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木真带蒙古全部主力西征七年,金和西夏为何不趁机端他老巢?

仁者神无敌


对于题目中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因为铁木真出征并没有带走 全部主力,在后方依然有大部队在攻打金朝,至于西夏,在这个阶段已经羸弱不堪,内外都陷入了混乱,根本无力和蒙古抗争,所以这两方都没有袭击蒙古腹地的能力。



蒙古帝国的第一次西征

这次西征发生在公元1219年到1224年,前后经历不到6年时间。此前,在蒙古的西部,辽国非常强大,势力一度延伸到了今天的中东地区,但是到了1218年之前,已经变得非常弱小,蒙古在把西辽灭亡之后,和西面的一个叫花拉子模的国家接触。该国原本是个小国,却随着大辽的灭亡而雄起,一度非常强大,甚至有了出兵攻打蒙古的野心。双方互相派出使者,假装通商交好,其实都在打探路线,而蒙古人的使者去了该国后,却遭到了屠杀。


铁木真感觉自己的尊严被践踏,于是决定筹谋西征。不过原本他的大军是在攻打金朝的,忽然多了一个目标后,他就把攻打金朝的事情,交给了自己的大将木华黎,而自己在公元1219年,带了一共23万大军(对外称60万),经过五年的时间,将这个国家消灭。

在1219年刀1224年之间,金和西夏在做什么呢?

被打得节节败退的金朝

在1219年之前,蒙古大军已经在不断打败金朝的军队,仅在1218年一年的时间里,金朝就丢失了大半个山西。在木华黎接管大军之后,金朝又陆续丢失了山西的部分地区、河北、陕西,按照这个节奏,其实到了1223年的时候,金朝几乎就要灭亡了,只在陕西集结20万大军死守。可是此时木华黎突然病死,让金朝又有了喘息之机。但是从这之后的金朝,已经丧失了许多土地和人口了,实力大为衰减,根本无法继续和蒙古斗争,所以后来就被消灭了。所以,在1219到1224年之间,他们一直都在败退,根本没能力偷袭。而且金朝虽然陷入了灭国的危机,内部的皇室、大臣却依然在疯狂争权,这更加剧了金朝的灭亡,内部根本无法组织人手去干别的事情。

认错敌人的西夏

西夏的后期,蒙古崛起,原本西夏是和金朝结盟的,但是蒙古的几次入侵,金朝并没有支援西夏,于是西夏部分处于被迫也有一些恼怒盟友,所以放弃了和金朝结盟,转而依附于蒙古,开始攻打金朝。在1218年之前,西夏才刚刚醒悟,原来蒙古才是他们真正的敌人,于是在蒙古西征的时候,他们拒绝继续出兵,帮助蒙古,并且暗地里再次和金朝结盟。但是这个阶段里面,西夏并没有立刻和蒙古开战,因为毕竟这个时候,金朝在一直败退。


不过蒙古留守的大将孛鲁,在1224年的时候发现了西夏的意图,于是出兵将其打败,到了1226年,铁木真腾出手来追究西夏当年不出兵帮他西征,于是率军将其灭亡。


小镇月明


如果铁木真真的带走了蒙古帝国全部主力,那么他也就称不上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了,顾头不顾尾的军事行动是不会发生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身上的。蒙古首次西征时,成吉思汗不仅对后方做了军事安排,还做了政治策动,这使其后方根基得以安稳。而且此时金、夏的注意力也都没有在蒙古帝国这边,即使有心,恐怕也无力!


成吉思汗西征的后方安排

蒙古帝国的首次西征在时间节点上应该是元太祖十四年至十九年(1219-1224年),为时五年,目标是花剌子模。如果说七年西征,想必是将蒙古出征西辽与收西夏也包含在内。蒙古帝国与花剌子模的战争是带有必然性的,因为二者是东西方新晋崛起的两个大国,且皆有向对方方向发展与扩张的需求,早在1200年,花剌子模就向东占领了西辽的西部地区,且通过远征,吞并了波斯(伊朗)、阿富汗等地,进入全盛时期后将战略目标锁定在蒙古,还曾遣使打探向蒙古帝国进军的路线。蒙古一方,成吉思汗于1218年令哲别率两万铁骑攻打西辽,曲出律被斩杀,西辽灭亡,至此蒙古与花剌子模成为了邻居。


其实在此之前二者就有交往和摩擦,蒙古本来希望通过花剌子模展开对西方的贸易,但1215年蒙古商队遭到了屠杀,虽然这是非官方的行为,但花剌子模的包庇以及斩杀蒙古使者的行为惹怒了成吉思汗,这便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其实当商队被杀时起,成吉思汗内心应该是已经决定武力征服了,只是碍于当时的蒙金战争,成吉思汗遣使和谈成了他的缓兵之计,蒙古之后攻打西辽的策略本质上讲也是为了西征花剌子模做铺垫。

成吉思汗西征之初依旧面临对金作战,故而他针对金国一线的战争做了专门部署,也就是以蒙古四杰之一的木华黎专职攻金事项,临行前颁布诏谕:“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并赐“九斿大旗”,对手下将领交待道:“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


“吾为国助大业,披甲执锐垂四十年,东征西讨,无复遗恨,第恨汴京未下而!汝其勉之”。——木华黎

木华黎是1206年成吉思汗所封的左翼万户长,亲拜的征金大元帅,并冠以太师称号,蒙古帝国对金作战几乎全部由木华黎主持,可以说西征前的这个人事安排再合理不过了。此时的蒙金态势是蒙古为攻,金国为守,1223年木华黎去世后由其子孛鲁袭爵,依旧是保持着攻金态势。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木华黎在对金作战中攻取山西、河北全境,以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不仅没有给金可乘之机,且为帝国攻城掠地奏下凯歌!就连后来成吉思汗攻打凤翔府的时候还感慨到“木华黎若在,何须我督战!”

同时期的西夏

早在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帝国时,西夏本是与金联盟,成吉思汗为了对付金,就决定先断掉其西夏这个臂膀,遂三征西夏,最后一次直接围困了中兴府,时夏襄宗遣使向金朝求救,但金帝以邻国遭攻打为乐而坐视不救,夏襄宗无奈向蒙古纳女请和,至此改变了国家外交政策——附蒙伐金!

在西夏改变国家外交政策后,蒙古成为最大受益者,他们不仅获得了西夏的物资支持,还在军事上赢得了西夏这个炮灰。西夏经过十数年的对金战争,国内一片萧条,由于战争导致的兵员减少,西夏将募兵年限放低至12岁,女人也不得不拿起武器走向战场,人民的生活日趋恶化,此时夏神宗发动了政变,夺得了西夏王位,他上台之后依旧保持着附蒙抗金的外交政策,但当蒙古商队遭屠杀后,成吉思汗于1216年向西夏募集联军,协同西征,西夏国内争论不休,最终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要求,故而受到了蒙古帝国的第四次征讨,这次征讨依旧是以和谈收尾,西夏也是在这次讨伐中回过神,认知到蒙古迟早有一天会彻底消灭自己。

“时太祖在西域,夏国主李王阴结外援,蓄异图,密诏孛鲁讨之”。——《元史》

夏神宗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为时已晚,他不愿做亡国的皇帝,于1223年将皇位传给了夏献宗李德旺。夏献宗上台立即改变策略,决定联金抗蒙,趁成吉思汗仍在忙于西征时,联合漠北诸部落抗蒙,以此来巩固西夏北疆。根据史料记载,夏献宗的这个计谋应该是被告密的,否则选在西域的成吉思汗又怎能知晓。当时木华黎的儿子孛鲁总管汉地,成吉思汗密令其先发制人,于1224年率军由东向西攻入西夏,攻陷了银州重镇,次年成吉思汗西征凯旋途中率军再下沙洲,逼迫夏献宗投降。


此事说明西夏虽然国力大衰,国内矛盾激发,成吉思汗也并未对其掉以轻心,夏主欲联合漠北诸部时,情报的泄露与及时传达,说明成吉思汗提前做了间谍工作。而孛鲁的及时出兵也表明了经略汉地的安排有效的扼制了金、夏两方势力,是成吉思汗西征前做下的精心安排。

同时期的金朝

“辛卯,胡沙虎矫诏以诛反者,招福海执而杀之,夺其兵。”——《金史·卫绍王本纪》

金蒙之间的战争自成吉思汗建立帝国后就没有间断过,两者之间也由于成吉思汗的崛起而攻守易势,当西夏附蒙抗金以后,成吉思汗迅速与金断交,并于1211年发动蒙金战争,好在金朝守住了中都北京,次年成吉思汗二次征金,东北的耶律留哥叛金附蒙,向金用兵,蒙古军再次逼近中都,内忧外患下,金将领胡沙虎于1213年发动兵变,杀死金帝完颜永济,继而拥立完颜珣继位,即金朝的第八位皇帝金宣宗。


金宣宗于1214年迁都开封,这也是拜蒙古大军的攻伐所赐,金宣宗面对蒙古大军的咄咄逼人只得选择求和,献岐国公主与成吉思汗,向蒙达成议和。到了1215年,成吉思汗也是没有讲任何诚信,转而攻陷金中都,至此河北地区牢牢的控制在蒙古帝国手中。金朝内部的辽东宣抚使蒲鲜万奴,原本是受命讨伐叛变的耶律留哥,却未能战胜,于是自立东真国,等于整个辽东地区被蒲鲜万奴、耶律留哥瓜分,加上山东与河北一带红袄军起义盛极一时,金国此时实际能够控制的区域仅仅河南、淮北与关中一带。


“乃建行省于云、燕,以图中原,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诸城,拔之。”——《元史.木华黎传》

金宣宗本想趁着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得以喘息,哪只木华黎接过伐金的任务。政治上金宣宗封河北九公重整朝纲,却不见起色;军事上以术虎高琪为核心,继续向西夏、南宋用兵,以求出路;此时的金朝内政不良、军力衰退,已然成不了气候,金朝只希望来自蒙古的压力减轻一些,更本无力再主动发起对蒙的战争。

综上,蒙古帝国首次西征时,蒙金夏的对立形态虽强弱明显,但却未成鼎立局面,亦未形成弱国联盟,甚至出现西夏附蒙抗金的形态,这在局面上更有利于蒙古专心西征;蒙古西征军号称60万,实际上推算是23万,成吉思汗留下了足够的兵力与资源支持双线作战,保障后方稳定;加之西夏与金的衰落,以及内外矛盾凸现,故而不会对蒙古本部造成威胁。

参考史料:《中国文明史.宋辽金》、《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资治通鉴》、《元史》、《宋史》、《西夏史稿》


棍哥观史



成吉思汗既然要西征,而且走那么远,肯定后方已做好了准备。他连年征战,大小数十战都是离家而行的,征讨克烈部,乃蛮部,金国,西夏时,只给老营留少数兵力,而且都是忠实的战士。成吉思汗出征时每每都倾巢而出,经过紧密的战略部署和筹划,不担心他全军覆没,原因是他身旁大将如云,有四狗,四杰,四子,四养子,三兄弟,还有陪侍他身旁的妃子,士兵家属,牛羊,几乎是一大家子迁徙,这更有让他打胜仗的把握。


而他的大本营只是些老弱病残,守护着他从敌方哪里抢掠的财物,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让成吉思汗致命的东西,所以成吉思汗也不会担心金夏会抄他的老巢。蒙古是天生是马背上民族,他们的蒙古包随季节迁移,草场旺了就投哪,吃净了再找丰美的,居无定所,蒙古帝国首都也一样,成吉思汗常年在外打仗,走到哪吃到哪,很少回大斡耳朵。不像定居的农耕文明,始终把自己的老巢当做自己的根据地,老巢破了,他就完了,历朝历代都是这个样,秦朝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秦始皇以为靠关中天险守住咸阳,采用郡县制,将他的王子统统都收拢到咸阳,没有了兵权,他们就不能拥兵自重了,自己事解决了。又收六国王亲,将他们关在咸阳,国家都统一在秦始皇手里。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身旁一个太监赵高却抓住了他的弱点,趁他死后,利用二世皇帝独断专行,飞扬跋扈,残害手无兵权的王子,朝廷外,又诱使了大规模农民起义,最终项羽刘邦攻入咸阳,大秦就此完结,而远在边疆的大将们可以说根本就不承认大秦的存在了。


成吉思汗恰恰和秦始皇相反,他既然能征服世界,肯定有他独特的风俗在里面,他的老营一直是空舍,只有母亲月伦和他的妃子,在各地分设几个斡耳朵予以统辖蒙古草原。蒙古帝国大本营直到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时,才算稳定了,成了正儿八经的首都,他建起了和林城,和中原帝都不无两样,后来元朝灭亡,明军首要进攻的是和林,北元肯定靠天然的游牧优势拖住了明军,使明军无从下手,明朝重大的几次北征都效果不大,没有彻底除患。所以,北元的这项游击战术肯定从他老祖辈成吉思汗哪里学来的。


成吉思汗攻打金国之前,故意在地上扔了个金马笼头,让本来选好的士兵们捡,看他们是不是忠心,可居然没有一个敢捡。成吉思汗很高兴将他们叫到身旁,予以鼓励,有这样路不拾遗的后方,他自然很放心远征金国了。他的主子金国就这样被收拾了,主臣关系颠倒了,金宣宗不顾大臣反对执意南迁开封,导致蒙古再次入侵,这一次,中都沦陷了,金朝虽然退到黄河一线,但仍不罢手投降,顽强抵抗致使南下的蒙古军步步维艰,围绕着山西诸城展开争夺,不分胜负。


而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又发动西征了,原因是中亚花剌子模的讹答剌城主杀了他五百名商团,这次出征对于成吉思汗来说是他人生中的光辉。准备想像伐金一样倾巢而出,毕竟花剌子模是西域大国,拥有伊朗和阿富汗等地,拥兵四十万,而成吉思汗本身连二十万都没有,他征集下到十六岁上到七十的随军出征,就这样还人数不够,凑人数,可又不敢从中原调兵,原因是金朝未灭,怕由于人数少引起他们的反扑,只能调五千名工匠随行。在中原,为了使金朝不能影响他的大后方,决议让他最信任的万户木华黎充当他继续攻金,封木华黎为国王兼太师,太行山以南符印,军队调遣都又木华黎节制,木华黎也不负众望,将金军一直死死的压制着,更别提要攻打蒙古的老巢了。成吉思汗人数凑不够,只得从周围其他国家借,像阿力麻里,西回纥,还有西夏,可这个时候西夏王看不惯了,成吉思汗西征管他什么事,他经常受蒙古欺负,成吉思汗五次南下攻夏,让西夏王记忆犹新,蒙古主力的西征也为他找到了借口,二话不说,直接回绝了他的请求,还嘲讽铁木真自以为是,有本事自己干,干不了就别称汗。这可惹怒了半路上成吉思汗,想准备回师收拾这个桀骜不驯的臣子,后来被身旁大将拦住了,成吉思汗让西夏王记住他所说的话,西征之后收拾他。


这个时候的西夏仍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即想讨好金国,又想讨好蒙古,可现在得罪了成吉思汗,西夏王知道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半路撤掉了联合木华黎攻金的命令,木华黎眼看凤翔城快得到手,因为西夏的撤兵,功亏一篑。木华黎自知实力不够,从关中撤营,忧愤成疾。西夏王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视蒙古人为虎狼之邦,现在调整战略还来得及,于是联合金国对抗蒙古。西夏趁蒙古后方空虚,木华黎疲于攻金之战,联合少数金军偷袭了蒙古大营大斡耳朵,可没有见效,毕竟哪里有成吉思汗的幼弟铁木格和六公主阿剌合别姬守卫,他们俩算蒙古的干才,哪能让西夏得逞。西夏和金国无计可施,趁成吉思汗没有回来之前,准备策反留守的蒙古各首领一起阻截成吉思汗大军归来,合起来对付成吉思汗,可同样没有达成目的,西夏失算了,他根本没有想到成吉思汗后方老巢一点价值都没有,而是把整个实力都移在西域,当听到成吉思汗大军吞并西域捷报后,后悔了,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现在他只有等死了。

成吉思汗灭掉花剌子模后,整个花剌子模一分为二,成了他的两个儿子术赤和察合台封地,在留有少数兵力仍在花剌子模境内平叛外,继续扩大战果,一方面一支远征军甚至一度打到欧洲。而对于这个出尔反尔的西夏国,他也算找到了时间收拾了,刚回师就灭了西夏。所以别人锅没被端掉,自己的锅反而被端掉。


龙文说史


金国跟西夏国都有尝试过反击,也摧毁了部分蒙古军力量,据统计蒙古军在金国与西夏国的打击之下前后共损失了两万人之多,占其三万留守部队的三分之二,蒙古军主将木华黎甚至因此忧郁而死。这是成吉思汗迁怒于西夏国并对其灭国屠城的主因。

早在成吉思汗西征以前,西夏本来是已经被成吉思汗击败并且臣服。成吉思汗与其结盟并约定共同攻打金国。成吉思汗派木华黎作为征伐金国的大元帅,称木华黎国王,并给他三万兵马,由他统领三万蒙古并并负责节制西夏的十万部队攻打金国。只是这时候,西夏国反水了。他们不乐意被蒙古国统治,也认为金国完了,西夏也完了。所以,西夏国趁着木华黎征讨辽东的时候兵力空虚,发兵攻入草原,并趁着蒙古军撤退回援的时候与金国共同夹击蒙古军,致使木华黎兵败,蒙古军伤亡惨重,损兵超过三分之二,木华黎为此忧郁成疾并于不久后辞世。

西夏国与金国在击败木华黎以后也打算趁热打铁,准备攻入草原趁机拔除蒙古国后方。不过因为蒙古人悍勇,全民皆兵,两国又受限于补给能力,出击一千多里地便因为后勤跟不上不得不撤退。


优己


蒙古汗国早期是没有首都概念的,通常是大汗住在哪里,大汗的驻节地就是蒙古的老巢。成吉思汗西征前,倒是选定了回鹘人的旧都哈拉和林为都城。但这座城位于草原深处,而且当时正在修建中,战略意义不大。

所以,金国与其吃力不讨好的进攻草原,倒不如集中兵力消灭蒙古人的留守部队,因为只有消灭了蒙古人的生力军,金国人才有翻盘的机会。但是成吉思汗是个战略家,他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因此成吉思汗在挥师西征前,蒙古大军采取东守西进的策略。在东面稳住金军,西面大军出动,直逼西夏的老巢。这一次征讨西夏,在历史上被称为蒙古第四次攻夏之战。西夏神宗见蒙古势大,不敢抵抗,逃到了灵州。太子李德旺奉旨留守都城中兴府。李德旺也害怕的不得了,便遣使向成吉思汗求和,蒙古与西夏签订了城下之盟。西夏再次臣服于蒙古,表示愿意与宗主国共同对付金国。

其实早在蒙古与金国正式翻脸之前,成吉思汗就采用过这种战略。当时的西夏也是被打的狼狈不堪,向金国爸爸救援。结果金国朝野上下认为蒙古人只是常规骚扰而已,不足为虑。最终导致西夏被蒙古大军干翻,臣服了蒙古。在后来的蒙古攻金的数年中,西夏不仅不帮金国人抗蒙。反而乘蒙古和金国大战期间,数次骚扰金夏边境,给金国捣乱。



蒙古能这么顺利的震慑西夏,与当时金国朝政昏聩有一定的关系。野狐岭之战后,昏庸无能的金宣宗继位。

他先是向成吉思汗求和,严重的挫伤了金国人的士气,又宣布与西夏断交,导致西夏彻底倒向了蒙古。在外交上频频犯错后,他又不顾左相徒单镒的反对,将首都由北京迁往河南,导致中原门户大开。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北京一线是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这个地方若是失守了,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就是易如反掌。并且中原也没有反击的主动权了。(看看北宋和辽国就知道了)

听到蒙古伐夏的消息,金国一方莫名其妙的表现的很纠结。蒙金双方大战了好几年,金国已被蒙古歼灭了数十万主力。金国人知道,单方面是干不赢蒙古的,必须要联盟西夏。但此时的金国,上上下下都对救援西夏没有信心。于是乎,就看着西夏被蒙古一顿痛殴,不敢施之以援手。


成吉思汗西征后,带走了大批的主力。他一方面让自己的弟弟斡赤斤留守蒙古,另一方面封木华黎为太师和国王,给他全权负责金国军事行动的大权。但是,成吉思汗只给木华黎留了一万多蒙古骑兵,一万多汪古部骑兵,以及十多万投降蒙古的汉族军队。

木华黎上任后,知道这点兵力不够灭金,便广纳中原豪杰,在占领区域建置行省,规范化管理。同时木华黎还严令禁止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惯例,巩固了占领区的统治秩序。木华黎的策略是正正确的,以不变应万变,主动权在自己手上。


金国方面此时又昏招迭出,金宣宗在术虎高琪的忽悠下,搞出了一套顾头不顾尾的政策。既然蒙古人打我,那我就去打南宋!在北方损失的,从南方抢回来获得!就在蒙古西征的同一年,金朝在北方封建九公,收买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的土豪武装首领郭文振、王福、武仙等人,封为九公,各领本路兵马守城夺地。与蒙古在北方相持,形成拉锯战。

在南方,则动员了三十万兵力进攻南宋。南宋一脸懵逼状态,凭什么来打我?因而宋军奋勇抗击,双方打的两败俱伤。说实话,金宣宗这一臭招不仅得罪了南宋,导致后来南宋与蒙古联盟。还给了木华黎大举南下的机会,痛殴所谓的河北九公。



毕竟木华黎率领的蒙古兵虽然少,但都是百战之兵,灭金国有困难,打几个地方豪强还是绰绰有余的。蒙古与金国的河北九公厮杀两年有余,金国不仅没有收复一寸失地,反而又丧失了一大块土地,实力进一步的被削弱。

木华黎死后,他的儿子勃鲁袭职,蒙古大军继续南下,夺占河北大片地区,金国所封的河北九公基本被消灭干净,河北之地悉数被蒙古人占领。蒙古在所占领的河北、山西和山东等地建立政权,实行统治。如果三年前,金国能乘蒙古人立足不稳时,奋力一击,说不定还有一点点翻盘的希望。但是自从河北沦丧后,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


金宣宗去世后,继位的金哀宗倒是一个有为之君。面对危局,金哀宗力图振作,即位后立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内,大胆起用完颜合达、犯人完颜陈和尚等女真卓越将领,起用胥鼎等文武兼备的致仕官员;对外,改变金宣宗的对夏、对宋的愚蠢政策。先后与西夏和南宋停战、和解,专力抗击蒙古。

起初金军取得了初步的胜利,斩杀了不少的元军,收复了河南的部分失地。金哀宗以十万兵力西守潼关一带,另派精兵二十万人沿黄河分为四段坚守。与蒙古形成隔黄河对峙局面,算是稳定了颓势。

但是这个时候,西征的成吉思汗回来了!



蒙古大军东返后,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力量进攻西夏,以报复西夏鼠首两端行径。西夏危在旦夕,金哀宗急召陕西行省、总帅等人到汴京商议军事。将权力下放,授予将领大权,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将领们可以随机应变,不必事事上奏。

然而这个时候,金国和西夏的国势已经是积重难返了。哀宗虽竭尽全力,终究独木难支,无力回天。蒙古灭西夏后即全力伐金,金军虽有小胜,但毕竟只有两省之地(河南、陕西),仅靠这两省的民力和财力,不可能跟蒙古长时间的相持对抗。最终,在西夏被灭的七年后,金国也被蒙古所灭。

实事求是的说,金国不是没有机会,女真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将才。关键是统帅无能,累死三军。金军的战略战术就是被动挨打的战术,面对失利后,又急于把都城迁到了河南,导致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土地被蒙古军占领。金都迁都本身,实为失策之举,不仅失去了河北,而且失去了辽东根本之地。

成吉思汗西征期间,本来是一个收复失地的好机会,却因为金宣宗的昏庸,又白白的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尽管后来金哀宗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没有逆转颓势,最终国破家亡。


Mer86


蒙古军队在历史上一共进行过3次“西征”,第一次就是成吉思汗在1218年至1224年所发动的西征。当时,蒙古人虽然崛起,但南面仍有金、西夏、南宋、大理等政权,西面也有西辽政权。其中,西夏与金国直接与蒙古接壤,而且是蒙古最强的两个对手。但在成吉思汗西征的过程中,西夏和金却并没有趁火打劫,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在蒙古西征以前,西夏和金已经遭到蒙古的严重削弱。所以在蒙古军队西征的时候,西夏与金实际上已经没有力量对抗蒙古了。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向西辽发起进攻,随后开始进入中亚,直到1224年才回到蒙古。

当时,西夏的献宗皇帝想趁成吉思汗西征的机会北伐蒙古,结果还没有实施,就遭到蒙古进攻。蒙古将领孛鲁在1224年率军从东面攻入西夏,攻陷了西夏重镇银州。随后,成吉思汗得胜回国,也率军从西面攻打西夏的沙洲。可见,当时的西夏已经不具备和蒙古抗争的力量了。在1227年,虚弱不堪的西夏王朝很快就被蒙古消灭了。


而金国的力量虽然看上去比西夏强得多,但当时也没有力量去直捣蒙古的老巢,因为陷入了“宋金战争”中。蒙古在崛起之初还是比较忌惮金国的,但是在公元1211年的野狐岭之战中,金国的40万主力被蒙古铁骑击破,从此北方形势就变成了“蒙强金弱”的局面。不过,如果金国能够抓住战机,还是可以延缓蒙古进攻的。

在成吉思汗西征的绝佳时机,金国却偏偏陷入了“宋金战争”的泥潭中,无暇北上。从1217年开始,金国与南宋王朝在川陕、荆襄等地区多次交战。结果金军损兵折将,不仅未能消灭南宋,还削弱了自身的力量,无力面对蒙古的进攻。等到1224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的时候,金国才从“宋金战争”中脱身,白白错失了北伐的机会。此后,金国遭到蒙古连续猛攻,最终在公元1234年被蒙古与南宋联手所灭。



世界人文通史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临近的金国、西夏都被蒙古骑兵狠狠教训一番,金国被打得失去北部、西夏被打得臣服蒙古。

金国杀害成吉思汗的先祖,双方是不可化解的世仇,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西夏瞧不起蒙古部落,被军势所迫而屈服,心里一直想着雪耻。那么,成吉思汗率军西征,为什么金国、西夏没有突袭草原大本营呢?

老实说,金国、西夏也想一口气端掉成吉思汗的老巢,但是他们真的做不到啊。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1219年初,成吉思汗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杀向花剌子模。他临走之前,留下3万兵马给木华黎,让他继续对金国进行蚕食战;留下1万兵马给弟弟帖木格,让他防守蒙古本部。

你说金国该怎么进攻蒙古大本营,1万兵马在那里以逸待劳在等着金兵,以当时金兵的国力根本不可能长途突袭。何况,金国的北方正在被木华黎所率领的蒙古偏师在蚕食,金国无法抵御而早早迁都开封。

换句话说,金国提心吊胆防着木华黎,哪里还有余力去偷袭蒙古大本营。即便可以派兵去偷袭,跟1万蒙古兵在草原上野战,金兵也没这个胆量。即便大胜又怎么样,草原上可以到处迁徙,金兵根本就不可能伤及蒙古人。

而事实上,金国已经走向暮路,他们只打算偏安南部,根本不敢再向北方主动进攻。为弥补北方领土的损失,金宣宗还调集30万大军伐宋,企图让南宋的领土来补偿被蒙古占走的领土。

西夏的国力比金国还要弱,在成吉思汗西征之前已经被揍过好几遍。特别是1209年的那次,蒙古人引黄河水倒灌西夏都城中兴府,此后的西夏基本就废掉。

西夏国家颓废,但是傲气依旧。1219年蒙古使者来要求西夏、畏兀儿出兵2万跟随西征,臣服蒙古的畏兀儿人二话没说就派兵,西夏人却回复说:”成吉思汗力量不够,又何必称汗?”

既然臣服,就不该如此不忠不义,成吉思汗的西征在即,只好先放过西夏,但西夏灭亡的导火索已经点燃。草原没有城池,劳师远征并不合算且耗资巨大,更重要的是西夏兵马根本打不过蒙古守军。

综上所述,当成吉思汗带着蒙古主力去西征的时候,金国、西夏的实力还不足以偷袭蒙古大本营,他们连防守蒙古偏师入侵的能力都很差。事实上,木华黎一直在欺负金国,木华黎的儿子孛鲁还攻陷西夏的银州。


子屠龙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主力,从1218年开始发动对西方大国花剌子模的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及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后,直到1224年,成吉思汗才完全回国,前后花了长达7年的时间。在这7年的时间里,金国和西夏为什么不趁蒙古国内空虚,主动进攻呢?我来试着回答一下。

(成吉思汗画像)

第一,金国和西夏被蒙古打怕了,不敢发动进攻。

先说金国。在蒙古大军西征之前,成吉思汗刚对金国发动了两轮猛烈的攻击。第一轮攻击,差不多占领了金国一半的土地,最后是金国割地赔款,还把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和亲,成吉思汗才撤军。

成吉思汗撤军后,金国继位的皇帝金宣宗决定把都城南迁到开封。这一南迁的举动,就是他十分害怕成吉思汗的表现。金宣宗南迁后,成吉思汗又发动了一次对金国的进攻,占领了金国原来的都城中都。金国再一次纳币求和,成吉思汗又才退兵。

再说西夏。西夏是当时最悲催的国家,它几乎就是成吉思汗的练兵场所。成吉思汗先后对西夏一共发动了六次进攻,之前已经发动了三次,可以说,西夏对蒙古人已经相当畏惧。成吉思汗在西征前,下令让西夏派军参与西征。但是西夏没有答应。于是,成吉思汗又提兵,发动了对西夏的第四次进攻,攻打西夏京城中兴府,夏神宗吓得逃到西京灵州,留太子在那里应付。太子又赶紧派使者投降。成吉思汗因忙于西征,所以才撤军。

可以说,当时无论西夏和金国,对蒙古都是万分的畏惧。

(势不可挡的蒙古骑兵)

第二,就算成吉思汗率主力西征了,金国和西夏也无力与蒙古对抗。

金国的地盘,当时已经被蒙古挤压得非常小。同时,由于金宣宗把都城南迁,不但失去了朝中大臣的支持,而且也失去了北方老百姓的支持。北方老百姓或者结寨自保,或者投降蒙古,可以说,金国基本上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

金宣宗为了巩固统治,把国内九个最大的地方地主武装封为公爵,史上称为“封建九公”。但是这九个公爵不但对于抵抗蒙古基本上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还形成地方割据势力,金国更难控制。

西夏的情况与金国差不多,更没有能力对抗蒙古。夏神宗不愿意当亡国奴,赶紧把皇位让位太子夏献宗。他这一让位,显然就是力不从心的表现。

第三,成吉思汗虽然率主力西征花剌子模,但是留下了一个得力干将经略南方。

这一个得力干将,就是木华黎。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成吉思汗先后封他为征金大元帅、太师、国王,让他代替自己,统领南方事务。

木华黎征战金国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吉思汗西征后,他虽然兵力不是很多,但其实一直保持着对金国的碾压,并且还能不断地获得金国的土地。木华黎之所以这么成功,除了其强悍的战斗力外,还在于他充分利用已经投降蒙古的汉军将领史秉直、史天倪父子及张柔等人的作用,以金制金,同时加强了对金国地方武装的收买瓦解,比如金国“九公”之一的武仙,就被木华黎收复等。

在西夏这边,当夏献公准备联合金国进攻蒙古时,木华黎迅速察觉到这个意图,派儿子孛鲁攻打,又把西夏打了回去。

(宋朝地图)

第四,金国和西夏各怀鬼胎,忙着互相攻击,没有抓到有利战机。

其实,如果这时候,西夏、金国包括南宋三方联合起来,在蒙古国内空虚的时候,共同对付蒙古,蒙古未必是对手。但当时它们在干嘛么?

金国忙着去进攻南宋了。当金国被蒙古打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南宋停止了对金国的岁币。后来,蒙古西征,金国一是不服气想报复,二是希望往南发展,因此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结果并没有如意,南宋和金国互有胜负,金国进入了泥潭战。这时候金国向南宋求和,南宋又不同意,使得金国一直脱不开身。当然也就没有精力偷袭蒙古了。

西夏呢,夏献宗倒是希望联合金国攻打蒙古,但是,金国因为不满西夏背叛它投降蒙古。因此,不和西夏联合,还和他开战。结果木华黎发现了西夏的意图,主动出击,西夏就再也不敢进攻了。

所以,西夏、金国就这样,白白失去了一个自救图强的好机会。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为什么金,西夏等等一系列当时在蒙古周边盘踞的势力没有包抄了蒙古部落的老巢呢?

中原王朝,针对北方草原之上孤立的王庭发动千里远征,并且对她实施成功的军事行动,有几次?如果不是汉武帝拼上自己老本,把自己10万骑兵,再加上全国之力资助到了北伐行动里面,想要拿下匈奴王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十几万匹战马回来的不到几万匹,整个一个北伐行动消耗的资源不能够用数字来计算,这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一只军队如果想要偷袭蒙古部落的老巢,必须得翻过荒无人烟的草原和戈壁滩,而且还要面临周边留扣或者是流亡势力的不断袭扰,尤其是军队的人数必须要多,但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又需要庞大的后援,对于这个时候的金或者是吸下来讲拿的出这样一份满意的资金吗?

或者换一句大家都听得懂的话,你想赌博,你拿的出赌资吗?你就连上台赌博的资本都没有你凭什么要同意这一项选项?

我们仔细去看一下,事实上,这个时候蒙古部落已经将当时周边几个势力打得已经不要不要了,别说是自己去打蒙古部落的老巢,就算是蒙古部落不去打他,他都已经算是庆幸了,要真的把人家蒙古部落给灭了,那回过神儿来的蒙古军队一回来跟你做殊死搏斗,怎么办?蒙古人就是一群游牧部落,你杀了他的老人,孩子和羊,它就从你身上掠夺十倍乃至百倍的老人,孩子和羊,你这样的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你惹得起吗?

况且这个时候成吉思汗也对这个问题做了相应的布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西夏和金对立。

成吉思汗除了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以外,他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懂得纵横捭阖,懂得实施大战略包抄,从这一点上来讲,不要小瞧了成吉思汗的政治智慧。


漩涡鸣人yy


先声明:铁木真西征期间,金国一直没停止过对蒙古的反击。西夏原先是臣服金国的,蒙古强大后,就臣服于蒙古,所以西夏不可能泽不敢主动去打蒙古,即使是铁木真西征期间也是这样。因为西夏太弱小了。

蒙古在铁木真的带领,已经从金国手中独立,摆脱了金国的控制,后来还多次打的金兵节节败退,金国也不得不迁都。

这期间金国多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夏,要求两国联盟,共同对付铁木真,然而却被西夏拒绝,因为西夏惧怕铁木真调回头来先打我。铁木真也警告西夏保持中立。这些事情都是发生铁木真西征之前。

按铁木真的原先的计划,他是先打算统一中国,因为做中原皇帝是他最大的梦想,然而花刺国却多次挑战铁木真的权威和耐心。因此铁木真不得不先消灭花刺国。

干掉花刺国后铁木真发现,西边这些国家都是渣渣辉,都是软骨头,一打就趴下,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不像中原那些国家,战力爆表不说,还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根本不好啃。

于是铁木真暂时停止了对中原大规模的攻击,全力往西打那些弱鸡。因为蒙古军的强大实力,迫使西夏在铁木真西征期间只能固守本土,而不能北伐蒙古。换句话说,西夏连与金国结盟的勇气都没有,哪还有勇气主动去打蒙古呢。

至于金国,在铁木真西征后,就一直没停止过对蒙古的反击,然而终究是日下山河,虽取得过一些胜利,但终究还是不能扭转总体战局的颓势,还是被蒙古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