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第一年的“战役”,生死存亡?

03年非典的时候,我在念高中,每天测体温,人心惶惶,学校里的IP卡电话排队要很久,我晚上跑到语文老师家借用座机给我妈打电话,我有个胆子太大的老妈,非典时期还外出批发进货做生意,我担心得要死又很生气,边打电话边哭得泣不成声。

后来的印象就很模糊了,也忘记了非典具体什么时候结束的,经济什么时候复苏的,仿佛一切就那么过去了。

2020年算是我们创业的第一年,两家门店,10个员工,年前意气风华的做好了2020年的目标和实施计划,打算在2019年的基础上持续奋战下去,漂漂亮亮的干一年!

考虑到大家打仗一样的过了半年,我们给员工都提前分批放假返程,远的有湖北黄冈的,17号一家三口开车返程,我和我老公坚持到最后1月21日先去扬州高邮老公家。回去的高铁上几乎没有人戴口罩,当然在此之前甚至未有警觉会有什么样的暴风雨来袭。直到武汉封城,全民意识到可能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疫情,我原本计划年初二就回自己老家安徽,年初一的时候婆婆一家都担心不已,不希望我们往返在路上,暴露在可怕的病菌中,只好取消回自己家的计划。赶紧在初四就回到苏州。

回苏州是原本是为了尽早找回工作状态,一日一日在家中禁足,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们不禁陷入了焦虑中。看情势抗疫是持久战,推算至少直接损失2个半月没有收入或者微薄收入,再接下来还得待市场复苏两个月,半年就没了。计算了各项费用:不加物业和水电,光房租一个月共计7W多,还有一个年前刚拿的待装修的门店一个月也得小2W元,光房租就得10W支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员支出也得8-12W/月,也就意味着至少要准备好1个月18-22W的资金,按照3个月预估就得60多W的资金储备,还不包括可能支出的其他费用。虽然跟网上说的各种企业每个月几个亿的损失比较我们是九牛一毛,但是于我们自身如同万丈深渊,是没有办法支撑的,我半夜里看帖子“你是如何想不开去创业的”,真是觉得觉得说的就是我自己-_-||

焦虑归焦虑,生活总要继续,先得考虑如何在这个严峻的不可逆的情况发生后生存下来。我和老公开始梳理手头的工作,并且分工:他来联系业务,做接下来的活动规划,我来研究内容和传播平台,尽可能利用线上传播实现拓客和蓄水;同时还得保持自己的状态和大家的士气。顺便研究下怎么样买到保护自己和团队的口罩、消毒用品。

创业后时间花的最多的两方面就是业务和团队,团队是根基,业务量骤衰,还得想办法保证团队的安全和士气。于是让所有的团队成员尽可能安心呆在家中,每日大家在群中冒个泡互相交流下都能放心的知道各自都是安全的,各自家乡或者小区的情况,互相安慰、鼓励,保持好生活的节奏和状态。大家每天都很关心湖北黄冈的员工的动态,更担心她和家人的安全,能想象到她被困在家中处于危险和铺天盖地的信息中的焦虑;其他省份城市的员工也是着急尽可能安全的早点回到苏州。

好不容易组织的线上活动,受到疫情影响还是延期了。我和老公高涨的热情突然冷淡下来,过了一周多消极的日子,每天看剧、睡懒觉,醒来心情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有忧虑但是都不愿意说出来,可能为了安慰自己和对方,只“安心”享受每一天在一起的日子,一起吃饭、刷剧、睡觉,在阳光中醒来。

创业第一年的“战役”,生死存亡?

迷茫的大多数

直到2月15号发了员工1月份的工资,面临生存OR毁灭的自我反省和抉择时,我们又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更加自律,我们每天走路去店里工作,下午5点钟肚子饿了才走路返回。计划好每天的餐饮伙食,即使看剧绝不占用白天的时间,只在睡前看会。和团队开了视频会议,看到每个人脸上的笑容甚感安慰,制定好严格的工作计划,和团队一起每天推进。一个人保持状态是很困难的,但是跟大家一起就会很快进入状态,于我们、于员工都是一样的。为了让每个人都充实起来,我们让每个人都负责起项目中的一部分,比如黄冈的姐姐,怕她在家中东想西想的焦虑,就让她整理直播所需要的素材并且作为第一主播第一个落地,一旦工作的紧迫感在了,她本身又是负责任有能力的员工,便认真花时间整理和练习起来,我想这样也能减少疫情带给她的焦虑和威胁。每天的朋友圈又丰富起来了,互动又噼里啪啦不停起来,跟客户交流的时间长了起来,思路活跃起来,连天气也越来越好了,我也把看剧戒了,后悔之前浪费了两周多的时间,用晚上的时间来学习和追赶。

终于能理解17年前非典疫情期间的妈妈,那个时候我只觉得老妈简直不要命了,还外出进货,我每天担心又生气。可是对于做生意的妈妈,那除了是生活,更是在艰难困苦下的挣扎。我们小小的创业团队,是在疫情下万千小微企业和团队的缩影,有恐慌、有坚持、有沮丧、有激情、有迷茫、亦有不停的自我救赎……

创业第一年的“战役”,生死存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