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你身边有“有的教师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有的教师轻轻松松一辈子”的现象吗?

教育快递


这个事儿可以说不是有没有的问题,是挺普遍存在的现象了,并不是愤青或者是心理不平衡,都是实事求是的说!

有时候不公平的地方真的很多,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去改变,就只能努力的保护好自己就行了,即使有时候受气了,只要是不被欺负死也就过去了,要不能怎么办呢?就说投诉都找不到门儿。

我们学校校长是个三十多岁的女校长,她的学历不高,应该专科都没有,更别提考编制了。她的老公也一样,可是她老公的姑在我们县教育局是个副局长。所以,现在她老公变成了体育老师,还是有编制的,还被调到了挤破脑袋都不好进去的县城的实验小学当老师。

而我们校长就更厉害了,先是在一个学校当代课老师,然后也变成了有编制的老师,再然后据说是当主任,紧接着调到这个学校当了校长。

这个不能说人家有什么错,也不能说人坏话,毕竟就是有这个能力被调动被升职,不服气是没用的。

比起学校里一个大学毕业,有教师资格证,连续考了三年省编每次都差几分考不上的老师来说就是鲜明的对比。

一个轻轻松松什么也不用考就可以年纪轻轻当校长,也不用教课也不用拼命评职称,可是另外一个拼命努力还是连最基本的编制也没有。

这就是命吧,也怪不得谁,说这个并不是酸人家,只是觉得有时候跟人家比这些白白的失落而已,真的是没一点能比的上的。

所以,如果题主现在心里头有些不平衡或者有些感慨,那么就自己调整吧,不跟别人比,咱跟自己比,一次比一次好就好咯呀😊!




一名教书匠


哈哈,这个真的有。有的老师累一辈子,有的老师快活一辈子。

说起来也许大家不相信。有的老师轻松一辈子,说一个吧,不说姓名了。他学历在当时村小还算高的,在村小教师中初中学历占大多数的情况下,他读了高中,算高中学历。可是他教书不行,肚子里有货讲不出来。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

他教五六年级数学,因为他的教学方法估计成问题,他上课,学生都说听不懂。学生不会做的题拿出问他,题目他都会做,式子很快列出来。可是学生仍然似懂非懂。为什么要这样做,教了多少年,仍然没有掌握教学方法,仍然不能讲课做到让学生明白。所以每次学区统考,他教的班上平均分总是垫底,倒数一二名。这样家长有意见了,多次向学校领导反映。领导何尝不知道呢?学校就那么几个教师,换老师也换不了。家长说归说,学校里只好那么维持着。

后来教师可以流动了,调入了骨干教师,学校教师人数增加了,有的学校还超点编。当然这位教师被换下来了,不能不安排他代课呀。安排他上低年级的美术,体育,还有下棋(学校的校本课程),反正一下课,一了百了,什么作业没有。人家老师办公桌上几堆,改不完的作业。他办公桌空空的,即便有美术本,那是分分钟的事。这样的老师,就这样轻松地混了十几年,大前年退休。他退休金比我还高。

在学校里,能者多劳是真正得到了体现。能干事的教师活多,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一些活动,如运动会呀,文娱活动,排节目呀,学校领导肯定安排会唱会跳老师去干。什么不会的老师不会安排他们。他们反而轻松了,无非让干点后勤工作。还有写东西,会电脑的老师也忙,以前学校老师会用电脑的老师少得很。于是,打表格,汇总材料等等,连星期天都得到学校忙那些。也没有任何补助津贴,无非领导夸奖某某能干。

教学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统考能拿名次的老师,相比其他老师就累多了。安排课程,节次,都比其他老师活重得多。反正什么班难管的,成绩上不去的,派这些老师去干。不多说了,能者多劳嘛。


笨笨潮爷1


有的老师当班主任代两个班的课,早上6.7点到校,晚上天黑回家,又要管理学生,又要备课讲课批改作业,一天到晚忙得累死。有的老师代一个班的课还是副课,一个星期4节课,学校又不要求老师坐班,上完课就回家,工资,奖金也不少拿,每天闲得无聊,上上网,回家买点菜,做做家务,或在学校操场走走步打打篮球,活得好潇洒。这恐怕是一些公立学校的真实现状。当校长得也挺舒服,除了星期一开个全校大会,总结一下上礼拜的工作,布置一下这星期的任务,每天坐在办公室,喝喝茶,上上网,或摆弄一下花花草草。或出去开个会什么的,反正几天校长不在,学校工作井然有序进行。


二牛144548898


教师这个群体当中有这么多人,各种各样,各种类型,出现什么样的老师都不奇怪,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有很多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也有很多,轻轻松松干了一辈子的。

但是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的不意味着他一定是一个好老师,轻轻松松干了一辈子的也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是一个坏老师。



因为我就是一个老师,所以我来分享一个我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例:

在我们学校就有一个数学老师,他是中师生毕业,在我们学校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现在已经是一位高级教师了,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努力的在做数学卷子,而且他的生活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特别的苦,他每天都特别的烦闷,和他在一起工作了接近10年的时间,另一天他不是在诉苦。

他的工作态度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每天早来晚走,而且对待学生也是很认真,各种题每天都在研究,每天都在做,他应该是我们组最认真的一个老师,但是他教出来的班级成绩总是一般。

最后,我给他总结出了一个,他成绩总是一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没有数学天赋,他真的在很努力的学数学,也在很努力地教数学,但是他在高中的这个数学方面确实做的很吃力很辛苦。

而我们身边有一些数学天赋特别好的了,数学老师,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就是特别轻松的,有的老师甚至和他差不多年纪进课堂都不用带书,整个教材上的东西倒背如流,各种试题拿过来就会,从来不会为难。

当然这和他的当初的选择有关,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教师资格证,专业是随便填写的,他明知道自己数学不好,但是为了能教主科做班主任,带学生补课赚钱。还是选择了教数学,所以他后来的辛苦,都是自己的选择,并没有给他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但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

他这一辈子总结一下就是:为钱干了一辈子。

其实在我们的老师群体当中,有很多人真的不是那么在乎钱,他们有一些人学识很渊博,见多识广,而且对于很多问题看得都特别的透彻。这样的老师一辈子都过得轻轻松松,但是他们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懈怠,也没有任何的敷衍,因为他们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拥有自如的地步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学校当中确实有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多数都是积极负责的老师,当然也有一些特别轻松不负责任的老师,但是这样的老师一定不会被学生家长和领导所欢迎和接纳。


宇宙最好老师


教师中辛辛苦苦地教了一辈子的,现在少了,过去有。我身边就有且感染着我一生勤奋扎实工作的好老师。他就是曹庆润老师。1986年春,开学后,我调到本乡邻村大吕小学任教,曹校长接待了我,在工作生活中,我渐渐熟悉了他。他曾患过肝炎,住过两次院。当时曹校长已接近五十岁。乡文教照顾他,把他调到离家较近的大吕小学(病前在离家15里地的张机小学担任校长)。但他很少回家,他女儿给他送干粮。他担任六年级语文,课上得全面认真,作业批改得全面细致,尤其作文批改,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写得批语密密麻麻。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工作很晚才唾。他被我感动了。我好几次劝他注意身体,早休息,别累着。但他总是说累不着。1988年病情加重,累倒了。回家休养了一个多月,又返回学校上课。我从他女儿口中得知,曹校长病已转成肝硬化浮水,再后来,他实在上不了了,就叫她女儿替他。老师们看见曹校长日渐消瘦的身躯,劝他找文教请长假,回家养病吧。就这样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学校。两年后离世了。这样的好老师好领导让我受用一生。他不图名利、辛辛苦苦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教育了我,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我认真踏实工作,从一名教师成长为学区校长。现在,教师经济生活条件改善了,可像曹庆润校长这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少了。不图上进,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没有奉献身精神,轻轻松松,追求功利,与曹校长相比,显得多么渺小啊。


用户4914623910009


关键是看家庭背景和上一代的社会关系 我1999年师大全日制专科毕业 目前 和我同年毕业的中师毕业的或者非师范中专毕业的 大多都是校长 主任或者高级教师 而我还只是一个一线教课的一级教师 每天被一群没文化的 自己为事的女领导们管着 感觉自己当初多上两年大学是非常错误的 既少挣了两年钱 还耽误了自己


该死的老师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题主说的这个现象在老师当中真是太多太多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工作从来就没有轻松过。自打当老师那天开始,每周周课时量都是20节左右,最多时上了两个班的语文,当班主任,教研组长,周课时达28节。现在一周依然有18节课,当六年级班主任、教研组长,还不说学校杂七杂八的事情都是牛毛。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到学校,一周三个早自习;中午几乎就没有午休时间在教室里陪着孩子睡觉、学习;晚上清点完学生人数,回到家就是9点多。夏天还稍微好点,一到冬季冷得不得了,想想别人待在温暖的被窝时,再想想自己要么是在教室里,要么是在路上,心里偶尔也会有不平衡,毕竟我一个人做了两三个人的工作。


再看看有的老师,年纪轻轻就找理由上了几节杂课,有的甚至连人都很难看见。

累着累着也就习惯了,后来心态也就平衡了。反正工作得有人做,再过几年也准备去上点副科,不当班主任,也不当什么教研组长。那样就会轻松很多。

结束语:人有的时候就想弹簧,给他的压力越大,弹力也就越大。面对工作量的不平衡,自己心态要平衡,不然会被会被气死。与其那样斤斤计较,不如自己心态好点,身体好点,开开心心工作,开开心心生活。只要身体好了,心态好了,什么都会好起来的。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是属于“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一类的人,直到退休的那一年,仍然是高三两个班语文,一个班主任。知道自己一辈子都是要辛辛苦苦,平时就注意劳逸结合,再苦、再累也坚持锻炼,所以到退休了,身体还健康,退休几年了,还能健康的过退休生活。


田锦宁


介绍一下作为一名高中老师的日常:

每周有两个早读,六点开始。两个晚自习,九点半结束。每周一个午自习,中午在校看学生。早晨第一节课7:40开始。

高一两周放一次假,两天,休息的周经常承接社会考试,政治任务必须监考。上课的周会有整个半天的课,加早读或者是晚自习。周日休息一天或者是半天。因为每周日下午两点起会有周测。轮流监考,平均两周轮一次。

高二高三一个月放假一次。高三那年暑假寒假几乎休息不了多少天,学校上课,不收费。我们有点课时费。

关于请假,一天扣很多。如果有小孩上学,连接孩子都紧张。

已经不是钱多少的问题了,而是压力和没有休息时间。

其实每个行业都不是外人看的那么光鲜。


水印时光


我曾担任校长,现已退休,对此问题谈点个人的见解。

在教师中,不是每个人都能拿主要学科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带班当班主任的。每学年初给教师分配课程时,都要费点脑子,得想办法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最大化,让教师人尽其才,发挥所长,使学生学得更好,力争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让家长放心。往往教师能者多劳,更辛苦一些,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往往就会在“前线”受累,当然,这些老师的待遇(如定级、评优等)领导和同志们是会看在眼里,优先考虑的,他们在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威信都是比较高的。反之,有的教师任课带班能力差一些,只能教其它学科或搞些辅助性工作,工作强度自然小一些,待遇也就相应差一点。从另一角度看,也是发挥每个教师的长处吧。

总之,多年工作实践给我的体会是,无论哪所学校,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人数不缺编,但是,能任好课程、带好班、拿得起放得下的教师总是缺人。这就造成有些教师比较辛苦,但若干年后,当桃李满天下的时侯,虽辛苦,但也快乐着。不知大家是否认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