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它的回馈远大于我们给予的

继每天睡前故事从两本突增至29本事件已经过去了25天。显然这两天,小家伙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阶段——单“曲”循环。

初步计算,这两天我们将《孔融让梨》和《孔子收徒》这两个小故事,已累积念了不下百遍。

目前他对这两个故事的热爱,就像很多大人抱着手机,可以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只要想起来,便需要我“立刻、马上”,放下手里一切工作,读书!

晚饭过后,我正在洗完,Eric抱着书巴巴走过来让我念,我把洗了一半的碗放下抱起他刚准备给他读故事,这时爸爸打趣说“他想干嘛就立马干嘛,你总这样,会把他惯坏的。”我心想,会惯坏么?还是这段经历,日后将会成为他最温馨的记忆,会成为他内心宝贵的财富之一?!

亲子阅读,它的回馈远大于我们给予的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克兰·吉利兰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 “亲子阅读”在孩子的童年时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据数据显示,拥有“性格欢喜、聪颖智慧、充满希望、拥有勇气、附有热情和超强自信”的孩子,大多出自对读书抱有极大热忱的爱心的家庭。

亲子阅读是围绕图书,需要大人和孩子共同参与进行的互动方式,因此亲子阅读是链接孩子和父母关系的重要桥梁。是非常简单、方便又有意义的亲子活动之一。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可以开动脑筋,享受思考的乐趣,让孩子感受头脑风暴带来得成就感。

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和孩子不仅可以一起从书中摄取到知识,更会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孩子在阅读中引发思考,通过思考获得感受、解开疑问!

这时,父母的参与不仅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而在思考中与父母的技术交流,更会促进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并且在交流中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更容易最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时,孩子很容易会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当孩子通过读书感受到了从书中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便会促使孩子们从“共读”到自发地自主阅读。

共读这么多好处,花点时间给你身边的这个小家伙,何乐而不为。

亲子阅读,它的回馈远大于我们给予的


不过Eric的外婆就特别不喜欢读书,她总说,自己说话没水平,头脑不灵光,没文化,没内涵,不想人家爱看说的,那话说出来斗文邹邹的。再看看自己,记性差,读了书也记不住,也说不出来,读它做什么?

我相信对读书有如此“偏见”的人可不止Eric他外婆一人。

我身边就有一位80后宝妈,孩子都13个月了,从来没有给孩子读过书,甚至图画册孩子都没看到过。我问她,你为何不给孩子读书呀?她理直气壮的说,等他上幼儿园再说吧,现在读给他听,他也听不懂,给他书上来就给我撕了,等他懂事了再说吧。

今天咱就不说孩子,说说人为什么要读书?

三毛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文字是一种和自己内心安静的、能与自己和平相处的方式之一。

爱看书的成年人不会浮躁也浮夸!不信你细数一下身边的朋友,天天刷小视频的,和天天刷头条刷文字的周边气场能一样么?

所以一个孩子,你想让他沉下心,可以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方式与他自己相处,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就是非常好的方法之一。

亲子阅读,它的回馈远大于我们给予的

但是亲自共读和孩子自主阅读还是有一些别的!就如学龄教育和启蒙早教,虽然都属于教育范畴,那也是有天差地别的。因此,虽然很多人知道亲子阅读很重要,但是往往对很多细节的忽略,也会非常影响孩子的读书体验和阅读感受。

尊重孩子,把选择权彻底交到他手上

带着七八月的Eric读书时算是我最狂躁的阶段了。他会把所有的书都搬出来,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挑好了一本让你开讲,但每次刚酝酿好起了个头儿,他就火速合上,再拿出下一本。几次内心都在暗暗骂他“臭小子,好歹你让我把开头读完呀!耍我玩呢!”但是没办法,这就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此时的你大发雷霆,或者不顾及他的意见,按着他硬是把这本书讲完,或许第二天,打死他,他也不会愿意再坐到你身边了。

对于初次阅读的大孩子来说,“挑选”的过程十分重要的。先不说“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男孩们,他们更是通过初期的“翻翻这本,看看那”用来寻找自己更感兴趣的内容。所以尊重孩子,把选择权交到他手上。

对于大一点可以交流的宝宝,你们可以制定书单或者读书计划。但是三岁以下的宝宝,家长们还是乖乖的做好他们的“人工读书器”吧,你开心,我开心喽。

明确读书目的很重要

亲子共读就是为了“陪伴”!

我们有一个当当读书群,社群是为0-3岁宝妈开设的。有一次,一位宝妈在社群抱怨,孩子最近特别排斥共度,这让她非常头疼。一查缘由,这位妈妈看自己的孩子可以和自己交流了,所以每一次读完故事都要逼着孩子说点什么。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呀?”;“你看看他多勤劳、你也要和他一样呀!”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这两个问题是不是特别的熟悉。

给孩子讲书并不是他一定可以很明确的学到了什么。或许故事后我也会夸赞主人翁,但是我一定不会强求我的孩子,一定要和他一样。

读书确实是为了引发我们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但也未必每一个故事都能引发我们今天的沉思。更何况对于孩子来说,共读学到了什么根本不重要,他更在乎的是和父母相处的这段美好的时光。

亲子阅读,它的回馈远大于我们给予的


合时宜的提问和互动,会增加孩子的阅读欲望

不合时宜的问题非常容易抹杀掉孩子们的读书热情。那合时宜的问题,同样也会增加孩子的阅读欲望。适当的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不仅可以启发孩子思考,更会助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小宝宝来说,有趣的互动,还可以很好的提升孩子的阅读乐趣。

  • 小宝宝可以这样做

1.游戏式提问,增加与孩子的互动性

《晚安月亮》中,我们一起“抓”小老鼠,绘本每一页老鼠的位置都不用,“抓”老鼠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与专注力。

2.回忆提问,增加记忆力

在Eric18个月可以说一些单字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这样玩了。

《小脸变变变》里面的《时间到了》,我会问他“小猫起床第一件事做什么呀?”这时他伸出小手,做刷牙状说“shu shu”我会鼓励他,真棒,“刷!牙!”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他的记忆里,同样也会对他开口说话、发音有很好的助力效果。

  • 对于大一点的可以更顺利交流的宝宝可以这样做

1.开放型提问,换位思考、增加表达能力与自信心

开放性问题没有对错,主导孩子畅所欲言。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耐心安静的倾听。

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孩子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对语言的表达能力!

2.特殊型提问,因果关系、探究能力

让孩子学着带着问题去阅读,孩子会在阅读时更加关注图文细节,这类问题多以“是什么”“在哪儿”“什么时候”“为什么”等形式出现。

而且这种提问还有一个好处,当发现新的知识时,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探究。扩展知识的宽度。

3.联想型提问,与生活联系

《我的老师是怪兽》,可以问问孩子,如果可以有一个词去形容你的老师,你会选什么?这个时候可以非常侧面的了解孩子对老师的印象,或许还有机会打探到孩子更多的幼儿园生活。

亲子阅读,它的回馈远大于我们给予的

很多事,坚持,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果开始了,就不要轻言放弃。即使在忙,只要每天抽出10分钟的时间,带着孩子把这件事一直坚持下去,孩子回馈给你的远远大于我们的付出。

我是汤汶琪,一位愿讲故事,更喜欢听故事的happy妈妈。

关注 ,一起聊一聊孩子们的故事,让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