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全球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瀕臨破產邊緣

上一集,車叔講到,二戰後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的首款汽車BMW 501,終於在1952年正式上市銷售了,但這輛被稱為“巴洛克天使”的豪華轎車卻沒有收穫良好的銷量,在經過多次改款,這輛車終於收穫了不錯的口碑,但銷量仍然與競爭對手奔馳相距甚遠。


之後,寶馬通過引進了一款酷似“小冰箱”的微型轎車,拯救了自己岌岌可危的銷量,但“小冰箱”的利潤率太低,它的熱銷也僅僅換來了寶馬的溫飽。


可隨後,寶馬卻接連做出了兩個錯誤的決定,先是錯誤的預估了自己的定位,在美國市場上投入了兩款價格昂貴的跑車,卻無人問津。


好不容易,終於走出了一個錯誤的循環,卻不知不覺又走入了另一個錯誤的循環中……


這一集,車叔接著講述寶馬第二個錯誤的決定……


享譽全球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瀕臨破產邊緣


外傳(二):不走心的拿來主義,終成市場棄兒——BMW 600


雖然,寶馬在美國的跑車夢破滅了,但這對於寶馬的影響並不算大。因為美國市場畢竟不是這家巴伐利亞公司的主戰場:得益於在歐洲市場上“小冰箱”BMW Isetta的熱銷,寶馬在美國的失敗,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丟了個賺“外快”的機會。


享譽全球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瀕臨破產邊緣


隨著德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只有兩個座位的“小冰箱”漸漸無法適應德國民眾的出行需求,寶馬明白它需要一輛正常的家用汽車,至少它得有4個座!由於前文提到的失敗嘗試,間接導致了寶馬沒有足夠的資金去開發全新的車型,而且寶馬的高層認為,憑藉著“小冰箱”的熱度,在其基礎上改造顯然更容易獲得成功。


最終,在1957年,一輛4座的“小冰箱”誕生了:它的前臉仍保留了BMW Isetta的造型,以及它獨特的開門方式;而對車輛的後半部分進行了拉長處理,並改用更長的梯形車架和更長的四座車身。


享譽全球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瀕臨破產邊緣


新車被命名為BMW 600,因為寶馬為它更換了一臺600cc的水平對置雙槓摩托車發動機。但這種不走心的拉皮產品顯然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因為不協調的車身比例,前開門和側開門的奇怪組合,在同級中不佔優勢的空間和動力。


拉長之後的“小冰箱”也成為和甲殼蟲一個級別的產品,然而BMW 600顯然無法與更有競爭力的大眾甲殼蟲競爭,到1959年停產時僅僅生產了3.5萬臺。


享譽全球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瀕臨破產邊緣


這次的失敗,也讓寶馬承受了巨大的損失,甚至達到了破產的邊緣。直至此刻,寶馬才發現,自己戰後十多年間推出的汽車竟然幾乎沒有能賺錢的:BMW 501動力技術老舊,502、503、507這類旗艦豪車卻因高昂銷量太低而難以盈利,“小冰箱”Isetta雖然熱銷但利潤太低,而基於Isetta打造的BMW 600卻猶如市場的棄兒……


此前,車叔就說過,寶馬的汽車產品陷入了極端的兩極分化之中,他們有最豪華和最低端的車型,而它的極端鑽研精神又分別讓它陷入了兩個無限錯誤的死循環中……


享譽全球的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瀕臨破產邊緣


它生產豪華車來與奔馳競爭,又生產了經濟車型對標大眾。最終多線作戰的寶馬也和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一樣輸掉了這場“戰爭”,而奔馳和大眾卻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留給寶馬的只剩下鉅額的虧損。


車叔有話說


同樣是走捷徑,為什麼一戰後的寶馬成功了,而二戰後卻失敗了呢?車叔認為,正是由於一戰結束時期的成功經驗,讓二戰後的寶馬有些膨脹了,它錯誤的評估了當前的形勢,才最終導致了鉅額的虧損。


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一戰時期雖然也是通過改造別人家的車型,但寶馬卻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包括改良更高級的車身結構、增添新的配置、使用最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的動力系統等等;而這次的BMW 600卻只是簡單將現有技術進行堆砌,再將車身進行拉長……這樣不走心的產品是如何能讓消費者為其買單呢?


這次的虧損致使寶馬差點被併入奔馳汽車公司。當然,後世的我們知道,寶馬並沒有被奔馳吞併過,不然也不會有如今享譽全球的BMW了。


那麼,瀕臨破產的寶馬到底有什麼奇遇?


下一集,迴歸正傳,車叔接著給你講這家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