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01

到底是他们从来不认可你,

还是你从来没有实现过他们的期待呢?


在我们工作坊里,有很多对原生家庭中爸爸妈妈的控诉。这些控诉的核心,则是他们不够爱我,甚至不爱我。比如说:

我的爸爸总是控制我。他会控制我的思考,告诉我这样想是不对的,你怎么能这么想。他会指责我的行为,嫌弃我总是吃太多。他一点都不尊重我。


我的妈妈总是否定我。在她眼里,我没有一点好的地方。我感觉无论我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她的要求,无法让她满意,我真的特别累。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恨我父亲,他总是问我要钱,有一次我没有及时给他钱,他就指责我白眼狼。


……


他们特别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给自己尊重、认可、关注、重视、照顾、支持,特别希望爸爸妈妈能给自己多一些的爱,可是爸爸妈妈总是对他们不够好。于是他们觉得很委屈。


可是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有时候对你不好吗?你知道为什么他们会控制、指责、否定、打击你吗?


因为他们有期待,而你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


他们希望你是听话的、优秀的、照顾他们感受的,而你没做,或者没做到他们的期待。那一刻他们不开心了,所以没有给你想要的爱。


而你,想要得到爸爸妈妈更多的爱就很简单了,你只要去实现他们的期待,就可以得到他们的爱了。


他们对你的期待是A。你做到了A,他们就会爱你。你不做到A,他们就会恨你。


他们把自己的爱进行了明码标价。只要你付出相应的筹码,你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


所以你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是:


到底是他们从来不认可你,还是你从来没有实现过他们的期待呢?


很抱歉,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02

很遗憾

爸爸妈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只要你实现“足够的优秀”,他们就会给你认可,以你为骄傲。只要你能够“足够的顺从”,他们就会满意,觉得你是好孩子。只要你生而性别为男,你就可以得到他们更多的重视。


所以从小你就发现,更勤快、更乖、更努力、更优秀的那个孩子,会得到更多爸爸妈妈的爱。哪怕这个人不是你家的,是隔壁家的,他也能得到你爸妈更多的认可


可能你觉得他们的期待非常高,非常不合理,过分且无法实现。你觉得他们不该有这样的期待,你觉得做不到不是你的错。可这有什么关系呢?


每个人都拥有对自己爱的标价权。


就像商场里有一件皮衣,商家标价5万。你觉得华而不实,价格离谱。那你买还是不买呢?你在沙漠里遇到一瓶矿泉水,标价500万元,价格更是离谱而滑稽。那你买还是不买呢?


商家有标价的自由,而你有买或不买的自由。你非常需要那是你的事,你非常需要不能成为别人必须要给的理由。


遗憾的是,对于处在沙漠里的你,无法放弃对这瓶水的渴望。你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商家的条件,那时候你没有选择的自由。就像生病的人只能去迎合医院,获得生存的药物,别无选择。


对于小孩子也是这样,他没有选择的自由。他离开了爸妈的爱,就无法生存。所以他只能努力迎合爸妈,去听话顺从、去优秀奋斗、去照顾父母的感受、不给他们添麻烦,以此获得他们的爱。


这就是现实。虽然爸妈不是故意的,但潜意识层面的确是暗流涌动,这么发发生了。也许你不愿意接受,更不愿意承认,但是:


很遗憾,爸爸妈妈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03

所有人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书上喜欢歌颂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也应该是无条件的,这对父母极其苛刻,也是对父母的极大不公平。这些言论

忘记了父母除了是父母,还是一个人。


是个人,就会对关系中的对方有期待。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所有人的爱,都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你实现我的期待。


你对一个人有期待,他们实现了你的期待,你就会感觉舒服,愿意对他好。他们没有实现你的期待,你就会生气、失望或难过,不想再对他好。这是一个人的正常反应。


你的期待可能很低,低到你可能意识不到你的期待,但你不可能处在关系里,对对方还没有期待。


在我们工作坊里,还有一些爸爸妈妈是来求助跟孩子问题的。他们的诉求核心,就是:


孩子总是让我不满意,我会忍不住打骂他,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我真的忍不住。


比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到家总是先打游戏,而不是先写作业。我跟他说过很多遍,可他就是不听。有时候我就会忍不住打他骂他,然后又非常后悔。


对这个妈妈来说,那一刻,他对儿子的期待是积极、上进、自觉。儿子实现了这个期待,这个妈妈就会爱他。儿子没有实现这个期待,就会不满意他,打他。


然后我对这个妈妈的自责说:你好像不太允许自己对他有期待。


很多爸爸妈妈受“无条件的爱”的洗脑,会不允许自己对孩子有期待,所以他们作为父母,就会特别挫败特别累,仿佛他们不应该是个人,应该是个没有自己喜好和需求的神。


我也同意打孩子不对。但有期待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期待,而非用打的方式。


04

如何让一个人爱你


所以你想让一个人爱你很简单。你只要去发现他的期待,然后实现他的期待,甚至超过他的期待,他就会对你好了。


注意:第一步是发现他的期待,其次才是实现。那些盲目付出的人,连对方的真正期待都不知道,就无法满足对方。


你要得到孩子的爱也是如此。


有些心理学家说,孩子是无条件爱父母的。这句话显然很胡扯,不然就不会出现“弑母案”这样的悲剧了。


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你不买给他,那一刻他就是恨你,不爱你,想抛弃你。孩子想看电视,你阻止了他,那一刻他就是对你有敌意,想推开你。


无论你曾经满足过他多少次,在你没有实现他期待那一次,他就是不爱你了。


伴侣之间的爱更是如此。你们之间每次吵架,不都是因为你没满足对方的期待,或对方没满足你的期待吗?


你的期待没有被满足的那一刻,你就是会产生想离开他的念头。同样他的期待没有被你满足的那一刻,他就是不爱你了。


我们都是人,都会在关系里有期待。你的爸爸妈妈是人,你结婚了还是人,你做了爸爸妈妈也还是人。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喜欢,就会有偏爱,就会有期待,就会有自己喜欢的风格和价值观,就会希望对方能在关系里满足自己的期待。


期待没有被满足就会受伤,人就是会生气,会指责,会失望,会冷漠。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反应。


当你的伴侣没有满足你的期待的时候,你就会受伤。当你的孩子没有满足你的期待的时候,你也会受伤。


同样,当你没有满足爸爸妈妈的期待的时候,他们也是会受伤。


很抱歉,父母的爱都是有条件的


05

你能要求一个人受伤的时候,还给出爱吗?


所以为什么他们有时候会指责、否定、抱怨?只是因为那一刻他们的期待没有被满足,他们受伤了。他们虽然看起来很强势,但他们的内在在那一刻,体验到了受伤和委屈。你受伤的时候,不经常也发火吗?


你能要求一个人受伤的时候,还给出爱吗?


人在体验到受伤的时候,只想保护自己,不想给出爱。这是人作为人的局限,更是人的自我保护功能。


所以什么样的客体才能给出无条件的爱?


不会受伤的客体会给出,对你没有任何期待的客体也能给出。


而你之所以会在原生家庭中去抱怨父母对你不够好,其实是你在期待无条件的爱。你幻想父母是无限的,没有自己喜爱的,以你为中心的。你不知道,他们也会受伤。你更不知道,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你想要呢,你就去满足他们的条件。即使艰难,你也可以努力去实现,以换得他们的爱。如果你不想付出,不想牺牲,不想妥协,不想努力呢,那你就放弃向他们索要。


你没有实现他们的要求,就开始索取。正如你没有付足够的钱,就想把兰博基尼开回家。只能自讨苦吃。


你可以嫌贵而不买,但是你指责人家卖的贵是怎么肥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