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子女中考加分,你怎么看?

陌上人709


我同意,那些说反对的人,这个假期,你可以24小时在家陪孩子,照顾学习,上网课提升成绩,一线的医务人员呢?堵上的是命,医护感染数字是多少你看没看?舍了家庭和孩子,对于他们你觉得公平吗? 你觉得不公平只是觉得动了你自己的利益,这辈子你经历过几次全国性的一级响应?在别人考虑国家民族安危在首位的时候 你却只在关注自己的得失,你早觉得不公平作为父母也可以学医啊,去做缉毒警察,去做消防员,战时申请去一线,这样国家优先抚恤你,首先你要够资格!


victor-小萨


我不同意,对有功的医务工作者和相关一线防疫人员,怎么奖励和提拔我都没意见,而且举双手支持,但是大人的功劳不应该延续到孩子身上,现在教育改革呼声很高,如果大家关注此类消息,就会发现改革呼声最高的就是公平,这种做法明显就是典型的不公平,这个社会中的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能说哪个哪个职业在特定时期做出了奉献,就要连孩子一起奖励,比如说军人,不打仗的时候,军人就不是最可爱的人吗?他们的孩子应不应该加分,老师,辛勤的园丁,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孩子应该不应该加分,环卫工,普通工人,农民工,他们哪个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加分?所以我坚决的反对你们这样做,你们这样做你只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伤害的也是其他在岗位的默默付出人的心。[发怒][发怒][发怒][发怒][发怒][发怒][发怒]


小飞侠make


支持山东省的做法。

2020年2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出通知:一线人员子女参加中考,报考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并达到当地最低录取控制线的,按所报志愿直接录取;接受高等教育的,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据悉,该政策有效期至2020年年底,立功受奖人员可延长至2021年年底。

这是继四川省作出相关规定的又一个省份,在国家处于困难时刻,能够主动请战到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神圣的职责,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冲锋在前,积极参与抗疫一线援助,涌现出了一批感人的场面。有的医护工作人员连续工作20多天,累了就趴在桌上睡着了,饿了蹲在地上吃盒饭,有的医护工作人员累倒在手术台,还有的医护工作人员不幸被感染,为抗疫阻击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大家都熟悉的李文亮医生,在武汉中心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心里还想着定点医院的医用紧急物质是否到齐?在确诊前的一天,李文亮医生告诉记者,等病好以后还要上抗疫一线,自己不能当一个逃兵。像这样的感人事迹太多了。他们才是最可爱可敬的人,为国家防疫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有一位护士,每天收集医院的医疗垃圾,打包、消毒、整理、入库。由于医疗垃圾不能坐电梯,她每天都要来回上下楼跑几十趟,连续工作10多天。她不幸倒在了医院门口,幸好医护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对她进行了及时抢救,她慢慢苏醒过来了。还有一位怀孕9个月的护士参与防疫一线工作,看着这些画面真令人心酸。

山东省政府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子女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这是民心所向,是政府对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关怀,是弘扬正能量的一种表现,并没有打破教育的公平原则。我支持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做法,希望更多的省份作出相关规定,给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社会将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Lance课堂


此文说给那些冠冕堂皇出来反对的人听。

说白了,给别的奖励没有触犯到你的利益,升职,加薪,是国家的钱。所以你赞同。高考加分触犯到你的利益了,因为你孩子也高考,他们加分相当于你减分了,所以你不同意。一般来说,你的思路没问题,我们都不希望别人触犯我们的利益。那么,我们来看看,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战,跟你的利益相关吗,他们堵上自己的命,不管主观目的是职业道德也好,为了升官发财也好,客观上影响你的利益了吗?毫无疑问,没有他们,疫情无法控制,结果是大家同归于尽,包括你我,包括我们的家人,孩子。甚至可以说,他们救了我们的命,不管你想没想到这一点,这是事实。人家给了你这么生命大的利益,你却不愿意放弃一个自己小小的利益,是什么?忘恩负义?过分吗?狼心狗肺?难听吗?反正我是认为人命大过天的。也不要说国家其他奖励你不反对,国家奖励是国家的事,不要慷他人之慨。就很简单的问题,触犯了你的利益的人,恰恰是给了你更大利益的那个,你该怎么想?扪心,再扪心,让你的良知告诉你答案!


fisher16246770122


大家都说不支持这项政策是因为别人眼红。我已经参加过高考,我也没有孩子,我一点也不眼红,但也不支持。

医生奔赴一线固然伟大,但说到底,这也是他们的本质工作,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邮政工作人员在送快递,外卖小哥在送外卖,口罩厂的工人也在冒着风险做口罩。

我们之所以歌颂医护人员,是因为他们更危险,更艰辛,所以我们感动。

对于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当然要奖励,还要重重的奖,但是这种奖励应该只限于医护人员自身。

为什么要把奖励放到孩子身上,全国上下,不只是医护人员在战斗,村干部、警察、建造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工人。大家都是冒着风雨在工作,他们的子女要怎么奖励?

这种不劳而获算什么,大家都知道,中考高考的时候,一分就能干掉千军万马,对于那么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来说,有多么不公平啊,但是这种委屈还不能说,说了就会被人指责心胸狭隘。

设想一下,现在是中考,一个普通的学生寒窗苦读,没日没夜,终于考了全国第一,他激动万分,全县庆祝,突然,老师告诉他,原本比他低两分的学生是医护人员的子女,现在加了分,全国第一不是你的了,是他的了,请问,这时候该怎么办,这时候普通学生的父母该抱着孩子痛哭了:对不起,怪我只是个普通人。

普通人做错了什么呢?


有趣的文学D


我不支持,是强烈反对,是的,医疗工作人员冲锋一线,确实有功有劳,可以物质精神上给予丰厚奖励和社会荣誉,但惠及子女就不必了吧,是推恩还是荫庇?国家如今医疗没搞好,这样下去教育也搞不好了。教育是社会阶层逐渐固化过程中最后的公平阵地。加分有现在的开先例就有以后循例。医护子女要加分,那警察呢?其他公务员呢?城管保洁消防员呢?万事不可开恶例。


深夜徘徊一夜买醉


山东省的这一政策我非常支持。

前几天,教育部刚下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除了提到对在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表彰以及职称评审倾斜以外,还提出要做好对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关怀工作,及时掌握了解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困难,因地制宜对防疫一线人员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进行看护和教育,为一线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教育部这一通知的重点在于“解决后顾之忧”。医护人员在抗疫第一线打仗,为大家而无法照顾小家。还有很多都是从外地增援湖北,可能好几个月无法回家,家里孩子没人管。如果没有政策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那医护人员在前线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战斗。



而如果孩子正好初三,要中考,缺少照顾成绩可能会受影响,这个时候给这些孩子加上几分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中考的竞争只局限在本市或者本区,并不像高考那样一分千人,所以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在大多数地方地方,现役军人子女、烈士子女都能享受中考加分,比如军人子女加10分,烈士子女加20分,这是对他们的贡献和风险的奖励。而一线医护人员面对的危险并不比军人低,贡献也不比军人少,山东省将一线的医护人员按照现役军人来对待,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参照现役军人加分,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这种政策,对自愿增援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也是一个极大地鼓励。甚至,如果有医护人员在抗疫中因公殉职,子女也应该按烈士子女享受加分。



总的来说,山东省较好地贯彻了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分方案也是比较合理的。


高校人才真经


不支持。

不相关的两件事,两个人,为什么要绑在一起呢。正如老赖的子女不能上大学一样,我也是不支持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这种奖惩形式与连坐有何区别。

如果是为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激励手段有太多种了,可以物质奖励,职级奖励,出国深造等等……无论奖与罚,不能搞错主体。


怿美


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子女中考加分,引发热议。三水三心观点:看似合情,实则不妥

一场疫情,奏出了我们这个看似安宁祥和的时代最强的音符:

多少医护人员,抛妻(夫)弃子,冒着生命危险,有的逆行而上,亲赴武汉重疫区,治病救人;有的主动请缨,坚守自己的岗位。

就以我大四川而言,广元一位丈夫送妻子赴武汉疫区,一句“你平安回来,老子包一年家务”,让人泪奔。

而为了节约防护服,不少的医护人员,穿上纸尿裤,只是为了少上厕所!

还有年轻医护人员,为了工作方便,剪去了一头青丝,光头,定格成了最美清楚的注脚!

看着那一张张被口罩带子勒出的茧巴,谁不动容?

鉴于此,各地先后出台了政策,为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特别是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四川最先出台政策,优先安排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入园入学(见下图)。

而山东省出台的政策,力度更大,概括起来,共有12条措施:建立关心关爱小组、开展职工关爱行动、建立家属就医绿色通道、加强家庭成员爱心照顾、落实休息休假休养待遇、先纳入人才工程和科技项目支持、给予职务晋升政策倾斜、落实福利保障政策待遇规定、落实工伤保险待遇、提供商业保险保障、加大表彰奖励激励力度、给予子女教育政策照顾(见下图)。

同样的政策,在江苏,也是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个人认为,这些优待措施,都是基于特殊时期的特殊考虑,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措施,整体上来说,值得点赞。相信其他各地,也会陆续有类似的政策出台。

山东这12条措施,总体上来说,都非常好,在职务晋升中,关于职称评聘这一点,我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做了分析,这里不再赘言。

单独来看“参加中考的,参照军人子女优待办法给予加分照顾”这一点,三水三心以为,看似合情,实则不妥。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来看其合情性。由于疫情,各地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规避疫情风险的方式,而迄今为止,具体的开学时间,还未公布。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一线人员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又特别是远离家庭亲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一去就是几个月——在其他家长能够陪伴孩子学习的时候,这些为人父母的,却在一线抗疫!

不能陪伴,不能辅导,不能教育,为他们的子女,加一点分,不是合情的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优待,是有其合理性的。现在的疫情防控,已经相当于正式宣战,很多地方还实行的是战时的管制。这个时候,我们的一线防控人员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不就是战士吗?

战士的子女加分,不是有政策依据的吗?

但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加分优待,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不妥的地方。

一,从政策的角度而言,高考中考加分政策收紧,是国家整体战略

近些年,中考高考的加分政策,引发了大量的质疑,国家也采取了收紧加分的教育战略。原有的加分项目,都逐步取消。小图为天津市2019年升学照顾审核表,我们可以看出,加分和降分,都是很少的。

我想,收紧加分(优待)的原因,是基于教育公平——这也必将是未来的教育改革方向。在不久的将来,加分将彻底消失!

二,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每个人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人生的目标

其实,加分本身是一种照顾,而照顾就一定会产生不平等,不平等背后,就是优越感。在教育上,我们是非常反对这种优越感的。个人认为,人一出生开始,就是用自己的脚步在丈量人生,任何人不能代替。

而一旦可以通过父母的某些身份,获得特殊的照顾,是否会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心理?

想想历史上,多少在父母的荫蔽下长大的孩子,成了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难道还少吗?

三水三心作为家长,就绝不会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学校,核心也就在这里。

三,从执行的角度而言,中考加分政策隐患不少,有调整的空间

再好(不好)的政策,都需要在最终落地的时候去检验,所谓“实践出真知”。按照目前的政策,具体执行的时候,隐患不少。

一是“一线医务人员”的认定。哪些人属于一线医务人员?专门指的是直接从事新冠肺炎检查治疗和护理的医生和护士,是否包括后勤保障人员?在武汉(或其他重疫区)支援的和在本地留守,是否一视同仁?

二是政策执行的时间。按照该政策,“有效期至2020年年底,立功受奖人员可延长至2021年年底”,也就是说,中考加分、子女入学,是近两年的优待,过期不候。

我们想想,一线医务人员中,总体来说,医生的年龄会大一些,子女入学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而护士总体年龄偏小,有的还是未婚——毫无疑问,他们将不能享受这种优待,这是否合适呢?

所以,在政策既定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朝令夕改,但可以更加完善一些。

一是对一线医务人员认定更明确,将留守本地和赴武汉的优待政策,有所区分。

二是修改政策执行年限,可以规定每人可享受一次优待,这对于那些未婚的、未育的医务人员,才显得公平。

总之,这只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丝毫不影响我对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逆行而上,亲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的敬意。

欢迎大家理性分析,与我互动讨论。


三水三心


近日,疫情的防控工作进入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集结到湖北准备最后的攻坚战,而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全部可以在中考得到加分的优待。

一线医护工作者解了大家之忧,总要有人为他们解小家之忧。

自新型 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广大医护人员尤其是奋战在一线的人员,他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按照各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讲政治、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生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

我们要知道能站在最为严重的一线工作,他们赌上的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小家,还有自己的生命,还有自己为人父(母)为人妻(夫)为人子女的头衔,这样做是为了激励和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得不说他们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是平凡生活中的普通人,此时此刻是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自古以来,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都说这些人很伟大,但其实他们的生活和普通人也是一样的,平凡的不能再平凡了。

医护工作者在生命面前的沉着冷静,在疫情面前的勇于担当,不仅仅是自身工作的要求还有是他们对每一个生命的敬重,说到底也是有血有肉的,他们也害怕,只不过时间和事实的发生不允许他们想这么多,疫情发生只有他们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因为没有他们谁都不行。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2020开年之际,是所有白衣天使为我们的健康在一线奔波,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换来来了所有人的平安与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