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復工復產先機 地方要敢於創新

早在2月3日,中央已要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組織推動各類生產企業復工復產。之後,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陸續出臺了多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政策規定和指導文件。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這應該是當前各地最重要的兩項任務。防疫關乎百姓健康,經濟提供民生保障,兩者都不可偏廢。

然而,有個別地區盲目升級管控措施,人為阻斷交通網絡和人員流動,這是一種典型的“懶政”。中國經濟早已融入全球體系,每個地方、每個產業都是全球生產分工網絡的一個節點。極端的阻隔措施實際上破壞了分工網絡的有效性,對醫療救助、生活保障和經濟增長都是有害的。阻隔不理性,後果很嚴重。而且,如果各地都這麼想,從而競相盲目升級管控措施,相互攀比誰更嚴格,那麼中國經濟這盤大棋就會變成一盤散沙。在這種情況下,驅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地區競爭模式,將因為這種惡性攀比而陷入一種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

如何破解這種地區競爭的囚徒困境呢?幸運的是,一些地區立足長遠,通過構建保障健康的跨區勞務流動渠道,走出了一條合作謀求共贏的康莊大道。

例如,浙江省永康市有2萬多家企業,僱傭了外來工人50多萬名,其中來自雲南省鎮雄縣的就有十幾萬人。受新冠肺炎導致的疫情影響,幾萬鎮雄工人回老家過年後,沒法及時返崗,導致永康企業難以復工復產。為此,永康、鎮雄縣兩地政府對接,永康方面提供老員工名單,鎮雄方面負責找人並免費體檢,提供系列健康證明,然後由永康方面出錢用專車接回來上班。2月15日,第一批鎮雄工人已經出發。

上述區域合作共贏的方法其實是一種“創新”。

除了永康,杭州等地也採取了類似的區域合作辦法。為了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復工,杭州市在國家及上海和成都鐵路部門的協調下,開設動車專列將近300名務工人員從貴陽安全地接回了杭州,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的人員保障。

同樣是地方,為什麼永康和杭州能夠放下小算盤、胸懷大格局?因為他們立足長遠,權衡了利弊得失。一個是勞務輸出地,一個是勞務輸入地,如果兩個地方長期合作,結果是共贏;如果只顧眼前,必然是雙輸。博弈論也證明,如果當事人之間是重複博弈,那麼為了長遠利益,合作可以成為雙方的最優解。總之,各地攜手共進,才能走出“囚徒困境”。

考慮到當前的情況和各地的做法,為了推動各地真正貫徹落實“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的中央精神,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完善考核指標,慎用“一票否決”。儘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有序復工,但是一些地方依然按兵不動,甚至升級管控舉措,直接原因在於政績考核。建議有關部門在疫情期間適當調整地方考核指標,將復工復產的績效納入考核體系。考核指標就是官員的指揮棒。特殊時期,要考慮特殊情況,要用好用足正確的指揮棒,才能調動各地官員幹事的積極性。極限問責和盲目擴大“一票否決”的做法,不利於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防疫工作和經濟工作。

第二,出臺“分級管理、有序復工”的指導原則,為地方放手恢復經濟掃清路障。目前,有關部門文件很多,但尚缺乏一些指導復工復產的綱領性文件。最重要的是,確立各地“分級管理、有序復工”的大框架。2月16日,海南省發佈了統籌防疫和復工的一份文件,要求以縣域為單位,根據疫情輕重程度劃分“無疫情區”、“低風險區”、“中風險區”和“較高風險區”四類區域,不同區域復工復產的進度和審批流程各不相同。海南的做法值得借鑑。

第三,鼓勵區域合作,樹立正面典型。當前,各地其實也非常焦慮,一方面擔心防疫工作不到位,導致疫情擴散,難以擔責;另一方面,又擔心經濟放緩,影響民生乃至社會穩定。如果此時能夠大力宣傳區域合作,樹立正面典型,提供樣板借鑑,我覺得才能真正緩解各地的“心病”。

第四,各地要立足長遠,認清形勢,搶佔復工先機。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供給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這將是中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必須面對的難題。另一方面,生產訂單的總量在一年內是固定的。在這種博弈格局下,哪個地方先“搶人”,哪個地方先“搶單”,哪個地方就會在地區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對於經濟相對不發達的地區來說,認識到這一點尤其重要。目前,貴州、江西兩省已經率先在全省範圍內撤銷防疫期間的各種“關卡”。江西省明確規定,取消因疫情防控對各類企業、建設項目復工復產的批准手續,復工復產改為報備制,取消返崗員工需提供健康證明的規定。這就是搶佔先機。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

(校對:翟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