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卸甲事件,年羹尧当时应该怎么做,才能尽可能缩小恶劣影响?

只为寻找那瞬间的快乐


年羹尧在西北剿灭了罗卜藏丹津叛军本来是大功一件,对于他本人而言雍正帝也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和很高的奖赏。但是作为功臣是应该见好就收的,不应该居功自傲向皇帝邀功甚至挑战皇权僭越群臣之礼,这样做的后果很明显只有死路一条。

百官跪迎皇帝亲自迎接这个荣誉已经很高

年羹尧西北大捷后回到京城,雍正帝竟然破格给了他百官跪迎的待遇。然而年羹尧却是不客气的接受了百官跪迎甚至还不下马,雍正帝亲自去迎接他时还觉得这是理所应当,这样的举动就是在自掘坟墓,作为臣子即便是功高震主但还是要慎言慎行。

年羹尧的举动遭到了以孙嘉诚为首的言官们的严重不满,孙嘉诚甚至在朝会上直接弹劾了年羹尧。虽然雍正帝驱逐了孙嘉诚但对于他的行为还是给予了肯定,毕竟年羹尧的行为严重超出了做臣子的礼数,作为言官敢于同权臣斗争是皇帝喜欢看到的场面。

兵不卸甲本是好事但遭到了雍正帝的反感

朝会上年羹尧坐在雍正帝旁边竟然对皇帝的敬畏之心也没有,甚至坐地起价给雍正帝邀功请赏。他呈上了一个数百人的官员名单说是请功其实和要官没什么区别,然而雍正帝却只能接受,他的这个行为被称为年选,在朝廷中的影响很坏。

作为年羹尧手下将领觐见皇帝,雍正帝爱惜他们穿甲不便要求他们卸甲,没想到将领们竟然要听年羹尧的命令才卸甲。年羹尧更大言不惭的说出了将军们在军营习惯了他的命令,对于皇帝的口谕可以不遵从的话,此话一出更是加重了雍正帝的不满。

本是皇帝的恩遇反而搞得自己一脸尴尬,作为皇帝不仅脸面尽失甚至皇权也遭到了挑战,即使雍正帝再大度也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年羹尧该怎么做才能明哲保身呢?

其实历史上功臣都有自己明哲保身的计谋,比如说宋太祖时期杯酒释兵权的石守信等人,他们就是交出兵权获得了生存的权力,年羹尧只有交出兵权解甲归田才是他最好的出路。

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在汉朝、明朝都血腥的演绎了,作为权臣能保全自己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恃宠而骄呢?只有慎言慎行在皇帝面前虔诚祈祷才有可能被皇帝放行,雍正帝已经足够仁慈,因此只有恪守君臣之道才是保命的根本所在。

年羹尧的骄横跋扈最终葬送了自己,虽然在西北取得了傲人战绩,但是对自己的不约束对皇帝的不敬畏让他在灭亡的道路上不能回头。做臣子就应该有做臣子的样子,不遵守做臣子的礼仪是不可能保全自己的。


秋雨鲁北说历史



年羹尧的傲气以及至死不认错的劲头就已经注定了自己的结局,早在雍正还是王爷的时候年羹尧其实对胤禛既不是很服气也不是很忠心,那时候追缴户部欠款,十爷当街卖家当鞭打田文静,还是年羹尧挺身而出阻止十爷,后来康熙问责的时候,田文镜被外放当知县去了,而年羹尧则被八爷举荐成了四川巡抚,那时候胤禛的脸色就难看得很,而年羹尧临赴任之前则还特意去跟八爷告别,这一件事就昭示着年羹尧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后来胤禛举荐十四爷担任大将军王,而十四爷也投桃报李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年羹尧进京以后没有告诉胤禛也没有第一时间去拜见胤禛,反而跟着十四爷先去见了八爷,胤禛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就拿走了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官文,年羹尧这才去四爷府拜见旧主,而胤禛则一直拒绝见年羹尧,年羹尧就这么跪了一下午带半夜。


后来还是借着给胤禛洗脚的名义见到了胤禛,得到了胤禛的谅解,但是有一个细节演的很好,那就是四爷洗了脚出去而年羹尧看见那盆洗脚水要端起来但最后还是没端就走了,这里面展示了年羹尧的傲气,那就是年羹尧这番操作并不是真觉得自己错了,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者年羹尧对胤禛没有那么忠心,一盆洗脚水就把年羹尧的内心展示的淋漓尽致。


后来胤禛为了让年羹尧跟自己一条心还娶了年羹尧的妹妹秋月做侧福晋,胤禛登基以后,西藏的罗卜藏丹津造反,还是年羹尧出任大将军王为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这时候年羹尧还是有那么一股子傲气,不懂得功高震主四个字的重量,进京以后百官跪接不说,还弄出个年选举荐了大批量的官员,这时候年羹尧就已经为雍正所忌惮。

在朝廷之上,雍正让年羹尧的部下卸甲,这些部下竟然不听雍正的,反而看向年羹尧,这时候如果年羹尧仔细观察雍正的眼神,一定会看见一股子杀气,可惜年羹尧被自己的功劳蒙蔽了双眼,反而发号施令让部下卸甲,要知道这可是朝廷不是军营,军营里面年羹尧最大,可是朝廷上面雍正最大,年羹尧要是明白事理,百官跪接就应该拒绝,年选就应该推辞,部下不听话就应该直接请罪,权利太大就应该及时交出部分权力而不是搞专权,年羹尧这些越权的行为就已经为自己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可悲可叹啊!


婉兮历史


年羹尧在百官跪接时应该拒绝,快速下马低调行事,不妨效仿雍正当年跟十三阿哥去办差回来的情形!

将士卸甲是皇帝下的命令,固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在朝野,当着最高领导的面,部下做法实在是小弟拉大哥下水的举措!年羹尧应快速反应,快去请罪,随后私下找雍正,请求辞官,换将调整军士的傲慢,学习规章制度,朝廷礼制!

跟邬先生一样,心里得有点数,正好休息一下!待到朝廷有需要再出山,既可以让皇帝有面,也可以让军权还在朝廷,自己也可以免受血光之灾,休息调整后随时为朝廷所用,毕竟是雍正一手调教出来的小弟,得心应手,应知感恩,江夏镇的银子也够自己花一辈子了!


鹊桥震


电视剧《雍正王朝》改编自二月河同名长篇小说,由胡玫执导拍摄,唐国强、焦晃、王绘春、杜志国、李颖等主演,播出后广受好评,并创收视率新佳,拿下各项大奖,在《雍正王朝》剧中有一件

“卸甲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先回顾一下电视局剧情,电视剧中的情节是这样的:雍正皇帝高兴地对跪在地上的有功将军们说,“你们都卸甲吧”——清朝重骑兵的铠甲很重,行动不便,让他们卸甲如同给予“平身”、“赐坐”一样的礼遇,降低朝见繁琐礼节,是皇上对他们作战有功者的一种嘉奖——但是这些将军侧脸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年羹尧,见年羹尧表情麻木没有表态,便仍然低头跪在那里没有动,并没有执行皇帝要求卸甲的善意命令。

年羹尧在看到皇上很尴尬之后,得意洋洋地解释说:“这些人是军人,在军营中只知道我年羹尧,不知道有皇上。”又对将军们说,“皇上让卸甲,那就卸甲吧。”将军们立刻卸去铠甲,着朝服而入。 此时雍正皇帝,脸儿都给气绿了。回宫后皇上气急败坏,正好见到年羹尧的妹妹进来侍候,便让她“卸甲”,算是拿她出出这口邪气。此后,便有了除掉年羹尧的想法。

再分析这次卸甲事件,这时候立下“西北大捷”军功的年羹尧膨胀了,飘了,忘乎所以了,一系列的作死操作触及了雍正最敏感的底线,雍正看到年羹尧居然把朝廷大军当成了私军,比当年的大将军王胤禵做的还过分。这是任何帝王都不允许的,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这涉及到帝王尊严,帝王已经习惯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论条,也暴露了年羹尧他政治情商低下的硬伤。当雍正在明确表露出不满的情绪后大臣们纷纷落井下石弹劾年羹尧,九十多条的罪名就这样扣在了他的身上,“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最后他就被赐死了。

可借鉴的历史类似例子,历史上唐代的郭子仪就是功高震主,不过郭子仪政治头脑出众。打开府门任由百姓参观,对朝臣很客气。使得皇帝一点都不疑心。甚至对于相貌丑陋的卢公子来访的时候让家人退下,因为知道卢公子心胸狭隘,怕家人见到丑陋的卢公子发笑而结仇,果然避过灭顶之灾。

比较好的做法建议,此时的年羹尧如果马上宣布军队是皇帝的军队,自己是皇帝的奴才,为雍正马首是瞻,无论何时只要雍正命令一下,无论大将军军令如何如何必须听从,战争结束,马上把功劳全部归功于皇帝在后方的支持和信任,自己交出兵权每日在家打开府门,任由人参观,并且拒绝再见到自己在军队的下属。活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器重。

以上是个人观点,抛砖引玉,请问您认为年羹尧应该怎么做才对呢?他的最好结局是什么呢?


小草影视观察


我觉得雍正那时候喊他们卸甲士兵已经无动于衷了,年羹尧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如果年羹尧立马诚惶诚恐地请罪,这个样子在外人看来也是个笑话,雍正面子上挂不住,再说就算当时和和气气的做了,这件事还是会在雍正脑子里种下一个对年羹尧不信任的种子。

最好的办法就是年羹尧不养寇自重,直接把罗布臧丹增赶尽杀绝,然后再会朝请求交权。或者大捷后回朝交权让手下人去做扫除残余势力的事情。

总之年羹尧这个性格碰上了雍正结果肯定是必死。



钿车宝马


卸甲事件是雍正要求将士解甲休息,是雍正想展现自己对参加征战回来的战士表示自己的恩情和体恤,本来是想立恩,没想到将士们不为所动。年羹尧一下命令战士们却听从了,这样的情景让雍正感觉到自己的权威收到挑战。军队并不受帝王自己控制,无论是哪位皇帝都会起杀心的。雍正已经做的很好了,给年羹尧很多次机会了。

此时的年羹尧如果马上宣布军队是皇帝的军队,自己是皇帝的奴才,为雍正马首是瞻,无论何时只要雍正命令一下,无论大将军军令如何如何必须听从,战争结束,马上把功劳全部归功于皇帝在后方的支持和信任,自己交出兵权每日在家打开府门,任由人参观,并且拒绝再见到自己在军队的下属。活下来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器重。

唐代的郭子仪就是功高震主,不过郭子仪政治头脑出众。打开府门任由百姓参观,对朝臣很客气。使得皇帝一点都不疑心。甚至对于相貌丑陋的卢公子来访的时候让家人退下。因为知道卢公子心胸狭隘,怕家人见到丑陋的卢公子发笑而结仇,果然避过灭顶之灾。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帮助你。





帅气大叔


我非常喜欢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在它比照下,其他所有古装戏都一概不值得一看。具体那一集想不起来了,大约在33集以后。那一段不长,但是很精彩。年羹尧在西北打了胜仗,到朝廷面圣,带了甲士上殿。

大致情节是这样的:雍正皇帝高兴地对跪在地上的有功将军们说,“你们都卸甲吧”——清朝重骑兵的铠甲很重,行动不便,让他们卸甲如同给予“平身”、“赐坐”一样的礼遇,降低朝见繁琐礼节,是皇上对他们作战有功者的一种嘉奖——但是这些将军侧脸看了看坐在一旁的年羹尧,见年羹尧表情麻木没有表态,便仍然低头跪在那里没有动,并没有执行皇帝要求卸甲的善意命令。

在看到皇上很尴尬之后,年羹尧得意洋洋地解释说:“这些人是军人,在军营中只知道我年羹尧,不知道有皇上。”又对将军们说,“皇上让卸甲,那就卸甲吧。”将军们立刻卸去铠甲,着朝服而入。 此时如果你是雍正,脸儿也得给气绿了。回宫后皇上气急败坏,正好见到年羹尧的妹妹进来侍候,便让她“卸甲”,算是拿她出出这口邪气。此后,便有了除掉年羹尧的想法。却又担心逼反了年羹尧的军队,始终不敢动手。

这段情结说明了一个问题:远在西北兵精粮足的三十万大军,没有年羹尧的话,谁也不好使。即便是皇上说话,军团也要看年羹尧脸色,否则绝不会执行任何命令,哪怕是皇上让座这样的小事也不会执行。

这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治军严整,可在皇帝眼力实际上这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是一种侮辱,更是一种威胁。而对年羹尧来说,这么做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任何人手握重兵,都是不会被朝廷彻底信任的(因为那样可能随时对朝廷构成威胁)。而年羹尧一旦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就可能被贬甚至没命。所以他要冒险通过这种方式向皇上传递一个信息:军队我说了算,你不能轻易动我!逼急眼了我就反




陈州小杰


我作为一个读者或者作为一个影视领域创作者,首先我觉得《雍正王朝》是个不错的电视剧!对于年羹尧在朝堂卸甲事件,我觉得有四点可以避免年羹尧死(我的拙见,谢谢)

1其实年羹尧大家都知道他是雍正一把手提上来的,其实西北一直是雍正的心腹大患,他也明白只有年羹尧能够胜任,再者雍正内庭也有八爷等人的捣乱和施压,其实年羹尧和雍正都明白,如果这时年羹尧能改掉脾气和张狂,能和雍正站在一起,而且不遗余力,我感觉好很多!(这时年羹尧在隔岸观火,并不着急打仗)

2自古皇帝害怕骄兵悍将,在朝堂之上皇帝的命令不听,反而听将军的,这是兵家大忌,如果我站在当时年羹尧的角度上,我会请旨扯去一切职务,(毕竟保命要紧)

3年羹尧如果能够老老实实上班,让雍正觉得你没有别的用心,我感觉你不会死的这么早!

4年羹尧,我感觉计谋在线,情商太低了,是电视剧把你演的这样,还是你在当时就这样!如果我是你的话,弄上个院子,娶妻,完美!






zhao赵先生


《雍正王朝》里的卸甲事件,年羹尧真有脑瓜子的话,在雍正下令将校军官卸甲时年羹尧应该马上起身高呼传达“皇上口谕,众将士卸甲谢恩”的旨意。这样操作众将只服从年羹尧的色彩就被淡化到了最低限度,年羹尧向部下传达雍正的口谕是作为臣下必须的职责,雍正也不会那么敏感的心里暴怒了。不过这时候立下“西北大捷”军功的年羹尧膨胀了,飘了,忘乎所以了,一系列的作死操作触及了雍正最敏感的底线,但凡是个清醒的皇帝看到军队成了将帅的私家军都要起杀心了。区别只在于什么时候会下毒手了,雍正对年羹尧一系列“不臣之心”有过隐忍,有敲打,也给了年羹尧收敛改过的机会和时间,可惜年羹尧情商太差,太差,所以必死无疑


立志成虫


剧中“卸甲事件”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尽可能缩小恶劣影响”的做法不符合年羹尧的性格,恰恰相反,年羹尧是有意为之,借机向雍正示强。

西北大捷,年羹尧居功至伟,于大清社稷和雍正本人都有极大的恩德。正因为如此,雍正才会用皇帝亲至、百官跪迎的超高礼仪迎接年羹尧回京。

朝堂上尽管张廷玉宣读了加封的旨意,雍正解释了没封年羹尧王爷是出于爱护他的意思。从年羹尧的表现来看,这跟他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这是年羹尧的第一个不满。

年羹尧请雍正照准他请旨加封立功将士,因人数太多,雍正仅仅同意嘉奖第一等战功的将军,这大大折了年羹尧的面子,这是年羹尧的第二个不满。

有这两个不满在前,接下来“卸甲事件”就顺理成章了。年羹尧就是要借机示强,展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以此震慑雍正和百官。

退一万步说,年羹尧冷静接受圣旨已宣、天子金口已开的既成事实,难以更改。那他就不会有之前不谢恩的尴尬表情,就应该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叫将军们按照皇帝旨意行事,执行皇帝的谕旨,而不是在十三爷诘责之后才做出那挑衅意味浓重的一番“怪腔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