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荊州太守是關羽,前任太守是誰?武功,智慧怎麼樣?

五金員工陳可為


太守是兩漢、三國時期郡一級行政單位的稱呼,你可以理解為市長。州比郡的級別高,轄若干郡,相當於省一級單位,州的主官是刺史,相當於省長。所以荊州作為州級單位,是不可能設太守的,只能設刺史,沒有荊州太守這個說法。

東漢的荊州非常大,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以及河南、廣西各一部

關羽也沒有當過荊州刺史,因為劉備在赤壁之戰後自封荊州牧,州牧是東漢末年設置的州級主官,在權力上比刺史更大,因為刺史對太守只有監察權,而州牧則有完整的軍政大權,可以任免太守,有州牧的州就不會再設置刺史了。所以劉備政權在統治荊州期間就沒有設過荊州刺史。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得到了荊州的南部地區,由孫權向漢獻帝上表薦為荊州牧。當然受曹操控制的漢獻帝是不會回應的,但在程序上要合法不是?

關羽在劉備稱王前的職務是蕩寇將軍、襄陽太守。襄陽在劉表統治時期雖然是荊州的政治、文化中心,但並沒有單獨設郡,而是屬於南郡,直到曹操統治荊州後,才將南郡北部劃出來,設置了一個襄陽郡。



然而,襄陽在整個三國時期都是處於曹魏(西晉)控制下,關羽這個襄陽太守實際上沒有自己的地盤,只是在劉備入川時被賦予荊州軍政大權(相當於代理州牧)。劉備稱王后依然沒有設荊州刺史,只是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因為關羽這個襄陽太守有名無實,所以他對佔領襄陽頗為迫切

說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既然沒有荊州太守,自然也不可能有前任荊州太守。真要說關羽的前任,其實就是劉備。在劉備入川之前,他的地盤全部都是東漢荊州地區,而且還不是全部。曹操控制區有南陽郡、南鄉郡、襄陽郡、江夏郡北部;孫權控制區有江夏郡南部、長沙郡、零陵郡東部、桂陽郡;劉備只有南郡、宜都郡、武陵郡和零陵郡西部,地盤最小,不過荊州當時開發程度最好的江漢平原在劉備手裡,含金量很高。



至於劉備的武功,我不說大家也知道,肯定是不如關羽的,智慧無疑是超過關羽的。


海軍史研究會員


梟雄曹操一生閱人無數,善於用人用兵,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既然選擇讓胡修去荊州接替傅群的太守職務,就說明胡修在行政管理和軍事用兵方面有他的獨到之處。

荊州太守是關羽,前任太守是誰?武功,智慧怎麼樣?下面我就談一下關羽前任的荊州太守是誰?以及他的武功和智慧問題。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荊州太守是曹魏的傅群,由於傅群對荊州管理不善、業績不佳,所以在兩年後的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由胡修去接管了荊州,至此,胡修就是關羽前的荊州太守。

那麼,胡修的武功、智慧、以及他的為人怎麼樣呢?其實按照現在的說法,胡修只算得上是一個商業性的人才,喜歡投機取巧,搞營銷很有一套,如果是在和平時代,他肯定是一個出色的實業家和商家,這說的是他的智慧。而他的武功如何呢?在三國時期只算得上三流或準二流水平的武藝,從他與南鄉太守傅方都被徐晃所殺這點就能看出。

對於曹操派胡修去荊州擔任太守之事,還是有人反對的,司馬懿曾勸諫曹操說胡修為人粗暴不可居邊,但曹操並沒有採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是曹操對胡修能力的肯定,對他的忠誠深信不疑。

胡修屬於戰國時期趙國將領趙括式的人物,更像後來蜀國的馬謖一樣,誇誇其談不失水準,而且很會變通,對曹操習性很是瞭解,喜歡投其所好,這是曹操在胡修管理其它州郡時就嚐到的甜頭。所以當曹操看見傅群管理荊州很是費力,就立馬想到讓胡修去管荊州,因為當時曹操與劉備正在漢中交戰,軍隊急需物資,他希望胡修去管荊州能改變這一現象。

荊州八郡,沃野千里,最北的南陽郡完全為曹操所有,還有新置不久的章陵郡、江陵郡北部都被曹操控制,沒有丟掉。曹操在北荊州依然設置了省一級的荊州,廢除章陵郡增設襄陽郡。而胡修去當這個太守,就相當於現在當省長兼軍區司令,由此可見曹操對他是如此的信任,才委以這樣的重任。

誰曾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攻打襄樊,于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城,天降暴雨十餘日,形成了漢水爆溢的洪災,于禁被淹,關羽乘船進攻,于禁全軍覆滅。胡修與南鄉太守傅方見關羽勢盛,便投降關羽。

不久,徐晃奉命解樊城之圍,在沔水與關羽展開大戰,胡修與傅方都在這一戰中被魏軍擊殺。











M易2


  • 一、

荊州時東漢十三州之一,原下轄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桂陽、武陵、長沙七郡。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荊州又析置出多個新郡。概括起來,大概有:魏興郡,上庸郡,新城郡,襄陽郡,南鄉郡,南陽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衡陽郡,建平郡,南郡。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盡得荊州之地,析南陽郡西部設置南鄉郡,析南郡枝江以西設置臨江郡,析南陽、南郡部分設置襄陽郡。

東漢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之戰後,劉備趁機收取荊州南四郡,並從東吳借來的南郡治所江陵和附近的公安,將臨江郡改名宜都郡。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攻取漢中,析漢中郡之置西城郡、上庸郡,歸屬荊州管轄;同年,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為了爭取孫權的支持,與孫權重新劃分荊州勢力範圍,平分荊州,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被俘殺,孫權得到劉備在荊州的所有土地。

東漢建安二十五(220年),孟達降魏,曹丕篡漢稱帝,將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為新城郡,歸屬荊州管轄,由孟達統領;同年,孫權析長沙郡西部設衡陽郡。

曹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改西城郡為魏興郡,意為“曹魏興盛”之意。

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吳國主孫休分宜都郡置建平郡。

  • 二、

荊州的最高長官是刺史,後來變成州牧,因此也就不存在荊州太守職務這麼一說。

荊州的第一代牧就是劉表,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共分荊州,孫權為了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上表推劉備為第二代荊州牧。劉表最初為荊州刺史,前任荊州刺史王睿在其部下長沙太守孫堅北上討伐董卓時逼死,所以當時代表東漢政府的董卓才選派名士劉表前往接替荊州刺史;董卓被殺,其餘部李傕、郭汜進據長安,劉表遣使入朝奉貢,被掌控朝政的李傕拜為鎮南將軍、荊州牧。

其實關羽在荊州最初最高職務是襄陽太守,因為當初荊州名義上最高長官是荊州牧劉備。雖然此時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三家瓜分,而且襄陽郡屬於曹操的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關羽的真正治所是在江陵城,後來劉備入川,留下張飛、趙雲、諸葛亮與關羽共守荊州,劉備控制的荊州首府就是江陵城,關羽也成為實際上荊州最高的軍事行政長官。襄陽郡是在曹操南下時才設置的,雖然不知道當初襄陽太守是誰,但是從曹操在赤壁之敗後,將襄陽交由樂進來看,可能就是樂進,但是在曹魏方面,荊襄地區最高長官是曹仁。

關羽雖然為襄陽太守,但真正襄陽的掌控是樂進,那麼就有兩種可能性存在。一是這段時期有可能存在兩個襄陽太守,分別是劉備任命的關羽,曹操任命的樂進;二是劉備為荊州牧,關羽被任命為襄陽太守,曹操方面也就不屑於再設襄陽太守。

  • 三、

對於關羽的武功、智慧的評價

關羽的功夫大家在演義小說中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歷史上真實的關羽實力也可以隱約進行判斷,曹操陣營許多謀士對關羽的評價都是“萬人之敵”,可見是非常厲害的。

關羽的智謀能力也是非常高的。赤壁戰敗後,曹操留下曹仁負責荊州事宜,劉備聯合周瑜北上攻打曹仁。此時,關羽就被委任獨率部分軍隊,史書上說“絕北道斷曹仁後路”,實質就是孤軍深入敵後,在曹操的勢力範圍內打游擊。沒有很高能力的將領,是不可能擔負起這個責任的。此外,劉備入川,將荊州交由張飛、趙雲、諸葛亮協助關羽共守荊州;後來,徵調荊州軍隊入川支援,也只是調走了張飛、趙雲、諸葛亮,而留下關羽獨守荊州,可見對關羽能力的肯定。

事實上,關羽的表現也從沒有讓劉備失望。就在劉備入川期間,關羽始終為劉備守住荊州這塊地盤,北防曹操、南防孫權。面對孫權的多次討要荊州地盤,關羽始終不給;甚至之後,劉備與孫權平分荊州,關羽驅逐了孫權委任的荊州地方官員,也是沒有讓孫權的勢力觸角進入荊州,這也導致了後來孫權趁機襲取荊州的起因之一。在劉備得到漢中後,鎮守荊州的關羽負責北上奪取曹操控制的荊州地盤,關羽採取的是文武相結合,兩路出擊。文是採用無間道策略,聯合曹操勢力範圍內反曹勢力,封官許願,響應關羽北伐;武是大軍直接北上,最終水淹七軍,殺龐德、擒于禁,困曹仁於樊城,同時派軍包圍襄陽。可以說,曹操面對關羽的強勢進攻,一直是硬著頭皮在堅持,要不是手下謀士的堅持,曹操都準備遷都避其鋒芒。


安定郡小書生


赤壁大戰後,劉備奪取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又向孫權借了南郡,還有武陵蠻沙摩柯的武陵郡。210年,劉備自領荊州牧,封關羽為襄陽太守。212年,劉備入川,關羽鎮守南郡(江陵),為荊州治所。。。曹操赤壁大敗後,佔據南郡以北的襄陽地區,加南陽於216年置襄陽郡,用傅群為襄陽太守,主要負責襄陽的郡治工作,戶籍管理,錢糧收繳。軍事上完全由鎮守在樊城的鎮南大將軍曹仁負責。傅群政績不佳,218年曹操派胡修接替傅群。傅群胡修前期主要擔任行政職務,都有較強的吏治政績,曹操任命他們到富庶艱險的襄陽郡加以鍛鍊,為曹軍籌措後勤物資。傅群胡修二人歷史記載不多,武藝應為二至三流水平吧。。。關羽的襄陽太守只是個虛銜,襄陽原是劉表的荊州治所,也沒設立個襄陽太守,關羽更不是荊州太守,所以關羽的襄陽太守跟前後毫無關係。





劉坤忠120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荊州太守有哪些

東漢末年的荊州第一任刺史是王睿,不過後來王睿被孫堅滅了,

第二人荊州太守是劉表入主荊州.

第三任荊州太守是劉琦而曹操署李立為荊州刺史.

第四任荊州太守是建安十四年(209),孫權表劉備為荊州刺史(作為交換,劉備表孫權為徐州刺史).曹操方面的荊州刺史一直是李立.

建安十六年(211),關羽鎮守荊州,荊州刺史一直是劉備.

建安二十年(215),孫權、劉備瓜分荊州.劉備方面的荊州刺史是劉備,孫權方面,不設荊州刺史,但保有荊州東部.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魏方面的荊州刺史是傅群,曹仁以徵南將軍身份鎮守.

建安二十三年(218),曹魏方面的荊州刺史改為胡修,曹仁仍以徵南將軍身份鎮守.

建安二十四年(219),胡修投降關羽,但關羽旋即被殺,曹操表孫權為荊州牧.

所以在關羽之前的荊州太守是胡修

胡修的武功和智慧如何

胡修的武功如何:

胡修與南鄉太守傅方見關羽勢盛,便投降關羽。不久,徐晃奉命解樊城之圍,在沔水與關羽軍展開大戰,胡修、傅方都在這一戰中被魏軍擊殺。

《資治通鑑》: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

綜上所述,胡修的武功應該很一般,甚至連三流武將都不算。

胡修的智慧如何:

帝又言荊州刺史胡修粗暴,南鄉太守傅方驕奢,並不可居邊。魏武不之察。及蜀將羽圍曹仁於樊,于禁等七軍皆沒,修、方果降羽,而仁圍甚急焉

1、司馬懿曾勸諫曹操,說胡修為人粗暴,不可居邊,但曹操並沒有採納。

2、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可見胡修還知道避其鋒芒,所以智慧應該也是有的,不然曹操也不會讓他去做一州太守,整體智慧應該和三流謀士或者準二流謀士齊平。

仔細想想, 一個人能做到相當於現在省兼軍區司令可見胡修其實也是有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而且能讓曹操信任。

以上就是我對荊州太守是關羽,前任太守是誰?武功,智慧怎麼樣的解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卜塵古


答:這種問題看起來怎麼有點彆扭。這就好像是在問湖北省市長是誰一樣?

關羽是市長沒問題,但他可不是湖北省市長,他是襄陽太守!當時的荊州治所就在襄陽。荊州刺史曾經劉表、荊州牧曾經是劉備、荊州都督是趙累。

關羽被拜為元勳,受封襄陽太守、蕩寇將軍。此時襄陽實為曹操勢力範圍,由樂進駐守,所以關羽駐於江北。也就是說關羽在被封為襄陽太守的同時,樂進卻是名副其實地存在於襄陽。

《三國志·樂進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但是,沒有記載樂進就是襄陽太守!樂進在數次擊敗關羽、蘇非後,關羽向西南方向退卻至尋口,樂進在尋口又大破關羽;接著樂進又進擊臨沮(臨沮,位於湖北省遠安縣)、旌陽(旌陽,位於湖北省枝江縣的北部),征討劉備手下臨沮長杜普、旌陽長梁大,皆大破之。

由於在樂進面前關羽就是一個軟柿子😂!樂進於214年獲假節,即使獲假節,仍然不是襄陽太守。不是問題的答案!是誰呢?

沒有!關羽之前的確是沒有襄陽太守。因為自208年劉琮投降曹操之後,襄陽一直都是歸章陵太守呂常鎮守!一干就是13年。官至橫海將軍,西鄂都鄉侯。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襄樊地區爆發了“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的自然災害。關羽趁機乘大船進攻,擒于禁、斬龐德。關羽圍困曹仁於樊城,圍困呂常於襄陽,但不能攻克。最終,關羽兵敗被殺丟荊州,傳首至洛陽。

“會蜀將關羽猖獗為寇,常御之,羽不能克。”😄打不過!寫到這兒,我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劉禪,他給關羽的諡號真的是太到位了!真是“武而不遂 名與實爽”。連呂常都打不過?!

後來,曹仁就是荊州刺史,也不是襄陽太守。曹仁在鎮守襄陽時,請求還屯宛城,曹丕同意了。曹仁臨走時,焚燒了樊城、襄陽。因此,襄陽太守就是關羽。找不到“前任”也沒有“後任”。甚至陸遜、諸葛瑾都沒有擔任過襄陽太守!


中行偃1


《自由體詩》

——(曹操受令胡修為荊州太守,然之其不能守,降於羽,其智慧,武功皆為平平,只因為人機巧,且又通變,故而曹操賞之)

舉目一望乖巧人,命將爾等去守城。

偏避之地任隨意,重中之重北方根。

北方根,基石深,三軍在此縱慾橫。

兵馬錢糧齊齊出,拋去顧慮四方徵。



如若天風


我來回答一下,前任荊州太守是劉表。

首先我要說的是真實的劉表不是一個完全沒有能力的人,我們可以從他初來荊州可以看出來。

劉表最初是孤身來到荊州,那時的荊州並不太平。外有袁術一直騷擾,內又有宗賊稱霸,無視官府。

但是,劉表一到荊州,就收服了兩個至關重要的人,蔡瑁和蒯越。劉表憑藉他們的幫助,很快就消除了宗賊勢力,並且在荊州站穩了腳跟。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他著力發展荊州,成功阻擊了江東等地的軍閥來犯,荊州的軍民在劉表的治理之下還得了相對比較安寧的生活。當然,這也是因為荊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比較有利,荊州遠離政治中心,在那個時代的初期,可以獲得更多修養的機會。

這是劉表做事比較漂亮的一面,下面來說說他比較草包的一面。

劉表最大的問題就是太過保守,不想參與其他諸侯之間的爭鬥。但是,身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想要安分的守住自己的城池是不可能的。

還有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不會用人,荊州地區也算人才濟濟,投奔劉表的人才也不少,但是劉表對這些人只是當做上賓客,並不重用。

劉表最後的一大敗筆就是廢長立幼,因為他的夫人和蔡氏集團都希望幼子繼承荊州,就經常勸說劉表廢掉長子改立幼子。漸漸的劉表就被說動了,死後傳位給了幼子。

這樣,荊州就分成了兩股勢力,一股是長子和他背後的劉備等人是抗曹派,另外就是幼子和他背後的蔡氏是降曹派。

最後荊州還是落在了他人的手裡。

其實,劉表的遺憾是生錯了時候,如果他生在和平年代,一定是個非常不錯的領導,但是生逢亂世,又不懂得以攻為守,就註定了劉表政權被取代的結果。





夏洛不煩惱


從當時的情況看荊州是個諸候國一樣的省級屬落,劉表是荊州之主,被稱當時的諸候王,不被稱太守。劉表死後,蔡冒、張允挾持劉表之子劉琮把荊州獻給曹操,曹操殺了劉琮母子、封蒯越做了江陵太守,還封了幾個太守,都是荊州的割屬城。劉備在諸葛亮的邦助下取荊州後,把荊州託付給關羽,關羽是荊州之主。劉表和關羽沒可比性,沒說過劉表的武功,智慧關羽略強。


老黃8012


關羽之前的封州太守是劉表,雖然擁有荊襄九郡,但由於他軟弱無能,沒有主見、聽信老婆和目光短淺的下僚之見、沒有儘早與劉備聯合,結果被曹操大軍壓境、又被部下蔡帽張允投降荊州一度失陷,劉表死後他的兒孑劉倚盡存江夏一點地盤,經諸葛亮說服接劉備駐軍,後又由諸葛亮說服孫權聯合抗曹,曹讓蔣幹去遊說周瑜,周瑜騙了蔣幹利用反間計使曹操殺了新來的水軍統領蔡帽張允、孫劉火燒赤壁大敗曹操`收復荊州後由關羽震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