麼郭榮變為柴榮了,就是趙宋的手筆了,他們奪位不正,自然修改一下,郭榮本姓柴,所得國本來就不正,他們篡位側面就顯得沒那麼噁心了。

趙宋世代寵幸柴家,呵呵,郭榮的幾個兒子早就死的乾脆利落,不到二十就沒了,所謂的鄭王,不過是郭榮的兄弟子嗣罷了,屬於旁支,嫡系全沒。

這種立牌坊當婊子的行為,著實噁心。


動漫旗手


周太祖郭威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將皇位傳給“異姓”的開國皇帝,沒有之一!想必很多人都有提問者同樣的疑問,周太祖難道沒有兒子或侄兒嗎?為什麼非要把皇位傳給外戚?

【注】周世宗是周太祖原配柴氏的親侄兒。

周太祖到底有沒有兒子或侄兒

首先必須明確一點,周太祖是有兒子的,而且不止一個!可問題是,後漢隱帝劉承祐滅掉了周太祖滿門,他的兒子在這場滅門慘案中全都被殺了。甚至連周世宗的前幾個兒子也都被殺了,劉承祐這一手絕對可謂是斬草除根。周太祖稱帝之後雖然身邊不缺女人,但畢竟五十多歲的人了,再也沒能生出兒子來。在那個時代,五十多歲已經算是風燭殘年了,生不出兒子來一點也不奇怪。更何況,周太祖稱帝僅僅三年便去世了,可見彼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差了,再加之開國伊始、政務繁忙,哪裡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滾床單、生孩子?

再就是侄兒的問題,如果周太祖真有侄兒,恐怕也難逃一死。試想,連周世宗的兒子都未能倖免,周太祖的親侄兒還有可能逃脫嗎?恐怕很難!當然,周太祖或許根本就沒有侄兒。《舊五代史》載:“帝生三歲,家徙太原。居無何,皇考為燕軍所陷,歿於王事。帝未及齠齔,章德太后蚤世,姨母楚國夫人韓氏提攜鞠養。”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周太祖三歲左右父親就死了,不久之後母親也死了,他是由自己的姨母養大的。換言之,很可能周太祖根本就沒有兄弟。如果有,多半也是由那位姨母養大的,史籍多少應當會有所提及,但是並沒有。由此可見,郭威很可能是獨生子,根本沒有兄弟,又或許因為其他一些原因,兄弟都沒能活下來,至少史籍之中沒有關於周太祖兄弟的記載。既然沒有兄弟,哪裡來的侄兒?

或許有人要說了,周太祖的父親郭簡曾經擔任過後晉政權的順州刺史,也算是高官了。在那個貴族、高官普遍納妾的時代,難道他沒有側室或者庶出的兒子嗎?或許有,但史籍沒有任何記載。個人傾向於沒有或者也都夭折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後,連大爺朱五一和他已故的兒子都給翻了出來,追封了王爵,這也是歷朝歷代普遍的做法。周太祖家族彼時比明太祖還要人丁凋零,他真心沒有理由對自家兄弟不聞不問,不是嗎?但是,周太祖並沒有追封自己任何兄弟為王,哪怕是公侯都沒有。那麼只能有一種解釋,他根本沒有兄弟。沒有兄弟,自然也就沒有侄兒……

周世宗到底算不算外戚

關於周世宗算不算外戚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史籍記載,周世宗從小在姑姑家長大,與姑父周太祖感情很好,很早便被周太祖收為了養子,而且是在周世宗兒子還活著的時候。周世宗是周太祖的養子這一點並沒有疑問,存在疑問的是他到底有沒有走過繼程序。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宗法層面,只有有過正式過繼程序的嗣子才能被視為等同親子,養子與嗣子並不是一回事。而且,在中國古代,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通常是不會去過繼一個兒子的。換言之,至少在周太祖被滅門之前,周世宗僅僅是他的養子而不是嗣子。

那麼,周世宗有沒有走過繼程序呢?《新五代史》載:“世宗睿武孝文皇帝,本姓柴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周世宗本姓柴氏,換句話說就是他後來不姓柴了。那他姓什麼?只能姓郭,不是嗎?眾所周知,同姓是中國古代過繼的第一要務,過繼嗣子必須與嗣父同姓,要麼本就是同宗,要麼改姓。否則,這個過繼就沒有意義了。因此,從這一點來看,周世宗是走了過繼程序的,姓已經由柴氏改為了郭氏。同時,史籍還記載,周世宗即位之後一直以元舅之禮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柴守禮,同樣應證了過繼的說法。只有成了自己姑姑的“兒子”,才應該稱自己親生父親為“舅舅”,不是嗎?史載,廣順元年周太祖正式稱帝時,周世宗便以皇子身份出現在了公眾面前。換言之,周太祖稱帝之前周世宗便已經成為了周太祖的過繼嗣子,理論上他只能算“皇子”,而不是外戚!

整個後周時期,周世宗一直都叫郭榮,他的兒子周恭帝叫郭宗訓!至於恢復柴榮這個名字並被強調外戚身份,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趙匡義兄弟搞出來的,無非是為了強調周世宗皇位不正,老趙家篡位有理而已……

周太祖還有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有選擇,周太祖恐怕也不願意將皇位傳給“異姓”,不是嗎?正是因為別無選擇,所以才選擇了周世宗。或許有人要說了,周太祖不是還有外甥李重進和姑爺張永德嗎?

外甥、姑爺,在中國古代宗法層面,這二者同樣是外人!與內侄並沒有本質區別。換言之,李重進、張永德對於周太祖而言與周世宗區別不大。當然,最有希望的是李重進,他與周太祖是有血緣關係的,在中國古代的過繼中,外甥通常是侄兒、堂侄之外的第三優先選擇。但是,李重進這個人偏武,能征善戰不假,但治國理政方面存在嚴重短板。彼時不是大一統王朝,隨時可能被他人滅國,周太祖必須選一位文武兼備的接班人才能保證江山不易主,很顯然李重進很難讓周太祖滿意。

至於張永德,根本沒有任何希望。中國古代過繼誰當嗣子的都有,就是沒有過繼自己姑爺的。既然不能當“兒子”,一旦張永德成了皇帝,他周太祖算什麼?前朝皇帝還是本朝外戚?周太祖的女兒又算什麼?公主還是皇后?只有讓“兒子”接班,周太祖才能繼續在太廟裡當皇帝,他的女兒才能繼續當長公主。僅此一點,張永德就必須出局,沒有任何疑問。

除此之外就是郭氏的遠支了,雖然周太祖的兒子都被殺了,也沒有親侄兒,但遠房堂侄多少還是能找到個把的。可問題是,早年因為血緣疏遠,周太祖與這些人根本沒有太多接觸,在兒子被殺之後臨時選擇、培養也已經來不及了。更何況,周世宗、李重進,甚至包括張永德都手握重權、根深蒂固,找一個遠房堂侄來當皇帝,根本無法服眾,江山雖然是姓郭了,可內亂卻無可避免……到頭來,搞不好皇帝還是周世宗做,江山恐怕就真要姓柴了!

綜上所述,周太祖郭威之所以把江山傳給周世宗並不完全是他有多麼青睞周世宗,而是別無選擇。但凡周太祖有一個兒子或親侄兒,恐怕就沒有周世宗什麼事了。最後順帶說一句,周世宗不是周太祖的義子,而是養子。後來又有了過繼程序,成為了周太祖的嗣子。在中國古代宗法層面,過繼嗣子等同親子,這就是周世宗繼承皇位的法理依據所在。嗣子和義子根本不是一回事,明朝黔寧王沐英那樣的才叫義子,雖然明太祖曾經假模假式讓他姓過朱,但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便讓他改回了沐姓,這就是區別!義子雖然也是子,卻是外人,只有嗣子才算“自家人”。義子說白了就是收買人心的手段而已,是一盤政治買賣……


農民工歪說歷史


古代帝王皇位,基本上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很少有皇位到別人的手中。在權力不正常更迭中也會產生一些特殊情況,如唐宣宗李忱曾以皇太叔的名義繼承皇位。雖然無法保證皇位正常的順序繼承,但基本還是保持皇位在皇室血統中的傳承。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特例,就是郭威。954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病重,臨終之際將皇位傳給了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柴榮。為什麼他要把皇位傳給跟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柴榮呢?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郭威。

郭威出生的家庭,條件還可以,但是好景不長。在他小的時候,做官的父親被殺,母親沒過多久也去世了,他從小是被親戚養大的,從此家庭就沒落了。郭威性格剛毅,成年後拜入當地軍官部下為軍卒,從此開啟了他建功立業的征程。

郭威憑藉自己的有勇有謀,一路開掛,後拜入後晉劉知遠帳下。後晉被契丹所滅,劉知遠稱帝,建立“後漢”,封郭威為樞密副使,並在臨終前託孤於他,郭威開始掌控國家大權。

開始郭威很忠心,後漢隱帝劉承祐登基後,爆發了三鎮叛亂,郭威前往鎮壓叛亂。他賞罰分明,打仗總是衝鋒在前,士兵們受傷他親自安撫慰問。很快叛亂被平定,郭威也在軍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從上到下都很服他。

功高震主,很快郭威在軍中的行為引起了皇帝的猜疑。後漢乾祐三年(950年),漢隱帝劉承祐被奸臣所惑,於是殺害了郭威和柴榮留在京城開封的所有親屬,並派人多次暗殺郭威,事情敗露後,甚至直接派兵去圍剿他。最終郭威忍無可忍,不得以殺入京城,不久即攻破京城,登上皇帝寶座,郭威自認為是周朝的後代,於是便改國號為“周”,史稱“後周”。

現在我們說說為什麼他傳位給柴榮?

有人要問,為什麼郭威沒有傳給他兒子呢?其實郭威之前有兩個兒子郭青哥、郭意哥(小名),但在後漢末年都被皇帝殺害。兒子雖然死了,但是按血緣關係比柴榮有優勢的還有兩個人。第一個是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按照血緣、能力李重進都比柴榮強,郭威也明白這點,於是在臨終之前,特意讓李重進向柴榮下拜,行君臣之禮,以定君臣之分,讓李重進徹底放棄幻想。第二個是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按關係也比柴榮近,但是最後郭威也沒有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女婿,讓人確實有點想不通。

皇位傳給柴榮的真正原因與一個女人有關,這個女人就是郭威的結髮妻子聖穆皇后柴氏。聖穆皇后柴氏是郭威的妻子,郭威貧賤時,喜歡喝酒賭博,不事產業,柴氏常規勸他。柴氏對郭威照顧的很好,等郭威即位,柴氏已先卒,乃下詔:

"故夫人柴氏,追冊為皇后,諡曰聖穆。"

《宋史張永德傳》和《東都事略》記載:柴氏本為唐莊宗的嬪御,莊宗死後,明宗將大批宮人遣散歸家,柴氏也在其中。行至黃河岸邊,其父母來迎,恰遇大風雨,只好暫住於旅舍。有一天,見一身軀偉岸的男子從其門前經過,衣服破舊,不能蔽體。柴氏問道:"此是何人?"旅店主人回答說:"此乃馬步軍吏郭雀兒也。"柴氏見其形貌不凡,產生了愛憐之心,想要嫁給他。其父母堅決反對,說:"你是皇帝左右之人,歸家後當嫁給節度使,為什麼卻要嫁與此人呢?"柴氏說:"此乃貴人,將來前途不可限量。"遂將所帶行李財物分一半給其父母,另一半作為嫁妝。柴氏父母見其意志堅定,知道不可改變,也就只好同意了。於是柴氏在旅舍之中與郭威成親,並且以金帛資助,使郭威的生活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郭威跟柴氏的感情一直很好,郭威即位之時,柴氏已經去世,遂追冊為皇后,諡號聖穆。

後來郭威雖然有嬪妃,卻再也沒有冊立過皇后,並且將皇位傳給裡柴榮,可見他與柴氏感情之深厚。題主問為什麼傳給柴榮?答:“因為愛情!”


史之鑑


縱觀五代十國的諸多帝王,以郭威之賢能明仁、英敏神武,只能屈居第二。位居五代帝王之首的正是他親自培養的接班人——柴榮。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郭威選擇柴榮一個很重要原因——柴榮“類己”,選擇他,可以很好繼承他的遺願,鞏固他打拼的江山。柴榮胸懷大志,富有韜略,精明強幹,出類拔萃,一定能繼承自己未竟的事業,締造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

郭威,字文仲,後周王朝的創立者,五代十國最有作為的帝王之一,曾經擔任後漢樞密使。

十八歲後投身軍旅,後來被劉知遠賞識,十年追隨劉知遠,成為劉的重要心腹,劉知遠對他高度信任並委以託孤重任。後來後漢國內發生了三鎮叛亂,郭威臨危受命,用了一年多時間平定藩鎮叛亂。

由於平叛有功,事後論功行賞,郭威居功至偉,劉承祐在樞密使、同平章事之外又給他加檢校太師兼侍中,還賜給郭威玉帶一條,以示恩寵。

由於郭威太過搶戲,又慣於收買人心,皇二代劉承祐自然心有不甘,朝政也被郭威、楊邠、史弘肇、王章等人把持,而他偏偏又想獨攬大權,建立一番作為。這種境況自然令他十分不滿,於是開始醞釀將這幫所謂顧命大臣一網打盡。

九五〇年十一月十三日,劉承祐使出雷霆手段,將在京的史弘肇、楊邠、王章三位顧命大臣全部誅殺,夷滅三族。郭威一家數十口在汴京悉數被殺,包括柴榮的妻兒。

這就是郭威選擇柴榮的第二個原因,他的家族已經被劉承祐滅光了,原來他有兩個兒子,現在他沒有兒子了。

九五一年正月,皇太后發佈了禪位詔書,郭威即皇帝位,改元廣順,建國號為周,後周代漢。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日,周太祖郭威駕崩,終年五十一歲。

四天後,柴榮奉遺詔繼位,是為周世宗。

再來說說柴榮的成長經歷和個人性格特點,為啥讓郭威選中他?

柴榮,字君貴,五代十國最傑出的皇帝,最優秀的政治家。他有著超乎常人的成熟氣質,既精明強幹,又老成持重,既寬容大度,又堅決果斷。

九二一年九月二十四日,柴榮出生在邢州龍岡(今河北省邢臺市西南)的柴家莊。

柴榮的父親叫柴守禮。柴氏在邢州是名門望族,地主世家。柴榮能有當皇帝的機會,得益於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

柴守禮有個妹妹(也就是柴榮的姑姑),少女時入宮當了李存勖的嬪妃。李存勖死後,他的嬪妃被遣散。柴榮爺爺奶奶接女兒回家,不巧遇到暴風雨,一家人被迫滯留旅店。

住店期間,柴姑娘偶然碰到一個衣不蔽體、不修邊幅的軍校,只看了對方一眼,她就決定嫁給對方。

柴榮姑姑的父母強烈反對!

可柴姑娘很有主見,她非嫁不可。

老兩口拗不過女兒,只好答應這門婚事,兩個年輕人直接在旅店成了婚

這樁婚姻並不被人看好,男方只是一個低級軍校,沒有地位,沒有財富,還喜歡逞勇鬥狠,打架鬥毆。但柴姑娘還是堅信自己的眼光,這個落魄漢子將來必有發達之日。

這個軍校就是郭威。

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柴榮在童年時就跟隨姑姑柴氏生活,是個老實聽話的好孩子,很受姑姑姑父的喜歡,正巧郭威和柴氏婚後多年無子,乾脆就把柴榮收為養子,從此改叫郭榮。

年輕時的郭威講義氣,好飲酒賭博,不拘小節,不會理財,日子過得很拮据,家庭生活的擔子就落到了年輕的柴榮身上。

柴榮十分聰明,也很勤奮,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努力挑著這副擔子,悉心計劃著家庭用度,為了貼補家用,他甚至不遠千里和商人一起到江陵販賣茶葉。

柴榮就這樣在勤勉的工作中成長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史書記載他“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

年紀輕輕就承擔生活重擔,培養了他果敢、獨立和敢於擔當的性格特質;外出販茶經商的歷練讓他熟悉了人情世故,社會百態。最重要的是,柴榮能經常深入民間和底層,瞭解百姓疾苦和時政利弊,這對他治國理念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這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皇二代永遠不可能擁有的。

付出總有回報,多年後的郭威成了朝廷的高級幹部,他讓這位養子追隨自己,始終未離左右。

郭威率兵討伐三鎮叛亂時,柴榮隨軍征戰,參贊軍務;郭威鎮守鄴都時,柴榮隨之前往,任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是郭威最器重、最信任的親信。

郭威登基後,把柴榮調到了離汴京更近的澶州,任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他想讓柴榮在地方上好好鍛鍊一下,以便將來委以重任,託以大業。

鎮守澶州期間,柴榮一抓政事,切實轉變作風,勤於政事,為政清肅;二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盜不犯境,路不拾遺;三抓城市建設,親自設計,規劃佈局,整修設施,拓寬街道,短短一年就使得澶州的城市規模和城市形象提升幾個檔次,個人威望跟著直線上升。柴榮用實際成績證明,自己完全能夠獨當一面。

九五三年正月,郭威將柴榮召入汴京。三月,授開封府尹兼功德使、封晉王。

五代時期,凡宗室封王且任開封府尹者基本就是皇儲人選,柴榮的皇位繼承人身份就此確定下來。

九五四年一月,郭威加柴榮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牢牢掌控了大周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不久,郭威駕崩,柴榮受遺詔於靈前繼位,是為周世宗。

郭威選擇柴榮,柴榮的優勢有哪些?歸納一下

第一個優勢:柴榮的身份和感情

當時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有三人:柴榮(郭威養子),張永德(郭威女婿),李重進(郭威外甥)。選擇柴榮,柴榮是改姓歸宗,正式從柴家過繼給郭家當兒子的。

從禮法和名分上說,他的父親是郭威不是柴守禮,而且他打小就跟郭威生活,很受郭威喜歡,光憑姓郭和感情這兩點,什麼李外甥、張女婿就成了外人。從小在郭威身邊長大。雖然沒有血緣,但幾十年的親情很濃厚。

當然,也有妻子柴氏的功勞,郭威很看重柴氏,如果沒有她的堅定支持,說不定沒有郭威的日後顯赫。

所謂“愛屋及烏”,郭威當然偏向養子柴榮

第二點優勢是能力和素質。

論行軍打仗,三人都是好手,論英勇智謀,三人不分軒輊,但柴榮的治國理政能力勝出太多,他比李重進和張永德更像一個政治家,更適合做皇帝。

在郭威心中,柴榮是最佳繼承人,所以他自從建後周就開始栽培柴榮做皇儲,

後來更是接連拔掉王峻、王殷兩個權臣,為柴榮的順利接班掃除一切障礙。

郭威臨終前親自召見了柴榮和李重進,他命李重進向柴榮行君臣之禮,這是明確表示柴榮是鐵板釘釘的皇位繼承人,相當於逼著李重進當面宣誓臣服於新皇帝。

柴榮繼位後對李重進、張永德安撫籠絡,加以重用,兩人很快被提拔為禁軍兩大主力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的最高長官,也算是對他們另一種形式的補償。

我是歷史逸事,每天都有歷史故事分享,歡迎交流關注!


歷史逸事


五代殘唐梁唐晉漢周,後周是最後一個。五代國祚都不長。這其中最可惜最不幸就是後周了。開國皇帝太祖郭威無後,義子柴榮登基死後被趙匡胤篡位。二世而亡。應該說,如果郭威有子,也不至於如此悽慘。郭威寒微,大頭兵出身。逐步成為一方節度使。

後漢是劉知遠在公元947滅後晉所建。定國號為漢史稱後漢,定都於汴梁(開封)。劉知遠在位不過十個月就駕崩了。劉知遠大兒子叫劉知訓在二十六歲去世,萬般無奈之下,劉知遠立次子劉承佑為開封府尹(太子)有道是知子莫若父。劉知遠顯然知道劉承佑不是一個有為之君,所以在臨終前給劉承佑安排了四個輔政大臣。首席輔政大臣楊邠,官拜樞密使、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史弘肇,官居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領歸德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是宰相。主管首都防衛。郭威,官居官拜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是後漢最高軍事長官。王建,戶部尚書。管經濟

應該說,楊邠,史弘肇,郭威,王建。都是忠貞之事,他們對後漢和劉承佑可謂忠心耿耿。三位輔政大臣各有班底,各自也有特點,楊邠史弘肇二人最大缺點就是貪財。而郭威卻是忠厚秉正,王建是個滑頭。就在劉承佑登基當年。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企圖一舉滅掉後漢,好打土豪分田地。既然有人造反。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率兵至河中討伐李守貞。郭威能征善戰,兵法大家,硬是把李守貞打的自焚而死。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隨後郭威北伐契丹,以軍功進封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河北諸州實際上都在郭威控制之下。

就在郭威在外的時候,汴京發生重大兵變。十八歲的劉承佑登基後,一直都想實際掌控權力,但三位輔政大臣像三座大山一樣壓他的喘不過氣來,於是劉承佑找到了蘇逢吉,兩個二百五經過一番商議,準備大幹一票,誅殺三個輔政大臣,公元950年,楊邠,史弘肇,王章一早上朝。還沒來得起講話,一隊武士提刀入殿, 把三個位高權重的輔政大臣人頭當場砍下。劉承佑隨即下旨,將楊邠,史弘肇,王章三人的三族屠殺的乾乾淨淨。由於郭威領兵在外,所以逃過一劫。

在京中郭威嫡系王殷立即派人告知郭威、郭威見事情緊急,偽作詔書,宣稱劉承祐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擁立郭威為帝。第一次“黃袍加身”。此事給當時給一個軍官留下深刻印象,這個軍官叫趙匡胤。

劉承祐見郭威起兵造反,便派兵抵禦。但派出身去的人要麼不是郭威對手,要麼就是投降郭威,不過幾日郭威就率兵渡河兵臨汴梁城下,劉承祐情急之下,就把郭威在京的家眷全部斬殺。他命令將郭威家族的所有成員推上刑場,這裡包括郭威兩個成年兒子,三個女兒,甚至還有在襁褓中的兒子。以及柴榮三個成年的兒子。(“嬰孺無免者。”)

後漢軍在七里坡被郭威擊敗,劉承祐在出逃途中被殺。公元951郭威帶兵入京,郭威正式稱帝,國號大周,定都汴京,史稱後周。郭威由於兒子都被殺,也無侄子,所以收柴榮為子(實際是柴榮應該叫郭榮)。後立柴榮為開封府尹(太子)。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五代十國中的“五代”,順口溜“梁唐晉漢周,朱李石劉郭”。最後一個“郭”,就是建立後周的郭威。

  郭威怎麼做了後周皇帝呢?實在是一場意外的謀殺案引起。

  【交代一下背景】

  後周往前推,就是劉知遠建立的後漢。後漢再往前推,就是“兒皇帝”石敬瑭的後晉。

  話說後晉石敬瑭割了“幽雲十六州”給契丹,恭恭敬敬做著契丹的“兒皇帝”。石敬瑭做了4年皇帝就歸西了,他的養子石重貴是個有骨氣的主,上臺後就跟契丹死磕起來。

  後晉石重貴跟契丹死磕,契丹就幹進了中原,抓了石重貴,滅了後晉。耶律德光想著趁機佔領中原,沒想到契丹人的暴行犯了眾怒,陷入中原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耶律德光只好灰頭土臉撤回老家。

  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太原),一面高喊著搶救石重貴,一面卻帶兵跑到汴梁(開封)做起了皇帝,這就是“後漢”。

  劉知遠做了皇帝,下面的大臣,一個個都是後晉時代的同僚。正副樞密使:楊邠、郭威(掌軍權)。左右宰相:蘇逢吉、蘇禹(掌政務)。三司使:王章(掌全國財政)。馬步軍都指揮使:史弘肇(掌侍衛親軍)。

  這幾個權臣,一個個風揚跋扈,絲毫不把劉知遠這個皇帝放眼裡。劉知遠也拿捏不了這些權臣,也只能維持個勉強平衡。可惜,劉知遠做了一年皇帝就駕鶴西遊了,他兒子劉承祐繼位。

 【皇帝謀殺大臣事件】

  漢隱帝劉承祐上他的上臺後,那個憋氣啊。幾個權臣連他老爹都壓不住,更別說他了。大臣們朝堂上打架互毆、舞刀弄槍,根本不給皇帝面子。劉承祐年輕氣盛啊,受不了這鳥氣,就和親信嘀咕著謀殺掉一眾權臣。

  某日上朝,皇帝劉承祐,當場捕殺了王章、楊邠、史弘肇三人。郭威正好在鄴都領兵(河北臨漳),逃過一劫。劉承祐一面派人到鄴都刺殺郭威,一面把郭威在都城汴梁的家屬滿門抄斬。

  柴榮,這時正好跟在郭威身邊。柴氏(柴榮的姑姑)嫁給郭威以後,正好柴氏沒能生下兒子。柴榮就過繼到姑姑名下,成為郭威的長子(柴榮是後人的叫法,當時一直叫“郭榮”)。

  郭家的滅門案中,郭威全家無一倖免(妻子柴氏死因不明,或許是之前就去世,兩個親生兒子全被殺)。柴榮的妻兒也慘遭殺害(原配劉氏和三個兒子)。

  也就是說,郭家,只剩下了郭威和柴榮(郭榮)父子兩個光棍。

  【郭威黃袍加身】

  郭威以“清君側”起兵殺回汴梁,漢隱帝劉承祐出逃後死於亂兵。

  郭威先是立劉知遠的侄子劉贇為皇帝,劉贇還沒來得及登基就出事了——郭威讓人謊報軍情,說是契丹入侵,自己假裝率兵出擊。半路上士兵就譁變了,非要把黃袍披在郭威身上,郭威免為其難,被擁立為皇帝,這就是“後周”。

(“黃袍加身”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沒錯,後來趙匡胤“陳橋兵變”搶奪了郭家的後周,估計就是像郭威學習。)

  郭威建立後周,已經48歲了,做皇帝3年多就病死。有時間新娶媳婦,卻沒時間新生兒子了。郭威的親人,一個是養子郭榮,一個是外甥李重進,一個是女婿張永德。那麼郭威的繼承人,當仁不讓就是養子郭榮了。

  不過郭家滅門案的後續影響還很嚴重。

  郭榮有時間新娶媳婦新生兒子,卻沒時間培養兒子長大。

  郭榮先後娶了大符皇后、小符皇后姐妹花。大敗南唐之後,李璟獻給郭榮倆妃子。郭榮又重新有了四個兒子。柴榮成為五代第一名主,可惜,英年早逝。他去世時,長子柴宗訓只有7歲。小符皇后和柴宗訓孤兒寡母,很快就被趙匡胤搶走了江山。


爾朱少帥


還真沒有,按照古代“有子立子,無子立嗣”的相關規制,若是沒有親生的子嗣作為繼承人,那麼就要從自己的兄弟的子嗣,也就是自己的侄兒中挑個人選立為自己的嗣子,繼承本脈的香火、地位與財產,養子義子等在原則上其實是沒有繼承資格的。然而當時的郭威已經沒有任何辦法,柴榮已經是跟他最親近的繼承人人選了。

歷史上的郭威,並沒有親兄弟,而五代十國時期的記載非常稀少,也沒有郭威有堂兄弟之類的記錄,如此一來郭威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侄子之類,甚至遠方的堂侄也沒有。原先郭威也有自己親生的兒子,卻被後漢隱帝所殺,郭威之後也並未再有生育。可以說,郭威壓根找不到跟他有血緣關係的人來做繼承人。

郭威出身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少年時期父母雙亡家道中落,被迫寄人籬下多年才好不容易長大成人。郭威性情勇猛,進入後唐軍中開始發跡,之後因為助劉知遠稱帝有功而得以顯貴。後漢時期郭威手掌兵權,在朝廷與軍中都有極高的地位,尤其後漢時期叛亂不斷,全靠著郭威率兵平定。雖說郭威的功勳卓著,可這也受到了後漢隱帝劉承祐的猜忌。

後漢乾佑三年,劉承祐直接對郭威等前朝舊臣下手,當時的郭威在地方上領兵行軍,得知此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直接帶兵反抗。眼看著郭威徹底反了,劉承祐直接將郭威留在京城所有親眷一律處死,甚至襁褓中的嬰兒都沒能倖免,《新五代史》的說法就是“嬰孺無免者”,其中就包括了郭威的兩個親生兒子,其他是親族也都被誅滅了乾乾淨淨。

郭威稱帝之後,其正妻也就是聖穆皇后柴氏已經離世多年,而郭威崇尚簡樸,後宮之中也僅有三位妃嬪,而且這三個妃嬪之後也都沒有生育。郭威做了幾年皇帝也就離世了。當時的郭威實在是沒有親兒子親侄子可以做繼承人,唯獨養子柴榮最為親近。柴榮雖然是外姓,但畢竟是柴皇后的親侄兒,而且從小就養育在郭威夫妻倆身邊,感情非同一般。

柴皇后本身並沒有親生子嗣,郭威那兩個親生兒子也都是庶出,於是就收了柴榮為養子。當年郭威的子嗣被劉承祐所殺,順帶手也害了柴榮的幾個兒子。郭威看著柴榮長大,對其才能與品行都知之甚深,而且當年郭威與結髮妻子柴氏鶼鰈情深,即便柴氏早亡,郭威做了皇帝也沒再冊立皇后。郭威立柴榮為儲君,一是無奈,二也是顧念髮妻柴氏的情分。

古代宗法制有非常具體的相關規制,若是沒有親生的男嗣,無子者就應該擇立同宗近支為嗣子,以繼承自己的宗祧。嗣子在古代具有非常高的地位,不僅僅可以繼承所嗣者的財產,更能繼承所嗣者在原本家族之中的身份地位。一般來說,被立嗣的人選是所嗣者的侄輩,也就是所嗣者兄弟、堂兄弟的子嗣。

不過,立嗣制度也有相關嚴格的限制條件,那就是女子與外姓者不能夠被立嗣,以免擾亂宗祧。不過柴榮並非是被立嗣,他是郭威的養子,但並不是嗣子,所以他並沒能繼承郭威的宗祧姓氏,在其登基以後,仍舊還是姓柴並沒有改為郭姓。古代禪位給異姓的皇帝數不勝數,然而像郭威這般傳位給內侄的皇帝卻只有這麼一例。


澹奕


第一,郭威有兒子,但是被殺死了。

郭威有兩個親生兒子,一個叫郭青哥一個叫郭意哥,但是在後漢乾祐三年(公元950年)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殺害。而他的養子柴榮(當時叫郭榮)因為沒在開封而倖免於難。從此以後郭威只有一個兒子——養子郭榮。

第二,郭威沒有侄子。

郭威的父親郭簡在郭威很小的時候就死了,而且郭威沒有兄弟(只有姐姐),所以郭威沒有侄子。

第三,柴榮雖是郭威養子,但是二人感情深厚。

柴榮是郭威老婆柴氏的親侄子,從小就在郭家生活。柴榮為郭家出力很多,深得郭威的喜愛,加上柴氏自己沒有兒子,所以就把柴榮收為養子。

第四,柴榮是最合適的皇位繼承者。

郭威建立後周以後,和他最親近的男性親屬就剩下了養子柴榮和外甥李重進。雖然李重進是郭威的血親,但是從感情上講柴榮和郭威關係更近。而且,柴榮性格沉穩敦厚、精明強幹,而李重進魯莽衝動、外強中乾,所以說柴榮才是郭威死後最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