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读懂了吗?来看那些埋在字句里,没讲出口的事实


《烛之武退秦师》读懂了吗?来看那些埋在字句里,没讲出口的事实


读《烛之武退秦师》


为什么这一篇古文被后人如此推崇,学生必背?愚以为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太会讲故事了。


晋侯、秦伯 围 郑,以其无礼于晋”,

郑国怎么无礼了?既然郑国是对晋国无礼,那秦国的加入是为什么呢?对故事走向又有什么影响?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晋国秦国如此排兵布阵,对于郑国是形成包围之势,还是给了个漏洞?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

为什么等到国家有危险了,才去重用烛之武佚之狐真的能够知人善用吗?身居高位也颇有才能的佚之狐,怎么现在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这对烛之武来说是知遇之恩还是阴谋陷阱?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难得有机会展示才能,烛之武为什么要拒绝?


等等这些,欲言又止,《烛之武退秦师》三四百字,却讲了太多太多。


此时过了城濮之战两年,晋国

俨然已是中原霸主。


哼哼,该算算旧账了。那个郑文公,可还记得他?在重耳流亡期间,那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飞纷,郑文公把前来求救的重耳一行人晾在城门外,不听大夫叔詹的劝说,对在门外快冻死的重耳不救不杀。这不是给自己找死吗?反正郑文公是很会找死的。


晋文公这次要算的不仅是以前的帐,还有眼前的仇。在刚过去的城濮之战中,郑国是站在楚国那边,和楚国一起来对付晋国的。如今楚国战败,郑国自然也是战败国阵营。


嗯,晋文公有理由伐郑

那么秦国呢?

秦国当然不仅仅是凑热闹加人头,他也想要扩张土地,此时跟晋国的关系又还不错,便跟着去了。


但是,注意,粗略来说,这次秦国跟郑国是没仇的,情感上没有必要非要废了郑国,利益关系上其实也不太大。就是这一点后来被烛之武抓住用来攻破秦晋的联合。


晋军和秦军分别驻扎在两地,黑压压的气势像是让人无处可逃,但这也表示秦晋两军之间是独立所在的,反而为策反提供了便利,策反其一不会被另一个知道。


国家马上就是灭顶之灾了,(亿)之狐此时向郑文公推荐烛之武。生长在烛地的那个叫武的人。


这里有两个关于时间的问题。

为什么是此时推荐?

为什么此时才推荐?


佚之狐知道烛之武的能力去到哪里,说明他确实有识人之明,而身为可以直接影响主公的重臣,自身能力应该也不错。


可是他自己不去谈判,因为没人知道最后成功与否,一旦失败,郑国灭国之灾可得算在去谈判的那个人头上!所以很多人都以此推断,佚之狐是在找人替他顶了这个极其危险的差事。


既然他此时能说出烛之武这个人来,说明他早早就知道了烛之武很有本事。可是他却现在才来推荐。


烛之武已经年过七十了!身体伛偻(雨屡),步行艰难。


现在被搬出来救急,可以想见,烛之武是被他故意打压了一辈子吧。在这之前,烛之武只是个圉(雨)正,就是个弼马温。


佚之狐居然只让烛之武做个养马的,普通文官都不给做,可见佚之狐多么忌惮他。所以后人才玩笑般叫佚之狐做一只狐呢。


难怪郑文公去请烛之武时,烛之武还要先发发脾气,拒绝在先。呕了一辈子的气,还不给人发泄一下下?


郑文公也算识时务,马上就道歉认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了烛之武台阶,也给了烛之武动力。


接活之后,烛之武深夜偷摸摸出城。


出城的方式挺有意思的。因为战事紧张,城门紧闭,所以烛之武这个老伯是被麻绳绑了,从城门顶部慢慢放到城外地面的。想象了一下,一个人被一根绳子从高处往下一点一点地放,自己面前是城门砖头,后脑勺是黑漆漆的大地,一定感觉很特别。


之前说了在这次战争中,秦国的加入有些“没必要”,这就是烛之武可以抓住的武器。


烛之武见了秦穆公,先说“若郑亡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的态度来打底。这很聪明。


见过太多人,想要劝对方做一件事,却总是在讲自己的观念自己的利弊。但对方才是将要实际行动的人,你的言辞应该围绕着对方的观念和利弊。


“如果秦穆公你攻打下了郑国,就算最后郑国归于你秦国,可是郑国离秦国那么远,你怎么可能控制得了?

既然郑国土地给你你也用不了,那就是便宜了人家咯。他国土地增加了,就相当于你的土地减少了,这种吃亏的事你怎么能做呢?

如果你愿意退兵,我郑国也可以承诺,以后但凡是路过郑国的秦国人,都好吃好喝伺候。这种有好处的事情怎么能不要呢?

你回想一下,当初你支持重耳上位,他答应了给你城池作为感谢礼物,可是呢,他回国之后却马上加强了城池的防御设备。这事你不会忘记了吧?

再说了,晋国的欲望,在得到天下之前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晋国迟早也会把土地扩张到你秦国国土上的,这种危险的事情,还请你三思啊!”


对秦穆公的那番话,烛之武的逻辑就是:

(1)攻打我对你没好处

(2)放弃攻打我对你有好处

(3)晋国以前欺负过你

(4)晋国以后也会欺负你


完美。


秦穆公心悦臣服,不仅退兵,还加派了将军去戍守郑国。


晋国一看,强壮的秦国反戈了,狐偃建议攻打反骨仔秦国。


晋文公否定了,说:


“没有秦穆公就没有我今天!他对我有恩我却要去打他,这是不仁;

一旦开战,和秦国的盟约交情就完了,不智;

开战后,晋军一定会有所损兵折将,军队动乱,用战斗力受损来替代现在的整齐划一,不武。不符合武德。”


晋文公说罢,也带着晋军走了。


至此,烛之武不用一兵一卒,化解了晋国、秦国两大强国的联合军队,干得相当漂亮。


而秦国、晋国,现在还是友好同盟,但是日后一战是避免不了的。究竟谁才是齐桓公之后的下一任霸主?打过才知道。当初大热门楚国败在城濮之战,而下一次的大国决战,是秦国输,还是晋国输呢?又一场决战,开幕在即。


秦穆公此次留下自家将军帮忙戍守郑国,也为日后那场和晋国的决战埋下了导火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