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时的蝗虫不能吃吗?

李涛涛Ya


在外国人眼里,中国虽然有很多诱人的美食,光是火锅就足够吸引很多老外常留成都重庆了,但是中国人也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吃起东西来是什么都吃的。这一点让很多外国人无法接受,因为他们很多东西都不吃。说句不好听的,中国人什么都吃,这点甚至被一些老外打上野蛮粗俗的标签。

蝗虫,一种在夜市大排档的“炸蝗虫”和一种“烤蝗虫”,这种蝗虫酥脆,虽然有些人会怕吃,但对于中国吃货来说,它早已被视为美味的开胃菜。

实际上,炸蝗虫的营养价值很高,尤其是当秋天的蝗虫数量最多也是最肥时,低脂肪和高蛋白,再加上丰富的卵磷脂,可以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并缓解咳嗽等症状,所以多吃蝗虫的好处仍然很多。但是你清楚吗?我们已经食用了十年的小龙虾,最终控制了总量,但是中欧国人吃蝗虫已经食用了数千年,但是为什么还没有吃绝呢?

现在小龙虾热度早就下降,小龙虾的价格也没有以前那么高。况且小龙虾本身也没什么味道。而蝗虫的价格比小龙虾还要贵,但是性价比更高,滋味也更为鲜美,也难怪越来越多的烧烤店的点菜单上都多出了烤蝗虫这一选项。

和蝗虫有关的产业链也是赚得盆满钵满。建议大家吃蝗虫一定要将它彻底烤透炸熟,这样万一体内有寄生的铁线虫就可以彻底杀死它。






爱吃生蚝的车厘子


蝗虫可以吃。不过,这次的沙漠蝗,就很难保证了。毕竟沙漠蝗个体很大,可能会吓退一些吃货。

蝗虫从生态型上来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群居型飞蝗,一种是散居型飞蝗。平时我们欺负的,都只是一些散居型飞蝗而已。

吃货的确吃得下蝗虫,但那是在蝗虫体形小,且没有“过多”的时候。

如果真的出现大面积严重蝗灾的时候,实际上,靠人类来吃蝗虫解灾是不靠谱的。因为人不能违背自己的生理本能,而人类的生理本能就是“欺软怕硬”。铺天盖地的蝗群到来,人最先想要做的永远是逃跑、躲避,这是肯定的。

鸡禽算是蝗虫的天敌吧?当过多的蝗虫出现,你把一只鸡扔进蝗群,它的第一反应也不是放怀大吃,它也会迅速逃跑。生命再牛,无法与本能做对。

间或有个别人能战胜心理压力,出来捕食蝗虫,但数量太少,其行为也影响不了大多数人。所以,如果真的出现大面积严重蝗灾,靠吃蝗虫来解灾,完全不靠谱。

蝗虫当然可以吃,但那也是在人们面对蝗群仍心有余裕的情况下。当半尺长的大蝗虫铺天盖地冲来的时候,如果谁没有产生本能反应,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还能想着去吃,那他可就太牛了。


纯钧LHGR


在自然界蝗虫吃草,大鱼吃小鱼,老虎吃野猪,每一个营养级的转化都是有限度的,简单说就是,人吃了饭也不是都变成肉了,我们保持体温需要能量,运动需要能量,甚至啥也不干的时候大脑和内脏也要消耗能量。那蝗虫吃了草也不是都变成蝗虫肉了。这就是生物链里面所谓能量流动的损失。


蝗虫,也叫蚂蚱,中国人吃蝗虫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就生吃过蝗虫,为百姓除害做表率,他的举动也让老百姓依葫芦画瓢,将害虫变成了盘中餐。在北京、天津两地,老一辈的人非常爱吃蝗虫,天津卫还流行着一句歇后语,"烙饼卷油炸蚂蚱——夹(家)着吃去吧”。而在泰国,“油炸飞虾”这道菜人尽皆知,东亚飞蝗更是被列为“21世纪安全绿色食品”。


其实,蝗灾真正的可怕之处,并不是蝗虫经过之时,而是蝗灾之后粮食作物长不出来的那一段时间。发生蝗灾的时候,其实大家还是有存粮可吃的,因为蝗虫破坏的是庄稼,但并不是存下的粮食,而蝗灾发生时,大家也只是保护庄稼,并不会去考虑食物的问题。再说,蝗虫经过的时间很短,想吃也吃不了几天。当时又没有冰箱之类的强力保存机器,就算真的未雨绸缪去大量抓蝗虫,也不会保存太久,就不能吃了。


食蝗的方法也都一致,捕蝗虫后蒸熟,再经过晾晒后去其翅足而食。可见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蝗方法。蝗虫虽能食,但百姓还是惯以粮食为生,官府为了鼓励民众积极灭蝗,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令百姓捕捉蝗虫后到官府那里换取粮食。这也是一种政府赈济灾民的方式。


蝗虫经过的时间短,要想吃到它们,就得跟上它们的迁徙速度。就算捉来吃也吃不了多久,大量捕捉更不现实,没有可供冷藏存放的容器,过不了多久就会变质不能吃了。而且蝗虫虽说高蛋白、可以吃,偶尔吃是不错,但天天吃这个充饥肯定是不行的,不仅会反胃恶心,还会吐绿水,对身体极不好。


新概念网络传媒


蝗虫是能飞的,想要去捕获一个能飞的昆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去捕过蝉,那东西四处乱飞,灵活的很,可难捕了。不过蝗灾出现时,蝗虫往往是成群结队,相对来说密度一大,捕获难度会降低。为什么闹蝗灾的时候人们不食用蝗虫以度灾年?

除了旱、涝之外,最令百姓恐惧的,就是蝗灾了。蝗虫一旦成灾,那便是铺天盖地而来,可谓寸草不留,庄稼转眼间被啃食地一干二净。这些赶也赶不走,捉也捉不尽的蝗虫,在大快朵颐之后,又再次成群结队地奔赴另一片庄稼,想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可怕。

灾民都不是贝爷出身,人体最需要的是碳水化合物,即便是还没进化成人类的猩猩也是以素食为主,换成老吃虫子,中国先民们的肠胃肯定翻江倒海接受不了,这跟现代人偶尔尝鲜是两个概念。同理,别让张无忌和小龙女吃大白鱼活命骗了,海边的渔民在饥荒年间一样可能饿死,因为他用咸鱼到处换不来玉米饼子。

现在饭店里经常有油炸蝗虫,酥脆喷香,其实我小时候在老家,都是捉了直接扔锅底一烧就吃的。一般有那么几种,登大山,梭木甲,螳螂,蝈蝈。到了秋季,雌性蝗虫肚子里籽作金黄,吃起来好像咸鸡蛋黄,是很香的。而像登大山那种大个头蝗虫,头背处有块肉,口感像瘦肉,最是好吃。


醋爱翁


可以吃的,蝗灾在中国不怕,中国在新疆部署70万鸡鸭大军整装待发,一声令下绝杀蝗虫。还有全国各地源源不断的鸭子可以坐飞机空运过来[捂脸][捂脸]



追生


蝗灾是古人经常会面临的一种自然灾害,成群结队的蝗虫遮天蔽日,所到之处真的是寸草不生。一般来说,蝗灾的出现和旱灾是分不开的,因为蝗虫喜欢水,不喜欢干旱,一旦遭遇干旱,它们会成群结队的迁移,寻找低洼有水的地方,而它们途中需要补给“粮草”,所以,就有了“旱极而蝗”的说法。

蝗灾的出现本来就和干旱有关,干旱造成粮食歉收,蝗灾在一来,数以万计的人都得饿肚子。在古代,蝗灾的频繁程度比水灾还要严重,明清时期,平均2.8年就会有一次蝗灾。中国是世界上受蝗灾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

于是就有一些网友问了,我经常见人吃蝗虫,烧烤摊上还有蝗虫串,我们身为一个吃货大国,怎么能让区区蝗虫给难住?首先蝗虫是可以吃的,其次我们有人,发动一百万民众,一人撸个十来串,不给它吃灭绝了,也能给它吃成珍惜动物。

如果你持有这种观点,那你一定就不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了。平时我们看到的蝗虫,并没有群居的习惯,它们大都是单个出现的。但是蝗灾中的蝗虫是不一样的,它们会释放某种化学信号(也有人说是它们的后腿彼此触碰之后),之后就会变成极度热衷于集体生活、绝不掉队的动物。

所以,它们所到之处,植物就像开了高倍速一样迅速消失,蝗虫大队绝对不会停留,因为这里已经没有停留的意义了。而且,由于群居模式已经开启,不会有蝗虫掉队,所有的蝗虫都一窝蜂的飞来飞去,怎么抓?

蝗虫的飞翔能力是很强的,它们胃口也很好,从来不挑食,古人又没有农药,又没有大棚,想治它们难于登天。就算人们能抓到个几万只掉队的蝗虫,也无法满足几万灾民的胃。蝗灾的破坏力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的。

说蝗灾来了人人撸串吃蝗虫,就好比说水灾来了,家家户户顿顿大鱼大虾一样荒诞。洪水中的鱼是少数的,蝗虫也是如此。它们来去迅捷,飞来飞去你也够不着,等你发现它们的时候,它们早就吃饱飞走了。

蝗灾不是亚洲鲤鱼,就算它是亚洲鲤鱼,生活在一个没有天敌的环境中,疯狂繁殖,想消灭它也是非常困难的。






东东的日常


蝗虫是可以吃的,高蛋白质嘛,不过也是高蛋白会害人,有的人会过敏。可以让鸡吃蝗虫,然后你吃鸡,天然无污染。

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常见食物为牛奶、黄豆、花生、蛋、鱼以及甲壳类、海鲜等。

蚂蚱、知了等昆虫也富含高蛋白,但是由于虫类的食用人群较少,病例也比较少。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昆虫类食品走上餐桌,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当心,昆虫所含的异种蛋白,较肉蛋奶更易引发过敏。

蚂蚱、知了、蚕蛹、竹节虫等异体蛋白的食物要谨慎食用,一旦发现不适症状,必须即刻送医。

现在蝗灾少了是因为各种水利工程的修剪,干旱会导致蝗灾,干旱使得大面积湿地、河床等等裸露,蝗虫可以产卵,孵化率也会变高。

望采纳,谢谢🙏


小鸟游戏娱乐


能吃?还能在中国泛滥?

你这是一个伪命题,从古自今,在中国只要是发现能吃,人们还不用费很大力气吃到的动物,也就是性价比还不错的物种,都是不可能泛滥的。

古代的时候有蝗灾,那时候人是吃不饱肚子的,为什么不吃蝗虫呢,其实也是吃的,只是因为蝗灾刚来的时候还有粮食吃,没有粮食的时候蝗灾走了,主要还是意识问题,而且也不好抓。

那么现在的话emmmmmmmmmm

有人知道现在蝗虫多少钱一斤么?

再说一个吧

蚂蚁大家都知道,虽然算不上泛滥,也是挺多的

目前好像还没有找到吃的方法,据说是可以药用的


很好看小说分享


捉来的蝗虫,大部分会被扔掉,少部分炸一下烤一下当零食吃,不顶饱,还得再吃饭。


衣锦夜行的赵公子


可以吃的,但是应该不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