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陈鑫 金园园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亿万人心。这段时间,杭州师范大学师生不约而同拿起笔墨,或述说平常的感动,或传递必胜的信念,近百幅作品由此陆续产生。

“身为一名油画家,这个时候没有理由不发声,我们用笔墨关注时代、表现时代。”受到《天使的身影》一句歌词“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启发,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陆琦花了一周时间构思、创作了布面油画《天使弘毅》,画的是一位穿着特殊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的医生形象。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陆琦老师《天使弘毅》

陆琦说:“这幅画,我只画了两天,一气呵成。我想画出那从护目镜后望过来的眼神,那眼神透露出一种了不起的责任和担当。”

他在创作中特意使用了干脆、利落的笔法,着力表现画面的力度感,“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值得全社会尊重,他们的付出,支撑起我们的信心。”

杭师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叶剑波今年在金华武义老家过年,看到田间地头写满“抗疫”标语的电线杆和墙壁,他受到启发,便有了《春将至》这幅作品。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叶剑波 《春将至》

“作品主要是由电线杆和篱笆组成,其中篱笆起到的是保护菜园的作用,而电线杆上的电网四通八达,象征能和外界接触的网络。我想表达的是,虽然我们与外界隔离着,但我们的心还是与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叶剑波说,“作品名字寄托了大家的期望:这场疫情能够快点结束,就像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一样。”

学前教育专业的汪康琳作了一副《致敬医护人员》的画,画中的医护人员正在庄严地宣誓。“那一刻,医护人员用责任与坚守照亮了中国,春天已经来了,愿他们也都平安归来。”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汪康琳《致敬医护人员》

小学教育专业的徐雪瑞把笔墨留给了平凡的服务性群体:医护工作人员、军人、一线记者……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城市的平稳、正常运行而工作着。”徐雪瑞说,“他们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因为他们,我们感到心安,拥有了信心。这就是《共抗疫》的由来。”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徐雪瑞《共抗疫》

笔墨战“疫”,未曾缺席的更有书法作品。美术学院教师丁万里博士心系“抗疫”一线,创作了一副“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书法作品。

丁万里说:“虽然不在湖北,也不是湖北人,但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关注那里疫情的发展,‘明月何曾是两乡’正体现了全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心情。”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丁万里的书法

小学教育专业的董徐婧同学,写 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他说:“这句话出自《秦风·无衣》,表现灾难面前全国上下一心、团结互助、奋勇向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董徐婧的书法

“抗击疫灾 我们同在”“共克时艰 武汉加油”“万众同心同戮力 阴霾扫尽见天晴”……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和教育学院“师缘书画社”的师生们也纷纷泼墨挥毫,一幅幅作品传递出“胜利终将到来”的信心,汇聚成“庚子安康”的期盼。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葛畅 “抗击疫灾 我们同在”

近百幅书画汇成对“庚子安康”的期盼,杭师大师生们用笔墨“战疫”

踪玮 “万众同心同戮力 阴霾扫尽见天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