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什么是儒家,儒家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集锦


所谓“儒家”,大多说得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人称“孔孟之道”。其学派的代表作有《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整理而成。

读书人常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大致可以将儒家思想的核心归结为“仁”和“义”。孔孟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人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如“百善孝为先”,“尊师重教”等都是儒家思想的延续。而且我们的邻国韩国也是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国家。甚至对礼仪方面的继承和发扬,比我们国家还要完整。

值得称赞的是儒家思想在办学教书育人方面的建树是非常高的。孔子讲究“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打破了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受教育的局面,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一直为后人所传承。这也是为何如今我们中国的大学里还有很多孔子的雕像。

此外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早已经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外国人也对我们的儒家思想非常着迷,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吧。

但是除了思想中的精髓部分,我们也应该剔除出传统封建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儒家思想中同样也有些不好甚至错误的东西,如“三纲五常”“刑不上大夫”等,都体现了过时的封建等级制度,是我们在学习儒家思想的过程中应该剔除的。

总起来说,儒家思想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几千年来它滋养并培育了无数代优秀的华夏子孙,伴我们的祖先知书明理,有礼有节,对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笔丰富的精神文化宝藏。








大赖皮和小臭臭


儒家~就是教导封建剥削阶级,如何掩盖社会不公,如何欺骗百姓使其容易被统治被剥削,儒家学说是步入剥削阶层的敲门砖。毛泽东批孔,是让民众觉醒,要以先进的毛泽东思想武装人民头脑,利于社会主义的长久进行。



水过重山


以人为本



瓴語茶事


南怀瑾一语总结,精辟: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言值公社


满口仁义道德忠孝礼义廉耻君子修身齐国治天下,实际上自私自利为名追利阴谋诡计人前人人后鬼坏事干尽坑国害民为自己。这就是孔子儒家。一群自以为是的精致利已主义者,嘴上为国为民实际只有自已,把文化作为利已武器,把孔子作为大旗骗打国家与人民,一句话还是为了自己。这就是孔儒本质。


检音释光


首先,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其次, 『仁』『和』『中庸』……儒家思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向不缺答案。但无论『仁』『和』还是『中庸』,都仅仅部分地反应了儒家的思想观念;综合起来,只有『责任』,才是儒家思想内核的内核,尽管孔孟等人并未作此概括。以『责任意识』为根本指针的儒家思想,拒绝道家那种『高大上』式的玄远,拒绝墨家『草根』式的琐屑,拒绝法家『狱吏』式的苛细,人性化地满足了社会对理论的需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性化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儒家对『人』(而不是『神』)有着极高的定位:『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两千年后,英国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称人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这种把人看作『天地之心、五行之端(首)』的观点,决定了儒家的『人生』设计十分严肃——至少要对得起『人』在天地间的这种地位。

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就其本能而言,人总是倾向于膨胀私欲、挤占他人权利空间。若不加以约束,必然导致冲突,引发社会危机。为避免这种情况,儒家认为,在刑法等硬性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套软制度,来教化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对他人对社会尽责。他们把这套『文化』(文明的教化)的软制度归纳为『礼』,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

周代『五刑之属三千』,民无所措手足。儒家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应该纠偏,所以特别强调礼的教化作用:『民之所由生,礼为大。』关于社会治理,孔子本来是主张『以德法』、法德并用的,『刑辟』(刑法)是最后选项,所谓『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

孔子认为:一旦人们能自觉克制私欲、遵循行『礼』,天下就太平了(『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礼的好处是『止邪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向好并远离罪恶)而不自知』。关于『礼』,大部分典籍散遗了,现存的〖礼记〗,是对古典『礼仪』的解释,可谓『礼』的冰山一角。〖礼记〗说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首要的是为了将人与『能言』的猩猩鹦鹉区别开来——发扬人的社会性、抑制人的动物性,确保人的言行像个人而非禽兽,是礼的底线。

由〖礼记〗等书可知,礼的规矩是非常详备的。规范人的言行、教导人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礼本质上是一份责任清单。孔子不忽视体现『礼』的『仪』,却从不认为礼的根本在这些程式化的东西上,他曾感慨:『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呀礼,难道只是指玉帛吗?乐呀乐,难道只是指钟鼓吗?)『行修言道(修正言行),礼之质也』,在儒家看来,习礼,最重要的是通过『修身』,完善自我,弄清自己的角色,并从自己的角色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恰当地为人处事。

对己对人对社会『尽责任』这种活法,不是儒家凭空设计出来的,是孔子『述而不作』、从『先王』『先贤』那里梳理出来的,它在孔子这里实现了『理论自觉』。那些『先王』『先贤』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楷模』,是『责任意识』的绝佳体现。尧舜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被孔子视为不可超越的标杆。大禹治水,非常辛苦,其实他完全可以弄条『方舟』,只给自己喜欢的人发船票,一走了之(诺亚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孔子对大禹也『无间然』,没什么可批评的了,因为他尽了作为君主的那份责任。商汤,为治理天下经常熬夜,『坐以待旦』;周公为了接待贤能,洗个头吃顿饭都没法消停。这些人身居高位,名利双收,起早贪黑,值!身处社会下层,还操那个心吗?当然,伊尹身为大厨、傅说身为泥瓦匠、姜尚身为高学历屠夫、管仲身为下海经商不太成功人士,都不甘庸碌、终日乾乾,最终成了有利于天下的人。儒家正是从这些『楷模』身上汲取了人生信念,大加宣扬,希望人们明白,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脱离了禽兽本能、脱离了蒙昧无知、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种活法很累,托它的福,我们现在仍然很累,将来可能还要累下去,但俗话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谁叫你是人呢!有一回,子贡问孔子:人生怎么才能歇口气?孔子回答:躺进坆圹里才行(自望其广)。家国兴亡,责无旁贷,儒家是何等严肃的看待人生啊!所以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譬如你是一个士以上阶层的男子,十岁你就得上学当寄宿生(『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记』就是语文数学;十三岁『学乐诵诗』,就是上『音乐班』『朗诵班』,并且要上初级舞蹈班;十五岁上高级舞蹈班,还得上武术班、考驾照(『学射御』);二十岁行了冠礼之后,『始学礼』;三十岁以前成家;四十岁出仕;五十岁『命为大夫』;七十岁退休(『致仕』)。这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数十年拼下来,才算『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没白来世上走一遭。

人的角色是叠加的,因此责任也是多重的:

作为儿子,你得孝敬父母,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切记不登高不临深,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假如老爹要犯错误,你得『柔声下气』地劝阻,『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跟他屁股后头坚持不懈地哭,哭得他心烦意乱、哭得他心回意转,你就尽了责任了。当然,这是有风险的——挨打。就算是挨打,也有相应的责任:假如老爹拿根树枝很夸张地逼近,你就拿臀部往上Pose,让他很嗨地打;假如老爹拎根大棒过来了,你得赶紧跑,不然你就是不负责任——致他打死打伤儿子兼国民,等于把他送进去。这套动作,后人概括为『大杖走小杖受』,大小也算个技术活,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曾子有一回就操作不当,被老爹(曾点,也是孔子的学生,跟曾参不是一届的)一棒敲晕,虽然没出人命也没留下后遗症,也挨了孔子一顿好批。光这样『能养』『弗辱』地孝还不够,还得力争『尊亲』——让父母有面子,譬如出人头地。到了紧要关头,你得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照这么说,那些贪官都是不孝子孙)此外千万不要忘记婚后努力造人,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总之你绝对不可吊儿郎当混日子,你不朝着『完人』那方面拱,非孝也!

作为丈夫,你得尽N点责任。作为父亲,你得尽N点责任。作为兄弟,你得尽N点责任。作为朋友,你得尽N点责任。作为国君,你得尽N点责任。作为臣民,你得尽N点责任……

阴阳相摩,天地化运;人事纷拏,男女为端。所以,『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儒家从『怎样做两口子』开始,教人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达到『父慈子孝、兄爱弟悌、夫义妇和、君敬臣忠』的高度,这叫作『刑(型)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用)于家邦』。为什么以『做两口子』为抓手呢?因为不管是什么人,都渴望拥有美满的婚姻,除了饮食,这大概是人的第二需求(如果不能称作第一需求的话)。而没有婚姻,也就没有后代,父子兄弟等对应关系自然无从谈起——至于光棍们,属于弱势群体,是『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不算数。所以,儒家认为『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这个意思很明白:只有『敬慎正重』结成的婚姻,夫妇才可能互敬互爱、正儿八经过日子;这样的家庭内,才可能父慈子孝;只有对家庭尽责的人,才可能于国尽忠,所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由这样的家庭细胞构成的社会,才稳健而不乏动力。

儒家这样做是十分精明的,(下面我们还将看到那些不怎么精明的理论派别)它抓住了人性的『软腹部』。于是我们看到,不光普通民众乐于接受,历代精英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儒家思想的信奉者,这些人殊途同归,『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薪火相传,薪柴可以不同,火则一样——儒家思想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用两个字来概括儒家思想,是『责任』;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家』。不爱家的人,很难说他能爱国。『昏姻之礼废,夫妇之道苦。』长期以来,自西方流入的形形色色的『解放』,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家庭观念。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被抛弃,信仰大厦崩塌,导致了三百年战乱。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辩证法,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围绕它形成的责任文化与家国情怀,依然是现实社会重要的支点和动能。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反对儒家这种积极入世的生活态度。他们不满现状,却不像儒家那样积极地去改造它(孔子名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如果现实情况令人满意,我就不操那个心了!),只撇着嘴玩清高:『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为了省心,他们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结绳而用』『抱瓮而汲』,或者干脆『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按照道家的想法,人就不该进化成有思维有感情的高级动物,退化成猩猩最好,『有人之形,无人之情』。可是,猩猩也有感情啊!

『有无相生、高下相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家能够辩证地看问题,说明他们的思考是深刻的,决不是那只走运的理论瞎猫。但道家对人类艰辛探索所取得的知识嗤之以鼻,以为与永恒无垠的宇宙相比,人类的这点知识太可怜,他也掌握不了终极真理(『道可道,非常道』)。既然这样,就不要充能了,否则没好果子吃(『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他们不肯正视一点:人类不需要掌握『常道』(这不过是一种臆想),只需要掌握相对真理,就可以大幅度改善生存处境。相对于道家这些逃避责任的托词,孔子『道不远人』『人能弘道』的提法,是唯一可取的人生态度。

在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方面,道家完全无视人性的基本需求——进步,它不被大多数人接受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具有超强的责任意识、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被大多数人接受了吗?没有,因为墨家的主张虽然与道家尖锐对立,但在反人性化这一点上,他们做得同样出色。墨家痛心疾首地指出:天下之所以战乱不休一塌糊涂,就是因为人们『不相爱』(『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只要大家『相爱』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怎么『爱』呢?比『爱邻居,像爱你自己一样』的『博爱』更加伟大,墨家要『兼爱』:『视人之国,若视其(自己的)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

这真是『爱的呓语』,这就好比患者向医生求医问药,医生却说『你不该生病,你应该健康起来』或者『只要健康起来,你病就好了』一样滑稽。不用说这些『天真汉』幻想的无差别的『兼爱』,即便是所谓『博爱』,也很难兑现,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下列情景:同为基督徒的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沙林毒气、马克沁机枪、坦克、斯图卡轰炸机、原子弹……『爱』的喧嚷高到极致,不是愚蠢就是虚伪。

在发出天真无邪的『兼爱』呼吁后,墨家还赤裸裸宣称『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不然就乱套!这个草根学派竟然拿出这样的治世『秘笈』,真叫人哭笑不得——他们究竟怎样定位自身呢?是『贵且智者』还是『愚且贱者』?好像都不是。

相比之下,儒家坦率地承认:人性的弱点是爱有远近亲疏,『亲亲之杀(差),尊贤之等,礼所由生。』一种思想,如果能正视人性的弱点,在抑制人的本能的同时,适度关照人性的需求,就会被大多数人接受。儒家正是这么做的。

在人性化方面,道家与墨家表现如此,法家同样乏善可陈:

『社会』身患疑难杂症,在道家和墨家那里没看好病,只得去求法家,该派『名医』商鞅。为患者开了个很好的药方:『郡县制』,但他同时把病人身上的『病灶』——诗书礼乐仁义廉耻统统切除了。他叮嘱『社会』:『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国以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在『愚民』这一点上,商鞅跟老子英雄所见略同,视其为不二之法门;对公然主张庶之富之教之、拿诗书礼乐给民众启蒙的儒家,他俩义愤填膺,破口大骂。法家另一位『名医』李斯,用『焚书坑儒』疗法给『社会』放血,结果人所共知。

中国传统文化武库中『兵器』虽多,但易于上手的只有儒家。

拥有儒家思想作为传统主流文化的要素之一,我们很幸运。文化多元化与主流文化是一对矛盾:拒绝多元化,主流文化易陷入停滞;当多元化湮没了主流文化,社会就失去了『主心骨』、从根本上陷入危机。不『以我为主』,多元化最乐观的前景不过是非驴非马的『文化骡子』。

积极入世的责任意识,『道不远人』『人能弘道』的信念,导致儒家追求卓越、蔑视平庸,『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对人的作用估计偏高;同时也容易掉进『完美』的陷阱,例如在道德方面对人提出近乎神圣的要求。尽管孔子叮嘱要『嘉善而矜不能』,『嘉善』我们做得很好,『矜不能』就做得不怎么样了。『恶居下流』、对『不能』者和『庸人』的苛责,客观上形成了一座竞争激烈的『文化丛林』。在这座丛林里,你不敢吊儿郎当、甚至不敢坐下来喘口气——没人逼你『要强』,你不要强大家要,为免遭淘汰你只好要强。上学、工作、成家、报国……百样事务,千种营生,累,是责任文化的宿命。可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呢?因为它有永恒的价值,正所谓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假如有这样一种教条,它鼓励信徒去杀死那些不信它的人或强迫人们信奉它,较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哪个更利于人类的和谐幸福?

有这样一种信仰,它鼓励『山巅之城』上帝的『选民』,去推行自己的信仰和生活方式,『超度』这个世界,不管这种『推行』和『超度』是多么好心好意,对那些不想或不能如此生活和信仰的人来说,是否意味着凌霸?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与『选民』们的做法相反,这里不搞『推行』,它只愿『吸引』,只愿当『磁石』;如果对方不买账,则『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进一步『修德』,直到对方欣然来归。

有这样一种信条:能用流血的方式获得的东西,就不要用汗水去获得,否则就太『草鸡』了。那么,什么人能跟种习性的民族相安无事?

『仁者爱人』『和为贵』『亲仁善邻』……谁听说过中国人拿着火枪去抢劫『新大陆』原住民的黄金白银、或者因为某个民族不『优秀』就去灭绝它?

有人断言某个人种『没有抽象思维、科学探究和任何发明创造的能力』,『由于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低劣,他们无法同高等种族交往。』你觉得这些人真的具有『平等』『博爱』的思想吗?这种歧视在某些国度真的消除了还是变态地存在着?

『嘉善而矜不能』『见贤思齐,见不善而内自省』,上述那些自命为『高等种族』的人士,该不该聆听一下孔子的教诲?

『学而不厌』『温故知新』『人能弘道』『人无信不立』『不患寡而患不均』『天下为公』……这些学说,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朴素,又像布帛菽粟和空气一样不可须臾相离。孔子不需要刻意的『解读』和『演绎』,他老人家的话,有的过时了(不这样就怪了),有的则永不过时。


晏子故里


我觉得儒家第一知识比常人渊博,一身正气喜欢专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第二给自己弟子或是自己的学生上课,传播自己毕生的知识和学问,当自己国家危难时,他们也会第一个站出来,用自己手中的笔杆子说话,来维护国家或者是抨击外来侵略者。



A货车司机小李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中文名

儒家思想

外文名

Confucian thought

别称

儒教或儒学

创始人

孔子

思想体系

仁、义、礼、智、信

简要介绍

儒家是中国古代在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和墨家并称显学。[1]在秦始皇时"焚书坑儒"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时,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在广泛汲取古代典籍精华基础上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用户5234449618


儒家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动乱,诸侯争雄争霸,以实力对抗,连年战争,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所谓春秋战国乱悠悠。乱世出英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乱世也出思想家,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经世治世哲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在诸子百家当中有一家叫儒家。儒家的创始人叫孔丘,他生于春秋末期,成长于战国初期。他认为社会之所以动荡,就因为诸侯争雄争霸,礼崩礼坏。他提出来要克己复礼,就是要求各诸侯王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的秩序。

西周建立之后,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自己最亲的人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王,其中把长子留在身边叫大宗,把其他儿子、侄子、外甥分到外地当诸侯王叫小宗,这样这种以血缘的亲疏远近作为纽带的分封制,就形成了等级分明的宗法制。

后人把这种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分明的中政治人伦规则叫做周礼。周礼可以用四句话来概述,那就是:亲疏远近、长幼有序,等级分明,各安本分。

孔夫子就是希望大家重新回到这种等级分明、长幼有序,各安本分社会关系当中去。孔子在克己复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周礼的学说,创立了自己的人伦学说,道德学说。

儒家,是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重要治世思想流派。儒家文化中心思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核心是“仁”。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基本内容:“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经过西汉汉武大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之后,儒家儒学一统天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其影响遍及东亚东南亚。


微笑老吴默默无闻


儒学的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的,是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所服务的。它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而非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许,它在封建社会是有它的先进性,然而,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什么意识形态中,其都是落后的思想,倘若将其某些内容作为修身的基本要求还算可以,但将其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思想却是万万不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