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反對給一線醫護子女加分

摘要:不要出於急於補償醫護人員的付出而出臺這種未經深思的規定吧,還是先把當務燃眉之急做好。立足於當下,他們缺很多東西,缺物資,缺休息,缺保障,缺輪換,不缺那種用力過猛的加分。如果著眼於長遠,多做尊醫教育,嚴懲那些傷醫者,立法保護醫護,讓他們少寒心、少受傷害、少流眼淚,這是他們最需要的。這種加分不是對醫護人員的體貼和尊重,相反,倒是把令人尊敬的他們,架到了讓其他群體不滿的風尖浪口。


對不起,我反對給一線醫護子女加分


 曹林|文


繼山東、四川、西安、杭州、南京等出臺“醫護人員子女中考加分政策”後,湖北也跟進了,《關於進一步關愛和激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的若干措施》中提出,2020年參加中考的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有關市州可在其錄取總分基礎上增加10分後參加中考招生錄取。醫護人員在最危險的地方幫著社會渡難關,生命之託生死之交,我支持應該大力關愛和獎勵他們,某些方面再多的傾斜,公眾也不會有意見,甚至覺得獎得還不夠。但,拿犧牲教育公平進行獎勵,對不起,恕難接受。


這不是深思熟慮和負責任的決策,而是靈機一動、腦子一熱、急於補償而拍腦袋的產物。某種程度上看,這種加分不是對醫護人員的體貼和尊重,相反,倒是把令人尊敬的他們,架到了讓其他群體不滿的風尖浪口,可能給他們招來“仇恨”情緒。


這不,很多人就問了,憑什麼只能一線醫護人員子女加分?難道一線警察和消防就不危險了,難道一線公務員就不頂著巨大壓力了,難道維護著這個城市正常運行的其他職業群體,外賣小哥,保潔人員,志願者,司機,就不應該受到同樣的傾斜和關愛?當然,可以討論貢獻的大小,醫護人員的貢獻不可替代,但對這種貢獻的獎勵,是否非要延伸到教育加分?本來對醫護人員的敬意和關愛是一種社會共識,但一涉及“中考加分”這種關係到孩子命運的敏感而重大的規則利益,就製造了社會矛盾,在群體間形成了微妙的衝突,不好。


拿什麼去獎勵都可以,最好別拿教育加分當獎勵籌碼。這幾年社會在這方面越來越形成共識,無論如何要保障教育公平這個底線,儘可能地減少加分元素,為教育公平減負,將過去附加在教育上的加分元素大大地削減,還教育公平以單純和簡單,讓每一個孩子在公平的起點上起跑。尤其是中考和高考,作為重要的命運分界點,起點公平尤其重要。如此教育改革的共識認知基礎下,拿“中考加分”去獎勵一線醫護子女,悖離了社會公平,可能是教育的退步。也會干擾當下戰疫凝聚力,形成某種情感的分裂,其他群體不舒服,醫護人員未必就領情。


不僅其他群體不滿,也會在一線醫護人員之間形成不公。中考加分不是全國統一,有的省份有加分規定,有的省份沒有,而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各省都有,同在一個病房工作,他們會作何感想?同時,也會在去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其他醫護人員之間形成區隔,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更重要的是,對孩子不公平。父母是一線醫護,他們做出貢獻,他們自身應受獎勵,延伸到獎勵孩子,算什麼呢?想象一下,孩子們平常一起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去考試,分數面前人人平等,有一個平等的起點。可突然宣佈了這個政策,同學之間變得不公平起來,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僅僅因為他的母親是一線醫護人員,他突然就可以加10分。10分,得靠多少努力才能趕上來?憑什麼不是靠個人努力,而只是憑父母的身份,就可以得到這10分呢?可以想象其他孩子的鬱悶嗎,這有違獎勵公平。


還有,這種規定也讓接下來醫護人員請戰一線變得尷尬起來。這種主動請戰很讓人尊敬,我相信,醫護人員不會為了這種加分而去請戰一線,但是,其他人看待的目光就變得複雜起來,讓本來的好事有了異樣目光的審視。特別是現在戰疫還在進行,一線急需醫護,這種基於孩子教育加分的火線獎勵,反讓事情變得複雜起來,給外人目光添加諸種功利有色眼鏡。


能夠理解各地出臺這種獎勵政策的善良考慮,醫護人員作出如此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不做點什麼,不在獎勵上窮盡努力,便覺得良心不安,給醫護人員越多的敬意和獎勵,人們也越覺得心安,所以便產生了一種急於補償的心態。這種窮盡努力的獎勵安排,體現了社會對醫護群體的承認和尊重,但無論如何別去動教育公平,不能為了求得補償醫護的付出公平,而犧牲一種對社會至關重要的教育公平,這也並非一線醫護人員所求。


2月14日,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有針對性地做好教師工作若干事項的通知》,其中提出要做好對防疫一線醫護人員子女的關懷工作。——我覺得這是應該的,父母在一線工作,孩子缺少關愛,應該多關懷孩子,讓醫護人員無後顧之憂。而加分,就有損教育公平,中考加分了,那高考是不是也要加分?


不要出於急於補償醫護人員的付出而出臺這種未經深思的規定吧,還是先把當務燃眉之急做好。立足於當下,他們缺很多東西,缺物資,缺休息,缺保障,缺輪換,不缺那種用力過猛的加分。如果著眼於長遠,多做尊醫教育,嚴懲那些傷醫者,立法保護醫護,讓他們少寒心、少受傷害、少流眼淚,這是他們最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