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什么要打倒和珅?

天天开心历史


新皇帝刚刚掌权急于立威,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平日里被他太上皇爹管着唯唯诺诺,压抑的久了正式大权在握后就会拿最得瑟的和珅开刀出口气发泄一下,这样既震慑了朝野,让平日里蠢蠢欲动的觊觎皇帝宝座的其他王爷显贵不敢再造次,又充实了国库真可谓一举两得。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贱,皇帝要坐稳江山没有充裕的财力是不行的,嘉庆皇帝登基后他爷爷雍正留下的充裕的家底已经被他爹乾隆敗的差不多了,再者和珅贪财人尽皆知肯定收敛的大笔的财富,所以也是嘉庆急于打倒和珅的原因之一。



张掖锁哥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嘉庆皇帝,可以说是个命运多舛的悲情皇帝,别看身为皇帝,一言九鼎,可他和他爹乾隆比较起来,那他就是悲催的代表了!

清朝在整个时期经历过辉煌也最终走向灭亡!康乾盛世,最为盛名!嘉庆皇帝在当太子的时候,或许内心不会想到,当他接手当皇帝会那么难!面临的乱摊子那么多,要应付的祸事那么难,全因他有顽皮至极的老爹,都说现在坑爹的多,但乾隆是个特例,他绝对坑儿......

清朝初期,在经历着康熙爷爷平三番,擒鳌拜,扩张了大清版图,稳固了大清基业,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到了雍正时期,虽然只在为十三年,但正是这短暂的十三年,却给乾隆这个儿子攒下了丰厚的零花钱!兢兢业业的忘我工作,省吃俭用的一丝不苟!为了让乾隆上位,煞费苦心,努力打拼,毫厘累家资,倾尽最后一滴心血!

当嘉庆他爹上位时,风华正茂,意气风发,25岁时荣登中国No1 国库丰盈,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在地球上最强大的存在,在乾隆眼里,目空一切,将权力把控的游刃有余,时不时的下个江南度个假,为了做个十全老人,下了血本!

嘉庆,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还要当三年傀儡皇帝,也就是这三年,让嘉庆饱受摧残,在太上皇面前大气都不敢喘,生怕犯错,小心谨慎,当个皇帝如履薄被,步步为营!乾隆活得潇洒自如,还长寿,足足活到89岁,等嘉庆真正掌权之时,钱也被他爹花完了,国库空虚寂寞冷,嘉庆对乾隆羡慕嫉妒恨!好在,乾隆聪慧,还不致于对儿如此不关照,找了个敛财有道的和珅当银行,让和珅贪,随和珅整,在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时,在偷偷告诉嘉庆一个秘密,明面上的钱我都花光了,你登记后,没钱花,杀和珅,他有的是钱,老子只能帮你到这了,以后路该怎么走,庆儿,你一言九鼎,自己拿捏就是.....

乾隆还很仗义,在去西方极乐世界之前,给自己曾经伺候过自己的和珅奴才一份护身圣旨!被和珅视为最大的恩赐!可当被嘉庆上位清算,人头难保之时打开圣旨一瞧“留全尸”自古无情帝王家,幡然一梦!

“五十年来幻梦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大浩先生


嘉庆皇帝是清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时清朝的国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官场弊端横行,国库空虚,在湖北和陕西还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虽然起义最终被镇压,但给清朝国力上带来的伤害是永久性的。嘉庆没有魄力除旧更新,虽然在位时间长达二十五年,但没什么大的作为,整体上属于平庸之君,后世人记得嘉庆,大多是因为一句传言甚广的名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皇帝亲政之初就以雷霆手段处理掉权臣和珅的确是他执政时期的最大闪光点,对于一个善于给皇家理财的能臣,乾隆其实给了嘉庆如何使用和珅的经验,可他为什么还是要在乾隆刚死没几天就迫不及待的严办和珅?



  第一:嘉庆需要立威震慑朝堂。嘉庆前面是乾隆这个执政时间长达六十四年的强势帝王,即使禅位给嘉庆后还掌握着朝堂上的人事权,嘉庆没有也不敢在乾隆生前在朝堂上安插亲信,唯一亲近的老师朱珪也只能远远打发到外地为官,亲政后如果需要有所作为自然需要臣子们的配合,但举目四望,满朝没有几个自己人,在自己人没有顶上来之前,就只能指望这些乾隆时期的老臣子帮忙办事,要让他们畏惧自己专心办事就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威慑力,而和珅正好合适,和珅是权臣,得罪人不少,不怕没人落井下石帮助找罪名,和珅官大,还是皇亲,只有处理和珅才能将震慑力发挥到最大。



  第二:嘉庆真是需要钱,而和珅的确有钱,乾隆晚年国库就已经空了,乾隆要享受就要有人帮他弄钱,即使国库真有钱,乾隆也无法明目张胆的使用,毕竟国库和皇家的私用还是有区别的,于是乾隆放手让和珅去弄钱,有老大支持,和珅还怕什么?于是无所不用其极,搞到了富可敌国的钱财供乾隆私用,乾隆没用完的都留下来了。嘉庆刚登基时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等到他亲政时还没有被剿灭,派大军围剿白莲教的军费从哪来?左右一看,发现和珅那有,正好要处理和珅,一举两得,军费有了。

  第三:嘉庆既然需要赶紧处理白莲教的问题,那么追根溯源,发现白莲教起义的根源在于官员的压迫使老百姓过不下去了,四川农民军首领王三槐被俘后的口供就说造反是因为“官逼民反”,嘉庆其实也早就知道这个问题,毕竟清朝对于皇子们的培养还是相当重视的,皇帝也不忌讳皇子们多了解天下大势和帮助处理政事,所以嘉庆并非昏庸之君,但他没有魄力扫荡整个官场,只好拿权臣和珅来缓解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把白莲教起义的罪过全推到和珅的身上。嘉庆亲口说:“层层朘削,皆为和珅一人”。并表示之所以严办和珅就是因为他贻误军国重务,这个军国重务很明显就是指的白莲教起义。



  综上所述,嘉庆拿和珅开刀是有着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的,历史上从嘉庆的老祖宗努尔哈赤幽禁亲弟弟舒尔哈齐、到皇太极幽禁阿敏、再到康熙擒拿鳌拜,包括嘉庆的老爹乾隆惩办和冷落张廷玉等,清朝的皇帝们即位后大都需要处理几个权臣来立威,嘉庆自然也不例外。至于为什么这么快速的处理和珅则是现实需要,白莲教的威胁让嘉庆不得不赶紧的拿下和珅以及和党,给亲信们腾出位置好尽快帮助他稳定朝堂、剿灭叛乱,最后就是干什么都需要钱,自然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历史阿Q


你想一下,和珅的钱比皇上的钱还多。皇上心里肯定不舒服啊。再说了,他贪污的钱和良田房屋。甚至比国家国库还多钱还多。哪个人能受得了这样的贪官?再说了,朝中有很多大臣也弹劾他。皇上再说也受不了啊,所以说把它打倒,把它干掉。





深圳小飞


在人们谈起嘉庆铲除和珅,总是津津乐道于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和珅确实没少搂钱,但这绝不是嘉庆铲除他的主要原因。

不信?看看嘉庆公布的关于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与钱财相关联的,只有区区六条,主要还是欺君罔上、压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贪婪聚敛等。

咱研究研究这些主要罪状,条条直指一个核心的东西,嘉庆感觉到和珅对神圣的君权构成了威胁,那就只有毫不留情地铲除他了。

说起嘉庆和和珅的梁子,早在乾隆这个太上皇还活着的时候就结下了。乾隆是个有意思的人,让儿子做皇帝,自己还要捞了太上皇当当,这个太上皇可不是摆设,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如此说来的话,嘉庆这个皇帝倒更像是摆设了。

只要乾隆大权在握,和珅就有好日子过。但这和珅也怕,怕一旦嘉庆真正掌握大权,就会对他这个炙手可热的人动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光担心还不成,还得有应对之策,怎么应对?限制嘉庆的权力!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时任广东巡抚的朱珪调到朝廷中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嘉庆针对将来的政治布局。

和珅不想让嘉庆做大,这个时候就插了一杠子,在乾隆面前告了一状,拿着嘉庆写给老师表示祝贺的诗稿,诬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

太上皇生气了,后果很严重,问身边的军机大臣董诰:“这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行为?”董诰苦苦跪谏,乾隆才才作罢。嘉庆是没事了,但朱珪是调不了了。不仅如此,和珅还又使了一个绊子,鼓动乾隆把已任两广总督的朱珪降调为安徽巡抚。

就这样,嘉庆的第一次权力布局因和珅的搅局而腹死胎中,不但事没办成,嘉庆还惹了一身骚,差点受牵连。这还不算,和珅还把他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嘉庆的言行。

和珅这是在干嘛?这是有异心吗?实则不是,和珅这只是在恐惧下的一种自保之举,但问题的关键是嘉庆不这么认为,嘉庆认为和珅这是对皇权的挑衅。

嘉庆能不恨和珅嘛?不恨的话,这世界就有了鬼了! 恨归恨,但现在还不是爆发的时候,所以事事顺从太上皇,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珅继续专权。还别说,这官场老油条还真被嘉庆给迷惑住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岁高龄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也就在同一天,嘉庆在悲痛忙乱之中仍不忘传旨召他的老师朱珪即速回京。

这个信号是再明显不过了,在他老子尸骨未寒之时,嘉庆即刻启动了对权力的重新布局,虽然还没有动和珅,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初四,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矛头已直指后台的和珅。当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珅、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命其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其软禁在宫中。

这一招玩得好,嘉庆以霹雳不及掩耳之势将和珅软禁了。紧接着,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珅种种不法情状。

第一天软禁,第二天就弹劾,这种刻意安排的痕迹真是明显。  初八日,在公布太上皇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 、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

正月十六日,直隶总督胡季堂上了一道奏折,说“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真一无耻小人”,请皇上“特颁谕旨,立将和珅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迟处死”。

嘉庆又来了一招,在这道奏折上亲自做出批示:“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悉心妥议具奏,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奏亦可”。

你以为嘉庆真是要开民主生活会?这是在让这些臣工们站队,看看有没有不是死活的。正月十八,经在京文武大臣会议,一致请求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拟斩,并且说立即执行。

嘉庆终于表态了:和珅罪有应得,怎么处治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首辅大臣,为国体起见,于万无可贷之中引入议亲议贵之条,免其肆市,加恩赐令自尽。福长安改为斩监候,但要让他在牢房里跪视和珅自尽。

在嘉庆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下,仅用半个月就把树大根深的和珅给清洗掉了。不得不说,搞政治嘉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在治国理政方面,嘉庆还是有所欠缺的。





微播小C


在所有的影视剧的影响下,几乎所有的民众都知道和珅这个名字,也知道他是乾隆的宠臣,常伴皇帝左右,是第一大红人。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乾隆皇帝死了之后,嘉庆继位,便立即除掉了和珅,很多人都惊讶不已!

嘉庆皇帝除掉和珅的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是经济原因。和珅富可敌国,杀了,有一句顺口溜,有一句名谚嘛,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是从经济的角度。但是和珅抄家的东西主要是分有关的大臣。他的宅子,现在恭王府的前身,就分给他自己的兄弟了等等。尽管和珅贪污这么多,但是嘉庆杀和珅,经济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嘉庆杀和珅的二十条罪状里头第一个理由是什么呢?第一个理由就说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宣布嘉庆做皇太子,前一天初二和珅向嘉庆递了一个如意,嘉庆说,说你这是讨好,表示你有拥戴之功,我想这一条和珅够不着杀头之罪,我至少对你表示好,以后我支持你,至少没有恶意吧。这是嘉庆杀和珅的第一条,经济上是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第二是军事上的原因,就是南方白莲教的事情。嘉庆的时候,军队经常败退,抓到四川的教首叫王三槐,王三槐供状里头,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子?他说官逼民反,嘉庆说这官逼民反,这官是谁呀?就是和珅这一类的赃官逼的,所以要杀和珅,其他赃官给你看看,赃官就这个下场,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这是处于军事上的。

第三就是政治上的原因,就是军权和相权的矛盾。就是和珅权利太大,叫做权大震主。直接威胁到家庭的皇权,所以要把和珅杀了,把和珅集团,死党给他瓦解了。我想嘉庆诛和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你是贪官,有军事方面,要振奋军心。有政治方面的,维护皇帝的皇权,千杆独断。

可能这三个原因比较起来,军权和相权的矛盾可能更重要一些,但是有一条,就是嘉庆杀和珅只是做一个个案处理,没有深入追究和珅这个现象背后的深刻的社会根源上面。







流着水的光阴


和坤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他少年时家境贫寒,后来在皇宫内任三等侍卫。和坤虽然官职低微,才学平平,但他仪表俊伟,机灵善辨,特别善于揣摩主子的喜怒哀乐,对皇宫内的风云变幻“嗅觉”特别敏锐,由此赢得了乾隆皇帝的欢心。所以,他进皇宫不满10年,就升职到军机大臣。乾隆对和坤十分信赖,甚至到了离不开他的地步。和坤身居要职达24年之久,起初尚且能为朝廷谋划,但官位高升后,便开始勾结太监,杜绝言路,擅权专势,独霸朝纲。当时许多官员私下里都称和坤为“二皇帝”。他在苏州为自己营造的坟墓,规模和皇帝的陵墓一样,时人称之为“和陵”。尤其是和坤出卖官爵,收受大批贿赂,贪名昭著,同时他的家产也变得富甲天下。

公元1795年,乾隆帝退位,称为太上皇,把皇位让给嘉庆帝。嘉庆虽然身为皇帝,但如果有事要禀奏太上皇,还要通过和坤代奏。和坤的炙手可热可见一斑!有一次,嘉庆帝的老师朱珪由两广总督升任大学士,皇帝写诗祝贺,沒想到和坤向太上皇告了一状,说嘉庆帝在向下属“市恩”。结果,朱珪被降为安徽巡抚,嘉庆帝也因此得罪了父亲。但是,和坤过于得意忘形了,因为太上皇年事已高,总有天无法倚靠的一天。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去世。第二天,嘉庆帝就宣布了和坤有20条大罪,下令立即将和坤逮捕入狱。嘉庆帝本来要将和坤凌迟处死,但考虑到他曾经是太上皇的老臣,便改为赐和坤狱中自尽。和坤被治罪抄家,查抄的家产价值竞然约合8亿两银子,相当于清朝十几年的国库收入。


文藻巧翁


直接原因:和珅威胁到了皇权。

乾隆晚年一切事情都委给和珅,即使传位给嘉庆时也一样,当时和珅被称为“二皇帝”这明显是在倾犯皇权。当时嘉庆帝想让自己的老师朱圭入京为官,也被和珅阻止,嘉庆也只能受着气。特别是当时川楚一带白莲教起来,和珅一伙在那边掩败为胜,小胜吹为大胜,也影响了平叛了进展。和珅一那边冒犯新君的权力,又把地方搞的污烟瘴气,由此还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不得不杀。


猴孙看电影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和珅的权势已经威胁到了嘉庆皇帝的统治了!

和珅是乾隆时期著名的权臣,深受乾隆宠爱,曾担任清王朝政府的数十种关键职务(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步军统领等等)。

一度被当时的人称为“二皇帝”,可见其权势之大!乾隆驾崩后,仅15天,嘉庆皇帝便立即处置了和珅,这是为何?

除了和珅不把嘉庆皇帝放在眼里之外,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珅权势太大,党羽众多,又统管着当时的军机处!

军机处在雍正时期,只是相当于如今的企业总经办这个部门一样,军机大臣也不过是传旨办事,对制定政策起的作用不大。

但到了乾隆执政时期,其职责几乎无所不包,军机处所承担的职权,已使它超出内阁之上,而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尤其还是和珅统管军机处的时候,它打破了制衡的框架,要求“凡有奏折令具副本关会军机处”。

这相当于说,此时的军机处不仅仅参与了决策,还实际掌控了各方信息的渠道,增加了皇帝被操纵的风险,作为皇帝,谁能安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和珅死后,嘉庆皇帝立即废除了这条规定。

个人粗陋简析,如有疏漏,还请补充!不知道你们怎么认为?欢迎一起交流探讨!


一般的半haha


现在人们谈起嘉庆铲除和珅,总是津津乐道于和珅贪污了多少钱。和珅确实没少搂钱,但这绝不是嘉庆铲除他的主要原因。

不信?看看嘉庆公布的关于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与钱财相关联的,只有区区六条,主要还是欺君罔上、压搁军报、任用私人、僭越制度、贪婪聚敛等。

咱研究研究这些主要罪状,条条直指一个核心的东西,嘉庆感觉到和珅对神圣的君权构成了威胁,那就只有毫不留情地铲除他了。

说起嘉庆和和珅的梁子,早在乾隆这个太上皇还活着的时候就结下了。乾隆是个有意思的人,让儿子做皇帝,自己还要捞了太上皇当当,这个太上皇可不是摆设,凡遇军国大事、用人行政之大端都要亲自过问,如此说来的话,嘉庆这个皇帝倒更像是摆设了。

只要乾隆大权在握,和珅就有好日子过。但这和珅也怕,怕一旦嘉庆真正掌握大权,就会对他这个炙手可热的人动手,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光担心还不成,还得有应对之策,怎么应对?限制嘉庆的权力!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时任广东巡抚的朱珪调到朝廷中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嘉庆针对将来的政治布局。

和珅不想让嘉庆做大,这个时候就插了一杠子,在乾隆面前告了一状,拿着嘉庆写给老师表示祝贺的诗稿,诬称“嗣皇帝欲市恩于师傅”。

太上皇生气了,后果很严重,问身边的军机大臣董诰:“这在法律上属于什么行为?”董诰苦苦跪谏,乾隆才才作罢。嘉庆是没事了,但朱珪是调不了了。不仅如此,和珅还又使了一个绊子,鼓动乾隆把已任两广总督的朱珪降调为安徽巡抚。

就这样,嘉庆的第一次权力布局因和珅的搅局而腹死胎中,不但事没办成,嘉庆还惹了一身骚,差点受牵连。这还不算,和珅还把他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义上是帮助嘉庆整理诗稿,实则监视嘉庆的言行。

和珅这是在干嘛?这是有异心吗?实则不是,和珅这只是在恐惧下的一种自保之举,但问题的关键是嘉庆不这么认为,嘉庆认为和珅这是对皇权的挑衅。

嘉庆能不恨和珅嘛?不恨的话,这世界就有了鬼了! 恨归恨,但现在还不是爆发的时候,所以事事顺从太上皇,政事不做任何更张,实际上就是容忍和珅继续专权。还别说,这官场老油条还真被嘉庆给迷惑住了。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1799年2月7日)辰刻,八十九岁高龄的乾隆寿终正寝,和珅的靠山顷刻间倒下了。也就在同一天,嘉庆在悲痛忙乱之中仍不忘传旨召他的老师朱珪即速回京。

这个信号是再明显不过了,在他老子尸骨未寒之时,嘉庆即刻启动了对权力的重新布局,虽然还没有动和珅,早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初四,嘉庆专门发了一道上谕,谴责前方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惟思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矛头已直指后台的和珅。当天,即突然解除了和珅、福长安的军机大臣之职,命其昼夜在大内守灵,不许出入,隔断二人与外界的联系,将其软禁在宫中。

这一招玩得好,嘉庆以霹雳不及掩耳之势将和珅软禁了。紧接着,初五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纷纷上疏,弹劾和珅种种不法情状。

第一天软禁,第二天就弹劾,这种刻意安排的痕迹真是明显。  初八日,在公布太上皇乾隆遗诏的同时,嘉庆宣布革除和珅、福长安的一切职务,交由刑部收监,并命成亲王永 、仪亲王永璇、额附拉旺多尔济、定亲王绵恩及大学士刘墉、董诰,兵部尚书庆桂等负责查抄其家产,会同审讯。

正月十六日,直隶总督胡季堂上了一道奏折,说“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真一无耻小人”,请皇上“特颁谕旨,立将和珅照大逆律押赴市曹,凌迟处死”。

嘉庆又来了一招,在这道奏折上亲自做出批示:“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悉心妥议具奏,若有不同意见,自行封奏亦可”。

你以为嘉庆真是要开民主生活会?这是在让这些臣工们站队,看看有没有不是死活的。正月十八,经在京文武大臣会议,一致请求将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福长安照朋党拟斩,并且说立即执行。

嘉庆终于表态了:和珅罪有应得,怎么处治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首辅大臣,为国体起见,于万无可贷之中引入议亲议贵之条,免其肆市,加恩赐令自尽。福长安改为斩监候,但要让他在牢房里跪视和珅自尽。

在嘉庆一系列的政治运作下,仅用半个月就把树大根深的和珅给清洗掉了。不得不说,搞政治嘉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但后来的历史也证明,在治国理政方面,嘉庆还是有所欠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