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它的回饋遠大於我們給予的

繼每天睡前故事從兩本突增至29本事件已經過去了25天。顯然這兩天,小傢伙又進入了另一個新的階段——單“曲”循環。

初步計算,這兩天我們將《孔融讓梨》和《孔子收徒》這兩個小故事,已累積唸了不下百遍。

目前他對這兩個故事的熱愛,就像很多大人抱著手機,可以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只要想起來,便需要我“立刻、馬上”,放下手裡一切工作,讀書!

晚飯過後,我正在洗完,Eric抱著書巴巴走過來讓我念,我把洗了一半的碗放下抱起他剛準備給他讀故事,這時爸爸打趣說“他想幹嘛就立馬乾嘛,你總這樣,會把他慣壞的。”我心想,會慣壞麼?還是這段經歷,日後將會成為他最溫馨的記憶,會成為他內心寶貴的財富之一?!

親子閱讀,它的回饋遠大於我們給予的

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也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史斯克蘭·吉利蘭用詩一樣的語言告訴我們 “親子閱讀”在孩子的童年時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據數據顯示,擁有“性格歡喜、聰穎智慧、充滿希望、擁有勇氣、附有熱情和超強自信”的孩子,大多出自對讀書抱有極大熱忱的愛心的家庭。

親子閱讀是圍繞圖書,需要大人和孩子共同參與進行的互動方式,因此親子閱讀是鏈接孩子和父母關係的重要橋樑。是非常簡單、方便又有意義的親子活動之一。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可以開動腦筋,享受思考的樂趣,讓孩子感受頭腦風暴帶來得成就感。

在親子閱讀中,父母和孩子不僅可以一起從書中攝取到知識,更會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孩子在閱讀中引發思考,通過思考獲得感受、解開疑問!

這時,父母的參與不僅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和肯定,而在思考中與父母的技術交流,更會促進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並且在交流中打開孩子內心世界的大門,更容易最近孩子的內心世界。

當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本書時,孩子很容易會覺得讀書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當孩子通過讀書感受到了從書中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便會促使孩子們從“共讀”到自發地自主閱讀。

共讀這麼多好處,花點時間給你身邊的這個小傢伙,何樂而不為。

親子閱讀,它的回饋遠大於我們給予的


不過Eric的外婆就特別不喜歡讀書,她總說,自己說話沒水平,頭腦不靈光,沒文化,沒內涵,不想人家愛看說的,那話說出來鬥文鄒鄒的。再看看自己,記性差,讀了書也記不住,也說不出來,讀它做什麼?

我相信對讀書有如此“偏見”的人可不止Eric他外婆一人。

我身邊就有一位80後寶媽,孩子都13個月了,從來沒有給孩子讀過書,甚至圖畫冊孩子都沒看到過。我問她,你為何不給孩子讀書呀?她理直氣壯的說,等他上幼兒園再說吧,現在讀給他聽,他也聽不懂,給他書上來就給我撕了,等他懂事了再說吧。

今天咱就不說孩子,說說人為什麼要讀書?

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文字是一種和自己內心安靜的、能與自己和平相處的方式之一。

愛看書的成年人不會浮躁也浮誇!不信你細數一下身邊的朋友,天天刷小視頻的,和天天刷頭條刷文字的周邊氣場能一樣麼?

所以一個孩子,你想讓他沉下心,可以以一種健康、積極的方式與他自己相處,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之一。

親子閱讀,它的回饋遠大於我們給予的

但是親自共讀和孩子自主閱讀還是有一些別的!就如學齡教育和啟蒙早教,雖然都屬於教育範疇,那也是有天差地別的。因此,雖然很多人知道親子閱讀很重要,但是往往對很多細節的忽略,也會非常影響孩子的讀書體驗和閱讀感受。

尊重孩子,把選擇權徹底交到他手上

帶著七八月的Eric讀書時算是我最狂躁的階段了。他會把所有的書都搬出來,花了很長時間,終於挑好了一本讓你開講,但每次剛醞釀好起了個頭兒,他就火速合上,再拿出下一本。幾次內心都在暗暗罵他“臭小子,好歹你讓我把開頭讀完呀!耍我玩呢!”但是沒辦法,這就是他們的天性。如果此時的你大發雷霆,或者不顧及他的意見,按著他硬是把這本書講完,或許第二天,打死他,他也不會願意再坐到你身邊了。

對於初次閱讀的大孩子來說,“挑選”的過程十分重要的。先不說“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們的天性”。對於男孩們,他們更是通過初期的“翻翻這本,看看那”用來尋找自己更感興趣的內容。所以尊重孩子,把選擇權交到他手上。

對於大一點可以交流的寶寶,你們可以制定書單或者讀書計劃。但是三歲以下的寶寶,家長們還是乖乖的做好他們的“人工讀書器”吧,你開心,我開心嘍。

明確讀書目的很重要

親子共讀就是為了“陪伴”!

我們有一個噹噹讀書群,社群是為0-3歲寶媽開設的。有一次,一位寶媽在社群抱怨,孩子最近特別排斥共度,這讓她非常頭疼。一查緣由,這位媽媽看自己的孩子可以和自己交流了,所以每一次讀完故事都要逼著孩子說點什麼。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呀?”;“你看看他多勤勞、你也要和他一樣呀!”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上語文課,這兩個問題是不是特別的熟悉。

給孩子講書並不是他一定可以很明確的學到了什麼。或許故事後我也會誇讚主人翁,但是我一定不會強求我的孩子,一定要和他一樣。

讀書確實是為了引發我們對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但也未必每一個故事都能引發我們今天的沉思。更何況對於孩子來說,共讀學到了什麼根本不重要,他更在乎的是和父母相處的這段美好的時光。

親子閱讀,它的回饋遠大於我們給予的


合時宜的提問和互動,會增加孩子的閱讀慾望

不合時宜的問題非常容易抹殺掉孩子們的讀書熱情。那合時宜的問題,同樣也會增加孩子的閱讀慾望。適當的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不僅可以啟發孩子思考,更會助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小寶寶來說,有趣的互動,還可以很好的提升孩子的閱讀樂趣。

  • 小寶寶可以這樣做

1.遊戲式提問,增加與孩子的互動性

《晚安月亮》中,我們一起“抓”小老鼠,繪本每一頁老鼠的位置都不用,“抓”老鼠的過程中可以提升孩子的觀察能力與專注力。

2.回憶提問,增加記憶力

在Eric18個月可以說一些單字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這樣玩了。

《小臉變變變》裡面的《時間到了》,我會問他“小貓起床第一件事做什麼呀?”這時他伸出小手,做刷牙狀說“shu shu”我會鼓勵他,真棒,“刷!牙!”

這樣不僅可以增加他的記憶裡,同樣也會對他開口說話、發音有很好的助力效果。

  • 對於大一點的可以更順利交流的寶寶可以這樣做

1.開放型提問,換位思考、增加表達能力與自信心

開放性問題沒有對錯,主導孩子暢所欲言。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安靜的傾聽。

孩子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更有利於孩子對語言的組織能力和對語言的表達能力!

2.特殊型提問,因果關係、探究能力

讓孩子學著帶著問題去閱讀,孩子會在閱讀時更加關注圖文細節,這類問題多以“是什麼”“在哪兒”“什麼時候”“為什麼”等形式出現。

而且這種提問還有一個好處,當發現新的知識時,媽媽可以帶著孩子一起探究。擴展知識的寬度。

3.聯想型提問,與生活聯繫

《我的老師是怪獸》,可以問問孩子,如果可以有一個詞去形容你的老師,你會選什麼?這個時候可以非常側面的瞭解孩子對老師的印象,或許還有機會打探到孩子更多的幼兒園生活。

親子閱讀,它的回饋遠大於我們給予的

很多事,堅持,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如果開始了,就不要輕言放棄。即使在忙,只要每天抽出10分鐘的時間,帶著孩子把這件事一直堅持下去,孩子回饋給你的遠遠大於我們的付出。

我是湯汶琪,一位願講故事,更喜歡聽故事的happy媽媽。

關注 ,一起聊一聊孩子們的故事,讓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