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过黄山的你,最喜欢哪张黄山照片(图片)?

步览天下


两次登黄山,分别是夏季和秋季。

黄山的美富有层次,是面面俱到的美,而不是一张照片可以代表的。


如果将其比作食材的话,我觉得摄影技术就是调料。调料一定意义上可以成就一道菜的美味,但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食材原有的鲜味。说这句话肯定会招致很多摄影爱好者的不满,我想表达的是黄山的美本身是客观的。就像一个女子素颜本身很美,何须用脂粉掩盖。


两次登黄山,第一次摄影器材是卡片机,第二次是什么都没带,就是随身手机。但这些不重要,不影响我欣赏黄山的美,不影响我记录她美丽的瞬间。

很幸运,两次看到了黄山的日出日落。很遗憾,两次未能看到黄山的云海。


人说黄山的四季各有不同特点,尤其冬季最美。

每次登黄山 总有一种满足感。而不像其他景点,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不见之感。每次游玩,再计算着下次来的日期。


下次再来,一定带上孩子!


空游无物1982


我曾经三次游览黄山,最喜爱的一张黄山风景照,是拍摄于1973年4月的一张黑白照(见图)。因为它记录着我第一次与黄山云雾贴身相拥的美好回忆。

那是我第一次游黄山。那天我们上山时天下着大雨,到达黄山排云亭时,天空放晴,阳光灿烂。这时不仅天空出现七色彩虹,云蒸霞蔚,绚丽斑斓,而且排云亭前方的山涧里,一下子涌出了大片的云雾,才三五分钟时间,我们就被雪白的云雾包围,只露出胸口以上的部位。抬眼望看周围的景象,只见云雾把群山覆盖得时隐时现,四周一片莽莽苍苍,天地一色洁白晶莹,云之浩瀚、天之辽阔,霎时展现在眼前,虚无缥缈之中,让我仿佛一下子进入了仙境……

我在云雾中无边无际的遐想,一位来自香港的摄影记者却跑前跑后地忙着拍摄。他见我呆站着不动,便说:“黄山的云太美了!我为这个美景,已经在山上足足等了一个多星期。”一语提醒,我立即打开相机拍照留念(胶卷相机,且胶卷还是黑白的)。可香港记者却说:“你没有‘黄镜头’是拍不出云雾的。”于是,我便厚着脸皮向他借。就这样,我匆匆地拍摄了这张“黄山的云”。虽说是黑白照片,可立体感却相当强。照片上的云海,峰峦叠嶂,气势磅礴,浩瀚无际。群山在云雾的笼罩下,时隐时现,有着虚无飘渺之感,一如我们当时的感觉。

时间过去了46年,可与云雾际会的美好心境,仿佛就在眼前。只可惜,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又二次登临黄山,但都没有机会再与云雾贴身相会。大概要看到大自然极致的美景,也要看机遇、缘分,或者看大自然是否对你垂青。



水中岩


几年前,游黄山夜宿黄山,愿望不高,为求看"日出黄山“,为求看"云海",为求看"迎客松"。

难忘的经历,快乐与辛酸,选择缆車上下,慢步崎岖不平的小道,《百步云梯》没有畏缩,仰望崖隙一线天,蓝天白云。天公不作美,没看到"云海“起舞。艰难上至"光明顶”,如同置身白云触摸蓝天的感觉。为看黄山日出,寒风夜爬山顶,静静候时个把钟,只见远处山锋树梢间一轮红日慢慢地升上,迅刻间延布满空,光芒万射。

人民大会堂的中国画《迎客松》,个人是没有资格去看的,最理想是來黄山来看《迎客松》真身,意义更大。对于网议《迎客松》的真伪,不值个人评论,真的黄山《迎客松》就在眼前,英姿勃勃,任凭风吹雨打,屹立不倒!。

多少有点可惜,游黄山那会,个人没用智能手机,没有留下珍贵的照片,但是,也算没有白來,看到《迎客松》,《送客松》,《千年松》。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就是黄山名片,像似一张一张闪亮的照片,一幅一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中,永不洗刷!


智者二0二0


因为给黄山风景区做营销活动,去了很多次黄山,黄山每次去都有新的惊喜,四季四时而景不同,如果说哪张图片最喜欢,当然是手机里和最喜欢的人去黄山旅游的照片啦。

头几次去黄山都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看到云海,云海一般在雨后第二天出现,冬季也容易出现,最难忘是给带着山东电视台的团队给黄山拍冬季宣传片,当时山下的时候有雾,天气很阴,觉得拍不出好片子了,没想到一上山我们看到了雾凇奇观,心情好了一些。坐索道,竟然穿越云层看到了太阳,一片云海尽收眼底,心情大好,片子拍摄很顺利,有兴趣的可以搜索山东台假日旅游节目冬游黄山节目。


玩去


“风景如画,一览众山小”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老总对举世闻名黄山的题词,就在迎客松旁边的大石碑上,每次登黄山我都要来这里。凡是来黄山的人也会慕名前往这里。黄山等你来……



yang安然


最美黄山云海,可惜我上黄山的时候晴空万里无云[流泪]


京夫子


最喜欢的,昨天的黄山!!





AWYX756


累断了腿只为了看它一眼:迎客松


胡言吧


去过多次,最早一次八四年,那时条件差没有留影,第二次八七去带着相机去的,九十年初陪日本朋友去的,后来又陪朋友去过几次没在爬山了。这是八七年拍的。





闲淡82000871


15年5月上黄山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