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隔離期,焦急等待開學的1000萬高三備考生

「真實故事」隔離期,焦急等待開學的1000萬高三備考生

​距離2020年高考還剩112天,高三學生正處於衝刺階段,推遲返校的現狀,讓這一群奔跑者陡然失速。好在,許多學校開啟網絡授課,考生們居家學習,以自制力克服惶然。在命運關鍵路口,這屆考生們正在經歷什麼?他們又有著怎樣的急和盼?


何逸瀟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高三理科生

同學都很苦惱,因為複習資料都在學校

12月初,班裡同學就有討論過武漢市出現的不明肺炎,當時還以為是SARS。我關注幾天後發現沒有新消息,就沒多在意了。

1月16、17日,我們進行期末考試,社會上又陸續有關於疫情的新聞發出來。那段時間我有點感冒,考完試後,我發現自己發燒了。

18日,我爸爸來武漢出差,晚上,他順路來學校接我。我家在孝感漢川,爸爸擔心我留在武漢不安全,決定提前帶我回家。

一路上我很不舒服,再加上很久沒坐車,有點想吐。開了一個半小時,晚上九點左右,爸爸帶我到了漢川的醫院。

下車後,我感覺好多了。醫生讓我查了血,排除了病毒性感冒,沒有開藥就讓我回家了。當時,醫生們只是戴上了口罩,還沒有對發熱病人進行特殊分診。

回家後,眼見新聞上的確診人數逐漸增多,我依然感到非常後怕,晚上睡覺時,我斷斷續續地做噩夢,夢見自己得了肺炎,半夜驚醒。

春節期間,當得知無法返校,改為網上上課後,所有同學都很苦惱,因為大部分複習資料都留在學校。我的各科筆記也放在學校了,裡面有我從高一以來整理的知識點和錯題,我習慣在每次考試前複習一遍筆記。現在本子不在手邊,如果重新歸納會非常麻煩。

「真實故事」隔離期,焦急等待開學的1000萬高三備考生

圖|正在上網課


現在打印卷子都得自己完成了。我們家有打印機,我會把卷子打出來做。其他同學家裡如果沒有打印機,就只能一邊看電腦上的資料一邊做題,會更麻煩一點。我知道全國在網絡上課的同齡人越來越多,我想,如果有人回了老家,或家裡本來就沒有網絡或電腦,會更影響學習效率吧。

距離高考還有100來天,本來這個時候,我應該每天學學學,但待在家裡總會控制不住地玩一玩手機,想放鬆一下。

我很喜歡上海,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復旦或交大,想學與生物相關的專業。我對各種動植物都非常感興趣,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保護生物就是在保護人,比如這次的蝙蝠。

野生動物可能攜帶病毒,不過通常來說,傳染給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如果每天都有人吃野生動物,無數個偶然積累下來,這些病毒進入人類社會就是必然。17年過去了,大家還是沒有吸取當年非典的教訓。

我喜歡在視頻網站看博主們製作的科普視頻。看過一個視頻,非洲有一個公益組織專門保護和收治穿山甲,在那裡,人和穿山甲的關係就好像我們與貓狗一樣,都是朋友。在中國,穿山甲還在被當做食材和藥材,根據最保守的數據估計,每年就有1萬隻穿山甲被非法販賣,走私到中國。穿山甲現在已經瀕臨滅絕,我覺得很可惜。等自己以後更有能力了,我也想製作一些科普視頻,呼籲公眾保護動物。

與其說是保護,不如說是盡力減少人們對它們的傷害。有一種說法,對於地球上其他生物體來說,人類才是最具有威脅的病毒。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這樣的,畢竟,病毒很難完全毀滅一個物種,但人類可以。


向斜 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 高三文科生

焦慮時,我靠做卷子來恢復平靜

1月20日,我在午休時刷微博,看見熱搜上出現了“武漢冠狀病毒肺炎新增死亡1例”、“武漢新增1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

下午回學校時,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戴上了口罩。同學說,那天中午,校外便利店的N95口罩已經標價40元一個。

下午第二節,我們在上地理課。課上到一半,班主任突然推門進來,通知我們:由於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接到教育局要求,提前放假,這節課結束後就放學,走讀生立刻回家,家在其他省市的住宿生最多再住一晚上,第二天也必須回家。

提前放假,我既開心又忐忑。那時,我們都還比較樂觀,同學開玩笑說:“萬一疫情嚴重,我們就不用按時返校了。”回家時,我只帶走了寫寒假作業要用的書,誰也沒預料到短時期內會回不了學校。

1月22日,農曆二十八,我爸爸從重慶回家來過年,路過漢口站。夜裡,我聽見他咳嗽的聲音,特別害怕。我希望爸爸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但媽媽說這時候去醫院反而會交叉感染。為此我們還發生了爭執,幸好後來爸爸沒事。

1月23日,武漢宣佈封城,整整一下午,我都在看微博。有些人在網上對武漢人開地圖炮,“自私”、“喪屍”、“管不住嘴”,我看到都會忍不住懟回去。用個別人的行為評判一個群體,以偏概全,實在令人生氣。

1月27日,我在班級QQ群裡收到通知,延後返校,高三學生大年初六正式上課,且改為網絡直播授課。按照學校安排的課表,老師在網絡上直播講課,上六天課休一天,每天三節課,從早上8點半到下午4點,晚上時間自習,各科老師在QQ群答疑。

「真實故事」隔離期,焦急等待開學的1000萬高三備考生

圖|歷史老師的另一面


直播授課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我們數學老師被困在鄉下,他迫不得已蹭隔壁wifi開直播,講課時那邊總傳來陣陣雞鳴;隔壁班的政治老師,通過抽獎平臺點名回答問題,結果抽中了他自己;歷史老師兼班主任在群裡發通知時喊我們“眾愛卿”,我們喜歡回覆他“嗻”、“諾”。

還有一天,我私信問地理老師,“為什麼綠皮車不改成流線車頭?”她回覆讓我去問物理老師,發了三個齜牙的表情,這和她平日裡和藹、穩重、端莊的形象簡直是巨大的反差。

我減少了關注社會新聞。每次感到著急的時候,我會通過寫卷子來讓自己恢復平靜。

目前,我每天早上8點起,凌晨1、2點睡,每天做兩套試卷,一套數學、一套英語,還練習文綜的選擇題。多數同學都沒把書和複習資料帶回來,所以,老師把電子版發到了班級群裡。我家的打印機壞了,我平時喜歡畫畫,買了數位板,這次就直接用數位板在電腦上寫卷子。每天對著屏幕學習,眼睛特別難受。

這段時間,我有許多同學表露出以後想考公務員的想法。也許是因為想要自己的聲音不被忽視吧,他們想通過獲得權力來改變社會,不止於在網絡上“無能狂怒”。

我很敬佩他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志向,可我覺得,在網絡上表達觀點也是一種參與社會進程的方式,和考公務員一樣。


張樂樂 武漢市第四中學 高三播音主持藝考生

我是全國卷最後一屆分科生,沒有復讀機會

現在距離高考只剩112天。我原本要在2月參加浙江傳媒學院的藝考複試,現在推遲了,新的考試時間還在等通知。

我特別想回去上學,希望我們可以儘快重返課堂。

湖北省使用的是高考全國一卷。明年,全國卷將推行“3+2+1”模式,即3門統一科目語文、數學、外語,“2”是在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中任選2門,“1”是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

這意味著,我們是高考改革中最後一屆文理分科的高考生,因此沒有復讀的退路。為此,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非常著急,我們特別看重每一次的模擬考試成績,成績不好的時候突然就會焦慮,嚴重的時候還會哭。我們是武漢的考生,在高考前還趕上了停課,命途多舛。

1月20日晚上八點半,我們正在上晚自習,突然老師進來通知提前放假。他沒有特別說明緣故,但同學們都心知肚明。那段時間感染人數大幅度增長,情況越來越嚴峻,已經有其他學校提前放假了。

回家後,我們在班級群轉一些相關信息,大家都很著急。同校有位同學,家裡的老人染病了,聯繫不到床位,自己在家隔離。他在空間和微博上發了求助信息,很多同學幫他轉發。

2月1日,學校通知,返校授課改為網上開課,每科老師都建了自己的學科qq群,各自佈置學習任務。這幾天下來,我覺得,直播上課的效果比在學校差很多。家裡太舒適,誘惑太多,我不是特別自覺自律,最近連生活作息都很混亂。另外,老師和同學的溝通也不方便,有些問題通過打字很難講清楚,老師答疑時效率比較低。

「真實故事」隔離期,焦急等待開學的1000萬高三備考生

圖|張樂樂書桌


去年11月28日,我結束了25天的藝考集訓,12月19日,又去參加了湖北省統考,1月15日,我去長沙考點參加了浙江傳媒學院的校招初試。藝考成績我還算滿意,本來我打算利用接下來時間,在學校好好補一補因為參加藝考落下的文化課,特別是數學,是我的“致命弱點”。我基礎薄弱,本來計劃2月份參加完藝考複試後,3月份開始找老師一對一補習,一星期補2次。可現在,只能等特殊時期過去之後再找了。


李曉文 武漢市洪山中學 高三理科生

居家學習矯正偏科,想要學醫

上高三後,我查了醫學院的分數線,發現如果自己不更加努力,很可能考不上醫學院。如果我以後不能學醫,這輩子一定會後悔。所以,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更多了。面對難題一定要弄明白,我害怕因為一知半解在高考時丟分。

我上小學五年級的那年,有天晚上,爸爸出差了,媽媽身體突然不適,心悸、頭暈,走不了路。我被嚇住了。當時家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我攙著媽媽出了門,打車去醫院。

我至今都記得自己當時有多害怕,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親人可能會突然離開。到了醫院,急診科醫生安排媽媽檢查,告訴我們只是血鉀過低,我這才放下心來。

我常常會想,如果我當時懂醫學,也許可以幫得上媽媽,自己也不會那麼無助和恐懼。在危急時刻,醫生給予患者的幫助是非常有力量的。

上初中時,我喜歡韓國演員李鍾碩,因為他看了韓劇《Doctor異鄉人》。他在其中飾演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心臟外科醫生,救人於生死一線,特別帥氣。漸漸地,我被醫生這個職業迷住了,接下來,我找了許多醫療相關的影視劇來看,先是從那些比較理想化、具有浪漫色彩的職業劇看起,比如《非自然死亡》、《實習醫生格蕾》,後來是更加寫實的醫療紀錄片,比如《人間世》、《中國醫生》。

我慢慢了解到,醫生不僅有光鮮的一面,也會有無能為力的一面。很多時候,醫生能做的事情很少,費用、家屬意願、醫療資源,處處是限制。得知我要學醫,雖然媽媽表達過擔心,朋友們也勸阻過我。這些都沒有打消我學醫的念頭。

今年改為網上開課,在家學習的方式更適合我。我有點偏科,數學不太好,在學校,一切時間都安排好了,什麼課幹什麼事,有時候我想利用語文和英語的時間寫數學,總被老師說。

「真實故事」隔離期,焦急等待開學的1000萬高三備考生

圖|李曉文的書桌


在家裡,我可以按自己的學習情況分配時間。比如,在自己精神狀態最好的早上寫數學卷子,等放鬆的時間再背文科。只是因為整天盯著屏幕學習,眼睛和頸椎都不太舒服。

我在網上看到一則視頻,有人問一位退休老醫生,年紀那麼大了,為什麼還自願上一線,不怕被感染嗎?她回答說:“作為醫學的戰士,死在戰場上,是死得其所。”我被這句話感動哭了。

無論是楊文醫生、陶勇醫生還是李文亮醫生,我相信他們的遭遇是每一位醫生時時面臨的風險;他們即使身處險境,也展現出的仁心、純粹,我相信這是醫學行業的共同追求。

發生在這些醫生身上的事情沒有擊退我,反而讓我看到了醫生的價值追求。眼科醫生陶勇在被刺傷前發過一條微博,引用了特魯多醫生的墓誌銘:“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我希望自己能考上南方醫科大學,以後像他一樣,成為一名可以給予病人關懷的醫生。

感覺累的時候,我會刷一刷微博。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紛紛前來支援武漢,我就重新獲得了學習的動力。網絡上,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醫生的遭遇,為他們發聲,我也像看見了火光。

以後,我也想成為醫生群體的一員。

-----------------------------------------------------------------------


本期策劃|姚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