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國不對希特勒採取“綏靖”政策的話,會有二次世界大戰嗎?

坐等春亂花開


首先來說,這個假設是很難成立的。之所以英國為首的當時的西方國家集體對納粹德國採取“綏靖”政策,主要並不是因為哪個政治家,比如時任英國首相張伯倫等的意願,而是由整個當時國際大環境決定的。

首先,上世紀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經紀大蕭條席捲了整個歐洲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衰退、失業率暴增等社會問題嚴重困擾了美英等西方國家。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強有力的經濟作為支撐就不可能有哪個國家的政治領袖能夠放手發展軍備,更不可能還有興趣對外採取強勢的外交政策。發展軍備和打仗是要花錢的,而且是要花大錢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錢也就沒有穩定的國內政局,更不可能對外用兵。如果能夠以“綏靖”政策穩住蠢蠢欲動的納粹德國,當然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再者,歷經了一戰的浩劫,歐洲國家的人民普遍對戰爭有著一種夾雜著恐懼的強烈厭惡情緒。工業化戰爭帶來的強大破壞力已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了戰爭的恐怕,未到迫不得已之時誰也不願意再輕言戰端。中國《孫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此刻在歐洲各國社會思潮中即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隨著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成功,共產主義運動在歐洲可謂是轟轟烈烈、方興未艾。視共產主義如洪水猛獸的西方各國自然是欲滅之而後快。納粹德國又是敵視共產主義尤其是蘇聯的急先鋒。如果能夠利用德國甚至包括亞洲的日本抑制共產主義勢力的發展就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精明的政治家們何樂而不為呢?

但我們必須清楚,再是“綏靖”政策,也是德意日法西斯勢力能夠快速發展的外因而已。法西斯國家能夠快速發展,最主要還是因為其內部的原因。德日在當時都是較晚完成工業化的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當經濟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德日國內的右翼勢力就妄圖通過軍事冒險等手段從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勢力範圍中分得一定的利益。畢竟,在人類工業化的歷史上,通過軍事擴張而實現的原材料掠奪是實現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最簡便手段。

具體到納粹德國來說,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要洗雪一戰戰敗的恥辱。一戰結束後,英法等協約國通過《凡爾賽條約》,從德國索賠了大量的錢財和土地,並且嚴格限制了德國的軍備發展。希特勒的納粹黨所以能夠上臺執政,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向德國民眾允諾了一幅漂亮的德意志復興藍圖。納粹黨1933年上臺以後即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充軍備生產的舉措使得處於經濟大蕭條中的德國經濟迅速上揚。而這只是希特勒計劃中的第一步,緊接著他就要依靠軍事實力拿回一戰中丟失的土地以及吞併周邊的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用以拓展德國人的生存空間。如果不能實現這些目標,希特勒的納粹黨的執政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而亞洲的日本,也有類似的擴張計劃。

所以說,德國等法西斯國家對外擴張的計劃是早已既定的,並不會因為美英法等國家實現什麼樣的外交政策就隨意更改。當然,如果美英法真能夠採取更強勢一些的政策或者施壓法西斯國家的政策,他們肯定會發展的慢一些,對外擴張的速度和規模也會更緩更小一些,但他們總歸是要對外擴張的。等到有一天擴張的內容和對象總會觸碰到了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這時大規模的戰爭就再不可能避免了。


子夜羌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其實如果英國一開始不對希特勒採取“綏靖主義”的話,戰爭將會提前發生。格局可能會進行的改變,德國就很有可能就無法佔領歐洲,控制北非等……要不然歐洲也不會損失大量的人口,鑑於亞洲也會及時止損,咱們就來看一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希特勒閱兵)

綏靖政策的歷史背景

對於使用“綏靖主義”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我們熟知的德國閃擊波蘭也就是二戰開始的標誌,但是此時英法雖然宣戰但是並未出動,而是繼續實施“綏靖主義”政策,企圖將德軍禍水東引,進攻波蘭之後則進攻蘇聯可是計劃失敗,導致法國被德國全線佔領,這也是正式宣告“綏靖主義”的失敗。第二個時期也叫做初始時期,一直是實施到1940年,期間有大量的機會可以制止德國發動戰爭,可是全都因為利益或者是懼怕德國的能力而被忽視。比如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洛迦諾公約》、以及我們熟知的慕尼黑會議。都是其綏靖主義的表現。


(英國實施綏靖主義)

如果英國(法)不實施綏靖主義的話,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向如何?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德國是從希特勒上臺以後就開始做一些過分的事情,而英法也其實早就看出德國有復仇的野心。但是沒有理由,就無法對德國進行制裁。就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條款德國都能順利的避開條約的約束來發展,而英法卻束手無策。而隨著德國軍事的發展逐漸壯大,英法開始逐漸忌憚德國也不敢輕舉妄動。所以才實施的“綏靖主義”德國第一次過分的舉動是德奧合併。英法可以借本次對德國進行制裁,但是卻讓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德國入侵奧地利得到了所有奧地利人民的歡迎和同意。說明此次德國的行動是得民心的,如果英法給予阻止,那就是和人民作對。反而將英法推入深淵(不佔理)


(德奧合併)

如果此時英法強行向德國宣戰的話,格局很有可能發生改變,此時在德國雖然實力比英法要強,但是由於缺少足夠的準備,戰爭進程肯定是不盡人意,而且此時波蘭和德國也是死對頭。雖然此時波蘭並沒有和英法簽訂盟友條約,但是縱觀歐洲歷史上來看,波蘭肯定也不會閒著。沒準趁德國主力西進,偷襲德國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波蘭後面還有一個強大的紅色帝國,更是對歐洲的沃土蠢蠢欲動。而《大雷雨計劃》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所以,鵬正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是會爆發,但是陣營卻完全不同,而結果也完全不同。


(二戰前期局勢圖)

感謝支持呦~


鵬正


歷史不能假設.這是由人們行為的邏輯所決定的.也是由當時的利益和認識基礎/理論所決定的.所以,你的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徐家小剛


同樣有,二戰是一戰的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