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復為什麼不重點練習家傳武功,一門心思的偷練別派武功呢?

地球王者水熊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慕容復的內力不足,也就是“水不厚”,因此無法把家傳的斗轉星移發揮到極致,無奈之只得偷練別派武功,這樣至少表面維持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威名!



江湖上有道: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復的武功卻遠遠不及喬峰,慕容復的家將風波惡對喬峰的“擒龍功”佩服得五體投地,王語嫣一看就知,喬峰武功遠在慕容復之上。

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威震武林,自然是高深的上乘武學。斗轉星移和乾坤大挪移神功非常相似,都是以強大的內力為基礎,然後招數是顛倒乾坤,借力打力。

明教歷代教主都是堅韌不拔,才智過人之輩,之所以不能把乾坤大挪移練到最高層,本質原因就是內力不足,不足以顛倒乾坤,藉此力打彼力,就類似兒童不能揮舞百斤大刀一樣,力量不足。張無忌短暫時間把乾坤大挪移練到最高層,就是因為他會《九陽真經》,內力源源不絕,強勁雄厚。

慕容家的斗轉星移,天南大理段家的六脈神劍都是極其高深,威力無窮的上乘武學,但是練習者內力不足,反而武功落入下乘。大理段氏靠著一陽指揚名江湖,而知道六脈神劍的人並不多。

本因道:“依這六脈神劍的本意,該是一人同使六脈劍氣,但當此末世,武學衰微,已無人能修聚到如此強勁渾厚的內力,咱們知好六人分使六脈劍氣。”—《天龍八部》。



段譽學會北冥神功,吸取了黃眉僧,段延慶,鳩摩智等一大批高手的內力,內力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靠著強大的內力催動六脈神劍,發揮出巨大威力。

如果段譽沒有奇遇,沒有震古爍今的內力,所謂的六脈神劍也和斗轉星移一樣,給人感覺是徒有虛名!

慕容博武功見識非凡,這個道理自然懂得,他也試圖彌補慕容家家傳武學的缺陷,因此才處心積慮隱藏在少林寺,目的在於偷取少林寺的武學秘籍《易筋經》,可惜未能得逞,才轉而求其次,偷取少林七十二絕技武學秘籍。

慕容家試圖偷取少林的《易筋經》的說法,還有個證據來自阿朱。阿朱是慕容家的丫鬟,可是慕容家待其甚厚,她有專門的居所,還配有下人。



阿朱笑道:“大哥,我偷這部經書出來,本想送給公子。”—《天龍八部》。

慕容家族覬覦已久少林派的《易筋經》,從這裡就能看出慕容復的內力不足,期望靠著它來增強內力,把斗轉星移的巨大威力發揮出來。

少林掃地僧可謂是武學神人,他只望了一眼就知道慕容復的內力不足。

令郎年紀尚輕,功力不足,無法研習少林七十二絕技,原來是傳之於一位吐蕃高僧。—《天龍八部》。



慕容復的內力尚且無法研習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因此以慕容復的內力想把斗轉星移發揮到極致,簡直就是痴心妄想!

總而言之,慕容復限於內力不足,練習家傳武功遇到瓶頸,無奈之下才練別派武功。用他人武功來對付他人,這樣至少表面可謂維持慕容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武學的威名。


我是一個小書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我是這麼理解的。


第一,慕容復練習斗轉星移是很用功的,但不能速成。

慕容復大概二十七八歲,而斗轉星移非常神妙,連武功高不可測的天山童姥都讚不絕口。

以慕容復的年齡,練習斗轉星移再勤奮,火候也不足。

書上說了,斗轉星移如果貨後不足,遇到一流高手就不能生效。

高手對戰,你用不成熟的武功,等同於尋死。

比如慕容復和喬峰對戰,斗轉星移根本移不開降龍十八掌。



第二,學習各派武功,是短時間內增強武功的無奈之舉

慕容復練習的這些武功,都沒有內功,只是招式。

說白了,這就像華山派劍宗那種,通過變化無窮的招式,短時間內增強自己的武功。

這也是很有效果的。

比如令狐沖有一段時間根本沒有內功,完全依靠招數取勝。

慕容復練習斗轉星移火候不足,只能這麼做,迅速提高武功好走江湖,復國。



第三,慕容博的武功其實也是閉關以後才練好的

慕容博少年時期,一指打敗了年輕的黃眉僧。

但黃眉僧只不過是少林寺青年高手,金剛指只有二三成火候,算不了什麼。

而慕容博的高深武功,主要是30多歲裝死以後,躲在少林寺苦練30年練出來的。

慕容博年輕時代,武功也未必很高,所以慕容復並不是弱雞。


薩沙


個人看法 勿噴

慕容復是一個聰明人,真的,從掌控人心到各種找事,他都能表現出來,他的師妹慕容焉從小對他死心踏地,但聰明人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自腹,這也可能是金庸一開始都從名字裡面暗指了,他家功夫說白了就跟太極拳一樣,借力打力,別人不出力他自己也出不了力,就跟喬峰的降龍十八掌再厲害,到那裡都跟輕風拂水一樣,遇強愈強。

但問題了也出來了,這麼大個老爺們只能讓你打我的時候,我再還擊,這不科學,就出事了,當別人打不死你,你又打不死別人的時候,慕容家有天下武學藏書,還有焉這個移動圖書館,但開學藏書這種東西肯定不全,畢竟有各家的絕學,所以偷換騙才是方法,所以悲劇也就開始了,因為金庸裡面所有的武學都有問題,要麼經年累月長期修煉,要麼奇門巧徑速成,第一種浪費時間,另外一種容易自爆,喬峰佔了第一點,因為他只會降龍十八掌,一套掌法打了幾十年,第二種是段譽,北冥神功專吸各種不服,但吸過的東西長時間散不掉,命也不會長久,還有一種是傳功,如虛竹這種,無涯子,天山童佬之類都給他主動或被動傳過,而我們的慕容復小公子偷來偷去,浪費了時間,又沒有什麼奇遇,學不了北冥神功,還不能得高人轉功(畢竟轉功成本高,動不動可能就要小命),這樣他遇到了其他三個,不被當場氣死已經可以了。

如果慕容復是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我約摸著,回家看看花讀讀書,也就不受這幾個主角光環還運氣好的人的氣,可他偏偏不,非常硬剛,對於已經在金庸那裡充過值的RMB玩家來說,已是不易,還四處偷人,終還是要被找上門,從北喬峰南慕容變成一個人人喊打的小老鼠。

不過他的功夫也代表了他的結局,以彼之道還之彼身,不就是說的種下什麼的因,結什麼樣子的果嗎?偷來偷去,名聲掃地,師妹被撿,一場空。


樂子十八


很簡單,因為這是斗轉星移修煉的速成之路。慕容龍城創立的斗轉星移,本就是戰場招數,是血戰中和各路高手打鬥中歷練出來的。其核心就是孰知各家各派武功特點運氣路線,要不怎麼借力打力。

想想,打架的時候,我知道你下一拳要幹什麼,我才能借你力量呀。要不金庸怎麼讓令狐沖悟出無招勝有招呀。

而常規修煉法就是要去戰場歷練,掌握生死相博中的靈犀一線,或者是遁去的一。

可惜慕容家只有這個獨苗,捨不得上戰場,只有走速成之法。就是讀書破萬卷勝過沙場舔血歸。

但再怎麼學霸,也要實踐呀。要不博覽群書不成了書呆子了。

所以斗轉星移正統練法,沙場征戰,會各門各派高手,於生死之間掌握技法。

取巧練法,看書破萬卷,針對性找練過的門派的人,驗證技法,從而掌握技法。但是由於缺乏生死之間的頓悟,只能照本宣科,造成臨陣之際缺乏體悟,只能向下制敵。

生死之間體悟效果,看喬峰,喬遠山。能發揮出超越自身技能的威力。

慕容復,慕容博,都差一層生死之間的體悟,始終遜色一分。


策劃楊恆


慕容復之所以偷學外派武功,我認為是被慕容博害得,為什麼呢?各位,江湖上北喬峰,南慕容一時瑜亮,事實也證明南慕容比北喬峰也不遑多讓。可就是這個虛名害了慕容復。各位想想,慕容復小時正是學武起步之時,慕容博卻為了一句謊言裝死去了,以至於慕容復無人指導,空有斗轉星移的絕世神功卻沒人指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沒人領你,你會也不精。這一點他還不如喬峰,至少玄苦大師十年間寒暑不斷,教導喬峰,可慕容復只能自己參詳。結果就是,他想錯了,他以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就是什麼招數都會,而且比對手練的好,就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可惜斗轉星移卻是借力打力,用對方的功力反殺對方。這個結果就是慕容博造成的,如果慕容博不是為了一己之利玩心眼兒,也不至於裝死避禍,他要是從小悉心調教慕容復,估計就算不敵喬峰,也不至於走上偷學外派武功的邪路。不過話說回來,連慕容博自己也在偷學,唉,天賦啊。誰讓金老爺子給喬峰定了個遇強俞強的戰神天賦呢?既生峰,何生復。


無所謂45713


我是文開石我有靠譜答案

從書中其實可以看出答案,比較可信的理由有三

沒人要求指導,慕容復也心不在此

慕容復追求什麼?富國

對於他來說,別人看姑蘇慕容是武林數的著的大門派,但對他來說,不過是國破後慕容家勉強維持的一種不得以選擇。

就算姑蘇慕容成了武林第一,對他來說也沒用。

他要的是皇位,要的是他的國家。

再加上這是他家絕門功夫,他父親假死早早就不在身邊,沒人教導他要專心家學,所以這種有野心沒人引路的孩子,加上自己天賦又不低,自然認為沒什麼難的住自己的,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會。

斗轉星移功夫本身需要熟悉悉其他門派的武功做基礎

以彼之道還彼之身,這是姑蘇慕容的牌子

斗轉星移是其中的奧妙

從書中看起來這門功夫,應該是用特殊的技巧,把對方的攻擊反送回去。屬於一門技巧性要求大於功力要求的武功。

這是武俠小說不是科幻小說,不能設定什麼絕對防禦鏡面反彈之類的,所以應該是遵循著以巧破千斤借力打力的邏輯,不過更高明一點,所以他需要至少熟悉各門武功或者說各類武功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他家要收藏那麼多其他門派武功秘籍的原因。

也許不夠精深,也許沒修煉過,但至少應該是知道和了解,才有助於斗轉星移發揮更大的作用

小說本身設定的問題或者說作者的傾向

在金庸武俠世界,包括現實武術世界,一直有一力降十會和以巧破力的爭辯,就是兩種傾向不同,其實是相輔相成,各有道理。

對於這兩種傾向,金庸先生也在《笑傲江湖》藉著劍宗氣宗做了一番自己的理解。但這本書已經是很後期的作品了

在早期中期作品,對於最厲害的武功或者人物,金庸先生還是比較傾向那種一力降十會的。大多數頂級高手也都是這個路數,內功深厚為主,招式武器為輔,比如三部曲中的郭靖、喬峰、楊過都是這個路數。

所以這個以巧破力的斗轉星移,對於內功深厚的“正統”派同級高手,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慕容復也應該是發現這個問題,對手越厲害自己的家傳絕學效果越不好,又不能拋棄一切從頭再來,只能博彩眾家之長來增進自己。


文開石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慕容家的斗轉星移是一門很厲害的武功。那麼慕容復的斗轉星移沒有練到極致的時候,為什麼反而去學習別的武功?其實歸根結底是慕容覆在觀念上的錯誤。因為在他正需要指導的時候,他的父親假死了,所以都是在他一個人的摸索下進行斗轉星移的學習,從而導致了他在觀念上存在一定的錯誤。

慕容復的父親慕容博在假死之前,他的功力幾乎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慕容氏家一心為了復國,卻忽略了慕容復的成長,從小接受的思想就是光復大燕。其實縱觀金庸書中的人物,每一個達到武功頂峰的高手都是有一定的人指導的。所以在正常情況下,要想練好武功就必須有一個高人指導,可是慕容博卻在慕容復最需要指導的時候假死。慕容復只能在自家的“還施水閣”自學,學遍江湖,但雜而不純。所以慕容復的武功只是博而不精,忽略了內力的修煉。慕容復自己卻有了一種錯誤的認定,他認為招式的精妙可以彌補內力的不足,所以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招式方面。從他當時化名為李延宗,在小磨房對付段譽的時候,他顯露出了自己五花八門兒的武功。但是王語嫣看出來了他只是花架子,威力都不是很強,所以王語嫣一語就道破了他存在的問題,指點菜鳥級別的段譽對抗李延宗。

其實,斗轉星移也就是“借力打力”,使用者把對方打向自已的功力,通過斗轉星移轉換為自已的力回擊對手。看似神奇的武功,其實就是一種投機取巧,以此在江湖上搏得了赫赫名聲——“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火舞狂沙923


湊趣來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理解“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這門武功不是一面鏡子,做不到你出什麼招我都能反彈,雖然它表現出來似乎是這樣,但是從後續的各種舉動,比如偷秘籍之類,和武俠世界內功修煉原理的設定來看,它是一種熟悉其他功法再用本門內功和手法模仿的一種武功,有一定的噱頭成分,但是當然這噱頭也很嚇人。在後期提到的小無相功也能做到類似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體上來說,做這種噱頭會讓自身武功打個折扣,雖然有嚇唬人,讓人莫測高深的作用,但是對於真正的高手,這種心理上的因素就沒什麼大用了,比如喬峰,比如逍遙派的那些高人,所以這門武功在江湖普通門派眼裡是嚇死人的存在,在這些高手眼裡根本沒有地位,我喬峰一雙肉掌打遍天下,你別說什麼“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沒法還施我天下剛猛無匹的降龍十八掌,就算什麼天山折梅手遇到我,多半也是吃不了兜著走,凡是以繁複為特色的武功,到了至境,多半不敵簡單平實的招式,這一點在喬峰身上顯得尤為突出,普通人使出的太祖長拳和喬峰使出的太祖長拳根本不是一回事,喬峰一拳打過來,普通高手連呼吸都快停頓了,還如何拆招?


情感飛花


慕容家的還施水閣裡面,幾乎藏有天下各門派的武功秘籍,獨缺降龍廿八掌、擒龍功、易筋經、六脈神劍,以及逍遙派武功。慕容復以為只要學會天下武功,就能破盡天下武功,因此他除修習慕容氏家傳武功之外,還苦心鑽研其他門派武學。

慕容復修習自家武功期間,肯定有專心修練,只不過自慕容龍城之後,慕容氏後人武學天資一代不如一代,無人能把“斗轉星移”絕學練到先祖慕容龍城的程度了。

慕容復的武學天資並不高,以他的悟性,又無高手從旁點撥,他的“斗轉星移”水平有限。可是,他自以為已把家傳武功練到極限了,於是才開始一門心思修練別派武功。

博而不精是慕容復武功的最大缺點,所以他即便有“南慕容”之美譽,也是名過其實。


倚齋聽風雨


慕容復身為燕國皇室後裔,本身就是心高氣傲之輩,這種人驕傲自大,盲目的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是第一,雖然由家傳的絕世武功以及各門派的絕學書籍,但都是二把刀的功夫,並沒有真正努力過,只是一心的想光復自己的亡國,甚至最後為了做上大夏國的駙馬,拋棄愛自己的表妹王語嫣,可惜最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好處讓虛竹領走了,自己則是領了便當。

如果不是這般心氣,憑藉慕容復的人脈,以及忠心的手下,深愛自己的表妹,而且還熟悉各派絕學,自己再努力把自家的武功練好,就不至於有最後的結局了。

可惜金庸大師筆下不留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