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和美國家庭教育的優劣差異有哪些?

江湖遊俠34507472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承擔著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職責,因此家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家庭教育是整個社會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模式,有著各自不同的鮮明特徵。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異

  1. 家庭教育內容方面。其一, 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同, 美國和中國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教育思維模式。美國文化強調個人的價值, 個人所做的只代表自己。父母的聲譽與孩子的成就無關, 同時他們也不會為孩子的錯誤負責。在中國, 父母則期望自己的孩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中國有句古話, “養不教, 父之過”, 個人形象甚至可以代表整個家庭。其二, 美國家庭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我國的父母在家庭中佔據著絕對權威地位。例如《弟子規》提到:“父母呼, 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父母責, 須順承。”

  2. 家庭教育目標方面。美國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 倡導獨立與探索精神的國家, 培養具有處理各種情境能力的人才是美國家庭教育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 美國父母會為孩子安排一些任務, 要求他們自己完成, 要求他們獨立。例如, 當他們還是嬰兒時要獨自睡覺, 他們長大後要打掃房間或外出打工。如果他們想要什麼, 必須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參與來獲取。調查顯示, 54%的青少年沒有父母給的零花錢, 68%的青少年通過兼職賺錢。中國家庭教育的目標是將孩子培養成具有光明未來的人才。基於這樣的期望, 大多數中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畢業後能有穩定的工作。中國父母堅持一個準則, 只要孩子努力學習, 就會全力支持孩子, 他們認為從事兼職工作會佔用學習時間, 或者對女孩來說不安全, 這使許多孩子失去了從小適應社會的能力。

  3. 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家庭教育方式是落實教育內容的具體措施和手段, 而其與文化傳統和歷史背景密切相關。美國文化注重關注孩子的內心, 父母往往會作為朋友傾聽孩子的想法 (重視其心理健康) , 鼓勵孩子追求夢想和挑戰自我。在學業教育之外, 父母會常帶孩子參與社會實踐, 培養其觀察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行動力等。在大部分中國父母心中, 他們認為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 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根據父母或父母的意願完成的, 父母有時會按成人的價值觀評價和教育孩子。

二、受到的啟示

  1. 轉變家庭教育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變“人才”教育為“ 社會人”教育,把孩子培養成“ 社會人”教育更符合孩子的自由成長。鼓勵孩子自由發展,展示個性;鼓勵孩子通過努力獲取財富;給予孩子充分選擇的權利。

  2. 豐富家庭教育內容。中國家庭教育內容以文化知識為主,在中國社會中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社會實踐和生存能力是孩子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豐富家庭教育內容首先,家庭教育內容由知識本位向能力本位轉變,豐富關於實踐和生存能力培養的內容。 其次,在注重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積極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 最後,轉變提及性教育為恥的觀念,把孩子心理發展相關知識納入家庭教育內容,引導孩子正確處理成長期的心理問題。

  3. 拓寬家庭教育方法拓寬家庭教育方法,在以父母為主導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基礎之上積極融入民主型家庭教育方法,首先,民主與勸服相結合,既尊重孩子權利,民主教育,認真傾聽孩子的意見,不以地位壓迫孩子服從父母的意見,又不放縱孩子,給予適當的建議。其次,緊密聯繫生活實踐,家庭教育方法貼近孩子生活。 最後,不管採用何種家庭教育方法,允許孩子犯錯,不抹殺孩子的創造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 中國家庭中的父母應該借鑑美國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 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空間, 將孩子培養成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別青煙放棄


在中國,我們傳統教育方法遵循慈嚴相濟、以身作則的原則,注重優良家風對孩子的陶冶;在日本,“兒童第一,教育第一”已經是社會的普遍認識,家庭教育更加關注的是禮儀與挫折教育;而在美國,更強調的是營造獨立開放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的創新與批判能力。


教育不分國界,就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美國一家媒體曾就美國家庭教育與中國家庭教育做對比,可能對於提倡中西融合的當下教育背景有所啟示。


傾聽夢想

孩子們的志向與父母對他們未來的設計相左時,多鼓勵子女的夢想,無論在父母看來這類夢想何等奇特,因為這同樣需要足夠的勇氣。何況,孩子的夢想往往是他們成功的起步。


提供機會

能力需要靠訓練來增強,需要有機會去磨練。因此,父母大多都讓子女參加運動隊、研學營、課外活動小組和其他社區組織,使孩子從小就獲得待人處世的經驗。


充分鼓勵

孩子微不足道的成功都是值得父母稱讚的,這不意味著用虛假的話哄騙孩子,也不是說父母永遠不能批評孩子,批評應該跟讚揚結合在一起。


多問“假如”

“可能性思維”是生活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那種對一個難題認真研究並向別人演示如何解決它的孩子會問:“假如我這樣做了,會怎麼樣?”父母應當鼓勵孩子多做這樣的思考,這樣孩子從小考慮問題就會想到前因後果,也就會少走一些彎路。


勇於表現

鼓勵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多發言,在別人面前毫無羞怯地表現自己是一個最重要的技能。美國人是不提倡“謙虛”的,能幹的事就要敢說我行,遇到競爭對手就要敢於拼搏!


增強自信

要鼓勵子女多想成功而少想失敗,多想如何掃清障礙的辦法而少想敗退,增強孩子的自信。自信會成功的人,就會緊緊盯住成功的目標去給力,這也就大大增強了成功的可能性。


允許探險

孩子樂於欽佩和追隨那些願意冒險和能應付挑戰的人。可是我們的家長,就怕孩子磕著、碰著、摔著,如此謹慎入微,難得孩子有冒險精神。實際上,生存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裡,沒有冒險精神是難以成功的。


學會“3R

Respect(尊重)、Resourcefulness(機智)、Responsibility(責任心)被認為是父母必須在孩子身上開發的三種基本特性,成功的桂冠總會落在這種人頭上。他們努力照習慣去理解和容忍,他們屢次在挫折面前另闢蹊徑,他們勇敢面對自己行動產生的後果。


面具讀心理


中國教育與美國教育的差異

一、為誰而學:

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

中國的教育總是要事先給學生做出細緻繁瑣的各種規定,該學什麼,學多少,什麼時候學,該怎麼學等等。

二、育人目標:

美國不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中國教育特別重視所謂的“雙基”,重在練“基本功”,不重視對學生創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課堂:

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

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

四、考試製度:

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週內交卷即可。

中國的考試則如臨大敵,單人單桌,主監副監嚴防緊守。


伊水緣


差異還是有很多的,每個國家國情不一樣

1.學校的教學 國內基本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只抓基礎教學,美國關注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

2.學習上 我們的教育善於教孩子做總結,把孩子教到無問題最好,美國的教育善於激發孩子提出各種問題,善於發現問題。

3.課外生活 中國一般不太允許小孩參加真正的社會活動。但在美國小學生一旦走進校門就開始真正參與社會活動了。美國的課外活動是學生自發參與,經費也是大家共同出資、共同尋求贊助。


京城帥客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個人總結了兩點:

中國家庭教育是圈養。美國家庭教育是散養。

圈養只是一味的幫孩子做這做那,要求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失去了自我選擇的能力,沒有了獨立性。

散養也不是盲目任由孩子自由發展,而是給予正確指導。引導孩子做一些事情,鍛鍊了孩子的獨立性和社交能力。

我的回答就這麼多,希望能幫到你。


皮都人的點點滴滴


中國以傳統教育為主,美國崇尚自由式教育

一句半句說不出來。

但是教育的根本還是以底層邏輯為主:優良的品格才是教育的本質。


一位爸爸的修行


我是家長,美國的教育也沒有體會。只能隻言片語中感受中,國情文化制度的不同。沒有可比性。因為目標和結果都不一樣。不管在哪個國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對於人品的重視。這會在很多年之後才會顯現出它的威力。讓世界格局。就能看出來誰的教育更好了。


紅木顧慧玲


中國家庭教育通常過度保護,孩子依賴性強一些。

美國家庭教育通常過度放任,孩子創造性強一些。



和平之洲


文化背景差異,不同國情,不同文化,不同培養環境,不同培養目標,怎好說優劣。對比需要前提統一,標準統一,不在一個時空裡,不同的發展方向,符合本土國情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不能讓孩子在自己家的土地上很好的活著的教育一定是壞的教育。當然,爹媽有錢將來把孩子送給國外的不在內。


大路說教育AAAAA


中國知道 美國不知道 沒法別 教育不分國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