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提到“中產”這個詞,農民可能在城市打工的時候都聽到過,但要說準確是什麼意思,怕是很多人都不能準確地說出來。確切來說,“中產”這個詞和農村家庭及農民工的關係不算很大,因為從人群屬性上來說,中產階層指的是那些“靠事腦力或技術勞動,獲得報酬,並以此為主要生活來源,受過教為良好的教育,追求生活質量,具備較強消費能力”的那部分人。

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如果用這個人群屬性來劃分的話,農民工更多的是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對生活質量要求不算很高,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也欠缺,所以不算中產階層。當然了,這是咬文嚼字的劃分方法,只針對專業人士有用,對社會大眾來說,大家理解的中產階層不存在什麼人群屬性,更多的是簡單粗暴的以資產的狀況當成是劃分的標準,若是一個人持有的資產達到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地步,就算是達到了中產階層。

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在當今的農村,大家有飯吃,有衣穿的基本生活需求早就不是問題了,更多的人開始追求有車開,有房住(在城市有房子)。按照多數農民的理解,如果實現了這些願望,就算是徹頭徹尾的“中產階層”了。真是這樣嗎?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這些,農民心裡估計就會有答案了。

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數據上的中產階層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根據2019年最新的中產階層家庭消費報告顯示,跨入中產階層的家庭,年收入有個及格線,那便是20萬。根據農村現在流行的父子打工和夫妻組合打工的模式,均攤到兩個人身上的話,每個人年收入至少要有8萬元。可能有人發現了,這樣算其實還是保守的,因為兩個8萬元也才16萬,還不到20萬。退一步,就算是女方的父母再補上4萬,這才勉強的跨入到了20萬的行列,所以從數據上來說,農村很多家庭可能要達到還是有不小的難度。

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那為什麼農民給人的感覺是很有錢呢?

1、超前消費產生的錯覺

有人說農村現在已經家家住樓,家家買車了,從外面來看,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的村子都是真的,不過樓是怎麼蓋起來的,車是怎麼買回來的,相信農民心裡都有數。有的是不蓋房,不買車孩子就娶不到媳婦,有的則是因為親戚和村裡的其他家庭都已經蓋房買車了,如果沒這些的話,會讓人覺得自己笨,不如別人。不管是何種原因吧,為了人為的縮小差距,很多農民選擇了超錢消費,這也直接導致了農民看起來很有錢,但實際上欠了一屁股的錢。

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2、養老養小沒得選,只能認賬

除了上邊提到的房子和車子外,農村家庭當中最大的花銷就是養老和養小了。養老方面,由於農民60以後失去了打工能力,最多在村子裡種點地,種點菜,糧食和菜雖然不愁,但是柴米油鹽和平時的應酬也少不了,所以還是需要花錢。要是老人身體不太好,那就更不用說了,有些一個月看病需要上千,外人會覺得這家不缺錢,但其中的苦只有家庭裡的年輕人知道了。養小和養老差不多,一個輔導班,一個興趣班,各種材料費,不管怎麼樣,農民都要硬著頭皮交,只能認賬。

當今農村,家裡有多少財產算“中產階層”?看完表示太難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現在的農村家庭,掙錢多了,花錢更多,所以只要是收入能夠動態均衡,沒有欠多少錢,就算是標準的“中產階層”了,個人覺得還是比較有道理的。相信很多農民看到這裡都會覺得要想成為中產階層太難了,在處處需要錢的今天,確實有難度,簡直是:太難。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分享,評論,讓更多的農民都能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