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融?金融與經濟有什麼區別?

王警之


什麼是金融經濟?金融與經濟的區別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金融在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傳統的貨幣經濟以商品市場的運行為中心,經濟活動以“實物流‘為主導,即圈繞商品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展開,以商品價格作為主耍調節機制.引導和組合生產資源。而在現代的金融經濟中.“資金流“居於主導地位,資源配A越來越金融化,金融的穩定、發展與安全,直接決定著一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乃至社會的安定。在市場經濟時代.金融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市場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凡是有關貨幣資金的籌集、運用、融通及管理的各種活動,都是金融活動.如貨幣資金的收支和借貸、有價證券的發行與流通、外匯的買賣等。從貨幣資金運動過程來看,金融經濟其中包括貨幣資金的籌集、發放、流通與管理;從貨幣資金運動主體來看,其中包括財政、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居民個人的資金運動;從貨幣資金的融資渠道來看,其中包括資金的直接融通與間接融通、國內融通與國外融通;從貨幣資金的管理來看,其中包括貨幣資金的宏觀調控與徽觀管理等。這些方面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交又,相互滲透.融合成整個社會的資金運動。總之,金融是社會資金運動的總樞紐,是國民經濟的重要調節器,是發展經濟的重要槓桿。

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滿盤皆活。”這段話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完善,金融活動日益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在經濟中的調節作用越來越重要。金融經濟保證金融安全、高效、穩健地運行,關係到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金融工作.更加重視搞好金融的改革和發展工作


JK說事


首先,我們從大面上看

經濟關心的是:GDP,通貨膨脹,就業等

金融關心的是:風險,收益,投資等

經濟學的核心課程: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

金融學的核心課程:公司金融,投資學

經濟學方向:政府和央行應該如何運作

金融學方向:買方和賣方應該如何博弈

其實就是前者偏向於理論,而後者更偏向於實踐。


期貨海豚


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經濟與金融的區別是什麼?

經濟學就是設計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學科,經濟專業比金融專業泛,比金融專業宏觀。經濟的概念比金融大,包括整個社會的生產、流通、交換、分配。經濟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即在各種主觀與客觀、自然與人際條件的制約下,選取代價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種選擇

金融是以貨幣資金為經營對象的特殊行業,為社會生產服務,只是社會經濟的一個分支。鄧小平說過:金融是血液,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國際上來講,金融一般有兩大分支,一個是研究金融市場的規律的,比如金融工具定價等等,就是我們一般說的金融工程;另一個分支就是公司金融,研究微觀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的行為,比如公司的最佳資本結構等等,就是公司理財。金融即資金的融通,是研究資金的成本價值和資金投向的,研究如何投資與融資

金融是經濟的一部分,金融是經濟的命脈。


鴻鵠依然_


一、什麼是金融

金融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很廣,其中主要包括: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等。

如今,儘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作為價值的流動性卻越來越強。金融已經成為整個經濟的“血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人體的活動會帶動血液的流動,同樣,所有經濟活動都會帶動金融的流動。離開了流通性,金融就變成“一潭死水”,價值就無法轉換;價值無法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轉;經濟無法運轉,新的價值也無法產生;新的價值無法產生,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

反過來,金融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社會危機。這是不以人類意識為轉移的客觀金融規律。

二、金融的構成要素有5點:

1、金融對象:貨幣(資金)。由貨幣制度所規範的貨幣流通具有墊支性、週轉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貸為主的信用方式為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係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包括直接融資:無中介機構介入;間接融資:通過中介機構的媒介作用來實現的金融。

3、金融機構:通常區分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4、金融場所:即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等;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

各要素間關係:總體講各要素是既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金融對象、金融場所為金融體系硬件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調控機制為金融體系軟件要素,金融機構為其綜合要素;

具體講金融活動一般以信用工具為載體,並通過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場中發揮作用來實現貨幣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在其中發揮監督和調控作用。

三、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1、經濟發展對金融起決定作用,金融則居從屬地位,不能凌駕於經濟發展之上;金融在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同時,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影響和副作用。經濟發展對金融的決定性作用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並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二是商品經濟的不同發展階段對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決定了金融發展的結構、階段和層次。

2、金融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通過金融運作的特點、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機構的運作以及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這四條途徑來實現的:①通過金融運作為經濟發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②通過金融的基本功能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③通過金融機構的經營運作來提高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的效率;④通過金融業自身的產值增長直接為經濟發展做貢獻。

在經濟發展中,金融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表現在因金融總量失控出現信用膨脹導致社會總供求失衡;因金融運作不善使風險加大,一旦風險失控將導致金融危機、引發經濟危機;因信用過度膨脹而產生金融泡沫,膨脹虛擬資本、刺激過度投機、破壞經濟發展兩個個方面上。一方面,金融通過促進儲蓄和投資增長、優化資源配置、便利交換等活動,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金融風險的存在以及不合理的金融發展又令經濟增長受阻。因此,合理發展金融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更能抑制其副作用。


棒棒先生


金融學屬於經濟學的範疇。金融學是研究金融和貨幣流通市場中的經濟活動(如期貨、股票、債券、保險、銀行風險投資等)。

大學的一般經濟學專業主要是學術研究,研究範圍廣,課題多,一般不關注具體的實踐經濟學科。然而,許多新的經濟學分支都是從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中衍生出來的,如信息經濟學、環境經濟學(非市場方法是一個重要的延伸)等。

從另一個角度看:金融起源於經濟學,但現在它相對獨立於經濟學,具有相對系統的研究方法。

同時,現代金融學仍然處於現代經濟學新古典分析的框架內。其特點是從微觀主體的理性行為(行為金融學也考慮錨定效應等非理性行為)入手,構建考慮時間和不確定性的市場均衡體系,考察金融體系在跨期配置中的作用。資源。機制和功能。

金融學在經濟學中開創了一種比較獨特的研究方法,如無套利分析法,這是金融資產定價中常用的方法。事實上,它比經濟學中的供求分析更具體,更容易在市場中實現。

擴展資料:

金融和金融都是現代經濟的產物。古代以農業和農業經濟為主,以易貨和簡單的貨幣流通為主。根本就沒有財務和財務。例如,在我國,關於“財產”問題的各種著作中都散佈著一些金融理論觀點。

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最早形成於西方,被稱為“貨幣銀行學”。現代中國的金融是從西方引進的。從古典經濟學到現代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理論層出不窮。

金融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它不僅限於金融理論的研究,還包括金融史、金融理論史、當代東西方金融理論,以及各國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的各自研究和比較研究。證券、信託和保險理論也屬於金融研究的範疇。

在金融理論領域,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貨幣的本質和功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貸的形式、銀行的功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率的性質和作用;貨幣的特徵和規律。在現代銀行信貸的基礎上組織的貨幣流通;以及採用貨幣宏觀調控理論對經濟生活進行調控等。




趵突泉底挖低吸


先看下各自的定義:

金融:是以貨幣本身為經營標的、目的通過貨幣融通使其增值的經濟活動。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動態現象的總稱。

從定義裡能看出來,經濟的範圍更廣泛,而金融是經濟的一部分(特以貨幣為主的經濟活動)。

從時間上來看,經濟活動出現的更早,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人類的經濟活動很頻繁,但當時沒有什麼金融,就連基本的貨幣也沒有。只有在紙幣普及之後,金融才算是開始逐步成熟起來,並形成足夠的規模(專職的金融從業者,比如銀行、證券等)。

從相互作用來看:

金融源於經濟,附屬於經濟,並反饋於經濟。

沒有經濟就沒有金融,而金融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速度,比如借貸和股票的出現,讓一些創新型的經濟行為能夠快速融到資金,迅速把規模擴大,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創新的經濟成果。

但一些金融的問題也會反噬經濟,比如金融危機,是金融內部的信心的崩塌,但會延緩經濟活動的腳步。就如同企業運營者和風投的關係一樣,好的時候會互相成就,但也可能出現互相打架的情況。


御融分析師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首先什麼是金融 ?

金融是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聯繫的經濟活動的總稱,廣義的金融泛指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甚至包括金銀的買賣,狹義的金融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金融的內容可概括為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存款的吸收與付出,貸款的發放與回收,金銀、外匯的買賣,有價證券的發行與轉讓,保險、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結算等。從事金融活動的機構主要有銀行、信託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還有信用合作社、財務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以及證券、金銀、外匯交易所等。

金融是信用貨幣出現以後形成的一個經濟範疇,它和信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1)金融不包括實物借貸而專指貨幣資金的融通(狹義金融),人們除了通過借貸貨幣融通資金之外,還以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融通資金。(2)信用指一切貨幣的借貸,金融(狹義)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人們之所以要在“信用”之外創造一個新的概念來專指信用貨幣的融通,是為了概括一種新的經濟現象;信用與貨幣流通這兩個經濟過程已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最能表明金融特徵的是可以創造和消減貨幣的銀行信用,銀行信用被認為是金融的核心。

金融與經濟有什麼區別?

簡單的說:

經濟比作人身體的話,金融就是經濟的血脈。它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等相關方面。經濟的好壞可以從金融市場的情況作出一定的判斷,就像是人病了要去醫院檢查血液一樣。

具體的說:

1、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反映出來:

⑴ 經濟貨幣化程度加深;

⑵ 以銀行為主體的多元化金融體系已經形成;

⑶ 金融創新方興未艾,貨幣形式正在發生變化;

⑷ 經濟主體的持幣動機發生轉移;

⑸ 金融調控已經成為主要的宏觀調控方式;

⑹ 金融深化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典型特徵。

2、金融與經濟的辯證關係包括兩個方面:

⑴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結果。

金融是指貨幣流通和信用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狹義的金融就是指資金融通;廣義的金融是指除了資金融通外,還包括金融機構體系和金融市場的構成。

金融是商品貨幣關係發展的必然產物。目前,人類社會處於傳統的貨幣經濟向金融經濟轉化的過程中。

⑵ 金融促進經濟的發展。

從最早的金融活動——貨幣充當交換媒介,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的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再到目前國際金融業的發展,金融發展的每一次的演進都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和推進作用。

通俗的說, 金融學是學股票, 債券, 期貨的, 比較實用(賺錢).

經濟學是學供給, 需求, 經濟發展, 消費者理論等等... 比較理論.

經濟學側重於理論,金融學側重於應用




我是劉俊國


一、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很廣,其中主要包括: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等。

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金融交易本身並未創造價值,那為什麼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賺錢的呢?按照陳志武先生的說法,金融交易是一種將未來收入變現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錢今天來花。明天的錢花的多了,是否會造成通貨膨脹

簡單地說金融交易的頻繁程度就是反映一個地區、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繁榮能力的重要指標。

傳統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貨幣資金的流通的學科。而現代的金融本質就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

二、經濟是 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 人類經濟活動就是 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 需要的活動。 簡單地說,經濟就是對 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 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經國濟民。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張勃律師


金融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金融(FINANCE或FINAUNCE)] 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專業的說法是:實行從儲蓄到投資的過程,狹義的可以理解為金融是動態的貨幣經濟學。) 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金融是具體的,經濟是宏觀的。金融是經濟的一種手段,一種工具,一種行業,是經濟的一種具體體現。

舉個例子,企業說今年要賺一個億,營銷生產策劃服務齊上陣,最後是由財務部門的賬面數據來說明到底是否賺了一個億。但是這一個億是由企業集體創造。


Amy李玲


金融是經濟的一部分。經濟是一門科學,與物理差不多,研究社會中的各種經濟現象,有微觀的,即研究個體或企業的經濟行為,以及對各種外界因素的反應;有宏觀的,研究國家、貨幣、淨出口、資本的相互作用。金融主要是公司財務,如何融資,如何理財一類,比較實際。

1、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很廣,其中主要包括: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等。

2、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擴展資料:

金融的構成要素:

1、金融對象:貨幣(資金)。由貨幣制度所規範的貨幣流通具有墊支性、週轉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貸為主的信用方式為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係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包括直接融資(無中介機構介入)、間接融資(通過中介機構的媒介作用來實現的金融)。

3、金融機構:通常區分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4、金融場所:即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等。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