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国不对希特勒采取“绥靖”政策的话,会有二次世界大战吗?

坐等春乱花开


首先来说,这个假设是很难成立的。之所以英国为首的当时的西方国家集体对纳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主要并不是因为哪个政治家,比如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等的意愿,而是由整个当时国际大环境决定的。

首先,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经纪大萧条席卷了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衰退、失业率暴增等社会问题严重困扰了美英等西方国家。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强有力的经济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有哪个国家的政治领袖能够放手发展军备,更不可能还有兴趣对外采取强势的外交政策。发展军备和打仗是要花钱的,而且是要花大钱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钱也就没有稳定的国内政局,更不可能对外用兵。如果能够以“绥靖”政策稳住蠢蠢欲动的纳粹德国,当然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再者,历经了一战的浩劫,欧洲国家的人民普遍对战争有着一种夹杂着恐惧的强烈厌恶情绪。工业化战争带来的强大破坏力已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战争的恐怕,未到迫不得已之时谁也不愿意再轻言战端。中国《孙子兵法》中提到的“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死生之地,不可不察也”此刻在欧洲各国社会思潮中即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随着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成功,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可谓是轰轰烈烈、方兴未艾。视共产主义如洪水猛兽的西方各国自然是欲灭之而后快。纳粹德国又是敌视共产主义尤其是苏联的急先锋。如果能够利用德国甚至包括亚洲的日本抑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就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精明的政治家们何乐而不为呢?

但我们必须清楚,再是“绥靖”政策,也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能够快速发展的外因而已。法西斯国家能够快速发展,最主要还是因为其内部的原因。德日在当时都是较晚完成工业化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当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德日国内的右翼势力就妄图通过军事冒险等手段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中分得一定的利益。毕竟,在人类工业化的历史上,通过军事扩张而实现的原材料掠夺是实现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简便手段。

具体到纳粹德国来说,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要洗雪一战战败的耻辱。一战结束后,英法等协约国通过《凡尔赛条约》,从德国索赔了大量的钱财和土地,并且严格限制了德国的军备发展。希特勒的纳粹党所以能够上台执政,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向德国民众允诺了一幅漂亮的德意志复兴蓝图。纳粹党1933年上台以后即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军备生产的举措使得处于经济大萧条中的德国经济迅速上扬。而这只是希特勒计划中的第一步,紧接着他就要依靠军事实力拿回一战中丢失的土地以及吞并周边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用以拓展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如果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希特勒的纳粹党的执政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而亚洲的日本,也有类似的扩张计划。

所以说,德国等法西斯国家对外扩张的计划是早已既定的,并不会因为美英法等国家实现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就随意更改。当然,如果美英法真能够采取更强势一些的政策或者施压法西斯国家的政策,他们肯定会发展的慢一些,对外扩张的速度和规模也会更缓更小一些,但他们总归是要对外扩张的。等到有一天扩张的内容和对象总会触碰到了西方国家的核心利益,这时大规模的战争就再不可能避免了。


子夜羌笛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其实如果英国一开始不对希特勒采取“绥靖主义”的话,战争将会提前发生。格局可能会进行的改变,德国就很有可能就无法占领欧洲,控制北非等……要不然欧洲也不会损失大量的人口,鉴于亚洲也会及时止损,咱们就来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希特勒阅兵)

绥靖政策的历史背景

对于使用“绥靖主义”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熟知的德国闪击波兰也就是二战开始的标志,但是此时英法虽然宣战但是并未出动,而是继续实施“绥靖主义”政策,企图将德军祸水东引,进攻波兰之后则进攻苏联可是计划失败,导致法国被德国全线占领,这也是正式宣告“绥靖主义”的失败。第二个时期也叫做初始时期,一直是实施到1940年,期间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制止德国发动战争,可是全都因为利益或者是惧怕德国的能力而被忽视。比如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以及我们熟知的慕尼黑会议。都是其绥靖主义的表现。


(英国实施绥靖主义)

如果英国(法)不实施绥靖主义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走向如何?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德国是从希特勒上台以后就开始做一些过分的事情,而英法也其实早就看出德国有复仇的野心。但是没有理由,就无法对德国进行制裁。就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条款德国都能顺利的避开条约的约束来发展,而英法却束手无策。而随着德国军事的发展逐渐壮大,英法开始逐渐忌惮德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才实施的“绥靖主义”德国第一次过分的举动是德奥合并。英法可以借本次对德国进行制裁,但是却让所有人出乎意料的是德国入侵奥地利得到了所有奥地利人民的欢迎和同意。说明此次德国的行动是得民心的,如果英法给予阻止,那就是和人民作对。反而将英法推入深渊(不占理)


(德奥合并)

如果此时英法强行向德国宣战的话,格局很有可能发生改变,此时在德国虽然实力比英法要强,但是由于缺少足够的准备,战争进程肯定是不尽人意,而且此时波兰和德国也是死对头。虽然此时波兰并没有和英法签订盟友条约,但是纵观欧洲历史上来看,波兰肯定也不会闲着。没准趁德国主力西进,偷袭德国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波兰后面还有一个强大的红色帝国,更是对欧洲的沃土蠢蠢欲动。而《大雷雨计划》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所以,鹏正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会爆发,但是阵营却完全不同,而结果也完全不同。


(二战前期局势图)

感谢支持呦~


鹏正


历史不能假设.这是由人们行为的逻辑所决定的.也是由当时的利益和认识基础/理论所决定的.所以,你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徐家小刚


同样有,二战是一战的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