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品相不好,怎麼突出其賣點?

大頭胖哥


農民種植農產品品相不好,怎麼突出其賣點?

品相不好的農產品不好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豬肉和牛肉分割賣的方法:

一,將農產品按等級和大小篩選出來,按等級和大小分開定價,這樣平均下來的價格其實比全部統一價格還要買的好,畢竟品相不好的農產品佔比比較少。

二,將品相差一點農產品可以聯繫飲料廠或者罐頭廠家,這些廠家將進行二次加工,生產出來的產品附加值可能翻幾倍。

三,我們自己也可以加工,將這些品相不好的農產品醃製好,做成鹹菜或者泡菜,還可以簡單加工曬乾將其做成乾菜。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老裁縫仁哥


首先你得保證你的產品是安全可靠的,除過賣相差點,再無其他問題。賣相差,是現在農村裡散戶果農種植存在的普遍問題。農業產品它不像工業產品,流水線式的,按照標準件可以批量生產,而絕無大的誤差。影響農產品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例如天氣因素就是不可控的,因為天氣原因導致的水質,土質土壤等等,都是難以預估,可做防控的。所以說,農產品的質量與工業產品沒法相比。

品相差的情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如果不影響其口感以及營養成分,對人的身體無害的話,其實可以將這個信息透明化,將導致的原因細說給消費者。相信一般的消費者聽完之後都會理解的。就像我之前做微商時賣家裡的蘋果,果面不是很漂亮,有一些細細的水紋,在我給消費者介紹的時候,就是實話實說,因為天氣乾旱,灌溉後,果樹大量汲取水分後導致的。對口感和營養沒有任何影響。大部分消費者聽後覺得無所謂,只要好吃就行。我就這個賣相稍差的蘋果,比市場上便宜一元,結果賣的很不錯。

其實有時候及時的將自家產品和別家產品之間不同的信息傳遞給消費者,將其透明化,早早告知消費者,也是不錯的銷售方法。


百果味優選


你好,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品相不好,這是目前小農經濟存在的普遍問題,質量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產品售價。

要想賣的較好,首先除了品相之外口感、安全問題都要能保證,否則就無從談起,即使賣了好價也屬於“欺騙”。

基於以上條件,要想賣出好價格,就要對產品賦予一定的故事。記得鄧超飾演的電視劇《相愛十年》,公司生產了一批香皂由於配方搞錯,使香皂有一股怪味,然後鄧超想出一個辦法,把這批香皂定位成藥皂,怪味屬於中藥成分,然後在市場上大火,雖然是電視情節,但也可以值得我們借鑑。

前幾年我種草莓,因為氣候原因果個不大,和市場上又大又紅的草莓沒法比,然後我就果斷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多用有機肥,口感立馬變得非常好,我就定為原生態草莓(那幾年生態概念還沒和現在一樣到處濫用),然後銷售比以前還要好很多。

所以,找準產品的定位,賦予一定的故事,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


百分之一的長征


種植的農產品包含種類也多,有糧食作物,有水果蔬菜等,這些農作物無論是超市出售,還是市場街邊,基本上也都是表現得一分價錢一分貨。所以說,要想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提高農業收入的經濟價值,需要改變原有傳統的種植模式,更換優良品種,儘量的產出優質品相好的農產品。

一、利用深加工改變的思維,把品相差的農產品售給相關的企業

如果現在已經有種植出的農產品外觀品相不好,在銷售上,確實也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即便是在降低價格的情況下,也不見得好賣,如果當地有相關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倒不如去試試運氣,看看能不能一次性售給他們。

一般品相不佳的農產品經過再加工後,就會消除了原有不良品相的問題,這樣也是一種不錯的出售方式,比如說,有的水果品相不好,只要沒有質量問題,就可以賣到水果罐頭廠,或者是果汁生產企業;像紅薯之類的農產品可以加工成為紅薯粉等。

二、餐飲行業與單位食堂也是品相差農產品銷售的好去處

其次,就是把品相不好的農產品出售給當地的餐飲行業,或者是單位食堂,一般的餐館與單位食堂,像個體餐館、學校食堂、工地食堂等,對於農產品的品相併不是太有講究,只要是農產品的質量沒啥問題,價格相對便宜一些,這些單位還是都會願意收購的,並且他們的使用量也比較大,多找一些這樣的單位,基本上也就能夠解決一般種植戶的農產品了。

三、零售“講故事”的銷售模式要進城

如果對於品相不好的農產品,還想突出其賣點,再賣一個好的價錢,那確實就比較困難了,即便可以打著無公害、綠色、天然的噱頭給人講故事,那也要費盡口舌。並未在鄉村集市上是沒有多少人會認可這種說法的,因為大家都是農村人,對於這類的農產品更是心知肚明,這樣說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有條件進城市裡賣,倒是可以打著沒有使用農藥、化肥等產出的農產品幌子,告訴別人說只因為是自然生長出來的,所以才導致了這樣不好看的外表,抑或是說這就證明是沒有使用過化肥農藥,才有蟲噬、個小、扭曲等說法,去讓別人接受這個觀念而購買。

四、量多量少也是銷售方式的關鍵

這樣原則上說,是可以賣掉一部分的,但是也只能夠做零售,如果這種品相不佳的農產品量不是很大,離城市又較近的情況下,倒是可以採用這種方法,如果是量大離城市又比較遠,那還是儘量採取上面所說的那些方法,批量的售出比較好,不說賣時間久了會不會變質、更難看等,要知道時間也是很大的成本啊。

總的來說,已有的農產品無論品相如何不好,也只有儘快銷售出去為好,並且,在今後所投入的農業生產中,切要做好品種改良,以及種植方法,改變種植出來的農產品質量、品相,才能好賣、貴賣,才能產生更大的收益。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農大知事


目前,以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來說,一般都會購買更加好看的蔬菜,但這種情況同樣也導致很多種植戶過分依賴農藥、生長激素等,使得部分消費者開始尋找更天然健康的農產品。



不過導致農產品品相不好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是天氣變化導致的,這種一般不影響食用也不會破壞其營養價值,但是若是因為缺素、病蟲害導致的,則會直接影響到農產品的口味及其營養成分,如果是後者,建議不要尋找賣點,不好的農產品一吃就知道,沒有必要為此砸了自己的招牌和口碑。若是前者,則可以從種植、環境等方面入手尋找產品的特色之處。


給幾個參考方向:

<strong>自然,孕育更多可能

大自然充滿變化的,農產品也一樣,自由生長的農產品或許會擁有更多能量。


醜醜的外表,純純的心

不經人工去雕飾,自然天成更好吃,


除了純天然的方向,也可以根據其他種植環境、生長條件的優勢去尋找產品賣點,但是需要符合事實,否則就是給自己挖坑,極有可能因此損失一大批客戶。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日常嗑農


大家好我是北方小冉,很高興能回答:“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品相不好,怎麼突出其賣點”?下面是我的個人見解。

老話說的好:“人是一身衣,貨賣一層皮”,農產品的品相不好,一直是種植戶們熱議的話題。品相的好與壞和種植戶的利益息息相關。對待這些品相不佳的農產品,又該怎麼做?



建議採取的措施:

果農種植:

(1)果農種植戶在每年的收穫季節,難免會遇到品相不好的。如果是數量特別巨大的,可以在一些平臺上發佈消息(且說明情況)和一些飲料製品公司合作。




如果是數量少的產品,可以採取分銷模式,利用小商販銷售出去。


蔬菜種植

(2)現在是21世紀科技的時代,網絡是如此的發達。可以在一些平臺上發佈一些個性化標語來吸引大眾,發展個性化採摘模式。即能增加收益又能漲人氣。



結論是:合理利用網絡平臺,發展多樣銷售模式,來增加收益。

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在下面留言和關注。


北方小冉


你好,我是石泉邱姑娘。農產品種植的產品,如果不是規模種植的話,在品相上面確實很難把關,但是我覺得相對於專業種植,或者是其他大棚種植來說,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第一:農副產品,一般都是屬於初級農產品,沒有經過任何加工,如果只是經過晾曬這些簡單加工,那麼你可以走初級農產品,走無添加這個理念,自己家吃的產品,你可以多一些素材上去,證明。但是這個的前提是你的產品質量要過硬,爛的,壞的這些肯定是不行的。和同類有添加的產品,做一個詳細的對比,展現給消費者。

第二:你可以通過挑選等方式,把你覺得特別不好看的,或者是特別不好的,挑選出來,分開幾個等級,分別做上說明,然後價格區分開來,這樣子,消費者一目瞭然,同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購買。

第三:如果是蔬菜,可以體現出你的種植過程,現在都提倡綠色生活,城市裡的菜都是規模養殖出來的,菜農可能會用到肥料啊!等等這些,但是農村有個好處,就是土家肥,同時,不會打農藥,都是自然生長,自然成熟的,綠色無汙染,不會使用催熟劑。你可以拿大棚的,或者是其他相同的產品,做一個對比。

以上都是可以突出你的賣點,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所有的前提是,產品質量要過關,不要濫竽充數哦!祝好運


石泉邱姑娘


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品相不好,本身就是一個賣點,如醜蘋果,醜桔子,在這個看臉的時代,人們看多了漂亮光鮮的東西往往會審美疲勞,如果來個不一樣的,就會感覺很親切。

在農產品本身上深挖,其產品的食用口感有無獨特之處,生長過程是否很少使用化肥,農藥,以農家肥為主。還是由於本身管理不當或由於氣候原因,天災原因造成的農產品品相不好。

如果農產品口味不錯,食用價值沒有受影響,可以稱為土~~或醜~~。如果極少使用化肥,農藥可稱為原生態,純綠色的農產品。如果是天災氣侯原因可以降價處理。



果農虎哥


農村農產品,沒有及時施藥或不施藥,直接導致產品沒有市場上的美觀,有很多蔬菜因不施藥,銷費者看到產品的品相不好,不願買,這真正沒有打過藥的農產品,為了突出產品的賣點,必須多做解釋,對銷費者詳細講情況,讓他們更瞭解為什麼農產品的品想不好的真實原因,也可通過技術鑑定產品的農藥殘留指數,讓銷費者放心購買,這樣做你的農產品一定能夠供不應求。




廈門年輕人


昨天還寫了一篇關於“互聯網+農業”農產品銷售的文章,其中主要談到了現在農產品到底是讓人來欣賞的還是為了填飽肚子的。

咱們先來說一下種植,種植方式是經過上千年的經驗沉澱,無非是“光、土、水”這幾個大的方面,種植方式和生長環境都是一樣的,所以外觀也都大不差一。不過現在有很多品種通過現代農業技術從大小和顏色及口感方面有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也是為了迎合人們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

農民種植出來的和市場上的農產品其實都是一樣的,只不過是進入市場以後為了銷售,要經過切割清洗等加工環節,這只不過是讓農產品從外觀上變得好看,而改變不了農產品的實際作用。

這就好比兩個女人;一個是濃妝豔抹而另一個素顏,濃妝豔抹是為了吸人男人的眼球,但是通過化妝瓶蓋了不願讓人看到的一面,而素顏讓人看到的是真實的面目,並不會因為自己有什麼缺陷而偽裝自己,大家喜歡哪個類型呢?

當然了,現在很多商家為了銷售和競爭會對農產品進行過度的包裝和宣傳,特別在一些超市和賣場,為了提高賣相會使用各種手段;切割、清洗、燈光等。其實我們消費者不能因為這些外觀而對農產品的真實作用有所影響。

總的來說,農產品是為了給人們解決吃飯問題,主要是填飽肚子。同時農產品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可以增強人們的免疫能力,所以我們不能只注重外面而忽略了農產品的真實價值和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