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探索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从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探索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着成功者的脚步”最近因生活缘故,搁置了一段时间。才疏学浅的我,不知道写点什么,在把大家给误导了,疫情期间,正好有时间从读了《道德经》,有了很多的感悟,分享给大家

《道德经》第一章: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

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

之门


译文

能够用言语解说的道理,就称不上是恒常的大道。能够用文字表白的概念就称不上是

恒常的概念。不能用言语诉说的初始状态,是混沌宇宙的本源。已经用言语表明了的

概念,是孕育万事万物的母体。所以常保持虚无的状态,是意图看清世界的本质。常

保持实有的状态,是意图明鉴事物的表象。虚无何时有这两种事物来源相同而名称不

同。他们都称得上是玄秘的现象,寻觅之中的至高至上者。便是产生宇宙间一切奥妙

的门户


从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探索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用几个故事来理解一下

卸下肩头的虚名重担。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刀割着经,潭水无痕。在纷繁复

杂的社会上,一个人对民生不可看得太重。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大原则的前提下,很需

要掌握一点自污之法。

西汉初创汉高祖刘邦仍马不停蹄的带兵东征西讨。另一方面,他又十分担心后院起火。于是,萧何出谋划策,帮吕后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的心腹之患。刘邦大喜封萧何

为相国,增加封邑五千户,而且还特别恩准.从宫廷卫队中选拔五百人,做相国的警卫。

满朝文武争相祝贺,可是有个叫召平的人,却来给萧何吊丧。召平对萧何说:“您的大

祸,从这件事开始啦”

萧何大惊,问其缘故,召平说:“皇上在外艰苦平叛,您身为相国留守国都,没有浴血

苦战的功劳和危险,却赏加封邑和卫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韩信是叛乱的内应,皇帝

对您也起疑心了。给您配置卫队,并不是对您的宠信啊!

希望您辞谢封赏不要接受.而且拿出所有家财去帮助皇帝打仗,这样才能躲过此劫。

萧何采纳了召平的计策,刘邦又大喜:萧何真忠臣啊。就这样,刘邦放弃了杀害萧何的

念头。

一年秋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其间曾多次派人刺探萧何的活动。

派去的人回报说,萧相国正鼓励百姓出钱出物,支持军队作战。萧何的一个门客对他

说。用不了多久,您就有被灭族的危险。您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能再向上

升了。

可是自从进入关中以来,您一直深得百姓爱戴。皇上数次派人来刺探,显然,是害怕

您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而生疑心。您现在应该多买田地,对百姓不再体恤,自损名声,

这样圣上才会消除疑心。

萧何从没想到这一曾不由吓出一身冷汗,急忙按他的建议去做。刘邦平定叛乱班师回

朝,一些百姓拦路哭诉说,相国如何不体恤百姓?谁知刘邦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特

别高兴,当然也没有责罚萧何。

难道萧何视自己的名誉无足轻重吗?显然不是。只因名誉与生存相比,实在算不了什

么。在潜伏的巨大危机面前。萧何变卖家产,以充军资刻意行恶,自毁名誉,都是明哲保身之法。

从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探索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东汉后期关西胡凤有位知名大汝名叫法真,勤奋刻苦,知识渊博,通晓各家之法。他

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任南郡太守,法正确淡泊名利,对政治毫无兴趣。胡凤镇太守

听说法真有大才,就请他到家里做客,劝他说。

鲁哀公虽称不上明君,但孔子却乐意辅佐他。我是没什么才得,但想请你来做工曹,

你意下如何。法真说。我应邀来做客,是因为您彬彬有礼,如果非让我做官,那我只

好躲进深山隐居了。

一次汉顺帝西寻,法真的同乡便举荐他。顺帝四次征兆,他都没去,反而躲起来过起

来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法真一直活到89岁高龄。他的好友郭正说,法真,这个人真

不简单,他不想出名,名声却始终不离他左右。

他想避开功名,功名却紧随着他。东汉后期,朝廷内官宦外欺争权夺利正直之事屡遭

迫害。类似罢官囚禁被杀这类人间悲剧经常上演。可能今日还会居高权重,明天变入

狱为囚。而看透了社会人生的法真,确实功名如草芥。因此,对于纷繁复杂的政治斗

争保持距离,得以保全性命和操守。终成一代名士。


其实,出名不易,流芳百世,固属难,能遗臭万年也非易事。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曾

说,你我莫说万年。想要在全国中一臭三日也不可得。按照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您的最高境界是不求名而得名。所以,何不卸下压在自己肩头的明知重担。让身体得

以放松,让心灵得以解放呢。

从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探索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总结

道德经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

入领悟指明了,道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方便,才不得不负于他到这样

从读《道德经》第一篇:众妙之门—探索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