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还是人性之恶?

平庸之恶,还是人性之恶?

1935年之前,他是一位化学工程师,受雇于德国一家国防厂。按照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他是那种德国人中的稀有人物,一个真正的欧洲人。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国,这种人因为他们在出身、教育和地位上的一切优势,他们基本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整体精神,是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是理性和文明的代表者。但在1935年,纳粹《国防法》通过,按照这部法律,他被要求进行忠诚宣誓。他说就在他进行宣誓的那一天,他失去了这个世界。

米尔顿·迈耶在《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一书中采访了很多参加纳粹的普通人,其中这位化学工程师的经历让我无法忘怀。尽管在他对领袖宣誓后,他没有参与过任何破坏活动,没有伤害过别人,相反,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职务之便拯救了很多犹太人。但是这种微不足道的拯救行为也无法改变他固执的看法,那就是在1935年宣誓的那一天,他已经失去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个很难让普通人理解的说法,因为他宣誓也是逼不得已,如果不宣誓,不仅仅是失去工作,而且还可能意味着他无法找到别的工作,他的生活就陷入了困境。他最终妥协了,虽然他觉得他内心的良心自由无法被压制,但是他仍然口头进行了宣誓,所以他觉得他在那一天,失去了整个世界。

他对迈耶是这样解释的:“首先存在一个更小的恶的问题。如果我后来没能帮助我的朋友,那么与之相比,宣誓不是那么邪恶。但宣誓的邪恶是确定和直接的,而帮助我的朋友则是未来之事,因而是不确定的。我不得不在当时当地犯下明确的恶,以期得到未来的一个可能的善。善要重于恶;但善只是一个希望,而恶则是一个事实。”在他看来,如果当年他没有宣誓,也就意味着整个德国有成千上万的人会像他一样拒绝宣誓,这样的话,纳粹政权就不会掌权。恰恰是因为他没有进行抵抗这个事实,意味着当时的德国有成千上万像他一样的人放弃了抵抗。所以在他进行宣誓的那一刻,他们就失去了整个世界。某种意义上,对无论大小的恶,或是漠不关心,或是沉默不语,我们就变成了恶的共谋。这是一种集体的羞耻,而对于那些受过教育的人,教育所给予他的一切,使他更轻易地把丧失信仰的事实理想化了,好像他们没有作恶,只是旁观者,可以减轻他的罪责一样。

平庸之恶,还是人性之恶?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就是这样一本关于纳粹德国背景之下的“小人物”生存实录。这本书出版于1955年。作者米尔顿·迈耶是德裔美籍的犹太人,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曾在美联社担任记者,1935年,他在柏林试图多方联系希特勒进行会面采访,没有成功。后在纳粹德国游历数年。二战后,为了更加了解这个国家,他搬迁到德国的一个小镇,深入到了德国普通人的生活。本书的主角就是十位普通的德国人,有裁缝、教师、警察、面包师等,他们都是纳粹分子——如果按照我们对纳粹一般的认定,他们入了纳粹党,执行命令,参与小镇的纵火案和驱逐犹太人。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他们又是普通人,从这个词汇最普通的意思上理解,他们只是为了生活,他们的作恶只是在权衡生活的利益,他们的伤害并没有反人类罪的可怕,他们只是人类的一份子。他们是善良与邪恶的共同体,就如同我们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都一样。所以,某种程度上,阅读这本书最让人不舒服的地方不在于他们作恶,而在于他们作恶的时候懵然不觉,还有一点,他们作恶的方式,扪心自问,就如同任何一个人一样。所以我印象很深刻的是,迈耶在前言中提到,他回到美国,“我对我的国家有点儿害怕,害怕在现实和幻想结合所造成的压力之下,它可能想要、得到和喜欢的事物。我感到——而且时常感到——我曾遇到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碰巧在德国。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会在美国。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就是我”。

平庸之恶,还是人性之恶?

对纳粹主义与大屠杀的学术研究已经设计到了各个层面,比如我们熟知了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的一系列对普通人的电击实验,还有哲学家汉娜·阿伦特1961年针对纳粹将领审判的观察写下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值得提及的是,迈耶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比阿伦特的著作还要早几年出版,但是并未引起很大的关注。我们不难理解,在1955年的解放和审判纳粹主义德国的语境之下,本书所呈现出的平庸而真实的德国人的国民性更令人失望:我们无法容忍他们与我们一样,我们无法融入这些纳粹分子其实就是我们的邻居,我们的朋友,我们每天在路上遇到互相礼貌打招呼的同类。但是这本书现如今仍然具备很大的警醒意义的原因在于,他深入到了德国人日常生活的内部。迈耶不但是观察他们,还融入他们的社群——某种意义上,他也在欺骗他们,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也隐瞒了自己的犹太人的出身。

平庸之恶,还是人性之恶?

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他所接触到的这十位纳粹份子与我们心目中沾满鲜血,进行杀戮和战争的纳粹战犯完全不同。按照我们平时的说法,他们属于被统治者,他们的选择都是被动的,或者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比如这十个人当初选择加入纳粹党,很大程度上,他们都处于失业状态,而入党能让他们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即使那些已经有工作的,他们也选择入党,要不是为了跟随组织,要不就是从众心理。他们在战后回顾过去,仍然认为纳粹时期是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期,他们有生活,有工作,有保障。他们关心自己的生活胜过关心别人的,胜过关心犹太人与恐怖的大屠杀。你们可以说他们缺乏公民意识,但是你不能否认这样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占据了我们生活的主流。那些看起来是正义而宏大的革命叙事对他们都是空谈和概念,他们谈论政治和元首的时候就如同谈论一个遥远的国王。国王处理战争和国家大事,而我们只处理自己的生活就好。需要号召他们去革命,他们就听从革命的召唤。对他们而言,思考问题的方式不是正义与否,而是生活是否安好。他们生活中有犹太人,但是他们并不关心,他们与犹太人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隔膜的。他们不关心大屠杀,正如他们不关心他们的犹太邻居被驱逐一样。纳粹战败也并不能让他们感到罪责,他们以为他们的罪已经通过战争来偿还了,他们在战败中经历的苦难就是赎罪和补偿。

平庸之恶,还是人性之恶?

迈耶总结德国人的国民性时说,他们身上缺少一种“公民的勇气”,一种使人既不被统治也不被别人统治能够自我统治的勇气。正如这本书的醒目的标题: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统治和奴役,正义与邪恶,战争与暴行,罪责与忏悔,这些都通通与他们认识到的生活无关:“因为人们首先思考的是他们过的生活和他们看到的事物;而在他们看到的事物中,他们思考的不是那些非凡的事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范围内眼见的事物。”这不是德国人的平庸,而是人性的平庸,我们都是这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