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昆: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大力提質增效

本報訊 財政部部長劉昆近日發文指出,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從“質”和“量”兩方面發力,加強逆週期調節、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保持合理適度財政支出強度是一方面,優化資金配置和結構、提高使用效益是另一方面,而且更可持續。在當前財政收支平衡壓力持續增大、加力空間有限的情況下,為確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必須堅持節用裕民,在結構調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質”要求和“增效”導向,把有限的財政資源用到刀刃上。

劉昆指出,今年在財政支出的安排上,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託底,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促進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推進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實體經濟是大國根基。針對我國實體經濟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發展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應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結構性調控優勢,推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企業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進一步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創新財政資金支持製造業發展方式,引導資本、資源向戰略關鍵領域聚焦,集中支持重點產業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區域分化態勢明顯,是當前我國發展比較突出的特徵,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破解的重大問題。要完善相關財稅政策,構建財政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推動城鄉區域融合發展。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生產,加強高標準農田、災後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加快推進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保障生豬生產穩定和市場供應。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支持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落地,抓緊研究出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財稅支持政策,做好雄安新區起步階段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北地區振興等財稅支持政策措施的落地工作。

加強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但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環境治理和保護仍需持續加力。要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聚焦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集中資金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等標誌性戰役,鞏固和擴大汙染防治成效。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加強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建設。繼續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加快推進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建設。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強化防沙治沙和溼地保護恢復,加大林業草原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支持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