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2012年的長子團城唐王廟】

山西的晉東南地區供奉的神仙眾多,廟宇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門,其中有多處唐王廟

長治市長子縣團城村有一座唐王聖帝廟,正殿是元代風格的木結構建築,大氣精緻,是山西鄉村古蹟中的精品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2012年長子團城唐王廟】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團城唐王廟的枓栱】

根據廟裡留下來的明清重修碑,這裡供奉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碑文中多次出現唐太宗“吞蝗”的字句,這則故事來自《貞觀政要》卷八:

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咒曰:"人以穀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將吞之,左右遽諫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災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復為災。

唐太宗以吞蝗蟲的方式鎮壓住蝗災,各地修建起供奉唐太宗的神廟,目的也是希望太宗保佑免遭蝗災

在長子縣的西小河北莊村也有一座唐太宗聖廟,同樣是為祛除蝗災而建,這座廟的正殿也是元代風格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2012年長子西小河唐太宗聖廟】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西小河唐太宗聖廟的枓栱】

太行山深處的平順縣南峧村也有一座唐王廟,沒有見到碑刻,不知道供奉的是哪一位唐王,從功能上看,唐太宗驅蝗對農業生產幫助很大,可能也是一座唐太宗的神廟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2013年平順縣南峧村唐王廟】

相關閱讀:

晉東南及晉南地區還有多處唐王廟,僅記錄一下我到訪過的幾處

當蝗災來臨的時候古人不僅僅是靠求神拜佛,也會人力驅蝗,白居易留下一首詩《捕蝗-刺長吏也》

捕蝗捕蝗誰家子,天熱日長飢欲死。

興元兵後傷陰陽, 和氣蠱蠹化為蝗。

始自兩河及三輔,薦食如蠶飛似雨。

雨飛蠶食千里間,不見青苗空赤土。

河南長吏言憂農, 課人晝夜捕蝗蟲。

是時粟鬥錢三百,蝗蟲之價與粟同。

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飢人重勞費。

一蟲雖死百蟲來, 豈將人力定天災。

我聞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驅蝗蝗出境。

又聞貞觀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

一人有慶兆民賴,是歲雖蝗不為害。

從詩文中可見河南的地方官員調動人力捕捉蝗蟲

不能因為留下來的廟多,就認為古人都是迷信的,迷信只是一部分人或處理某些事情時的選項

但白居易認為人力戰勝不了天災,要靠良吏善政,災害才能消除

詩中也引證了唐太宗吞蝗的故事,“文皇”指的是唐太宗的諡號文皇帝,把消除災害也寄託在明君身上

關於白居易這首詩,有點歷史背景可以聊一聊

白居易認為導致蝗災的原因是“興元兵後傷陰陽”,指的是“涇原兵變”,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因軍餉沒到位,涇原兵叛亂,佔領長安,擁立朱泚為皇帝,唐德宗逃離首都,第二年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在李晟等領導下平定了這次叛亂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陝西高陵博物館李晟碑】

朱泚佔領長安時,找他的老首長曾領四鎮節度使的段秀實商議稱帝的事,沒想到被段秀實用笏板打得頭破血流,段秀實被殺,從此段秀實成為唐朝中後期忠臣的代表

今陝西千陽縣上店村還有一塊段行琛碑,是朝廷褒獎段秀實父親的,據說碑文是唐德宗親撰,立碑是在段秀實被殺四年前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陝西千陽段行琛碑】

朝廷調涇原兵出征,是為平定淮西李希烈叛亂,對抗李希烈的主帥是李勉,坐鎮開封,並修築了開封的城牆,我一直認為《清明上河圖》中畫出的城門樓並非宋構,根據畫中的木結構特徵分析,是李勉時期留下的遺蹟可能性更大,張擇端把這座城門畫入《清明上河圖》時已是三百多年的古蹟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清明上河圖》中的城門】

相關閱讀:

2018年國博“大唐風華展”的一隻雙魚紋銀盤,背後有“李勉奉進”的題字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李勉奉進的雙魚紋銀盤】

“涇原兵變”後,唐德宗重新啟用李泌,李泌歷經數朝,幾經沉浮

由於後院失火,李勉未能抵抗住李希烈的進攻,開封丟了,李勉回到長安向唐德宗請罪,經李泌說情,德宗沒有治罪李勉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泌】

大書法家顏真卿也是因出使李希烈處被扣留,最終被殺害

從唐王廟和白居易的詩看古人如何對抗蝗災

【河南偃師顏真卿墓】

李希烈最終被李勉的部將劉玄佐擊敗,並被屬下陳仙奇毒死,陳仙奇領有淮西,但沒多久陳仙奇又被他手下的將領吳少誠所殺,吳少誠又死於他手下的親信將領吳少陽,吳少陽去世後淮西傳給了他的兒子吳元濟

李晟的兒子李愬雪夜入蔡州擒殺吳元濟,已是“涇原兵變”三十多年之後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