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报告中,“尿蛋白+”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是什么病的前兆?

木木牧之


您好,微医君来为您解答。

1.为什么体检一定要检查尿常规

尿常规,是一项简单无创的初步化验检查,其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如泌尿系炎症、结石、结核、肿瘤等)和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如糖尿病、胰腺炎、肝胆疾病、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还可监测药物治疗对肾脏的影响、普查健康。而慢性肾脏病表现隐匿,早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且尿液外观也多正常,一般看不出任何异常,但尿常规检查则是早期发现肾脏病简单而有效的手段。因此,尿常规检查既是常规项目,又是需要经常观察的项目。

2. 体检报告中,“尿蛋白+”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是什么病的前兆?

首先,当我们拿到尿常规报告单时,上面有很多符号,化验单上的 “- 、+、±”分别代表阴性、阳性和弱阳性,阴性表示正常,阳性表示异常。而“+”的多少,代表数量上的变化。比如“+、++、 +++”说明阳性程度的逐渐增强。“尿蛋白+”说明尿里面出现了蛋白,这种情况称为蛋白尿或尿蛋白。

尿蛋白:是肾脏疾病(各种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疾病、遗传性肾病、肾血管疾病和其他肾脏病)诊断、治疗、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正常为阴性“-”,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恶性肿瘤、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建议定期做尿蛋白定性检查或尿蛋白定量检查,以观察有无肾脏受损。

但正常人剧烈活动后、进食高蛋白饮食后、严重受寒或发热、精神紧张、长途跋涉、强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以及受一些药物影响,亦可出现尿蛋白暂时性增高。

微医君温馨提示: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尿,为明确疾病诊断,建议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及时就诊并完善相关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点击右上角“关注”后,更多健康知识等你来 微医 了解】

微医


今日问题:体检报告中,“尿蛋白+”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是什么病的前兆?

大家好,我是一名检验科医生,我的回答是:现在许多人或者单位每一年都会进行一次的健康体检,做健康体检可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与否有个初步的了解。而尿常规就是体检中要求做的项目之一,通过尿常规检查我们就可以了解肾脏是否存在疾病以及一些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等有重要的意义。就像题主所问的,体检报告中出现“尿蛋白+”到底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是什么病的前兆?下面我就跟大家来分析一下这个蛋白尿到底是什么回事。



》》什么是蛋白尿?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蛋白尿。正常人尿的尿蛋白是阴性的,肾小球有过滤功能,会将身体中的一些大蛋白过滤,另外一些小的蛋白又会被重吸收,所以最后尿中排出的蛋白含量是很少的,做尿常规检测时尿蛋白定性是阴性。但是当尿蛋白的量超过一定的量,达到100g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就呈阳性,这就叫蛋白尿。

或许许多人会问,那么尿常规中检测出尿蛋白阳性是不是代表肾脏就出现问题了。这也能是许多人更担心的事情,下面我再跟大家聊一聊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尿中出现蛋白尿。



》》什么情况会引起蛋白尿?

临床上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蛋白尿,另一种是病理性蛋白尿。

一、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就是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肾脏那些都没有毛病,是由机体内或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引起的,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①剧烈运动后,比如发热、寒冷刺激、过度兴奋等,可出现蛋白尿。

②“行军性”蛋白尿,就如站立时间过长,一些青春发育期少年就经常出现这些情况。

③如果尿液中混入了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也会使尿中出现蛋白尿。

④摄入过多的蛋白食品或者输注了一些蛋白制剂,也能使尿中出现蛋白尿。

⑤妊娠期的妇女也会出现蛋白尿,但是在分娩后就会消失。

二、病理性蛋白尿

除了上面的生理性蛋白尿,当然还有病理性蛋白尿,这就说明肾脏或者泌尿系统方面可能出现问题了,如果是病理性蛋白尿,那就要引起重视了。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衰、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孟肾炎等,总的一句来说,就是肾脏出现问题的,影响了肾脏的滤过功能和重吸收功能。

第二,一些重金属中毒或者药物中毒,例如汞、铋、砷、庆大霉素、马兜铃、木通、苯中毒等,都会引起中毒性肾间质疾病。

第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以及泌尿系统结石、结核、肿瘤等也会出现蛋白尿。

临床上尿中出现蛋白尿的情况就只要有以上的几个方面,但是我们在平时的检测化验工作中也有发现,如果在做尿常规化验时测试的试带如果浸渍时间过长的话,也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所以也要结合临床的一些症状,才能真正的判断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题后话

所以呢,对于平时体检化验,尿常规化验单中出现“尿蛋白+”,有阳性的结果,我们也不用太过紧张,并不是一出现蛋白尿就说明肾脏有问题,甚至担心会不会最后发展成为肾衰竭,我们还应该要排出一些生理性方面的因素,另外,还要结合一些临床症状或者其他的一些相关检测,才能最终确认是不是肾脏出现问题。

即使是发现肾脏出现了问题,及时进行治疗,那也是没什么好担心的。当然了如果只是出现尿蛋白+的情况,其他的项目都是正常的话,也不是很严重。如果发现尿液浑浊、尿蛋白2+、3+、4+的,还出现其他的一些项目异常的,伴随着一些临床症状,那就要引起重视了,要及时的明确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帮我点赞、评论、转发!那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鼓励,谢谢!


左撇子说医


你好,作为一名肾内科医生,我必须严肃的告诉你,尿蛋白一个+,也必须重视,相信看完我的回答,会打消您不少疑虑。

蛋白尿的检测方法:蛋白尿是一个很大范围的概念,一般化验,作为一个常规筛查手段,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普通试纸法”了,但说到尿蛋白,它里面可不止就是一种类型的蛋白,还有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其它多种,而上面我说到的这个检测方法对白蛋白是敏感的,但如果有其它蛋白的成分,那你检查结果的正确性我要打一个问号?

如题主所言,尿蛋白+是什么情况,也就是我好好的为什么尿常规化验出来蛋白+?

1、根据蛋白尿的性质我们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蛋白尿:比如你剧烈活动了,或者正好处于发热期,就会出现一过性的蛋白尿,这时候你不要过分担心,因为你并没有肾脏的器质性病变,等诱发因素去除后自然而然就好了。

病理性蛋白尿:一般是肾脏已经出现了器质性的病变了才会有这种情况,而且以持续性为主,什么意思,就是生理性的可能今天验了有明天又没了,而它就是今天验了有明天验了肯定也有可能还更严重。

2、哪些疾病会引起尿蛋白+?

肾小球性蛋白尿:根本原因就是肾小球的滤过屏障异常引起的,很多肾小球疾病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比如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也就是毛病出在肾小管上,肾小管的一个重大功能就是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原尿到达肾小管再一次重吸收,如果肾小管出现问题了,它重吸收功能就受到损害,经过肾小管而漏出来,但它漏出的蛋白量比肾小球性的要低,一般一天最多也是2g以内的,比如一些间质性肾炎等。

溢出性蛋白尿:原因就是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的可以从肾小球自由滤过的小分子蛋白,它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极限,最终结果就是出现蛋白尿了,这种情况一般是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轻链尿,横纹肌溶解时的肌红蛋白尿,溶血时的血红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常见的疾病比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肿瘤等,这种疾病蛋白尿也是极小的,是以上四种类型中最少的。

处理措施

你是在体检机构验出来的,当然是看完我的文章后马上去医院找专科医生看呀,说不定复查出来又好了呢,必要时可以加做尿微量白蛋白,尿轻链,如果多次复查尿蛋白变多,出现浮肿等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免疫相关的血化验综合评估。

如果有帮助,记得点个赞鼓励一下哦,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我将一一解答,最后麻烦动动您的手指,给咱点个关注,方便我以后分享更多靠谱的医学知识,如果有肾脏疾病的疑问也可私信我@ @ @ @头条






肾内科小夏医生


尿蛋白+表示尿液中出现蛋白,通常用(+)~(++++)来表示尿蛋白的严重程度。

为什么尿中会出现蛋白,它说明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每日肾小球滤液中有2~4克蛋白质,其中95%以上的蛋白质又被肾小管重吸收入血。所以每日尿中只有极微量蛋白质排出体外,一般每日不超过150毫克,用常规尿蛋白定性检查法,不可能检查出来。如做尿蛋白定量,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毫克,即为病态现象。

蛋白尿有功能性及病理性两种。功能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其肾脏没有问题,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不超过50毫克,多见于青年人剧烈运动后、受寒、精神紧张及某些因素作用下出现的蛋白屎,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可自行消失,故又称为可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是由于肾脏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多为持续性蛋白尿,且伴有红、白细胞及管型,还有原发病的临床特征。

从以上可知,尿中出现蛋白,是因为肾小球滤过增加、肾小管重吸收减少造成的。说明肾脏本身有病或肾脏外疾病影响肾脏或仅为受功能性影响而产生的。

疾病引起的常见于下列情况:

  • 肾脏疾病,多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动脉硬化、肾结石等。
  • 肾外疾病,如休克、严重脱水、心力衰竭所致的肾缺血、肾缺氧,感染(全身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毒(如细菌毒素及组织细胞毒性分解产物),严重肌内损伤,高热或白血病等。

体检发现的蛋白尿,如没有任何不适,首先要考虑生理性蛋白质,可复查尿常规观察尿蛋白是否消失。若出现肾病或肾外疾病的症状,则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了。


长腿医生


很多朋友在体检时,可能会出现“尿蛋白+”的结果,同时大家对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也有所了解,部分朋友会担心,是不是肾脏出了问题?“尿蛋白+”,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其实,尿蛋白阳性,是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的。

生理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泌尿系统并无器质性病变,只是尿中短时间内出现蛋白阳性。一般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刺激、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等因素相关。

病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则与疾病相关,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都可致尿蛋白阳性。比如,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肾小管损伤,可出现蛋白尿,常见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肾盂肾炎、间质性肾损伤等等。


假性蛋白尿

还有一种情况,尿蛋白也是阳性,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蛋白尿,而是由于尿中混有血、脓、黏液等成分而导致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常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女性阴道分泌物混入尿液等。

所以体检出现“尿蛋白+”,先不要惊慌,如果有出现生理性蛋白尿的诱因,或者是有泌尿系感染、炎症,再或者是取尿标本时有污染的可能,这种情况,过一段时间复查一下即可。但如果平时就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有其他相关疾病,有可能是病理性蛋白尿,那就要进一步检查了!


用心做科普-真情为群众-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重症行者阿锋


尿检中出现蛋白尿若是生理性的一般量很少,一个加号就算了,两个加号及以上的多为病理性的,比如肾炎肾病等。

而现实中更需注意的是现在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太普遍了,一时的血压没控制好达到一百七八几个小时后就可出现蛋白尿,血压降下来后蛋白尿就会很快消失,若血压持续明显高上一两年或更长时间,就有可能会使肾脏形成不可逆的损伤,尿蛋白就不容易消失了。另外现在的糖尿病多年控制不好,也会形成糖尿病肾病,这样的尿蛋白也是难以治愈的,只能从控制血糖方面着手来减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所以一旦出现蛋白尿,需要在医院进一步鉴别原因,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李树文


尿蛋白有加号可能患有了肾炎或者肾病综合征,也可能是某些生理性因素导致。正常,肾脏的滤过膜只能允许水和毒素排出,这里的毒素以肌酐和尿素氮为代表性。对于血里的蛋白这一类物质只允许少量通过,24h尿蛋白定量在150mg以下,而在尿常规中是检测不到的。如果由于某些因素导致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增加,24h尿蛋白定量就会超过150mg,在尿常规中就能够检测到尿蛋白可能是一个加号,也可能是多个加号。能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肾炎除了有原发性的急性肾炎、慢性肾炎和急进性肾炎以外,也包括继发性的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等。当然,有些生理性因素也能够导致尿蛋白出现加号,比如患者在剧烈运动之后或者在炼钢厂工作的工人查尿常规,可能尿蛋白就出现加号,但是这种情况不属于疾病导致的,是生理性因素导致的


杜素如


体检报告中,“尿蛋白+”是什么情况?会不会是什么病的前兆?

尿常规是体检必查的一个检验项目,它可以筛检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泌尿系统的病变,有时可作为器官系统或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的诊断线索。有些病人因“尿蛋白阳性”而担心自己的肾脏是否有问题,于是带着体检报告来门诊咨询。那么,“尿蛋白”涵义是什么?究竟“蛋白尿”要不要紧呢?

正常人每天会排出0.04~0.1克的尿蛋白,多可达0.15克,所以一旦尿蛋白超过每天0.15克就算不正常。尿蛋白的检查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号越多,代表尿中蛋白的“浓度”较高。

尿蛋白反应呈阳性时,有多种可能性

假阳性尿蛋白

当尿液呈碱性(pH>7.5)、尿液浓缩(喝水少或流汗多)、尿中有血、混有精液,阴道分泌物或使用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时,有时会使尿蛋白反应呈阳性,但不一定真有超过正常量的蛋白尿存在。相反的,若是尿液太稀则会出现伪阴性。

暂时性或功能性蛋白尿

在剧烈运动后、高烧、怀孕、月经期、突然受寒、精神紧张、心衰、血压升高、癫痫发作等情况时,会有暂时性或功能性蛋白尿出现,但应激因素消除以后,尿液检查即恢复正常。另外尿路感染时,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不过一旦感染得到控制,蛋白尿就会随之消失。

体位性(站立性)蛋白尿

与病人身体的位置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尿只在站立时出现,通常是暂时性的,常在年轻人身上发现。一般病人在早上的小便尿蛋白呈阴性,但经过长时间活动、走路、剧烈运动、或前屈、站立后,蛋白尿便会出现,当病人平卧时再化验,尿蛋白就会消失。这种患者一般小于30岁,尿蛋白每天小于1克,而Ccr(肌酸酐廓清率)正常,只要定期量血压并每年随访即可;若大于30岁,则需定期量血压,每6个月检查。也有人可呈持续性蛋白尿,10至20年才逐渐消失,一般不必处理自己会好。少数经常性蛋白尿则可能有存在肾小球病变,有变成慢性肾炎、尿毒症的可能,因此长期的门诊随访观察是必须的。

间歇性蛋白尿

蛋白尿时有时无,例如反复感染的膀胱炎、肾盂肾炎,会出现尿蛋白;而高血压、心衰竭等疾病会随病情的好坏,而出现间歇性尿蛋白。

持续性蛋白尿(病理性的蛋白尿)

即每次尿液检查都有蛋白尿存在,当肾小球或肾小管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时,就会有持续性的蛋白尿。肾脏或泌尿道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其它器官疾病(如糖尿病等)或肾毒性药物对肾脏或泌尿道的影响。根据病因的不同,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各不相同。

肾小球疾病是病理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由身体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便称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糖尿病等所引起的肾病等。

当发现体检报告有尿蛋白时先别慌,因为大部分可能是假阳性,或者是暂时性蛋白尿。

如果尿蛋白是微量到2+,应该再复检两次到三次,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的尿,倘若复检结果是阴性,可能只是暂时性的蛋白尿,若定性检查是3+或4+,或复检仍持续是阳性,则需要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24小时尿液收集,其它抽血检查、肾脏B超或肾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